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艦艦島位置設計的權衡之術

航空母艦從誕生至今也有百年了,百年間航母形態一直在變化,眾多不同的形態中,艦島的變化可謂尤其紛雜,二戰之後航母艦島在右側已經成為共識,但是就算在右側也有很多不同的變化,那麼航母艦島設計究竟有何奧妙?

在企業號之前,航母都是常規動力,必須考慮到排氣道和進氣道的設計,如果向東瀛二戰航母排氣道設計在一側,開口向下且不高,雖然解決了被空射武器從排氣道入口命中直接摧毀動力設備的問題,但是排出的廢氣因為排出點靠後且很矮,就阻擋了艦載機降落時飛行員和航母空管人員的視野,容易造成事故,所以高聳的排氣道才是正道。

航空母艦艦島位置設計的權衡之術

二戰中的列剋星敦號,除了排氣道大了點其它都正常。


排氣道會佔用很大的體積,尤其是對使用燃氣輪機的航母。航母本身是寸金之地,故而儘可能的減少排氣道佔用空間就非常重要了,這就需要排氣道盡可能走直線。由於航母動力艙在艦體中部略偏後的位置,故而排氣道也在這個位置的正上方。同時考慮到航母甲板使用面積一定要大,所以艦島和排氣道設計在一起,企業號之前之後的所有常規航母都遵循了這一原則,包括福萊斯特級。

核動力航母誕生前需要有驗證艦,小鷹級就帶著這個功能出現了,小鷹級的艦島設計靠後,因為小鷹級排水量非常大且不使用燃氣輪機,排氣道較小,所以艦內空間可容納排氣道。其四號艦肯尼迪號還設計了斜向右側的排氣道,進一步減小了廢氣對飛行員和指揮人員的視野阻擋。

航空母艦艦島位置設計的權衡之術

舷號處就是肯尼迪號的傾斜排氣道,和下邊的人對比可見尺寸。對增壓鍋爐動力航母,這樣的排氣道已經很小了。


之後的核動力航母艦島儘可能靠後,因為即使甲板長度相同,一段連起來的甲板使用率也比分開的高,這就產生了航母航行時前方視野的問題,通過在艦體前部安裝相關設備可以解決。

實際上艦島越小,飛行甲板的利用率越高,減少了排氣道的核動力航母的艦島先對較小是常理,但是法國戴高樂號的艦島卻在艦體前部,為何?因為該艦最大長度是256米,相對於尼米茲級是非常小的,故而艦體也窄,艦載機降落用的斜角甲板在艦尾處靠近艦體右側,如果艦島靠後就與該甲板距離太近,降落時會出現險情。艦島在中間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考慮到甲板利用率和航行視野,還是前部比較划算。

航空母艦艦島位置設計的權衡之術

圖中可見戴高樂號右後方是不能設置艦島的。


艦島小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在航行時如果遇到橫風可以有效減小艦體搖擺。從中型航母開始,艦體外飄就是標配,在增加了飛行甲板面積和提高利用率之後就有了外飄與海平面間隔部分是一個氣流複雜的地方,對艦體穩定性造成不利,再加上大艦島,航母對橫風的抵抗能力進一步減小,所以艦島設計能小就小已是常識,美式航母在這方面尤其執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