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樣看待現在還經常去銀行存定期的那些人?

醉心創作




現在一般在銀行存款的都是在40到60歲之間。有些即將退休或者已經退休,他們這些錢的話,只想存在銀行,穩穩當當地作為他的一種保命錢。如果你負債累累和生活肯定不比那些有存款的人過的富足。

80,90年代到20世紀初,中國的理財產品比較單一。普通人的閒錢,除了存款就不懂放哪裡了,所以這種觀念一直延續到現在。

能夠錢生錢是最好的,但是目前就中國這種投資環境,沒有一定的投資經驗和技術,你投資會血本無歸,不如老老實實定期在銀行安全。這幾年來,p2p平臺集體爆雷,雖然目前我們的投資產品豐富多彩,投資方式多樣化,拓寬了我們投資理財的渠道,但是我們有幾個能夠投資理財賺到錢呢?

所以不要覺得在銀行定期的人就是傻子,當你用信用卡負債累累想要弄點啟動資金來創業或做什麼,你都沒有,你能夠說定期存款的人是傻子嗎?當今社會是一個商業利益驅逐的社會。社會上所倡導的一些投資理財的理念並不一定是對的。要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來匹配。這樣一句話,存錢到銀行的人越窮,越窮的人越往銀行裡面存錢。所以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存錢就等於窮。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富人從銀行裡面拿錢出來,不是拿來消費,而是拿來錢生錢。窮人從銀行裡面拿錢出來是拿來消費,比如說信用卡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很多人成為卡奴,然後用這樣一句話來,搪塞自己,存錢等於窮,所以不存錢,拿負債來要消費。

因此,很多東西我們一定要知道事物的本質,而不是僅僅看著字面的意思。存錢並不等於窮。透支過度的額度拿來消費就是窮人。

怎麼世界上窮人那麼多,用28定律說,世界上80%財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也就是說從銀行貸款出來,80%的人都是拿來消費。只有20%的人拿來錢生錢。

是我對現在很多人還定期存款的看法,他們也許不是大富大貴的人,這至少他不是那種很窮的人。負債累累,守著那點工資的人才是窮人。

理財有道,看雪之道,幫助更多學會理財,對你有所幫助,點贊關注,謝謝合作。


雪之道理財


不怕大家笑話,現在李哥阿峰就是一位經常到銀行存定期的人,我來談一下我存定期的心理:

第一做生意做的賠怕了。

本人是個上班族,月薪四五千元,上班比較輕鬆,有閒餘時間,所以常拿錢去做小本生意,賣過衣服,賣過學生近視提醒儀,賣過酒還賣過頭盔等等,咱就不一一說了,家裡的地下室堆的滿滿的都是存貨,弄得十多年都沒有攢下錢,媳婦經常給咱吵架,現在想想咱就不是做生意的料,一提滿眼都是淚。



從15年開始,我就死了做生意的心了,把每月的工資存銀行,雖不多,但看到慢慢增加的數字,心裡也是一種無奈的安慰。

第二存銀行放心。

現在的理財產品滿天飛,咱也沒有了那發財的念想,還是把錢存銀行放心,掙那幾百塊錢利息就好!


總之,在銀行存定期的人是思想比較保守的,做事放不開手腳,缺乏勇氣和膽識,也許阿峰就是這樣的人!


李哥阿峰


2015年買投3萬買基金,遇上千股跌停,到年底只剩兩萬,只得全部撤資,只留下一千元買了一隻三年期的新上市保本基金,將剩下的改投P2P理財,到2018年8月,p2P平臺上資產連本帶利七萬多,其間追加投資了三萬多元,誰知8月8日P2p平臺清退,制定三年還款計劃,到2019年3月收到還款七期共計金額9500多元,3月以後平臺已停止還款,近六萬元資金打了水漂。那隻一千元的基金現在還在一千元上下浮動。從我理財的親身經歷和遭遇中深感:對於普通民眾且沒有足夠多的理財知識的人而言,銀行定期存款真的是最好的理財方式。


湘贛2


記得小學的時候,數學老師曾說過這麼一句話,讓我至今記憶尤新:“沒錢的人眼巴巴把錢存到銀行讓富人貸出來用,敢貸款才是有本事,膽大的人敢用100萬的錢幹它500萬、1000萬的事”。

話糙理不糙,這也代表著社會上很大一部分人的看法,膽大、有路子就可以賺錢,而存錢的人只能賺取那一點點微薄的利息。我之前也是這麼認為的,直到前幾年,資金吃緊,銀行抽貸,本地很多曾經風光無限、前呼後擁的大老闆都沒撐過去,廠子關了,BBA也被拍賣了,不少還上了法院的老賴名單。回頭再看,經常存銀行定期的那些人,錢還在,小日子過得還可以。

膽大的人可能能賺大錢,可是不一定走的遠,謹慎的人可能沒賺到什麼錢,可是勝在安全。

而且,現在銀行也在推陳出新,像大額存單、智能存款等創新存款也逐漸成為銀行的攬儲利器,兼顧了收益和靈活性,不但受到老客戶的青睞,也吸引了不少曾是貨幣基金的擁躉。時代在變,銀行也在慢慢改變,我們顯然也要跟著發展,不是嗎?


玉魚與瑜


這個問題,不由的想起最近幾年,金融的動盪,15年股市,17年傳銷幣,18的批2批等等

越過保本的理財,有多少人躲過了那些坑?


越過保本的定期就是一道分水嶺,向前火中取栗,向後平淡無奇


我家裡的大伯,是一個公務員,他就是在我小的影響中,因為閒的時間比較多,就是天天炒股盯盤,剛開始炒股賺錢,就想靠著炒股發家致富,借了幾十萬炒股,賺個幾千塊錢,還會帶我去買一些玩具,但是虧了不少錢,他們家經常吵架不合,後面遇到股災,把半個房的錢虧出去了20多萬,還不上錢,只能把房子賣了,我哥他們家裡吵得哭天黑底的,那會我爸媽工資加在一起才3000多,接近我家裡7年的錢。而且如今房價8000左右(我家是在小縣城裡),曾今的房子可是80萬呀,算下實際是虧了40萬。


而現在過年回家,我大伯家也退休了,大部分的存款都去買了銀行定期,5%的收益,每個月給1000多的利息,就全當自己的打牌娛樂的零花錢。再聊起當年炒股,只想安安穩穩的賺錢。

在到後面接觸到那些爆雷的人,幾百萬資產一夜返貧,不得不說,中產的陷阱無非如此。

現在這些存定期的人,都有一個觀點


不求暴富,但穩定增收的收益,至少不會讓你一夜返貧!


因為業務需要用銀行業務,企業用戶,銀行的可以選擇的服務,已經非常多了,大額存款,理財,資金管理等等,尤其企業涉及交易,大多都會要求走對公賬戶,這個時候都選擇銀行服務是非常方便的。


最關鍵的銀行卡大額存款,利息都是上50%左右,一些地方銀行設置可以到達5%的收益,這樣的收益在保本的基礎上,還是非常可觀。


<strong>


財通記


我文化程度老高中生。我只相信銀行。買股票的一位老兄投進五十萬最後剩下三萬。差點瘋了。前幾年濟正集團坑了多少人。我們學校一位老師領著大家理財。公司關門老總跑了。大家都找這位老師要錢。他一著急一生氣心梗了。走了。血的教訓。你看到的是人家的利息。人家看到的是你的本金。往銀行裡存錢的不都是傻子。


用戶2350291359484


我是一個從苦水中泡大的人,幾十年來過慣了苦日子,小時候雖然沒做叫化子,但家裡經常缺吃少穿,生活拮据留下的陰影永遠難以抹去,後來有了固定的工作,但工資低,依然入不敷出,直到退休。再後來稍有好轉,但還是不敢也沒條件大手大腳的花錢。聽人講定期存款的好處後,也就慢慢的養成習慣,有點多餘的錢就放到銀行存起來,現在雖然不多,只能解決一點小問題,但心中卻感到有一種安全感,或者有一種實落感。我不管別人怎麼看,但我認為把錢存到正規銀行是安全的。


知識47


我原來在銀行存定期

在網上購物必須有支付寶後發現裡面可理財

我把銀行到期的資金全部取出在支付寶理財,有一月的,有一年的。也沒什麼風險,比銀行1年定期2.25高多了1萬元1年400多元利息比銀行高多少自己算


天山鷹95382913


你好,作為銀行從業人員,天天都會碰見存定期的客戶,什麼樣的群體?他都是存在什麼心理來銀行辦理存款?可以和大家分享下真實感受。

在我看來現在能去銀行存定期辦理業務的是現在經濟條件下最明智的理財方式。

首先,來銀行辦理定期或者理財的客戶大部分客戶偏大,承受風險能力偏弱,所以選擇銀行存款是保險的理財方式,不用擔心損失本金,而且收益穩定,定期得到回報也是很不錯的。

另外一種比較投資保守年輕人,有固定的收入,但是不願意琢磨理財投資,或者沒有時間投資,直接到銀行辦理定期,不用操心還可以得到不錯的收益,是他們選擇的最好方式。

另外一方面,由於近幾年經濟下滑,實體經濟的不景氣,各個投資理財收益相當不穩定,股票、基金等隨著大盤波動,而銀行存款利率隨國家基準利率上浮增加,各個銀存款競爭加劇,優惠力度更大,現在銀行存款類產品其中大額存單最高上浮49%,可以達到4.125%,而銀行理財收益普遍在3.0%-4.0%之間,還不如一些存款類產品。所以許多從資本市場抽出來的資金都會選擇銀行定期存款或者銀行的低風險理財,所以近兩年選擇銀行類存款類產品是相當不錯的。

最後一方面,現在銀行發展轉型,存款類產品也升級,種類也很多,可以滿足不同客戶的投資需求,現在銀行類存款類產品,有按月付息、階梯計息、大額存單等,可以對標理財產品,長期、短期、小額、大額都有相對應的產品,所以客戶選擇也更靈活,自然選擇的也就多了。

綜上,選擇銀行存款產品也是當下經濟發展條件下最好的選擇!

謝謝採納!


一個財經小人物



喜歡到銀行存定期的人在中老年朋友中佔比較高,一般厭惡風險,追求本金安全,收益穩定,屬於保守型投資者。在市場化條件下,隨著投資渠道的擴寬,產品也呈現多元化趨勢,風險各異,但風險教育始終遵循一個原則,即適合的人購買適合的產品。因此,對於選擇銀行定期存款的投資者不應該存在什麼偏見。

為什麼他們喜歡去銀行存定期?

在理財類產品中,定期存款的風險最低。在屬性上,它是銀行金融產品,屬於一般性存款,被監管機構納入存款保險條例保護的對象,即50萬以內的本金和利息受到全額償付,為儲戶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形式上,保本保息,固定利率和期限,合同契約性表現非常明顯,透明公正,具有良好口碑。而在定期存款儲戶中,中老年客戶佔比很大,一旦退休就意味著創造主動性收入能力的下降或喪失,抵禦風險能力非常脆弱,加上理財知識和經驗的限制,他們更喜歡定期存款的直觀明瞭,童叟無欺。


從效益性上講,定期存款利率也不一定低於理財產品,尤其是當前利率行情下。眾所周知,曾經以餘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理財產品,寶寶類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超過6%,銀行系保本型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也高達5%以上,那個時候定期存款確實比較虧。但是,如今的理財市場行情正在逆轉,隨著央行連續多次降準,市場資金面趨於寬鬆,貨幣基金收益一路下跌,大部分難以維持3%的收益率,而餘額寶甚至跌至2.2%左右。銀行系理財產品同樣如此,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收益率連續超過10個月下跌,至今跌到4.1%左右。

而銀行定期存款平均利率起伏並不大,甚至還有小幅上揚。在很多中小銀行中,即使普通定期存款3年期利率也超過4%,特色大額存款可以達到4.2-4.6%區間,有的還有存款送積分送禮品活動。民營銀行以及部分城商行推出的創新型存款,3年期和5年期利率已經達到5.5%(億聯銀行和三峽銀行)。所以,定期存款看你怎麼存,選好了,完全可以達到或超過理財產品收益,而且沒有非保本的心理焦慮。


投資理財板塊的熱點並非永恆不變,輪動始終受制於市場因素。2017年是各類理財產品的巔峰時期,餘額寶總規模曾一度試圖問鼎2萬億,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顯示,銀行系理財產品當時存續9.35萬隻,總餘額高達29.54萬億,而到了2018年底存續只數只有4.8萬隻,總餘額下降到22.04萬億,較2017年減少7.5萬億,數量和規模出現雙降。

反觀銀行存款則是另一番景象,2017年底我國住戶存款總餘額為65.2萬億,2018年底總餘額增加到72.44萬億,淨增7.24萬億,增幅達到10.2%。毫無疑問,曾經的理財產品客戶也開始向銀行存款領域迴流,這種迴流不僅與產品收益率變化有關,還與保本型理財產品即將退出市場,非保本型理財產品大量上市有很大關係,也間接說明投資偏好同樣可以改變投資理財策略和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