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帝朱祁鈺,臨危受命力挽狂瀾,分明是一代英主

明代宗朱祁鈺(1428年9月11日—1457年3月23日)的皇位是從天而降的。他是

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本來就與皇位無緣。

朱瞻基的長子是朱祁鎮,為了讓他成為嫡子,朱瞻基廢了賢德的胡皇后,封孫小妹為皇后,她的兒子朱祁鎮就以嫡長子的身份,更順理成章的成為皇太子。

朱祁鎮,就是明英宗。

景泰帝朱祁鈺,臨危受命力挽狂瀾,分明是一代英主

宣宗駕崩後,九歲的朱祁鎮即位,次年改年號為正統,皇后孫氏被尊為皇太后。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蒙古瓦剌部屢次入侵明朝邊境,明英宗朱祁鎮聽從太監王振的鼓動,親率大軍出征。出征之前,他將年僅兩歲的兒子朱見深立為皇太子,並讓異母弟郕王朱祁鈺監國。

不料,天災加人禍,明朝五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明英宗被瓦剌俘虜,史稱“土木堡之變”

景泰帝朱祁鈺,臨危受命力挽狂瀾,分明是一代英主

之後,無恥的瓦剌借朱祁鎮的名義多次嚮明朝索要財物。明朝忍無可忍,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由於朱見深年幼,為免主少國疑,也為了打擊瓦剌勒索的行為,于謙為首的大臣們建議孫太后,擁立郕王朱祁鈺為皇帝,遙尊被俘的朱祁鎮為太上皇。次年,新皇帝改元景泰。

但是,朱祁鈺的皇帝只做了八年。

在他即位一年後,北京保衛戰大獲全勝。瓦剌覺得留著朱祁鎮也沒有價值了,就將他放回。畢竟由於朱祁鎮的錯誤,令明朝損失慘重。朱祁鈺隨即把哥哥軟禁在南宮“靜思己過”,這一鎖就是七年。

景泰帝朱祁鈺,臨危受命力挽狂瀾,分明是一代英主

沒有人能拒絕權力的吸引,朱祁鈺也是一樣。他為了讓自己的子孫能繼承皇位,便將朱見深廢掉,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但是天不遂人願,朱見濟不久就夭折了。

後來,朱祁鈺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再加上沒有繼承人,國家根基不穩,朝臣漸漸對他沒了信心。終於一日,一些大臣領軍打開長安門,接著迅速趕到南宮,請明英宗復登大位,史稱“奪門之變”

沒多久,朱祁鈺離奇去世。

之後,朱祁鎮把朱祁鈺貶得一無是處,發洩了多年的不滿。但事實上,景泰帝朱祁鈺與哥哥相比,確實是一個好皇帝,這一點毋庸置疑。

景泰帝朱祁鈺,臨危受命力挽狂瀾,分明是一代英主

在朱祁鎮被俘之後,瓦剌大軍進攻北京,想要乘勝追擊,一舉滅掉大明。在生死存亡之際,朱祁鈺“受命於危難之際”,扛起了明朝的大旗!

當時,一些以徐有貞為首大臣主張南遷,但朱祁鈺堅決反對,他不想步晉、宋的後塵,而是採取了抵抗到底的策略。在於謙等人的協助下,他籌集糧草,厲兵秣馬,建立了統一指揮制度,並且加強了京師武將監督戍軍的作用。正是朱祁鈺的英明舉措,鼓舞了士氣,全國上下一心。不但士兵們抱著與國家共存亡的決心,就連各地的百姓都自動組織起來,抗擊瓦剌軍的掠奪。最終,威武的明軍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

景泰帝朱祁鈺,臨危受命力挽狂瀾,分明是一代英主

瓦剌後雖數次南下,但均遭失敗。萬般無奈之下,瓦剌不但無條件地釋放了明英宗,還恢復與明朝的臣屬關係。至此,瓦剌對明朝再夠不成威脅。

當時除了連年的征戰和瓦剌的入侵,國家內部還有地方的水患,饑民遍地。朱祁鈺針對內憂外患的局面,採取了積極措施,鞏固大明江山。他廣開言路 ,招賢納士,清除閹黨勢力,穩定局面,重用於謙等賢臣,吏治為之一新。他知人善任,不計前嫌,派之前主張朝廷撤出北京而失寵的徐有貞治理河患,消除水災,取得了成功。他雖然也任用太監,但這些人卻不會像王振那般干政擅權,雖受到重用,也不會攬權。

除此之外,在他為政期間,國家的經濟文化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明清時期著名的的“銅胎掐絲琺琅”,是一種瓷銅結合的獨特工藝品,就因為在景泰年間(1450年―1456年)最為盛行,所以才得名“景泰藍”

景泰帝朱祁鈺,臨危受命力挽狂瀾,分明是一代英主

朱祁鈺是個明君,他臨危受命,力挽狂瀾;兢兢業業,勤政為民。他唯一的汙點,就是貪戀權力,才授人以柄。他在為君的八年中,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一方面來自於居於南宮的太上皇和他的舊臣;另一方面來自於自己沒有繼承人。終於,他心力交瘁,病倒了。在“奪門之變”發生之後,朱祁鈺聽到鐘聲,問周圍人發生了什麼,那人回答說:“是太上皇”。終於,他心中多年來的大石終於放下,鬆了一口氣,說道:“哥哥做皇帝了,挺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