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坂坡激战,曹操纵兵五千击破刘备十万,诸葛亮负什么责任?

民间非知名评论工程师


长板坡激战,曹操纵兵五千击破刘备十万,诸葛亮负什么责任?

这个提法不妥,为什么呢?因为刘备当时的兵力不足,他率兵走陆路,关公率兵走水路,两处共计不足5000人。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表在荆州去世,他的部下蔡瑁张允拥立刘表的小儿子刘琮継任荆州牧,而将他的大儿子刘琦排斥在外。此时,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到达荆州,刘琮性格懦弱,听从手下人的建议,投降了曹操。


刘琮没有把这么大的事情告诉刘备,刘备当时驻守樊城,过了很长时间,刘备才察觉情况不对,就派人去探问刘琮,刘琮才派人去刘备处传达旨意,刘备大惊失色,当即愤怒斥责刘琮的不义作法,立即召集部下共商对策,有人劝刘备攻占荆州,作为根据地。

刘备说刘表原来就曾委托他,在他死后辅佐他的儿子守住荆州,这个时候只考虑自己,而干背信弃义的事情我不能干,刘备在万般无奈的时候,只能率领部队撤离,经过襄阳时叫刘琮会话,刘琮不敢露面。而刘琮的部下及荆州的士民都愿意跟随刘备撤退。



当刘备的人马到了当阳时,跟随他的人群达十几万人,而且这些人都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有人劝刘备轻装前行,去保守江陵,虽然现在人数多,但拿兵器的人不多,即刘备率的兵力太少,不足以扺御曹操。曹操大部队不久就追上来了,你怎样抵挡,刘备不听,说成就大事,必须以人为本,仍然带着大批群众缓慢而行。又失去撤离的机会。


当曹操为了追赶刘备,留下大部队慢行,自己率领五千精兵轻装前进,在当阳长板坡就追上了刘备的人马,这时候的刘备慌忙丢下部队跟诸葛亮逃过了长板桥,由张飞率领20骑守卫长板桥,赵云在曹军队中几进几出寻找夫人和幼主,张飞和赵云演绎了留名千古的长板坡的历史故事,赵云终于找到幼主跟刘备会师;张飞的智勇阻止了曹操的大队人马,救助了刘备等人,终于同水路的关羽船队会合,渡过沔水,与刘琮的带领的一万多人的部队会合,一起到了夏口。


从这件事来看,不能怪诸葛亮没有起作用。而是由于刘备的仁慈两次没有听从建议,一次是大家听说荆州刘琮投降了曹操,就建议刘备攻战了荆洲,刘备没有听,失去立足之地;第二次就是刘备拖着十几万老百姓缓慢撤退,大家建议刘备应该带着部队撤离,刘备也没有听。在这种情况下绪葛亮也是无力回天了,幸亏张飞和赵云的作用,特别是张飞智勇救了大家,不然的话就没有巜三国演义》了。


昆仑之柏瞧历史


长坂坡之战,曹操打败刘备属于正常情况,打不赢才不正常。原因有二:

首先是刘备的10万人,主要是流民。《三国志·先主传》中记载“琮之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刘备所谓的十万人,多数是流民,而且由于人员众多,现场也非常混乱,直接影响刘备的调度,所以说刘备的十万之众,其实毫无战斗力而言。

其次曹操是精骑五千,而刘备在长坂坡之前,将自己的主力部队交给关羽,让关羽乘船数百艘,先到江陵。在军队实力面前,曹操的骑兵,而刘备只剩下流民和卫队,实力对比悬殊。

故而长坂坡之战,刘备的失败实际上是情理之中,而最后刘备“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走。”

诸葛亮在这段时间又有什么作为呢?诸葛亮向刘备三次进言:

第一次,当刘备得知刘琮投降曹操后,从樊城南下,途径襄阳,当时诸葛亮建议刘备袭击刘琮,将襄阳占据为己有,作为抗拒曹操的根据地。但是刘备以“不忍心”,没有采纳,故而措施攻占襄阳的机会。

第二次,刘备带领大量的流民,行动速度缓慢,随时有被曹操追杀的可能。《三国志》记载“或谓先主曰:‘宜速行包江陵,今虽拥着重,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但是刘备以“不忍”再次拒绝。陈寿写的时候是“或谓”没有说是诸葛亮提出的建议,不过当时刘备身边的谋士只有诸葛亮,所以这次陈寿只是没有说诸葛亮的名字,因为提出的这个建议并不符合仁义道德,所以为了美化诸葛亮就将提出建议的人名略去。

第三次,就是刘备长坂坡之败之后,诸葛亮到东吴游说孙权,最后达成孙刘联合。

纵观诸葛亮在长坂坡之战中,并没有什么过错,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但是被刘备否决,而长坂坡又是一场实力不对等的战斗,失败也属于正常。


帝国烽火


刘备的十万是题主借给他的吗?还是把老百姓,还有老弱病残都算上了呢?

长坂坡之战可以说是《三国演义》里最精彩的场景之一了,在这里,赵云七进七出救下阿斗。张飞一声吼吓退数千追击的曹军。其实正史上面关于长坂坡之战根本没有这么精彩,当时很多刘备的军队其实都是投降了的。而且要知道当时的曹军不过五千人,大部分都在追击刘备,还有老百姓等等,赵云,张飞等人应对的应该不会很多。

刘备当时也没有十万军队,在历史上关于这一时期的刘备到底有多少军队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当时刘备在博望坡击败过夏侯惇,应该还是有一点实力的。而且当时刘表死的时候,诸葛亮权刘备顺势进攻荆州,并且占领荆州,所以这个时候的刘备还是有一点实力的,但是绝对没有十万人,刘备入蜀之后,夷陵之战刘备带走了蜀汉所有的精锐,也才不过几万人。所以这个时候的刘备怎么会有十万人。

根据历史记载,当时确实有很多百姓跟着刘备,据说是十万人,题主说的就是这十万人吗?要知道即使有十万人,这个时候这些人完全就是刘备的拖累,如果没有这些人,刘备可能不会败的这么惨,自己的老婆儿子都丢了。这些人很多都是一些老弱病残,带上他们就是累赘,即使是一些年轻力壮的,但是也不是军人,也不会打仗,一看到曹军来了就乱了,正史上面都是有很多的刘备军队是投降了的,还有很多的老百姓也是一样的。所以这些人存在只会给刘备军队带来负担,可能他们一乱,会让整个刘备军队乱了。而且当时刘备的军队加起来不过四五千人,怎么和曹军对抗呢?

而且在这一场战争中诸葛亮其实起的作用不是很大,在这一场战争中诸葛亮是一直坚持要丢弃老百姓,然后撤退的,但是刘备一直不听。这个时候诸葛亮也不可能对刘备怎么样,也只能跟着一起跑。结果就是刘备军队大败。


中国历史研究所


长坂坡之战,曹操五千骑兵轻易击溃了刘备十万百姓加士兵,这个战败责任谁来负?

有人说是诸葛亮,理由是他劝谏不力,没有及时阻止刘备的错误行为。


然而,诸葛亮一个刚来上班、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说出来的话能有多大分量呢?

况且,诸葛亮已经再三苦劝了啊,他冒着被炒鱿鱼的风险,连续提出了五条正确建议,可是刘备偏偏不听,反而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诸葛亮能有什么办法呢?

诸葛亮的建议

建议一,趁刘表病危之际,拿下荆州作为根据地。

刘备不同意,理由:刘表是我兄长,对我这么好,我怎么忍心夺他的荆州呢?别人不骂我不仁不义吗?

诸葛亮这个计策确实不咋地,刘表怎么说也是你媳妇的舅舅,哪有这么坑舅舅的?回去之后,怎么向老婆,还有岳父交待啊?

PS: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和刘表都是蔡讽的女婿,而蔡讽的儿子是蔡瑁也是刘表的属下,也就是说,刘表是诸葛亮妻子的姨夫,蔡瑁是诸葛亮妻子的舅舅,真乱!


不久之后,刘表死了!刘琮继位,成为荆州新主,在投降派的怂恿之下,刘琮不战而降。

媳妇的舅舅死了,表弟投降了,诸葛亮终于没有心理负担了,于是他再次找到了刘备,提出了第二条建议:

趁着人心不定,抓紧占领襄阳,然后把刘琦请来,号召荆州百姓一齐抗曹。

刘备再次残忍地拒绝了,理由:侄子很善良,又没大错,作为叔叔的怎么忍心夺他的城池啊!

诸葛亮有些无语,不过这条计策也不咋地,襄阳就这么好打的吗?就算打下来又能撑住几天啊?


紧接着,诸葛亮又提出了第三条建议:

迅速放弃樊城,攻占江陵,江陵是荆州的粮仓,有十余载军粮辎重,可以先让关羽带领一万水军提前抢占江陵,咱们再迅速跟进。

刘备点头同意了,此计大妙,肚中有粮心不慌,打仗军粮才是硬道理啊!

然而,刘备大军进发江陵之时,恰好经过襄阳,这时候,刘备临时决定现身说法,看看能不能说服刘琮“弃恶从善”,刘备站在城门之外100多米远—飞箭射程之外,拿着扩音器喊话了:

“刘琮贤侄,开门啦,咱们可否进行一场友好的交谈?”


刘琮站在城门之上,远远望见了全副武装的几万大军,知道他来意不善,于是大喊道:

“叔,你爱哪哪去吧!晚了都赶不上2路汽车了,都!”

“贤侄,你再考虑一下吧!”

“叔,你这一走,愚侄没啥好送的,我送给你十万百姓可好?”

刹那间,呼啦啦十万百姓蜂拥而出,拖家带口,哭爹喊娘,有背着行李的,有推着车的,不一会儿就塞满了整个官道,襄阳到江陵的道路堵得水泄不通,堪比十一黄金周。

完了,交通堵塞!刘琮居心叵测啊!


这时候,诸葛亮提出第四条建议:

放弃百姓,迅速逃跑!

刘备没有同意,心理想:“好不容易得到了这么多百姓,哪能就这么放他们走啊?百姓就是挡箭牌啊,关键时刻,把百姓排在最前面,挡敌人的弓箭岂不更好?”

不过,刘备嘴上是这么说的:“百姓爱我,安忍弃之!”

诸葛亮心想:“我去,真会装!”不过,他嘴上是这么说的:“真乃仁义之主也!”

后来,曹操五千追兵赶上了,摧枯拉朽般,把刘备十万人马冲的七零八落,刘备的老婆孩子都走丢了!


这时候,诸葛亮提出了第五条建议:

老大,曹军攻过来了,我军顶不住了,咱们赶紧撤吧?

刘备猛的抽了战马一鞭子,狠狠地说:“弟兄们,撤!”


一半秋色


都说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抑曹扬刘,殊不知由于作者叙说对象的局限,军事知识的缺乏,圣贤标准的刻板,无意当中却在大大损害刘备英雄形象!刘备本是个武功超强、智谋一流、爱民仁政的江湖英雄,被一味删减、扭曲成“哭哭啼啼摔孩子,腻腻歪歪骂老婆,唯唯诺诺听军师”的弱男形象,每个细节看起来都似圣人,可连贯起来看,没啥本事,就像二傻子,甚至后人说他是黑厚学教主!



事实上,在三国英雄当中,刘备真是千古风流人物!兄弟情义,仁义爱民、察人用人等暂且不谈,单就军事才华,也是当时数一数二的拔尖人物!只是起步基础太差,成长环境太恶劣,难有多少惊世战事,所以未有得到后世的重视与正确评价!


刘备打小织席贩履,等赚到钱能养活妈妈,自己就去上学了,那年十五岁!千万不要说刘备不爱学习,你想想,一个从小创业做到小老板的年轻人,稍有点钱能回学堂听课,除了母亲要求外,如果自己不愿意,这学能读下去吗!刘备爱学习毋庸置疑!自幼酷爱习武,爱交豪侠,学习目的肯定是将来称雄江湖!由于学习兴趣与教学大纲要求南辕北辙,学校档案里至今仍保留学绩不佳记录!

年轻时刘备脾气暴躁!出道后,就因鞭打检查工作的上司,弄个全国通缉!幸亏是乱世,后救了被抢劫的大官,将功抵罪,重新恢复事业编制!黄巾军闹事,把刘备的县令给“剿”了,便去投靠同学公孙瓒。帮公孙瓒打袁绍,从无败绩!后带五千民兵,应邀援助徐州,一战成名,跨入军阀行列!因实力太弱,先后投吕布、曹操、袁绍,后来投奔荆州刘表。在新野为刘表看守北门八年,借机重建队伍!


期间,成功组织了最早使用空城计的郯城保卫战、发动屯民起义创建汝南根据地、带领农军干掉叶县正规军蔡阳、实现刘关张三军汝南大会师、博望重创夏侯惇等一系列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战役,充分显示刘备军事指挥艺术的成熟,以及战略前瞻的涵养。虽然难度与精度一点不逊于后期官渡赤壁,只因规模太小,影响力弱,未有得到史学家的青睐!正是刘备的精湛军事艺术,才是刘家军从最初的桃园三结义开始,在白色恐怖中艰难生存、发展起来!

建安十三年,曹操回兵南下,直指荆州!诸葛亮认为新野地域狭窄,城破墙矮,不具备防守曹军进攻的条件,建议(1)刘备提前撤守樊城,刘备坚持带上新野官民!此时襄阳投降派正在说服刘琮降曹,正式投降时,刘备还被蒙在鼓里,继续每天每夜巡防,肩负看守襄阳北大门职责。等刘备知道实情,曹操大兵已到!


诸葛亮建议(2)趁荆州初变,民心未移,袭占襄阳,请回刘琦,举全州之力抗曹!刘备不忍夺侄之城;诸葛亮求其次,建议(3)立即动身弃樊城占江陵,命令关羽带水军提前抢占江陵。那时通往江陵的道路还很通畅!路过襄阳城,刘备非要做刘琮最后一次思想工作,在城门下哭叫半天,刘琮不开门,却“叫”出无数襄阳官民出城随刘备转移!至此,襄阳通往江陵的大道上已经像现在节假日高速路一样严重塞车,挤满十余万新野、樊城、襄阳的官民车马,一家一辆大车是最少的!大军无法正常速度行军!

诸葛亮建议(4):“弃民众,急行军,避危险!”刘备眼里含泪:“今人归吾,不忍弃之!”诸葛亮一笑:没有跟错人,可是今后,苦也不少吃!曹操进襄阳,得知江陵有刘表积聚十余载军粮辎重,立马派新锐曹纯率五千虎豹骑,啥事不管,拿下江陵!


不是曹操爱财,二十万曹军要吃饭,荆州有现成的不取,非要从中原搬运,脑子进水不成!有人说,在这个地方,曹操犯了战略性错误,应当全力干掉刘备,日后哪还有什么三国鼎立,赤壁大战呢!这真是抬举刘备,刘备在襄阳至多两万人马,除去关羽的水军六七千人,步骑也就过万!你说手握曹军二十万,外加荆军水陆十万的曹操,不顾大军吃饭问题,去抓万把人小土匪,是不是小题大做!此刻唯一称得上对手的,只有东吴!曹操抓大军吃饭,就是为了伐吴!

曹纯日行三百里,来到当阳,发现前方道路严重堵塞!无边无际人群车马,绵绵十几里!曹军冲进人群,分不清军民,借机寻找刘军,抢掠钱财。诸葛亮见状,忙召集部队。部队分散护送十几万老百姓,上哪找人!幸好张飞率领二十余骑兵还在,诸葛亮建议(5)刘备赶快脱离险境。刘备要等卫队长赵云!赵云果然带回阿斗及甘夫人,张飞立桥吓阻曹兵!


此时,曹纯的小脑子也快速运转。对面的树林尘烟滚滚,敌情不明;眼前大将张飞,武功不在关羽之下,也会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身边仅有百来余骑,其他骑兵或许追小姑娘去了;眼下的地形也不利骑兵冲杀;我的任务是:江陵!终于绕回来了,不能蛮干,必须放过眼前这股残敌,追求最大胜利江陵!曹纯不知前面就是刘备,还是赶在关羽之前拿下江陵!刘备一行二十余骑,在诸葛亮建议(6)下,弃江陵而东行奔汉津渡口,飞骑传令关羽水师在此等候!


长坂坡之战,应该说诸葛亮连续发出六项建议,协助刘备走出绝境,迎来战略转移的新曙光,接下来就是三国鼎立的关键之战赤壁大战!用句俗话讲,就是刘备祖坟上冒青烟了!诸葛亮功不可没,哪有责任可言!其实,长坂坡刘备的表现,也是暗藏玄机,甚至可以说是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好了锋利杀机,绝对是刘备的军事才华的经典体现!故有人说,刘备的军事指挥与战略规划不在郭嘉之下!

刘备一生打仗无数,却从来未守过一座孤城,一看苗头不好,转身就溜。看来未上过军校的刘备,天生就会打游击战,如果没有一定的战略眼光,是玩不开的!大败蔡阳、夏侯淳,叶县两次唾手可得,刘备说“得而必失,何必让将士流血!”。听起来多仁义,事实是他孤军深入占了叶县,就有可能再也出不去,那是曹操地盘!刘表根本不会派兵营救。


有人说,仁义这两个字,做做报告可以,带兵打战不行,曾国藩不是说过:“慈不带兵”吗!但是,在武功高人手里,随便扑克竹竿,都是杀人利器,何况“仁义”本来就是高新武器!不信吗?接下来就瞧瞧人家刘备是如何将“仁义”当做武器,在赤壁之战中发挥“原子弹”效应!看完以后就会明白,长坂坡遭遇战的失败,是故意的,那是刘备长期战略谋划中的必然!

周瑜带三万吴军到夏口,决定派刘备打前锋,在南岸迎接曹操南路大军!刘备知道周瑜心事,手中仅有六千步骑,也主动要求担当前锋。周瑜见刘备态度很好,再拨五千精锐给他指挥,也想看看刘备是啥军事水平,考虑以后是否合作!刘备善用地形,在赤壁南岸一段狭小地段,布下阵来,右侧的长江在此陡然北拐,那是周瑜水军歼敌最好地段,必然在此安置水军,正好给刘备的步兵护起了右翼!单这一点,就令船上周瑜刮目相看!


所选地形狭窄,曹军步骑虽有十万之众,却无法展开,数量优势皆失!打仗不是拔河,可以排成长队一起用力,一个一个上,玩的就是单兵能力,人多未必势重!刘备战术是,弓弩坚守正面,将仅有的千余骑兵放在左侧,步兵在其后。关键时刻骑兵发起冲击,步兵趁势掩杀,将曹军赶往江里。江边打扫战场,比较累人,就交给周瑜!周瑜很是领会刘备意图,立马准备五千步兵,放进快舟,也预防刘备顶不住,快速增援!

由于水土不服,曹军战斗力有所折扣,加之地理环境不熟悉,南路大军前锋就以刚投降的荆军为主。荆军不怵吴军,吴军鼻祖孙坚就是被荆军轻松干掉的。曹操荆州惠民政策不少,深得人心,荆军也想露两手,为今后博些前程!就在荆军嗷嗷叫扑向敌阵时,意外情况出现了,前面的士兵突然停滞不前。原因是他们看到阵前大旗写着“刘”字:打江东可以,打刘备不行,那时我们荆州出名的大仁人,刚刚还为了十几万老百姓,在长坂坡被曹操饱揍一顿!


前方犹豫,后方拥挤,整个前锋乱了,接着后面的曹军也乱了,就像高速路上追尾,整个阵势瘫痪!刘备见机,放弃弓弩阻击计划,直接指挥骑兵冲击,步兵掩杀。整个荆军前锋仗着水性好,全跑往江边,将后面不知所以的曹军暴露在刘备骑兵刀下。曹军的作战素养还是高的,边溃退便组织反击,终于顶住刘备军队冲击!

这时,周瑜五千水兵陆战队从江上杀上来,又将荆州前锋赶回岸上。荆军就似非洲草原上溃逃的角马,猛地冲向刚刚站稳脚跟的曹军。整个南路大军彻底散架!幸亏蔡瑁、张允水军及时出手搭救,才将大队人马接到北岸,从此江南没有曹操部队!曹吴两军进入隔江相持阶段!

周瑜之前只佩服孙策,如今又加上刘备!区区一万多人,竟将十万曹军击溃,不得不令人叫绝!还有,派给他的五千步兵,他放在最后阵列,真是仁义啊!这样的军事家,怎么会在长坂坡被曹纯打败呢!不仅周瑜不明白,后世很多人都不明白!凭刘备的战术战略,不需要诸葛亮帮忙情况下,完全可以在长坂坡打曹纯伏击,将其歼灭。关键是,人家刘备要下一盘大旗,在荆州一直在积聚“仁义”的力量,果然没有白费功夫,这个“仁义”终于在赤壁之战中发挥“核暴”效应,挽救了刘备,挽救了以后称作“蜀军”的那支队伍!


云子落


此文只说《演义》

先说为什么会有长坂坡激战。先,刘表病重之时,曾以荆州之事托刘备,说‘吾今病在膏盲,托孤于贤弟,吾子无才,诸将零落,吾死之后,贤弟可摄荆州。’刘备力辞不受,实不愿乘人之危。孔明知道后说刘备‘如有荆州,可拒曹操,今不受,祸不远矣。’此刘备一失也。

曹操知刘表病重,率大军五十万,分五队来取荆州。刘表惊吓而死,蔡夫人与蔡瑁、张允假写遗诏,立刘表次子刘琮为荆州之主。刘琮满着刘备、刘琦将荆州献于曹操。刘备得知消息后,大哭,伊藉就献计‘使君何不从吊丧为名,前赴襄阳,诱刘琮出迎就擒下,尽捉诸逆党杀之,则荆州已属使君矣,可敌曹操’。孔明亦劝,刘备只是不从。此二失也。

小小新野,兵不足一万,要敌曹操大军五十万。这可难坏了诸葛亮,只得定计火烧新野,走樊城,奔襄阳。刘备带着新野、樊城百姓十来万人来到襄阳城下,蔡瑁、张允紧闭城门,不放刘备军入城。城内大将魏延杀死守门军兵,大开城门,呼刘备入城。刘备恐伤百姓,又不肯入。此三失也。孔明见此情景,只得劝刘备再走江陵。

刘备有此三失,自然敌不过曹操。曹操入襄阳,处理完荆州事物,得知刘备逃往江陵,于是自领铁甲骑兵五千人,星夜追赶,务必歼灭刘备。终于在当阳长坂坡赶上带着十万民众的刘备,于是就有了题目中的长坂坡激战。当时曹操是五千铁骑,击溃的是刘备十万军民,不是十万军兵。我以为,刘备若有十万军兵,以诸葛之智,关、张、赵云之勇,据荆州而守,是肯定不会败于曹操的。

在长坂坡激战中,赵云单骑救主,张飞据水断桥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诸葛亮作为刘备的军师,运筹帷幄,该做的他都做了。刘备没有听从,导至失败,诸葛亮应该不用负什么责任。


段辉时


诸葛亮不用负责任,再者,如果诸葛亮要为长坂坡之战负责任的话,那曹操率领五千虎豹骑,被张飞带着二十骑兵吓退了,这责任又该谁来负责?

早在刘备撤退出新野之前,诸葛亮就劝过他直接拿下襄阳,只是刘备不愿意而已。


长坂坡之败,谁应该负责?

其实谁都不需要负责,因为长坂坡本身就是一场败局,谁也改变不了。从上图可以看出,刘备弃新野,本来的打算是南下江陵,可诸葛亮却劝他拿下刘琮据守的襄阳,占据荆州和曹操硬抗。

可刘备拒绝了,他的理由是不愿背弃和刘表的约定,不愿去攻打刘表的儿子,这也是个十分正义的理由。但仔细一看就知道,诸葛亮的计谋理论强于实践。首先襄阳离新野就隔了一条汉水,刘备能过,曹操自然也过得了。

刘备可能前脚刚入襄阳,后脚曹操大军就到了,再者,如何保证刘备能在曹操大军到来之前就攻下襄阳呢?刘琮虽然不善军事,但蔡瑁、蒯越这些,难道连撑个一两个月都不行吗?

所以刘备才打算弃襄阳,直奔江陵据守,并一路收集逃民,到了当阳的时候,刘备所率领的逃难军已经达到十余万人了。而此时的曹操,早已接到了刘备南下的消息,为了先争夺江陵,曹操率领着五千虎豹骑,昼夜奔驰三百余里,猛一下出现在刘备屁股后面。


刘备被打了个出其不意,而且他带着的都是根本没有战斗力的难民,刘备自身能打战的不过数千人,可长期奔波劳累,怎么比起上曹操那“天下第一精锐”的虎豹骑呢?虎豹骑虽说不能以一敌百,但以一挡十是绰绰有余的,曹操虽然只有五千骑兵,但实际战斗力完全可以和五万精兵相比。

所以长坂坡一败,刘备方面没有人需要负责,诸葛亮不用,因为决策不是他做的;刘备不用,因为强攻襄阳也是九死一生,南下又没预料到曹操来得如此之快,就算没有十余万难民的拖累,刘备也难逃虎豹骑的追击。

这些狂人的最高记录是在北征乌桓时,昼夜五百里,而且还能在长坂坡击败刘备,可见即使是追了刘备三百里的虎豹骑,在那时的战力还是很强的。

至于赵云和张飞则更不需要了,前者救了后主,救了蜀汉的未来,后者二十骑挡着了五千虎豹骑,保护刘备安全退往夏口。



一贰一橙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关于长坂坡之战我个人觉得诸葛亮没有任何责任,原因在于刘备根本就没把刚刚出山的诸葛亮当回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长坂坡之战的前后。

一、逃还是不逃?

我们说刘备所带领的十万人绝大部分带领的是难民,披甲者甚少。当时诸葛亮就建议刘备放弃百姓逃亡。我们说这就是诸葛亮涉世未深、经验不足的表现。古代战争拼的是什么很大一部分就是人口,有那么多人跟着自然是好事此其一。第二你说要是真的被曹操追上了你说是在十几万人中找到刘备容易,还是在几千人中找到容易,所以啊姜还是老的辣。

占还是不占?

公元208年刘表病死,诸葛亮劝刘备占荆州据曹操,我们说这又是一个馊主意,第一你刘备占荆州那些荆州士族们服不服你一个流亡来的破落户,第二刘表的几个儿子服不服你,我们知道刘备后来的翻本的资本还是人家刘琦的一万水军呢,所以诸葛先生啊你还需要多加磨练啊。

综上所述在长坂坡之战中诸葛亮才出茅庐插不上手,而且通过以上诸葛亮对刘备提出的两个建议也可以看出来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与透析人性方面真的是很一般。

不知道您对我的回答还满意吗?如果喜欢就关注评论一下呗。


西厢奇谈


诸葛亮负什么责任?我大诸葛从来不负责任!曹操率五千精锐轻骑,冲散刘备携带的十万军民,这不是很正常么?

一、大家可能不太了解骑兵的战斗力。

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楚汉争霸时,汉王刘邦曾经集结各大诸侯共56万大军围攻项羽,结果项羽亲率3万精骑,在形势极其不利的情况下攻打诸侯联军。半天之内,3万精骑冲散了56万联军步卒。并且在彭城附近斩杀10万余人。各大诸侯王纷纷投降。这一战,刘邦被打的丢盔弃甲,项羽一路追杀,又干掉了刘邦10多万士兵。最后刘邦仅仅带了十几人逃掉。3万对56万,斩杀20余万人,不仅仅是因为项羽的神勇和指挥得当,也在于骑兵和步兵巨大的战斗力差距。骑兵对战步兵时,可以依靠坐骑巨大的冲击力冲散步兵的战阵,然后分开蚕食。在冲散步兵的战阵后,就是一场追逐杀戮的游戏了。步兵面对骑兵真的是难以反抗。

二、刘备携带的荆州百姓拖慢了部队的机动性

刘备携带的军民中,有很多是荆州百姓,都是老弱妇孺。他们身上带着行李和各种财物,能跑的快才怪。与其说是逃亡,不如说是一场迁徙。本就慢于曹操骑兵的刘备,带着百姓们就更跑不快了。曹操的骑兵在面对这样的混合部队时,简直一点抵抗都没有。如果曹操想赶尽杀绝,十万百姓可能跑不掉几个。而诸葛亮曾经劝刘备取荆州,刘备为了名声没取,这就不能怪诸葛亮了,这是可以在战略层面上就避免的事情。


胖哥侃历史


说起当阳长坂坡一战,大家会想起赵云的七进七出,会想起张飞的当阳桥吼,可是我们熟知的那个几乎无所不能的孔明先生似乎隐身了,没有太多的故事流传。从结果看,长坂坡一战刘备一方是惨败,完全抵挡不住,真正以少胜多的是曹操这一边。那神机妙算的孔明先生有责任吗?当然有。而想真正缕清其中的脉络,我们要回到书中去寻找答案。接下来,将从《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两本书出发,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以飨读者。

首先,《三国志》中诸葛亮“不够狠”,只能顺势而为。失荆州而失长坂坡之役。《三国志》卷三十六记载了这次战役的背景:

表卒,曹公入荆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于当阳之长阪 。

卷三十五中记载了长坂坡一战前诸葛亮的处境,隆中对三分天下的战略蓝图刚刚制定,刘备视之“如鱼得水”,为刘琦提出自保之法,使其成为江夏太守。形势是曹操锐不可当,诸葛亮刚刚出道,未展锋芒。哪里体现他“不够狠”呢?

接下来的文字耐人寻味,同样在卷三十五中记载到:

俄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

看细节一,当刘琮投降时,刘备在樊城。他没有在刘表身边,失去了夺取荆州的良机,进而难以抵挡曹军,长坂坡失利在所难免。而诸葛亮此时并没有坚决建议刘备趁势夺取荆州,并没有。要知道,针对荆州的地理优势,他曾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刘备有意吗?当然有,甚至很迫切。可是诸葛亮此时没有提出据荆州的有效战略,他是有责任的,“不够狠”。

看细节二,诸葛亮和徐庶一同前行,没有抵挡住曹操的进攻,徐庶的母亲也身陷曹营。长坂坡刘备虽有十万之众,但大部分都是老百姓,孔明亦力不从心。诸葛亮何等智慧,但是在《三国志》中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他只是一个凡人,他不能超越那个时代,他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他很多时候也只能顺势而为,他会很无奈。只不过,他的眼光是一个战略家的眼光,他能看清大势。

其次,《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虽“够狠”,但是刘使君的仁德和历史的定位让神奇没能再次延续。演义不同于正史,有虚构的部分,有作者的主观情感。长坂坡之役前,诸葛亮很神奇,博望坡初用兵,火烧新野,犹如篮球场上的乔丹与詹姆斯,以个人非凡的才华左右战局。可曹操大军还是不断南下呀。

在书中第四十章开头处玄德问计于孔明,孔明的建议很简单,也“够狠”,趁刘表病危之际,“取彼荆州为安身之所”,但玄德仁义盖世,如果这么做了,不符合书中的人设。孔明甚至进言:“今若不取,后悔何及”。可是刘备依然是不忍的。乃至逃难时,诸葛亮甚至也建议过不要带百姓一起逃亡,可刘备不忍离弃。

刘备的”不忍”是仁德的体现,当刘备的仁德和诸葛亮的神奇必须二选一的时候,罗贯中先生选择的是仁,这是中国千年儒家文化的魂。还有就是历史的定位,长坂坡败,刘备率军节节后退,退到了江东,联合了孙吴,才有了赤壁一战,三分天下的格局。演义可以神话一个人,可以歌颂一段历史,但是不能超越历史的定位和真实,尤其在如此重要的一个节点。长坂坡之役后,诸葛亮去东吴舌战群儒,再次延续了传说。

最后,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诸葛亮负有的责任是“历史的隐身”。《三国志》中实力对比极为悬殊,诸葛亮并不是那个演义中神话般的存在,他只能顺势而为。正史中对于长坂坡之役时诸葛亮的记载实则是很少的,他“隐身了”,他并非料事如神。演义中他尝试提出了可行的建议,但未被采纳,这是历史的定位。

演义的神奇让我们惊叹于动人的故事,沉醉于超人的智慧谋略,但是结局是无法改变的。这就是“历史”,创作也必须尊重历史。就像金庸先生的恢弘巨制,因为满含文化的力量,历史的韵味才那么的触动人心。“历史的隐身”,意味着,诸葛亮也不是无所不能,他有一个凡人的灵魂,更意味着,历史必须得到尊重和敬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