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口徑中間威力彈相比中口徑中間威力彈有什麼優勢?

Hxiam


就這麼說吧,小口徑彈因為口徑的縮小,相應的彈頭質量也小了。質量一輕,在同等裝藥下發射,彈頭推出去的速度是不是更快了?這就是小口徑最大的一個優勢——高初速

(下圖的7.62x39彈頭重8克,5.45x39彈頭僅3.43克,初速分別為710m/s和880m/s)

而小口徑高初速帶來的彈道效果比中口徑低初速的效果也是他們兩的主要差別。


彈頭輕、初速高的小口徑外彈道更加平直,而彈頭中,初速低的中口徑彈道就會更彎,形成一條更大的拋物線。

看上邊這個彈道圖,藍綠是7.62x39和 .300BLK(一種亞音速重彈),藍色是小口徑5.56。我們就打個比方,當一把小口徑步槍將歸零點設置在100碼(上圖裡邊都是英制單位,100碼等於91米),那麼子彈飛到300碼的時候下墜10英寸(1英寸等於2.54cm),而如果是中口徑中間威力彈,同樣100碼歸零,子彈在300碼就會下墜22英寸。

所以說雙方如果都在掩體後邊隔著300碼露出個半胸對射,同樣都是100碼歸零,那麼小口徑的瞄頭還是能打中脖子、胸口啥的。而中口徑就只能打到掩體上了。

所以中口徑需要更準確的估算目標的距離,然後調節照門的歸零點,不像小口徑步槍在有效射程內(300米)幾乎不用調節歸零。

再者,戰場目標往往會運動,而小口徑的速度快,移動預判更容易

然後就是被說爛的威力。

總有人喜歡說AK口徑大,威力也大。確實AK的槍口動能2000焦,比小口徑一般在1500焦左右來的高。但極高的初速讓小口徑的彈頭在射入體內之後會碎裂(5.56)或者立即翻滾(5.45),而中口徑彈,尤其是AK的M43鋼芯彈又硬,不會裂,低初速高質量導致射入體內之後比較穩定,不容易立刻翻滾。因此對人體殺傷力還不如小口徑


最後,中口徑中間威力彈的重量和體積也比小口徑高,攜帶補給也有劣勢。

還是那句話,看看五大流氓誰家還把中口徑中間威力彈當主力彈種。


瘋狗的輕武



現在大家常常會聽到這樣的名詞,比如小口徑步槍彈、中間威力步槍彈和全威力步槍彈,還有大口徑步槍彈,聽到這些名詞,大家往往會摸不著頭腦,那麼今天我們來簡單介紹下。

步槍子彈我們通常指口徑10毫米以內,步槍所使用的子彈,當然大口徑的狙擊步槍除外。

全威力步槍彈,代表為98K所使用了7.92×57毫米全威力步槍彈,這個意思是子彈的長度為57毫米,這樣的子彈彈藥筒長度長,裝藥就多,子彈在槍口的動能就高,射程就遠,彈頭在1000米的距離上還有很強的殺傷力。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子彈尺寸大,重量重,攜帶不方便,而且由於裝藥多,所以槍在擊發時後坐力很大,對於射擊精度影響很大。



到了二戰時,隨著機械化的到來,士兵使用步槍射擊的距離通常在四五百米,槍械的使用距離縮短了,剩下的交給了飛機和大炮。那麼人們就開始意識到,子彈的重量問題。中間威力彈就誕生了,中間威力彈是在全威力彈基礎上,通過縮小全威力彈的裝藥筒,減少裝藥量,同時也減輕了重量,外加一些其他優化而來。比如著名的AK-47就使用7.62×39毫米子彈,這種中間威力得步槍彈,使子彈的重量大大減輕,單兵可以攜帶更多子彈,而且在近距離交戰時火力猛烈,射擊精度明顯提高。

小口徑步槍彈通常指口徑在6毫米以內的步槍彈,比如北約的5.56×45毫米步槍彈,我國的95式步槍所用的5.8×42毫米步槍彈。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雖然這種子彈的口徑減小了,但是子彈的裝藥筒反而有所增加,所以小口徑步槍彈屬於大威力步槍彈。

小口徑步槍彈和中間威力步槍彈相比,幾乎囊括了中間威力步槍彈的有點,同時還擁有一些特有的優點,真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

小口徑步槍彈彈頭輕,而裝藥反而要多一些,這就使得小口徑步槍彈的初速更高。這種又輕速度又高的子彈在擊中人體後,非常容易失穩造成子彈翻滾或者彈頭破裂,瞬間釋放更大的動能,這樣子彈在擊中人體後,能夠對人體造成更大的創傷。

再一個這種小口徑步槍彈,又輕又快,擁有很好的彈道特性,彈道平直,這樣小口徑步槍的射擊精度更高。

由於小口徑步槍彈的種種優勢,現今的步槍多采用這種小口徑步槍彈。


好奇而已716


準確來說,中口徑中間威力步槍彈是第一代中間威力彈,而小口徑彈通常是第二代中間威力彈。

中間威力彈誕生於一戰時期,但是要說發揚光大,那都是二戰末期的事了。在最開始,費德羅夫創新性的在自動步槍上使用小威力的日本6.5mm步槍彈。雖然這種步槍彈嚴格來說並不算後世的中間威力步槍彈,但是6.5mm步槍彈的動能較低,僅有2600J,基本只超過了後世著名的M43 7.62mm步槍彈30%而已。

各種型號的費德羅夫M1916自動步槍/輕機槍

順帶說一句題外話,嚴格來說突擊步槍並不是以發射中間威力彈作為衡量標準之一。所以費德羅夫M1916自動步槍才是最早的突擊步槍。

某些西方學者認為,法國的利貝羅勒M1918自動步槍才是最早的突擊步槍,戰甲菌認為他們簡直圖樣!

一般來說,中口徑的中間威力彈,往往都是由傳統的中口徑全威力彈直接減少裝藥量與彈殼長度而來,彈頭並未做很大的改變。在這種情況下,中口徑中間威力彈的精度不會很高。如果說AK突擊步槍發射的M43步槍彈是“小便彈”的話,那麼最早大規模使用的STG44突擊步槍發射的7.92mm短彈就是“小便分叉彈”。

7.92mm短彈。值得注意的是,這款短彈使用的是漆鋼彈殼而並非7.92mm毛瑟步槍彈的黃銅蛋殼

而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美軍在阿伯丁試驗場進行了SCHV(即小口徑高初速彈)的項目,率先提出了第二代中間威力彈——小口徑高初速步槍彈的理念。最早的小口徑高初速步槍彈,其實就是.30卡賓槍彈縮口徑而來。

但是在威力和外彈道上,小口徑高初速步槍彈表現出了驚人的表現。一發鉛頭的小口徑步槍彈,在威力上竟然不比傳統的.30-06 M2型步槍彈弱多少。而且在同樣的環境下,小口徑高初速步槍彈的外彈道遠比傳統的中口徑中間威力彈好,而且殺傷力也極強,幾乎能與傳統的中口徑全威力步槍彈相比。

從圖上可以看出,5.56mm步槍彈的外彈道是最平直的

雖然美軍最後在1959年固執地放棄了SCHV計劃,但是小口徑高初速步槍彈這個理念卻在美國生根開花。1960年,美國空軍司令李梅宣佈為空軍採購8000支AR15自動步槍,隨後海軍也跟進了 這一舉措,為他們的海軍陸戰隊採購了一些AR15自動步槍。在一等人和二等人的倒逼之下,三等人陸軍被迫採購了AR15作為美國陸軍的制式武器。

沒錯,就是這個“火燒東京”的李梅

在半個世紀後的今天,世界上的主流國家也早已完成了小口徑步槍的換裝。這大概也就是小口徑高初速步槍彈的魅力之所在吧!

我是戰甲裝研菌,喜歡我的回答請關注!


戰甲裝研菌


主要在於殺傷效果好,射擊精度高,但現在來看,中口徑是下一代步槍發展的選擇

20世紀初,步槍子彈發展到無煙火藥+全金屬被甲彈這樣現代子彈階段時,各國大多選擇7-8mm口徑作為單兵步槍制式槍彈口徑。這種類型子彈一般稱為中口徑全威力子彈,稱10mm以上口徑的重機槍彈為大口徑子彈。
幾種子彈對比,最右的


老乾媽的12.7mm大口徑重機槍子彈。

早期步槍射速低,而且各國普遍比較追求射程,所以裝藥量較大,子彈長度在50mm以上。由此導致後坐力也相當嚇人,不適合連發,所以儘管在一戰的時候各國都出現過不少“自動步槍”,但是後坐力太大,再加上機械加工水平不成熟,很快曇花一現。
最早的自動步槍,毛子的費德洛夫M1916自動步槍,一戰時期已經有不少自動步槍,但使用全威力彈操控水平太差,再加上成本過高,所以並未推廣。

一戰時期因為戰場是以戰壕陣地作戰為主,各國相當重視射程和遠距離殺傷。但是到二戰時期,裝甲機械化作戰開始成為主流,步兵間交戰距離大幅度縮短。早在二戰爆發前德國陸軍軍械局就發現70%以上的戰鬥是發生在400米以內,這種情況下全威力子彈普遍超過600米甚至1000米以上的有效射程是浪費和威力過剩。而使用手槍彈的衝鋒槍,150米以外性能非常差。因而開始研發縮小藥柱長度,減少裝藥量的子彈,縮小了威力,但大幅度減少後座,適合自動武器發射。由此推出了7.9233mm的中間威力彈,給第一款突擊步槍STG-44使用。



可以說是中間威力彈的誕生催生了突擊步槍時代的到來,早期中間威力彈是在原先中口徑全威力步槍子彈基礎上進行改進截短,所以也被成為中口徑中間威力彈,最著名的就是AK-47的。到1952年,美國陸軍委託霍普斯金大學進行“齊射”專題研究,認為小口徑步槍子彈更具有優勢。這種子彈外形上更像是縮小版的全威力彈,彈頭較為細長,主要依靠擊中目標後失穩產生距離的翻滾來擴大創面,因而殺傷效果更加突出。同時威力更加可控,精度更加好。1964年美國最先推出第一款5.56mm小口徑步槍子彈,後成為北約標準口徑步槍子彈。後俄羅斯推出5.45mm、以及中國的5.8mm小口徑步槍彈。


幾種步槍子彈對比,從左到右分別是莫辛納甘的7.62×54、M14使用的7.62×51、AK-47使用的7.62×39、M16使用的5.56×45以及AK-74使用的5.54×39,後三種屬於中間威力子彈。


俄羅斯制式子彈殺傷效果圖,最上面是小口徑的5.45×39mm子彈,最下面的是全威力的7.62×54mm子彈,中間是AK-47使用的兩種7.62×39mm子彈威力。

小口徑子彈雖然優點很多,但有個遺憾的缺點,那就是穿甲威力差。因為小口徑子彈主要靠擊中目標產生的劇烈翻滾來擴大殺傷,這在打擊無防護的軟目標效果才明顯。在小口徑步槍子彈推廣早期,防彈衣技術還不夠發達,不僅重量重,而且無法在近距離阻擋子彈,所以效果還好。但是現在材料技術的大發展,凱夫拉芳綸纖維防彈衣,加上重點部位上陶瓷、鈦合金複合裝甲插板。這一套下來,小口徑步槍就變成“癢癢拳”了。


這就導致一些國家開始準備恢復中口徑子彈的槍械。例如俄羅斯下一代突擊步槍方面,除了繼續沿用5.45mm小口徑彈藥的AK-12外,還有恢復使用7.62mm口徑的AEK-971,並且AEK-971主要作為特種部隊和內務部隊武器。使用AEK-971的俄羅斯特警,看這電焊盔就知道是精銳毛子。

喜歡搞技術的美國,更是準備推出新的中口徑子彈作為下一代彈藥,在經歷雷明頓公司和亞歷山大武器公司先後推出6.8mm SCP和6.5mm Grendel子彈之後,現在美軍傾向於6.5mm埋頭彈。
這種彈藥是採用二級點火原理,擊發後輔助發射藥燃燒將彈頭推出彈殼,隨後主發射藥隨即點火,將子彈從槍管中高速推射出去。發射藥利用效率高,這樣子彈在裝藥量更少的情況下可以提高初速,增強貫徹力。


五嶽掩赤城


不僅僅是有一些優勢,小口徑中間威力彈在幾乎所有性能參數上都完美碾壓中口徑中間威力彈。所以你能看到,美國及其一票北約盟國用的是5.56×45彈,中國用的是5.8mmDBP,就連俄羅斯都是用的5.45×39彈。除了AK-47系列以外,如今全世界的突擊步槍都是使用中口徑中間威力彈的。

(中口徑中間威力彈的代表,也就是AK-47系步槍,放到今天其實已經很落後了)

從發展的角度看,中口徑中間威力彈本質上其實就是同時期的全威力彈減裝藥發展而來的。所以很多地方實際上並沒有完全貼合突擊步槍的實際需求做出改進。

首先就是子彈初速的問題,槍口動能的下降也降低了子彈初速,這使得子彈的殺傷界變差了,實戰中需要頻繁地調整歸零點,降低了效率。以7.62×39mmM43彈為代表的一票中口徑中間威力彈,它們的初速都在700m/s左右,而現在廣泛裝備的各類小口徑中間威力彈的初速都在900-1000m/s,彈道性能更好。

(任何情況下提高子彈的初速都能提高命中率)

而要提高子彈初速,在動能不變的情況下,就要降低彈頭的重量,而要保證彈頭穩定飛行就要保證彈頭的長徑比不能太低,如此一來自然而然地就要減小彈頭的口徑。這就是小口徑中間威力彈誕生的原因。

小口徑中間威力彈的初速更高,彈道更為平直,同時由於飛行時間較短,中遠距離的射擊精度也有一定的優勢,並且子彈更輕,士兵攜彈量更大。可以說是相比於中口徑中間威力彈全方位優勢。

舉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我軍裝備的95式突擊步槍,相比起81槓,由於使用的是5.8mm的小口徑,彈道更為平直,甚至部隊一般校槍直接使用300米歸零點,500米內射擊甚至都無需調整歸零點。這在子彈初速只有700米的81槓和AK-47上面你是想都不敢想的。除此之外,小口徑彈的彈頭更輕,射入人體以後更容易翻滾,造成更大的空腔。

某種程度上講,小口徑中間威力彈才是真正貼合現代突擊步槍設計的彈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