四五歲的孩子經常喜歡發脾氣,應該怎麼教育呢?

元寶爸爸聊育兒


4、5歲的孩,已經具有了基本的控制情緒的能力,如果現在仍然無法控制情緒,可能是父母在之前的教育上存在一些問題,所以父母要及時糾正自己的教育方式。

1、父母善用發脾氣的方式教育孩子

父母沒有耐心,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喜歡用發脾氣、吵孩子的方式解決問題。那麼孩子就會學著父母的方式,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利用發脾氣的方式解決。

更可怕的是,父母發脾氣的時候,事情還得到了解決,這會給孩子一個錯覺:與人相處時,發脾氣是有效地。

解決方法: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首先父母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在這種教育環境下,孩子也能潛移默化的改善自己控制情緒的能力。

2、父母和孩子溝通有問題,導致孩子情緒的錯誤表達

當孩子遇到問題沒辦法解決的時候,會想要尋求父母幫助,但是他不懂的該如何像父母表達自己的情緒,就可能會導致孩子發脾氣。

與人溝通,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些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必須要使用的技能,往往是從父母這裡學來的。所以父母要做好溝通工作。

解決方法:首先父母要尊重孩子,然後引導孩子將自己的想法正確表達出來。

3、父母溺愛,導致孩子遇到問題時,沒有耐心

當孩子遇到問題,還沒意識到問題是什麼,父母就幫助孩子解決了所有的問題,對孩子來說真的太方便快捷了!

4、5歲的孩子在遇到難題,沒人幫助解決麻煩的時候,會沒有耐心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所有的問題對他們來說都很茫然,不知道該怎麼辦,會用發脾氣的方式向父母求助。

解決方法:父母在生活中要嘗試著放手,放孩子自己去解決一些困難(雖然對父母來說是舉手之勞),比如:穿衣服、穿鞋子、整理自己的書包、書桌、玩具等

人發脾氣都不是無緣無故的,小孩子也是同樣。所以當父母發現孩子在4、5歲的時候總是發脾氣,尋找發脾氣的原因,比解決發脾氣這件事更加重要!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關注@福林媽咪,每天為您推薦落地實用的育兒知識,陪伴孩子一起健康快樂的成長。(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福林媽咪




四五歲的孩子性格調皮好動,是很正常的現象。孩子發脾氣,主要原因是願望得不到滿足,比如想玩的東西卻不是自己的,別的孩子又不讓玩;吃糖貪多,父母偏偏不讓多吃;好奇一切,敢於急於嘗試,卻常常受父母的約束限制…… ‌

再者,孩子被過度保護時,失去了相對應有的自由時空,孩子也會因壓抑感而暴躁不安。 或者,父母忙碌時孩子感到沒有人關注自己時,也會發脾氣表示他們的不滿。 ‌

另外,父母在孩子犯錯時習慣對孩子進行身體暴力或語言虐待,久而久之,孩子在認為自己做得有理卻受委屈時就會模仿大人的“發脾氣”處理問題的方式——“以牙還牙”、以暴還暴。 ‌

那麼,為人父母該怎樣教育? ‌

首先,父母要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傳統的家庭教育總以為“棍棒底下才能教育出好孩子”,而事實證明無視孩子內心需要的嚴厲教育,更容易培養出“巨嬰”或“憤青”。所以,父母在面對不合理的問題時必須學會剋制自己的脾氣,冷靜地面對、處理問題,絕不可訓天罵地,甚而採取肢體暴力,以防孩子“模仿學壞”,畢竟父母是孩子認識世界的第一扇窗口。

其二,面對孩子的任性脾氣,父母不可溺愛放任。尤其是在孩子3-6歲之間,這是給孩立規矩的最佳窗口期,一旦錯過,就很難糾正。 孩子發脾氣不外乎是“要挾大人以獲得滿足的強硬手段”,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做父母的我們應堅持“溫柔而堅定”的原則,不施暴也不妥協,以柔克剛,化解其“戾氣”,平和其情緒,引導孩子通過講道理表明自己需求的理由,許諾只要孩子能說服自己就滿足其願望要求。這兒引述一段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李玫瑾的具體做法,以供借鑑:

比如,有天孩子在商場裡看中了個汽車,家裡其實已經有了類似的玩具,家長不同意買,孩子就開始發脾氣哭鬧了,“不行!我就要!”,還賴在商場裡不走了。回家後抱到臥室裡,一對一,把門一關,你就坐在那兒,表明你的姿態,“今兒這事說不行就是不行,你儘管鬧吧”。這一次他就會知道了,鬧是沒有用的。你再進行疏導性教育,恩威並施,讓他知道,父母愛他,但父母不遷就他。一定記得,主動和孩子溝通,鼓勵他和我們交流,說出他的想法,讓孩子明白平靜溝通才是有效的。

其三,適當地還給孩子自由的時間空間。



孩子是生命的獨立體,有自己的思想,渴望自由;一個人如果長期受壓抑的話,好性格也會變成壞脾氣。所以父母不能過分地將自己想法、要求強加給孩子,讓孩子成長為自己的複製品。

一次我在小區門口遇到一位母親,將正在玩得開心的爬樓梯臺階的小男孩硬性地抱到平坦處,小男孩兒於是發脾氣大哭不止。在樓梯臺階上走,是有一定的危險,但我覺得這位媽媽應該給孩子說說爬樓梯臺階的危險,指導給孩子爬樓梯臺階避險的方法,並在一旁做好相應的保護措施,而不應該硬性地逼孩子在平坦的地方無趣地玩兒。

紀伯倫被稱為“藝術天才”“黎巴嫩文壇驕子”,一位懷抱嬰兒的婦人請求談談孩子: 他說道:“你的孩子並非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渴求自身的兒女。他們由你而生,卻並非從你而生,縱然他們跟著你,卻不屬於你。你能給他們愛,卻不能給他們思想,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能庇護他們的軀體,卻庇護不了他們的靈魂……你可盡力去效仿他們, 卻不可讓他們像你。因為生命不會逆轉,也不會與昨日滯留。

教育孩子確實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既要放手,又不能放任;給自由卻不能讓其任性,“度”的拿捏一定要心中有數。


浮塵微草


4.5歲的小孩子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喜歡發脾氣,家長要引起重視,要正確的教育孩子。


1.教育方法要得當。家長對孩子亂髮脾氣則採取耐心說服的方法,在說服無效的情況下,可適當採取“冷處理法”,即暫時置之不理,直到孩子平靜下來。讓孩子意識到通過任性的哭鬧,發脾氣是達不到目的的。等孩子冷靜下來後抱著孩子輕拍他的後背,如果是小事可不必說話,如果是觸犯原則的錯誤,等孩子情緒平靜後再進行勸解和教育。

2.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當孩子表現出好的行為時表揚鼓勵。但不建議物質獎勵;當犯錯則採用適當批評、幫助他分析原因。



3.多關心孩子,多與孩子交流互動,為孩子創造一個和諧安定的家庭環境,在孩子容易表現出發脾氣的行為時採用轉移其注意、帶孩子外出等方法。多帶孩子戶外活動,培養孩子良好的情緒表達。


脾氣暴躁的特點是一天兩天就能改正的,需要家長耐心堅持教育,相信孩子的自控能力越來越棒,性格越來越好的。


圖圖媽媽說


孩子剛出生時,會覺得孩子很難帶,小小的人兒,就怕不小心傷到他,身邊那些有經驗的人會告訴我們,慢慢來吧,孩子大一點會好很多。

然後,我們就等著孩子長大一點,輕鬆一點。

現實卻告訴我們孩子越大越難帶。

就比如說,4、5歲的孩子,一言不合就發脾氣,脾氣小的,哭一哭鬧一鬧,脾氣大得甚至會摔東西,又蹦又跳,又哭又鬧,常常令人抓狂。

這個時候,其實如果我們瞭解到孩子發脾氣背後的原因,可能更多的是心疼。

試想一下,成年人的我們什麼時候會發脾氣。

無外乎,掌控不了想要掌控的東西,生活的駕馭感被掏空。

其實孩子也是一樣的,遇到一些事情,他沒辦法掌控,就會沮喪,表現出來的就是,哭鬧發脾氣,再或者想要得到的東西得不到,發脾氣,也是人之常情。

弗洛伊德也曾說:“未表達的情緒永遠不會消亡,它們只是被活埋,並將在未來以更加醜陋的方式湧現。”

所以說,孩子的壞情緒,也不見得是一件壞事,至少我們可以看到他這個時候在生氣,情緒不好,相比那些情緒被壓制,不能表達出來的孩子,或者不會表達出來的孩子,父母可以更好的瞭解孩子,採取應對措施

那麼面對孩子的脾氣,父母到底要怎麼做呢?

我想第一個離不開接納。不要把“壞孩子”、“脾氣差”等標籤貼在孩子身上,因為表達情緒是每個人都有的權利。

而成年人會覺得孩子的脾氣比較壞,原因在於成年人覺得這樣的事情上,沒什麼值得生氣的,為什麼孩子會發脾氣呢?

這個時候就忽略了成年人和孩子之間的區別,所以說如果你能夠接受自己偶爾發發脾氣,那麼對孩子發脾氣這件事情其實也沒什麼了。

第2個,就是要和孩子共情,共情可以說是教育中比較常見的方法,但是千萬不要為了公情而共情,即便你沒有真正的體會到孩子的感受,那麼,你做一個虔誠的傾聽者,聽一聽孩子到底為什麼要發脾氣,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安慰。

第3個,幫助孩子發脾氣。其實很多育兒專家都提到過,可以在家裡建立一個“生氣角”等的區域,和孩子約定好,只要她覺得想生氣就可以去,這個地方,生氣發脾氣,同時給他擺放一些供他發洩的物品,比如說沙袋等等。這些步驟之後等孩子平靜下來,父母最應該做的,還是和孩子一起找到問題和解決問題。


小咪育兒


下次發這樣的問題要簡單介紹下自己的家庭背景,如孩子父母都是怎麼教育孩子的,是否和老人在一塊住,老人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孩子的好多習慣都是家長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的,家長可以在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父母是第一任教師,如果父母是那種老好人,你就是對孩子吼:以後誰欺負你你就打他,他也學不會,如果父母本身就厲害,你讓他學的綿羊般,他也學不來。所以父母應該在孩子面前樹立榜樣作用,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把不好的方面表現出來。


0誨人不倦0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是浙漂劉紅,我自己也有兩個孩子,一個9歲,一個4歲我講講我自己的想法。

教育孩子首先不能太寵愛,要跟孩子建立起規則,要跟孩子多交流多講道理,不要責罵孩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處於自我為中心的階段,總喜歡錶達對外界的看法,但由於心智不成熟,說話和做事拿捏的不準,家長就很尷尬想去揍他,嘮叨他,這樣孩子會更加反感。

不妨我們一起學著和孩子一起做朋友,孩子也希望和家長處於平等的地位,這樣我們就引導孩子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寬容,讓他們生活在開心快樂的環境裡。

我們一起試著轉變心態和孩子們做好朋友,一起加油吧!





浙漂劉紅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兩個孩子的寶媽,征服發脾氣的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但掌握一些原則之後,其實並沒有那麼難,多學習親子課程,解決所有問題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一定要保持冷靜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一定要保持冷靜,接受孩子的情緒,嘗試理解孩子為什麼發脾氣,鼓勵孩子把發脾氣的原因說出來,然後對症下藥,合理安撫,如果孩子只是任性發脾氣,不會對自己和其他人造成危險,我們只要給他一個擁抱,然後引導他分散壞情緒就行。

孩子發脾氣時不能哄

孩子發脾氣時,千萬不要用他想要的東西,零食,新玩具等哄他,這樣只會讓他覺得發脾氣很管用,可以讓他得到他想要的東西,當他剋制了情緒之後,可以用語言表揚她。

讓孩子少發脾氣。孩子一歲之後,發脾氣是很正常的,因為孩子明白的事兒。比表達的要多,他們通常會因為無法表達自己的需求而感到沮喪。

滿足孩子合理的要求

孩子發脾氣時要從新審視孩子的需求,如果孩子提出的要求不是無理取鬧,那就想辦法滿足他,那天我和孩子在圖書館他非要喝果汁,那裡的果汁要30元一杯左右,我平時也經常在家裡自己榨,後來他吵的兇,我就帶他去樓下喝其它果汁,他開心的接受了。給孩子一定的自由,在你限定的範圍內讓小朋友來做選擇。(強烈推薦這本書)

讀懂孩子的心思

給孩子足夠的關注,我家二寶這點就比較好,他經常會直接告訴我們他的情緒,而且不會因為沒人陪而發脾氣,他經常對我說,媽媽,我很孤單,然後我們停下手上的事,陪他。

尊重孩子的情緒,但孩子不開心時,我們不要總說沒關係,不要緊,試著替孩子說出感受,這樣能教會孩子認識情緒,將來他才能更好的調節和處理情緒。

發脾氣的處理方法

如果孩子想哭,那就讓他哭一會兒,哭啼是情緒的需求,大孩子哭泣時,我們只要靜靜的陪在她身邊,給她一個溫暖的懷抱,擁抱就好。

拿出紙和蠟筆,讓孩子把壞心情畫出來,告訴媽媽你現在有多生氣,他可能會拿筆在紙上亂塗一通,或者八字撕成碎片。這都是釋放情緒的途徑,平時我們也可以給孩子讀一些有關情緒的繪本,讓他更好地認識和麵對自己的情緒。

幾個有用的管教方法。

說道說道,做到說道,管教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說到做到,只說不做或者定規矩時,半途而廢的家長是肯定管教不好孩子的,下護士的空頭威脅會降低你的微信,要麼說了就做,否則不如不說。

不要打他,小孩子不太可能把行為和體罰聯繫起來,在你打他的時候,傳達的信息是生氣的時候可以打人的,他就會效仿家長,也可以趁機修煉一下自己,你越能控制好自己,就越能好有效的管教孩子。

減少衝突,孩子天生自帶無窮的好奇心,想要探索和研究這個世界,與其等著衝突發生,還不如儘量的減少誘惑,把你不想讓他動的東西統統收起來,

平靜中斷法,對付孩子做錯的事情的最佳方法是將孩子暫時隔離,不管住他,不給他玩具,不跟他玩兒,一般來說,孩子幾分幾歲就能設定幾分鐘隔離,隔離時間短一些可能有效的。

我是王書霞,陽光愛學習的全職寶媽,如有別字,多多包容。育兒是一項最了不起的工程,需要我們要不停的學習和成長。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別人的經驗也只能供我們參考。碼字不易,歡迎關注、點贊和轉發,有免費實用的親子課程,有需要的請關注私信留言

書霞育兒說


多小孩都溫順乖巧,討人喜愛,但是也有如果小孩愛發脾氣,容易暴躁,這很可能不是小孩性格的因素,而是父母需要從這幾個方面找原因。

1、小孩用憤怒掩蓋內心傷痛

一些小孩看起來氣勢洶洶,不斷大吵大鬧,其實,他只是想用外在的這些表現掩飾內心的不安與悲傷。有時候,一件很小的事,都有可能會觸動小孩敏感的內心,使他感覺受到了威脅,因此小孩就會用吵鬧、發脾氣來宣洩內心的不滿。

一個小孩對父母發脾氣,做出捶打等動作,很有可能是他內心處於一種極度痛苦的狀態。他主要想用這種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讓父母幫幫他。哭鬧是一種宣洩情緒的方式,小孩的發脾氣、哭鬧等可以減緩他們內心的恐懼、慌張,讓他們的心情開始變得平復。

孩子如果出現哭鬧、發脾氣、捶打家人的情況,父母要試著去幫助和安撫孩子,讓他們消除內心恐懼,恢復平靜。因此,父母要學會如何去靠近滿懷憤怒的小孩,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他。

2、小孩用憤怒掩蓋某種可怕的經歷

小孩子獨處,或看到一些殘忍的事,亦或是感到處境危險,常會感到一種巨大恐懼,但是他們又無法反抗,這會在小孩心中留下烙印,即使稍後他們脫離這種狀態,這種不安、恐懼的也會在小孩內心深處深深紮根。

有時候一些很小的不快,都可能會引起小孩內心的那份恐懼,讓小孩反應過度,雖然此時並沒有危險圍繞小孩,但是小孩內心依然感覺到恐懼彷彿存在,所以他會做出過激發應,哭鬧、發脾氣等。這個時間段,父母要陪在小孩身邊,不斷的安撫小孩,讓小孩知道,爸爸媽媽會一直陪著他,不會有危險。

3、孩子的憤怒有時可能是針對著不公平

如果小孩覺得受了委屈、不公平對待等,也會容易憤怒、發脾氣,孩子主要是通過這種方式發洩內心不滿。

這時候,父母要注意傾聽和引導,讓小孩將自己不滿的緣由說出來,及時採取應對、改正措施,但小孩知道還能補救,憤怒自然就會消失。

小孩如果愛發脾氣,父母就需要特別注意了,要多給小孩點關愛,讓小孩有一種安全感,這樣小孩的情緒會慢慢平復下來,發脾氣、大吵大鬧的現象也就會很少見了。


小巨人叔叔


作為一個沒有任何經驗的人來說,我覺得應該以言語批評和誘導為主,如果發脾氣就訓他,並且引導他用正確的方式來溝通問題,然後給予獎勵。不知道對不對,如果不對請指出,我好向各位家長學習,如果認同我觀點,希望您能給我點贊。


農村小德德


父母如果溺愛孩子,有求必應,孩子就會傾向利用父母的失敗,以實現自己的願望。這種放縱失教的情形,會養成他們的暴躁性格。

遭受挫折。挫折感也是孩子發脾氣、哭鬧的主因之一。兩歲的孩子成長得很快,有一種強烈的想自立、想“掌握”事情的願望,卻常常被大人或自己有限的能力所阻礙。這時孩子會對自己有限的能力感到沮喪,對自己的無能感到憤怒,因此要發洩。

模仿成人。有些大人遇事很容易大發雷霆,若父母或老師容易發怒,孩子會模仿他們。許多父母在兒女身上看見了自己的影子,有可愛的影子,也有可憎易怒的形象。

身體勞累。導致身體疲累的原因可能是睡眠不足、疲勞過度等,2-3歲的孩子可能已經不睡午覺了,但是體力仍不足以支持過久,而身體疲累會令人容易發怒。若嬰兒溼了尿布,肚子餓了或身體虛弱等,都可能令他們容易發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