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為什麼沒有產生一線城市呢?你怎麼看?

飛雪惡人心


關於一線城市的定義,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從國家層面上看,好像從來沒有關於一線城市二線城市的劃分。這種劃分主要還是商業機構,房地產機構自己做的。不過在大部分情況下,一般公認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是中國的一線城市。也就是中國發展水準最高的城市。

不過要仔細看的話,也可以發現,北京和上海相對於廣州和深圳還是有顯著優勢的。所以有一些更為細緻的劃分把北京,上海分為一線強,廣州和深圳分為一線弱。廣州和深圳實際上主要是在經濟指標上領先其他二線城市,但實際上在大部分領域全面落後於北京和上海。所以從這個角度上看,廣州和深圳這個一線的水準其實並不是很高。

北京和上海的地位,是在建國以後就確立了。上海從近代開埠以後就成為了遠東第一大城市,是中國在當時乃至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唯一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城市。北京在近代因為遷都的原因曾經沉寂了多年,建國以後中央政府在北京投入鉅額資金搞開發建設。之後北京以政治中心的身份高強度的吸納了各種資源。所以這兩個城市的特點就是不僅在經濟領域,而且在其他領域是遠遠領先於其他城市。

廣州和深圳的一線城市地位主要是因為經濟原因導致的。而這背後實際上是改革開放所帶來的福利。1978年以後,設立經濟特區,吸納港澳經濟資源,促成了深圳的經濟騰飛。廣州雖然不是特區,但是作為廣東的省會也是改革開放的主要受益者。不過,改革開放帶來的成就顯然是主要體現在經濟領域的。這也就使得廣州和深圳在其他領域相比上海和北京有很大的差距。廣州憑藉著省會身份在非經濟資源方面還是有不少積累的,深圳的情況則要糟糕得多。實際上,深圳的非經濟類資源水準比不少二線城市還要再差一些。不過憑藉著深圳的經濟優勢,才確保了一線城市地位。

由此可見,要形成一線城市,要有歷史積累,政府扶持,以及合適的外部環境。目前除了廣東以外,另外三個經濟強省,江蘇,山東和浙江都沒有出現一線城市。原因也就在於此。廣東能夠形成兩個一線城市,主要依託的是改革開放和港澳的經濟資源。江蘇山東和浙江三個省份的對外開放時間早期,對外開放強度遠不如廣東。再加上也沒有鄰近港澳的地理優勢,所以失掉了先機。沒有形成經濟上的優勢。

對於江蘇和浙江兩個省份來說,一個更麻煩的問題在於上海。上海作為一個巨無霸城市,既可以對外溢出經濟資源,促進了蘇州的發展。但與此同時,大樹底下不長草,因為上海在各種資源方面的優勢富集能力,也自然會抑制周邊城市的高水準發展。蘇州如果要謀求高端產業的突破,勢必要和上海形成正面競爭。但是由於蘇州在飛經濟資源領域方面積累遠不如上海,在這種競爭過程當中是不可能勝出的。所以只能配合上海實行梯度發展。南京和杭州寧波雖然距離上海較遠,但同樣會受到上海的高端產業發展抑制。某種程度上說,一線城市周邊很難再出現另外一個一線城市。北京在強化自身地位的時候,就自然弱化了天津的地位。天津在民國時期是中國第二大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可以認為是當時的一線城市。但現在就算在二線城市當中也並不是領先的。上海對周邊城市的抑制也是如此。廣州和深圳兩個一線城市的並存,是在特殊歷史階段形成的。從發展趨勢來看,深圳正逐漸成為核心,廣州的地位在弱化。深圳相對於廣州的經濟優勢會越來越大,廣州在未來會蛻變成一個以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為主導的消費型城市。這一點已經從廣州的城市經濟結構當中有所體現。廣州的GDP現在依然高居全國第四,但是稅收卻落後於好幾個GDP不如它的城市。這就說明廣州的GDP現在主要是靠消費推動的,能夠帶來大量稅收的生產活動,佔GDP的比重正在下滑。與此同時,深圳的稅收比同檔次的廣州要高得多。這表明深圳經濟活動當中生產領域的貢獻很大,所以可以帶來豐厚的稅收。


用戶4325101516


我覺得沒有一線城市更有助於江蘇各地百花齊放的發展模式,現在這樣就很好。況且江蘇是全國唯一擁有三個新一線城市的省份,也是唯一一個沒有四五線城市的省份,全國百強市入圍率100%,這已經很能說明實力,何必去在意一線的身份。

另外一線城市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市區規模大、城鎮人口占比高、市區經濟強於“縣域”經濟,而江蘇三強目前都無法滿足這樣的共同點,南京人口少、經濟規模也不夠大,蘇州和無錫都是縣域經濟遠超市區經濟,市區人口規模還沒有縣域人口多。此外一線城市的金融業和商業繁榮度都非常高,而蘇州作為距離一線GDP最接近的城市,其金融和商業都還不及南京,距離一線水準還有差距。

其實以江蘇現在的發展模式和節奏,未來誕生一線城市是遲早的事情,但我認為這個城市會是南京,而不是蘇州。南京近些年來始終沒有利用省會身份去和兄弟城市爭奪資源,反而是把很多機會給了其他城市,自身作為江蘇綜合實力No.1,卻沒有把自己當做江蘇的龍頭,而是一個老大哥在幫助年輕人成長的感覺。江蘇省裡對各地也沒有偏袒,均衡發展一直都是江蘇的特點,曾經被冠以貧窮帽子的蘇北城市,如今放在任何省份也都是拿得出手的,這正是江蘇的優勢。

反而在此之前南京或者蘇州成為了一線城市,那麼資源必定會出現過渡集中的情況,人才和投資必然不會像現在這樣四處出擊,而是強力整合至這個一線城市去創造更為熱點的價值,這樣或許會加速讓江蘇出現一個新的巨無霸城市,但也會讓更多其他江蘇城市減緩發展速度。看看珠三角就知道了,兩個一線外加港澳,其局域吸引力超強,所以導致廣東在珠三角以外的城市根本毫無競爭力,以至於現在榜首和榜尾的經濟規模差距高達26倍。而江蘇完全不存在如此誇張的貧富差距,所以我認為目前的模式更有利於江蘇長期發展。


城市發展報告


作為中國第二大省,江蘇省只有三座新一線城市,分別是南京、蘇州和無錫,二線城市三座,分別是南通、常州、徐州,剩餘七座城市都為三線城市,分別是揚州市、泰州市、鎮江市、淮安市、連雲港市、宿遷市和鹽城市。

江蘇省沒有產生一線城市原因較多:

一、江蘇省重心沒有明確。歷史上的南京、蘇州、揚州和鎮江都曾經先後成為省會,所以江蘇的重心未曾明確,沒有足夠的積累。就是現在,江蘇省內部也是沒有明確重心,省會南京、最強地級市蘇州、人均gdp最高的無錫、淮海經濟圈中心徐州,都是有著很強的實力,不可能集一省之力堆積出一個一線城市。

二、政策的影響。全國一線城市:北京作為首都、國家政治中心;上海作為國家經濟中心;深圳作為全國第一個經濟特區;廣州作為全國最早開放省份的省會,四座城市都有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江蘇享受的政策較少,力度也不夠。

三、地理位置原因。江蘇的地理位置確實很好,必定會出一線城市,上海就是江蘇的一線城市。不過後期被提拔為直轄市,吞併江蘇一些地區,作為國家經濟中心。上海帶動江蘇發展的同時,也降低了江蘇省出現一線城市的可能性。

江蘇省群狼政策也很不錯,十三市全進百強市。省會南京雖然現在不是一線城市,但綜合實力不弱,江蘇也有意做大做強南京。江蘇省以後會越來越好。


水寒qaq


說江蘇沒有一線城市那就錯了,江蘇是城市發展中的無冕之王,每個城市都有亮點,還發展的比較均勻,比如南京六朝古都是歷史文化名城,他的城市韻味是獨特的,南京是原國民政府的首都,也是我們江蘇省省會城市,帶動了江蘇的整個發展,是江蘇經濟一直排在全國三強位置,蘇州園林式花園城市,在很早很早以前,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蘇州和杭州。可看得出位置舉足輕重,蘇州2017年經濟總產值17319億元排在全國第7名,可以和國家直轄市媲美。蘇州的人均收入排全國第二,蘇州的人均收入是一線城市中的一線。僅次於深圳,江蘇其他城市都有特色無錫,常州,徐州,鹽城,揚州,南通,連雲港,淮陰,鎮江,泰州,宿遷,江蘇就是個特大型一線城市。


一步健康


在其他省或直轄市大肆擴張兼併情況下,江蘇保持常態,各城市姚黃魏紫,各有千秋。江蘇省城市正應了一花獨放不是春,萬花齊放春滿園的老話。

為什麼要一線城市?江蘇人覺得沒有必要硬拗成一線城市。若是想硬拗,不說別的,就是蘇錫常三市一合併,就妥妥的是超深圳越廣州比北京趕上海的一線城市,但是江蘇人認為沒有必要以兼併形式去奪取一個一線城市的虛名。

雖然江蘇城市毫不追求一線,但不是一線勝似一線,為什麼這樣說,這是因為江蘇交通發達,南北在三小時經濟圈內,東西在一小時經濟圈內。省內城際交通互通,城際企業宛如鄰居,很多產業鏈配套廠家省內均有。所以對經濟發展來說,全江蘇特別是蘇南地區宛如一個超級一線城市,從崑山起經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到南京,基本被廠區居民社區覆蓋,從夜晚空間看去,基本連為一體,難道不象一個超一線巨大城市嗎?

不做一線表面工作,保護各城市獨有風韻,那才是江蘇美不勝收的勝境。如果江南蘇錫常合併變成一線城市,那才令人索然寡味。追求城市個性化美,江南溫婉,蘇北漢韻,一個城市一個品牌,一個城市一種風韻,那才是江蘇人人文景觀崇高之處。


東楚龍野虎


江浙一帶自古就是富庶之地,江浙兩省的發展本就以各城市均衡發展為主(雖然江蘇在這方面做得顯然不夠好)。

首先老牌的公認一線城市只有四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所以客觀上來講江蘇擁有一線城市的幾率僅為約百分之十。沒有一線城市很正常。整個江蘇與浙江實力較強的城市只有杭州,蘇州,南京。但這三座城市的全國排名卻依次為第9、8、11。顯然三座城市都沒有特別突出的實力。但俗話說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而且再加上老大哥上海的加持,整個長三角地區的經濟依然是一枝獨秀,十分發達。

所以與其說是江蘇沒有一線城市還不如說是在現在的大中華地區經濟發展態勢與格局戰略下冮浙兩省暫不需要冒出新的一線城市。


未呈


目前我國四個一線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其中2個在廣東,北京、上海是直轄市,至於經濟位居國內第二的江蘇為什麼沒有產生一線城市,個人覺得主要原因如下:

一、經濟中心變動較頻

這跟朝代的變更有很大影響,歷史上南京、鎮江、揚州、徐州都曾是江蘇的經濟中心,但由於朝代的更替它們都沒有一直保持經濟的中心地位;到了現代,國家改革開放之後,蘇州、無錫、常州等大力引進外資,發展現代加工業,經濟迅速發展,江蘇的經濟中心轉向了蘇南,南京雖然是省會,但經濟總量已落後於蘇州、無錫,城市首位度和輻射能力大大降低,跟北上廣深更是不在一個層次。一線城市中的北京是首都,上海是金融中心,成為一線城市是順理成章的事,深圳是特區,藉助政策優勢發展迅速成為了一線城市,四個一線城市中只有廣州是經歷二千多年的商業發展奠定自己的一線城市地位,歷史上至今廣州一直是華南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中心,兩千多年這個地位一直沒變過。

二、城市定位

這個跟國家的政策有一定關係,但這個跟各城市的實力和地理分佈息息相關,北上廣是國家中心城市和國務院地位的三大門戶城市,對華北、華東、華南起到巨大的輻射作用,江蘇雖然經濟發達,但無論是南京還是蘇州都不具備北上廣的地位和實力,對周邊的輻射和帶動有限,比較有上海這個龍頭的強勢存在。

三、國際化程度

要成為一線城市,國際化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標準,目前北上廣深都已成為了世界一線城市,國際化程度最高。很多江蘇人喜歡拿歷史和教育比較,其實一線城市的地位劃分跟這個沒有太大關係,深圳就是一個例子。

整體來看,江蘇經濟發展相對均衡,但要成為一線城市,跟均衡沒有什麼關係,一線城市擁有更強的實力和影響力,這也是杭州、成都、武漢、重慶大力提升城市首位度的原因。





麼爺的舅舅


江蘇省為什麼沒有產生一線城市呢?你怎麼看?

確實,目前的四大一線城市,只有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也就是說,作為全國第二大經濟省的江蘇,並沒有一線城市,而位列第一的廣東省,則有兩大一線城市。

那麼,為什麼江蘇省沒有產生一線城市呢?原因可能有這樣幾個方面:首先,江蘇沒有龍頭城市。雖然蘇州位列全國第七、南京第十一、無錫第十三,但是,從帶動性事講,似乎沒有一個城市能夠成為江蘇經濟的引領城市,沒有能夠像深圳、廣州那樣,帶動全省經濟發展,而是實力都很強,又沒有強到可以當龍頭的程度。特別是南京,明顯缺乏首位度。自然,也就難以產生一線城市。

其二,江蘇的經濟實力相對平均。雖然蘇州、南京、無錫的經濟[實力在江蘇比較強,領先程度比較大。但是,從江蘇其他地區的發展來看,差距也不像廣東那樣大,最好的城市與最差的城市有天壤之別。所以,在經濟總量不如廣東的情況下,也就很難產生一線城市。

第三,江蘇的人均經濟量,在全國是比較高的。無錫位列全國第二,蘇州第三,南京第五。但是,又不難看出,這些城市的人口又相對較少,那麼,總量也就沒有深圳、廣州那麼明顯,地位也就會受到影響。所以,難出一線城市。

第四,江蘇的經濟結構存在一定問題。無論是蘇州還是南京,以及無錫,在創新能力、企業規模、引領作用等方面,都沒有一些影響很大、帶動力很強的企業,且產業結構存在偏重、偏化、偏小型等方面的問題,因此,城市帶動力就受到影響,就無法誕生一線城市。

第五,成也上海、敗也上海。靠近上海,可以讓蘇州、無錫,包括南通,都在上海的影響下,發展得很好。但是,卻又受到上海的某些牽制,導致人才、資源等容易優先向上海集中,從而影響了江蘇一線城市的產生。


譚浩俊


江蘇像英超 廣東像西甲 廣州深圳好比皇馬巴薩 東莞珠海好比馬競 塞維 其餘都是一般化的城市 廣東北部還有說客家話的山區經濟更是有限 江蘇更像是像英超 沒有一個特別強勢的真正一線城市 但水平相對還是比較平均的 又完內鬥也不會如此激烈 互相不服 南京像曼聯 是老牌豪門 吃老本 經濟已經比不上蘇南 蘇州像利物浦 歷史很有名氣 目前更是牛逼哄哄 但和真正的一線比起來還是差點意思 無錫像曼城 最近這些年牛叉起來 但底蘊不行 常州 南通 一個熱刺一個切爾西 有一定能力攪局 徐州阿森納 早已不復往日風采 在省內只能算二流拔尖 也是蘇北唯一一個老牌豪門 鎮江萊斯特城 公認蘇南最弱 其實不弱 放到其他的聯賽肯定算強的 只是生錯了地方 顯不出厲害 揚州 泰州 鹽城 淮安 埃弗頓 伯恩茅斯 狼隊 西漢姆聯 中游保級區 連雲港水晶宮 宿遷哈爾斯菲爾德 降級區


八旗生活


作為全國第二經濟大省,江蘇沒有產生一個一線城市確實有些讓人不解。但是,除了廣東省有兩個一線城市外,又有哪個省有一線城市呢?浙江沒有,山東沒有,河南河北更沒有。

如果去問度娘,什麼是一線城市,她會告訴你:一線城市是指在全國政治、經濟等社會活動中處於重要地位並具有主導作用和輻射帶動能力的大都市。但是一線城市的標準是什麼?現在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

實際上,現在公認的四個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也是口口相傳裡的一線城市,也是唯四的的2萬億級別的城市。至於有人說”北上廣深“要變成”北上深杭“或者”北上深武“或者”北上深蓉“等,更多是對一些二線城市強勢發展的認可,也有自娛自樂的成分在裡面。尤其是各地的開放商喊的最想,恨不得喊出世界級的城市,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來買房。

而北上廣深這四個城市,之所以能成為一線城市,其中更多是政策成分在裡面。北京、上海自不必說,一個首都,一個直轄市,都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市,一個居北,一個居東。而南部也需要一個地區性的政治文化中心,一開始是廣州;改革之後,深圳脫穎而出,雖然經濟總量等一些指標已超過廣州,但受制於城市半徑偏小,文教衛依舊偏弱,帶動區域發展能力相對有限,尚不能完全壓倒廣州。廣州深圳兩個城市並駕齊驅,也就不奇怪了。

而江蘇省內,現在經濟總量接近2萬億的是蘇州,南京距離依舊較遠,更不用提無錫等地市了。蘇州雖然經濟強勁,但在其他城市資源上,落後南京不是一個身位的問題,而且蘇州本身又屬於上海都市圈的核心城市。至於南京,經濟風頭被蘇州給搶走了,省會首位度又相對不高,輻射蘇南人家並不領情,輻射蘇北鞭長莫及,倒是周邊的安徽馬鞍山、滁州等地看到南京是樂呵呵的!

所以,江蘇沒有一線城市的關鍵,就在於沒有集中資源去建設一個各方面都異常出眾的白富美、高富帥。但是,和廣東珠三角地區富的富、非珠三角地區窮的窮相比,江蘇城市發展好學生一抓一把,省域均衡發展能力比較強。所以,江蘇沒有一線城市並不一定就是江蘇的弱勢,恰恰相反,江蘇是共同富裕的代表省份之一。雖然在這點上,江蘇比浙江差了那麼一點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