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大小与肺癌有什么关系?

用户8790397932866


随着低剂量螺旋CT的普及,发现肺结节的人是非常之多,很多人一看到肺结节立马联想到肺癌,其实很多时候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临床上把影像学(胸片或者CT)上低于3cm的边界清楚的球形或者不规则形病灶称为肺结节,而大于3cm者称为肿块。

肺结节只是个影像学概念,肺部如果出现肺部结节通常说明发病部位有实性的成分代替了肺泡中的空气,这些成分可以是无活性的肺细胞成分,也可能是有代谢功能的细胞成分,可以是正常的细胞包括各种组织细胞及炎性细胞,也可能是非正常的恶性细胞。所以肺结节可能是炎症,可能是结核,也可能是肿瘤。可能是良性肿瘤,也可能是恶性肿瘤。

肺结节的大小与肺癌确实有关系,结节越大恶性可能性越大,5mm及以下的结节恶性概率不足1%,绝大多数都是良性的。结节大小6-8mm是临界,属于中间类型,大于8mm的结节恶性的可能性大。尤其是部分实性结节及磨玻璃结节,超过8mm之后要尽量缩短随访时间,这类结节属于高危结节,如果结节增大或者无变化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当然,并不是说大的病灶就一定是恶性的,看肺部结节除了大小之外,还需要结合结节的形态、血供、生长位置、结节的多少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来综合判断。比如2cm的形态规则、密度均匀的球形结节,可能是结核球或者错构瘤等良性病变。而一个6mm的磨玻璃结节,如果内部有血供且有胸膜牵拉等征象,则恶性的可能性很大,很可能是肺腺癌的原位癌。

肺部结节的诊治是比较复杂的事情,越小的结节越难判断性质,由于结节过小,无法通过创伤性比较小的内科方法确诊,1cm之内的结节做肺穿刺阳性率极低,即便是做PET-CT也会因为代谢率过低出现假阴性的结果。

因此,医生只能靠胸部CT来判断结节的良恶性,但胸部CT毕竟不是直接依据,有一定的误诊性,在决定是否手术之前需要结合病人的年龄、是否有吸烟史、工作性质(是否接触粉尘及一些高污染的职业)、既往是否有肺部相关的其他疾病等综合判断。对于8mm以下的低危结节,最重要的还是定期随访,根据随访复查的结果前后对比判断。而8mm以上的高危结节,可以3个月后复查或者直接手术治疗。


胡洋


我是小影大夫,一名影像科医生。肺结节非常常见,在我工作中,每天都要写很多份肺结节的片子。当你麻烦胸片或者CT报告,看到有肺结节的字眼,先不要惊慌。再看看报告中有关于这个结节的描述,包括大小、形态、密度等等。从上面可以看到,大小只是评价肺结节良性恶性的其中一个标准,肺结节的大小与肺癌没有直接的关系,并不是说结节越大,就一定是肺癌。

大小是评价肺结节良性恶性其中一个方面

很多朋友留言给我说,体检发现0.5cm的肺结节,怎么办?不用过于紧张,对于这么小的结节一年后随诊复查即可,如果恶性的会增大或者稳定,但是不会长大到会出现转移的程度,不用担心随访的这一年中会导致病情延误,随访并不影响病情,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减少过度治疗。

对于肺结节,大小是评价良性恶性其中一个方面,也是根据结节大小制定随访时间,比如0.5cm以下结节,可以一年后复查,0.5-0.8cm可以半年后复查。0.8-1.5cm结节可以三个月后复查。1.5cm以上的结节要看有没有恶性征象,要密切随访,如果影像上有恶性征象,建议或者或者直接手术切除。


像这个结节,发现时根本算不上结节,很小,一年半后复查,长大了,有1.0cm,有浅分叶毛刺,影像上看着就像肺癌,病理也是肺腺癌。

但是并不是说,结节越大,就一定是肺癌。很多良性的结节发现的时候也可以很大,比如肺结核结节、肺错构瘤、肺硬化性肺细胞瘤。这些都是良性的。有朋友问我,发现肺内单纯结节钙化灶,怎么办?不用管,钙化灶是稳定的,不会恶变。

形态和血供也是判断结节性质重要方面

评价肺结节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形态,形态比大小还要重要。一个2.cm的肺结节,长的光溜溜的,圆圆的,那么是良性的可能性更大。但是如果一个1.0cm的结节,有分叶、有毛刺,还有胸膜凹陷征,那么是肺癌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这个结节有2.5cm,比上图的大多了,可是这个结节长的很光整,圆圆的,还有钙化和脂肪,是一个典型的肺错构瘤,可以不用做手术。

这就好比看人是不是坏人,不能单纯通过高矮来判断,要看他的长相、眼神和动作。有经验的人,看他的长相和举手投足的状态就能判断出来。不是越高的人,就越可能是坏人。

现在大家对肺结节处于过度的惊慌状态,经常有朋友留言说发现肺结节怎么办。如果肺结节复查稳定了,那么放心一点,可以间隔时间再长一点再去复查。对于肺结节,不用过度的手术切除,真正是肺癌的概率很低。


小影大夫


北京胸科医院胸外二科韩毅主任医师

肺结节一般是指直径小于等于3cm的边界清楚、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一般小于2cm的为小结节,小于1cm的为微小结节,小结节及微小结节良性的可能性较大。而大于3cm的一般称为肺部肿块,肺癌可能性大。


实际上肺结节的大小和肺癌没有直接对应关系,小的肺结节有可能是肺癌,而比较大的结节也有可能是良性的。但是结节的类型和肺癌的风险是相关的。肺结节分孤立性结节和多发性结节。大部分为肺孤立性结节,包括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和纯磨玻璃结节。按照肺癌风险的高低来排,部分实性结节>纯磨玻璃结节>实性结节。

当然风险高不意味着就是肺癌,只是提示患者如果属于风险高的,要配合好医生,严格按照规范的肺结节管理策略进行,绝不能掉以轻心。

相对来说,部分实性结节肺癌的风险较高。对于直径大于8mm的为高危结节,可综合考虑是否要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或者手术切除或者3个月再复查,如果增大或无变化可考虑手术切除。小于8mm的结节为低危的,按照正常的随访策略即可。

对于纯磨玻璃结节和实性结节,大于15mm或CT观察有恶性特征(0.8cm-1.5cm)的实性结节称为高危结节,可进一步检查(PET-CT或支气管镜,经皮肺穿刺活检等)明确诊断,对于高度怀疑恶性者首选手术治疗。其他情况可参考如下:


大部分结节是良性病变,即使是恶性的,大部分是早期阶段,通过手术等治疗几乎可以治愈,患者不可过于担心。

由于各个医院的经验不同,在指南共识基础上,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独特的一些经验。因此,查出肺结节后一定要去专科医院以及大型医院胸外科或肿瘤科会诊,避免误诊或过度治疗。


胸科新欣家园


肺结节很常见,有的是良性,有的是肺癌。

分辨肺结节的良恶性,结节大小是很重要的因素。

从大小来看,哪些肺结节比较安全?

小于5毫米的结节,都属于低危结节,包括实性结节和磨玻璃结节。

像图中这种小结节,4毫米,风险不大,6-12个月随访观察即可,一般不会变化。

这里必须强调:结节小于5毫米,只提示风险低!有少数病人在随访过程中,结节逐步增大,就要提升危险等级,应当通过多学科会诊、增强扫描、穿刺等手段确诊,必要时胸腔镜手术解除风险。

从大小来看,哪些肺结节需要进一步处置?

1.直径在8毫米以上的混合磨玻璃结节;

2.直径在8到15毫米之间,伴有可疑恶性征象的实性结节;或者直径在15毫米以上的实性结节

具体参考上图。

这一类结节不建议随访观察,以免耽误治疗。

发现肺高危结节,应由胸外科、肿瘤科、呼吸科和影像医学科会诊,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包括支气管镜、CT增强扫描、 PET-CT扫描,经皮肺穿刺活检等)明确诊断。


上图这个病例,是一位78岁的老爷子,不规则结节,并且有毛刺和胸膜牵拉,豪大夫的师傅给他做了增强扫描,没有任何强化,提示这是一个结核球,随访观察即可,不需要手术。

后来经皮肺穿刺,确诊为肺结核。

对于高度怀疑为恶性者且适合于外科手术治疗者,首选外科治疗。

对肺癌可能性较小的病例可抗炎治疗后复查,结节增大或无变化者,由多学科会诊,决定是否进入临床治疗;结节缩小者多为良性,可以继续随访观察。

总结来说,肺结节的大小,只是其中一个评价因素,此外还要结合结节的密度、形态、周围结构、内部特点以及增强扫描等充分评估。

我是影像科豪大夫,谢谢阅读,欢迎关注我!


影像科豪大夫


理论上讲,肺结节越小恶性的可能性就越少,但是并不是绝对的。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发现,随着肺部结节的长大,它的恶性程度也越来越高。也就是说结节越小,它良性的可能性越大;而结节越大,它的恶性可能性就会越来越高。

因此在影像学上发现肺部结节的时候,首先要看它的大小。如果结节小于八毫米或者一公分,我们叫做亚厘米结节,它的恶性可能性就非常低,一般需要进行动态观察来确诊。通过动态观察来判断结节的生长速度,就可以基本判断他的良恶性。

一般来说,良性的结节它是不会生长或者生长非常缓慢的。炎性的结节有可能短期内会生长非常快,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和自身免疫的作用下,它也会逐渐缩小或者消失。

而恶性肿瘤它有一个倍增时间,也就是说它的生长速度是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模式。

因此,通过一个合理的间隔时间的动态观察,基本就可以判断结节的良恶性以及恶性程度。

当然,判断一个结节的两个性质不但要看大小,还要看它的密度,还有各种边缘,有无毛刺等等,综合各种征相来进行综合的判断。

所以,判断肺结节是否肺癌,要找有经验的专科医生判断,首先要看结节的大小,其次要看密度,然后还要观察它的各种特征。


胸外科乔贵宾医生


肺结节是指肺内直径小于或等于3cm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影像学表现为密度增高的阴影,可单发或多发,边界清晰或不清晰的病灶。

不同密度的肺结节,其恶性概率不同,依据结节密度将肺结节分为三类: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和磨玻璃密度结节。其中,部分实性结节的恶性概率最高,其次为磨玻璃密度结节及实性结节。

胸部CT检查作为肺结节的标准检查方法。对胸部不定性结节常需要进行多次随访。

根据直径和性质,肺结节可分低危、中危和高危三种。

低危结节

直径<5mm的磨玻璃密度结节和实性结节。

建议每年1次CT复查观察生长性,不小于3年。不必焦虑紧张,按时随访即可。

中危结节

1、直径介于5 mm-15 mm且无明显恶性CT征象的非实性结节

2、直径≤8 mm的部分实性结节。

3、直径>5 mm的纯磨玻璃密度结节

建议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持续薄层CT监测变化,如果结节具有生长性建议手术,无变化或缩小建议继续长期CT随访,随访时间不小于3年。

高危结节

1、直径≥15 mm或表现出恶性CT征像如分叶、毛刺的直径介于8 mm-15 mm之间的肺实性结节。

2、直径>8 mm的部分实性结节。

直接肿瘤科或胸外科就诊

为便于大家应用,简而言之可记做

<5 mm的小结节每年查1次,无需就诊。

5-10 mm的结节3、6、12、24月复查,见生长及时就诊。

>10mm的结节有必要及时就诊。

复查时有必要提示大家,每次结果不仅要和前次对比,也要和最早一次对比,以防出现“每次长一点点,看不出变化”的情况。

另外,如出现多个肺结节,其处理原则主要基于危险度最高的结节。对于多发高危险度结节,应考虑多原发肺癌的可能性。

体检发现的肺部小结节大多数是良性的,大家不用过度焦虑。从中医角度讲,小结节具有“炎”或者“焱”的特征,“气有余便是火”, 其产生和人体内多余的“气”有关。多余的“气”大致可以从两方面理解。1、情绪和压力。过大的工作、生活压力或愤怒、抑郁、悲伤等坏情绪无法排解,便留郁体内,无形心结可变成有形之结。心有千千结,身有千千结。2、足量、高热量饮食。多余的气也是一种能量,饮食过饱,嗜食肥甘,夜宵加餐等造成摄入能量过多,但其实身体消耗不了那么多,不然减肥的朋友也不会那么多了。所以我们提倡每餐八分饱加适量运动,减少高热量食品摄入,并乐观豁达,找到适合自己的排解情绪和压力的方法,从根本上消“结”于无形中。


菊一刀李医生


我是杨大夫,肺结节大小与肺癌的可能性有很大关系。

有数据统计过,—当肺结节(包含实性结节,亚实性结节)直径小于等于5mm的时候,恶性概率小于1%。5-10mm的恶性可能为6%-28%;而20mm到30mm的结节恶性可能为64-82%。肺内肿块,也就是直径大于30mm时,则恶性可能性极高。

(图示两个均为肺癌:毛刺征,分叶征)

所以,从诊断的角度来讲,肺内结节或肿块直径越大,诊断难度越小,因为结节大的时候,其良恶性特征会表现的更多,也有更多的方法来确诊,比如肺穿刺活检,PET CT等等。

但是,越大的肺结节,其恶性可能增加的同时,分期也往往比小结节跟容易晚期。

所以,最好还是在处于小结节的阶段,也就是直径小于1cm的阶段,就给出定性,但这很多时候是很困难的。

对诊断良恶性有帮助的,除了直径大小外,还有其他征象:比如分叶,毛刺,血管集束征,空泡,支气管充气征等,另外,随访过程中,尤其对于磨玻璃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结节本身大小,密度的变化,对诊断都非常有帮助。

(部分实性结节和纯磨玻璃结节影的肺癌,一个为浸润癌,一个为微浸润癌)

肺癌,尤其是肺腺癌,从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到原位癌,微浸润癌,浸润癌,其实在CT上都会有异常发现,不过这些表现都不是绝对的,互相之间有重叠,这都是目前诊断的难点。

因此,简单总结下,对于体检发现的肺结节,笼统而言,越大,则其恶性可能性越高。但是,一定要结合其他征象综合分析,肺内还有很多的其他结节,可能一发现就比较大,比如错构瘤,硬化性肺细胞瘤,结核球,肺内淋巴结,甚至炎性的结节等等,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继续倡议:发现了肺结节,找专家看,不要自己试图去解读。


放射科杨大夫


这二者扯不上直接的关系。肺结节是肺脏的占位性改变,是形态学的描述,而肺癌的诊断是疾病的性质判断。笼统说,肺癌是肺结节的一种。

肺结节是泛指所有肺部占位,包括良性病变也包括恶性病变。良性的肺部结节可以是炎性结节,钙化结节,肺结核结节,肺错构瘤,炎性假瘤,血管瘤等多种,有时与肺癌不好鉴别;肺部恶性肿瘤就是肺癌,根据病理类型分为:肺腺癌,肺鳞癌,小细胞肺癌。

肺结节的良恶性都有可能,因此不能依据大小判断是否是肺癌。肺结节的诊断一是通过胸片可以初步判断,根据结节的大小,部位,密度等有个初步判断,需要进一步行胸部增强CT检查,CT的诊断准确度比胸片高许多。一般直径大于1cm几乎都可以通过CT诊断。大于1cm的结节,如果CT可疑时,需要行CT引导下的穿刺活检,明确性质。但是小于1cm,尤其是小于5mm的,穿刺很困难,这也是肺部结节最难诊断的原因。

对于这些小的结节,如果没有肺外的原发病灶的话,一般建议观察。定期复查胸部CT(2-3月复查),了解变化情况。如果3月后结节无明显变化,那么是恶性的可能性明显下降。如果结节持续增大,考虑恶性可能,如果穿刺困难时,可考虑PETCT协助诊断。

对于有些类似肺炎表现,但又有实性结节,建议先抗炎治疗2周,后再复查胸部增强CT,如果结节消失或者明显缩小时,基本可除外肺癌的可能。

如果体检发现肺部小结节,不用过于紧张,就诊胸外科或者呼吸内科。由医生做出进一步的诊断。很多中老年人,会发现肺部小结节,多数小于5mm,很可能与既往的工作环境,吸烟,空气污染,肺部感染有关,形成陈旧性的肺部小结节,一般不会变化。


【点击“关注”后,查看更多专业的胃肠疾病防治知识】


北大肿瘤张成海医生


结节越大,恶性的可能性越大,但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肺部结节的形成和多种因素有关, 良性结节的形成原因包括感染、吸烟、大气环境、既往肺部疾病史等,恶性结节包括肺癌、淋巴瘤以及各种转移癌。

一般来讲,肺部结节的特点和肿瘤良恶性有一定的关系,且结节越大,恶性的可能越大(超过3cm的则被称作肿块)。

1、密度不同的肺结节,恶性概率也有所区别:其中部分实性结节的恶性概率最高,其次是磨玻璃密度结节和实性结节;2、结节形状越不规则,恶性可能性越大,尤其是周边带有毛刺的结节,恶性的可能性越大;3、多发小结节一般为良性,但也有可能是癌症晚期的肺转移;4、定期复查结节增长越快,恶性的可能性越大,而良性结节则增长缓慢。

总之,这些特点只是辅助判断结节性质的一种手段,小的结节可以密切复查随诊,较大结节(比如超过8mm)应高度重视,必要时PET-CT检查或穿刺活检。


深蓝医生


癌症,貌似跟人们越来越近,熬夜、高脂肪饮食、不运动、吸烟嗜酒等等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都是导致癌症的源泉。癌症发病率的逐年增加,也导致人们对癌症的认识越来越多,防癌意识也逐渐得到提高,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的逐渐提高,人们对于癌症筛查也越来越重视。比如进行常规体检和癌症筛查的时候,当报告单上出现“肺结节”的时候,无疑也会引起人们的恐慌,担心这结节是不是恶性的,会不会转变成肺癌;担心这个结节应该如何处理。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肺结节的良恶性是如何区分的,肺结节一定会导致肺癌吗?

相关资料显示,大部分人群进行检查出现的肺结节90%以上都是良性的,正确的分辨出肺结节的良恶性,有助于发现早期发现恶性病变,提高恶性肿瘤的五年生存率,控制疾病的进展。我们就先看看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

良性的肺结节都有什么特征呢,先看结节的大小,其实临床上一般小于1cm的结节都称为小结节,而大于3cm的病灶都称为肿块,所以,小结节一般都是良性的;然后看密度,如果结节密度比较均匀,大部分都是良性的;另外,良性的结节一般边缘都比较光滑;如果经过多年的复查,结节基本没有生长或者生长缓慢,也是良性的结节。

恶性结节一般都有什么特征呢,首先,如果结节大于8mm以上的情况,基本上都是恶性的,则需要进行穿刺或者手术,明确肿瘤性质;肺结节的密度不均匀,出现小结节堆积的情况,边缘不光滑,有毛刺和分叶征的情况,基本上也是偏恶性的;如果结节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则可能发生癌变。还有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肺结节的增长速度惊人,则有可能是肺炎。

以上就是关于良性肺结节和恶性肺结节的区别,但是鉴别是否良恶性,还需要依据临床检查决定,比如定期进行低剂量螺旋CT或者核磁,对于存在吸烟史和肺癌家族史的人群,一定要注意。

以上就是关于肺结节的介绍,良性结节虽然大部分都是良性的,但是也不排除部分良性结节转变成恶性结节的可能性,对于出现肺结节的人群,还是应该定期监测它的变化,如果发现增大,早发现早治疗,以免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