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枭雄”,知恩不报的贾雨村,一生做尽“缺德事”

贾雨村也是书香官宦世家出身,不过是生不逢时罢了,“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家庭背景撑不住了,所以沦落到了葫芦庙。身居葫芦庙的贾雨村,正是人生最迷茫落魄的时候,寄居葫芦庙以卖字画为生。贾雨村却不是自甘平凡之辈,他有野心。这野心在甄士隐府中的那句诗词里表现的淋漓尽致“玉在椟中求善价,钗黛奁内待时飞。”

《红楼梦》里的“枭雄”,知恩不报的贾雨村,一生做尽“缺德事”

​甄士隐是非常尊重读书人的,虽然贾雨村穷酸落魄,但甄士隐一样礼贤下士,尊敬有加。念及贾雨村孤身一人,甄老爷中秋佳节邀请他入宴,贾雨村也是喜不胜喜,并吐露了自己的窘境,甄士隐立马慷慨解囊,出手相助。当日甄士隐礼贤下士对待穷酸书生贾雨村,好吃好喝款待他,连进京赶考的盘缠衣物都给他一条龙服务备好了。贾雨村得了盘缠后,第二早天不亮就不告而别了,只让小沙弥传话罢了。

《红楼梦》里的“枭雄”,知恩不报的贾雨村,一生做尽“缺德事”

​自从甄士隐资助了贾雨村,有了这笔人生的启动资金,贾雨村的余生就好比开了外挂一般。进京赶考,一举中了进士又封了官,功成名就的他,仕途真是顺风顺水一般的。但飞黄腾达的贾雨村并没有首先想到恩人甄士隐,而是想到了甄府的丫环娇杏,贾雨村此时真的是知恩不报。

但贾雨村并非贤人,他自私贪婪,品格不正。所以为官不久,便露出了原形。“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语”。

《红楼梦》里的“枭雄”,知恩不报的贾雨村,一生做尽“缺德事”

​贾雨村最可恨之处并非知恩不报,而是恩将仇报,见死不救。为官的贾雨村恰逢英莲之案,而贾雨村深知这英莲便是当日甄士隐元宵节走失的爱女,他却“见死不救”。英莲是被拐卖的,又被拐子卖给别人为奴婢。贾雨村完全可以救英莲于水火之中的。

贾雨村完全揭穿拐子的残忍行当,宣布买卖契约无效,将英莲救出来,然后还给他妈妈甄夫人,英莲也算是知道自己姓甚名甚,父母亲是谁,也不会孤苦余生了。甄士隐失踪后,英莲孤苦,甄夫人也是可怜的寡母罢了。

《红楼梦》里的“枭雄”,知恩不报的贾雨村,一生做尽“缺德事”

​而贾雨村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惘然不顾这一切,惘然不念当日恩情。贪婪自私的他自然不会为恩人出手相救,而葬送了自己的前程。听了门子的一番分析后,贾雨村深知这官位难坐,必须仰仗四大家族才是。倘若为了一个小丫头,得罪了四大家族,实在是不值当的。

《红楼梦》里的“枭雄”,知恩不报的贾雨村,一生做尽“缺德事”

​甄家自从丢了爱女,又遭遇大火。一下子家破人亡的境地,贾雨村对此冷眼旁观,好似这一切都不该自己的事,实在是无情无义。想那甄老爷和甄夫人,爱女英莲下落不明难寻觅,这对父母亲到死都难瞑目呀。

《红楼梦》里的“枭雄”,知恩不报的贾雨村,一生做尽“缺德事”

​贾雨村乃是无情无义之辈,自私贪婪,不念旧恩。即使他为保官位不正面作为,私下里他却也没为甄家做任何事。功成名就的贾雨村忘恩负义,从来没有回报过甄家的任何善意。倘若甄老师开眼,他当年仗义解囊的穷儒,如今却看着自己的爱女陷于水火之中,他却冷眼旁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