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熱下寒體質的人怎樣調理宮寒?

久別不要去打擾


上熱下寒體質怎麼調理宮寒?

天人合一,我們人體從古自今若要生長必然需要符合自然的規律,也必然是頭涼腳熱才能讓我們中間的臟腑有生機。


很多人都會有上熱下寒的症狀,但是去體檢查指標一切正常,但是人體的不舒服並不是通過這些指標來確定的,我們很多上熱下寒體質的人都會有這樣的症狀:

愛長痘,牙齦容易腫痛潰瘍,腿卻粗,宮寒,腿發涼。稍微吃一些滋補的食物就上火,吃涼了腸胃又難受,還很容易出現腹瀉的情況,這多是心火旺但是腎水不足,腎水不能上濟心火造成的。


那麼對於上熱下寒體質最重要的就是要引火下行。那麼我們無論是通過飲食,還是運動,都是一個目的,讓中焦不再堵塞,氣血能下行。

那麼上熱下寒體質怎麼調理呢?

第一:艾灸引火歸元

對於上熱下寒體質的虛浮之火來說,我們需要合理的方法將它引到足部,那麼艾灸就是一個很好的力量。

這裡建議艾灸:神闕,關元,三陰交穴,每個穴位灸20-25分鐘,然後連續灸五天後再休息兩天。然後繼續進行。在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在每次艾灸完再灸一灸足底的湧泉穴,引火歸元,以免出現上火。

第二:金雞獨立

我給每個有上熱下寒體質的人,都會安利這個動作,通過每天閉眼後練習3分鐘,一個月就能改善這個體質,這是最省錢而且效果最好的改善方法,只要堅持下來的人,都能有收穫。

剛開始練習的時候,很多人都站不住,堅持下去,後面就能平穩地站立3分鐘不成問題。


感謝您的關注,為您推送實用的養生小知識!


脾胃範兒


“上熱下寒”是這個時代大多數人都有通病。

那麼,為什麼那麼多人上熱下寒呢?


因為上面的器官、手腳等運動得多。眼睛看書、看電腦、看手機;手打字、玩遊戲;嘴巴吃零食,喝飲料等等。下身卻總是一動不,老是坐著,上班坐著,下班回家也是坐著看電視等等。

上面動的太多,血不足,氣有餘便是火,這火本來可以引到下面,溫暖我們的手腳。


但由於久坐與飲食的原因中焦脾胃不通了,火被阻擋了,咋辦?只好反彈上去唄,於是出現了上熱下寒。具體來說,上熱的症狀是:動不動就上火,臉上長痘痘、口腔潰瘍、喉嚨痛、眼乾眼澀是常有的事,有時還牙齦出血,流鼻血等等。下寒的症狀是:大便不成形,便溏,腰膝酸冷,手腳冰涼,尿頻,還有宮寒痛經等。


簡單來說,上熱下寒就是由於中焦不通、陰盛於下、虛陽上浮導致的一系列症狀。上熱下寒的朋友,可以艾灸八髎、足三里、三陰交、湧泉,總之,腰部以下的穴位都可以多灸,每個星期最好能艾灸3-4次。平時可以多敲打帶脈和搓八髎,這2個動作,能幫助疏通腰部經絡,讓火往下走。


絡穴養生課堂


上熱下寒又叫上焦虛熱,下焦虛寒。上焦指的是心臟與肺臟,下焦指的是肝臟與腎臟,上熱主要原因就是心肺火盛(實證)或心肺陰虛(虛證),陰虛則火旺,下寒主要原因就是肝腎虛寒(虛實夾雜證);中焦的脾會影響到上焦與下焦,脾氣盛則上熱,脾陽虛則下寒。雖說女子以氣血為主,過度的補氣反而沒有好處,應該吃些滋陰壯陽的食物與中藥。

心肺火旺:導赤散加清肺抑火丸

心肺陰虛:天王補心丹加養陰清肺丸

脾氣盛:牛黃清胃丸

由於古人的表達比較內涵與含蓄,沒有直接說明白,用一個字代表了多個名詞。

現代醫學說的“子宮”相當於中醫說的腎其中之一,宮寒就是腎陽虛,陽虛則寒盛。

肝腎虛寒:右歸丸加全鹿丸

脾陽虛:附子理中丸

上熱下寒容易得的人黃帝內經有記載

靈樞·通天

黃帝問少師說:我曾聽說人有屬陰屬陽之分,什麼叫陰人?什麼叫陽人?

少陽型的人,處事審慎,很看重自己,喜歡與外人交接往來,對親屬反而冷淡疏遠。這就是少陽型的人。

這種人多陽而少陰,足少陽膽經與手少陽三焦經的陽氣和氣十分旺盛,容易心肝火旺,實者傳其子,心為肝之子,肝火旺盛會傳給心,導致心火加重。應該少吃一些性熱性溫的食物與中藥。

如:桂枝、龍眼、黃芪、紅參、辣椒、狗肉、生薑等。

太陽型的人,素常總是洋洋自得,喜歡講論大事,沒有才幹而喜空談,好象志向高遠,在於天下四方,舉動不顧是非。這就是太陽型的人。

這種人多陽而少陰,足太陽膀胱經與手太陽小腸經的陽氣和氣十分旺盛,容易肺熱。應該少吃一些性熱性溫的食物與中藥。

如:黃芪、桂枝、白胡椒、核桃等。


藝術Key


實戰回答,千萬別搞複雜。

無論是上熱還是下寒,還是要辯證的去思考問題,雖然中醫是一個有機整體,是運動變化的。個人認為如果分寒熱來解決還是不恰當的,而至少要明陰陽,確表裡,循五臟,甚至要

大部分的上熱,實際上不是皮膚熱(皮膚熱是發燒),而是皮膚感覺熱,手心發熱、容易出汗,人比較煩躁。實際上這並不是真的熱,很大一部分是交感神經過於興奮的一種表現,多是因為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引起,非常頑固,不好治療。中醫多為肝陽亢,解決的思路,個人建議以滋陰為主,同時配合手法或理療調理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而下寒確是真涼(怕冷),西醫是動脈血液循環不暢,熱量不能充分供給給體表的一種表現。解決主要改善動脈血液循環為主。調理方案是溫補腎陽、活血通經,同時配合按摩臀部、腹股溝、膕窩等部位快速改善症狀。

中藥和按摩同時進行,手法按摩和針灸改善症狀,滋補肝腎從內調理去根。這樣宮寒自然而然就好了。


瑾心前行


上熱下寒是常見病,多發病。寒冷地區多見,然非寒冷地區亦並非少見。

祖國醫學認為本病是上焦有熱,下焦有寒。李東垣把這種病機叫作“寒水來複火土之仇”,所以出現“上熱如火,下寒如水”。

本病主要是由寒溼侵犯人體下部(腹部以下),而使陰盛於下,使陰陽之氣不相順接,而陽盛於上或出現虛熱上擾或頭部也有風溼寒邪,而出現上熱下寒病的一系列症狀。又因寒溼之邪上攻(胸部以上),出現虛熱或風寒溼邪侵犯頭部,都可引起頭暈、失眠、記憶力下降、煩躁等症,與神經衰弱或神經官能症相似。

其臨床上熱表現:患者自感胸部以上發熱,並有頭暈(迷)、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煩躁、發呆、口乾、眼乾等症。嚴重者煩躁不安,甚至產生變態行為(似精神失常)打罵小孩、翻箱倒櫃、撕碎衣服,有時發呆(不願說話),反應遲鈍,精神憂鬱喜歡安靜等。

下寒表現為患者自感腹以下或膝以下至足明顯發涼,重則膝以下至足發涼如冰,入睡時用被褥保溫,多至半夜才逐漸變暖,或一夜也不能回暖,此類患者兼有膝關節或小腿疼痛,腓腸肌痙攣等症。

兼症:患者兼有其他風溼寒病,除有上述症狀外,還兼有其他若干症狀,如風溼侵犯心脈有心慌、心煩、胸悶憋氣等症和遇冷加重等特點,又如兼有腎寒,則有陰囊潮溼,睪丸涼痛,尿頻尿急,排尿不盡。若兼有宮寒則有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白帶多、小腹涼等症狀。

特點為有四怕(既怕冷、怕熱、怕生氣、怕勞累),遇寒冷下寒諸症加重,遇熱上熱諸症加重,遇焦急生氣則心慌煩躁,全身顫動“哆嗦”,遇勞累則全身痠軟無力象“散架”一樣。

本病若不及時治療可出現多數臟腑的風溼寒病症候群,構成多發性風溼寒病,使疾病錯綜複雜,身體逐日衰弱,治療困難。

宮寒是寒溼之邪侵犯子宮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一系列症候群。也是上熱下寒病的一兼症(或併發症)。主要是由於寒溼之邪侵犯人體子宮,刺激和影響其正常生理功能而引起的月經不調、痛經閉經以致不孕等症。

本病多屬於功能性的,並非是其他疾病影響繼發所致。經過治療驅除寒溼之邪後,諸證則可消失,達到治癒。

根據臨床表現,宮寒主要症狀有月經不調(提前、錯後、無定期)、痛經閉經、白帶多等。

可有不孕或流產,有些宮寒較重病人,婚後數年不孕(檢查男女雙方生殖器官並無器質性改變),當宮寒被治癒後,則能孕育,有的宮寒病人容易流產或稱習慣性流產,這可能與子宮受寒發生痙攣收縮有關。

此外,宮寒病人大多數伴有其他風溼寒病(如胃寒、腸寒、風溼寒性關節痛等)。

上熱下寒體質的人怎麼調理宮寒?

中成藥可用宮寒丸,其組成為桂枝50克、白朮50克、茯苓50克、吳茱萸50克、乾薑50克、小茴香50克、香附50克、附子50克、鹿角膠60克、黨參50克、川芎50克,當歸100克、丹皮40克、赤芍50克、艾葉炭50克、木香40克、川斷50克、黃芩60克。

上藥共研細面,煉蜜為丸,9克重。

功能溫經散寒,行氣止痛。

主治各型宮寒。

每天2次,每次1~2丸。

中藥治療:桂枝15克、乾薑6克、小茴香15克、吳茱萸6克、川樸10克、白朮15克、茯苓30克、附子20克、木香6克。

經行提前者加當歸12克、杭芍10克、艾葉炭6克。

經行錯後或閉經者加香附10克、赤芍15克、紅花10克。

白帶多者加煅牡蠣9克、烏賊骨9克。

水煎服,日一劑。


進取16127558944


你好

要調理,你這樣的體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第一:日常飲食

在吃的上面多注意飲食的均衡,不要吃太過辛辣,或是太涼的東西,避免食物太過刺激子宮。

注意:調養時,營養也要跟進,身體的營養得到好的分配,抵抗力也會隨著增加

第二:注意子宮的保暖

上衣不要穿過短的衣服,這樣要是動盪時也不會把肚臍暴露在外,受低溫的刺激。躺臥休息時可以取一個暖水袋,放在肚臍的部位,這樣可以暖宮。

第三:多喝紅糖水

紅糖對於女性來說,是保養子宮的一個佳品,不管是經期還是平常,都可以飲用。平常飲用可促進虛汗的排出,經期飲用也可排除子宮內的血塊和毒素。

第四:中藥調理

你這樣體質,除了在飲食、生活上的調理外,可以去專業中醫看一下,吃一些中藥來調理宮寒的不適。


趙萬春醫生


從你的提問可以知道,宮寒你是有的。

但是上熱,是虛熱?還是實熱?

如果是虛熱,直接可以引火歸元,溫腎陽,暖胞宮。

可以艾灸腎俞、命門、中極、關元、足三里等。

如果上焦是實熱,那就需要清上焦熱、溫下焦虛寒同時進行。

我並不建議這樣的事情自己去解決。

所以我也就不能給你具體的方法,

畢竟,人體是複雜的,

疾病更是複雜和變化的

單純講道理,坐而論道--是很容易的

但是解決具體問題,還是要結合你的具體情況

由專業的人員來解決!


舌診譚中醫


上熱下寒是陰陽失調,要中醫調整才行。把上面頭上的火,用引火歸元法引到腳下。除了吃藥調理外,多按太沖穴,太沖穴又名清涼穴。意思是點按可以把頭上的虛火傳到腳下,人就比較舒服了。很陽亢高血壓患者都適用。也可艾灸湧泉穴和肚臍和關元穴來治宮寒。甪艾的溫陽浸透力來治宮寒效果快,效力強。



健康是真理


實話說:十女九寒一定要補血氣,女人切忌要少吃生冷辛辣的食物,有條件者可以經常做艾灸或火療,也可自己用粗鹽熱敷下腹,加上中藥調理,苦口良藥不傷身體。


港北燕子


多運動,加強鍛鍊,每天可以用生薑等煮水泡腳。

小腹也可以多用熱水袋熱敷

宮寒的女性朋友最好禁用有薄荷涼感的衛生巾。宮寒還會導致子宮排毒不暢。建議配合用含紅花等中藥成份的愛奧兒幫助子宮溫經散寒,活血暖宮排毒。加強調理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