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歲前出國並在國外長期生活,之後的思想會不會改變?

sgill-理


作者米叔,資深媒體人,旅美學者,在美日歐生活多年,自媒體“這才是美國”“這才是日本”“這才是歐美”的創辦者


首先對於任何一個青少年來說,在心理發展的過程中過渡到一個全新的環境都會影響對將來生活的理解和期待。甚至可以說對於每一個人來說,一個全新的環境都會多多少少的影響一個人,所以18歲前出國並在國外長期生活,思想一定會發生改變,但這改變卻不一定是消極變化。


首先從積極影響開始,早期出國有利於培養青少年的獨立性。這種獨立性不僅僅是生活獨立自主能力,還有思想的獨立性和心裡的成熟度。在這樣年幼的時期離開家庭,開始自主生活需要學會如何處理和寄宿家庭的關係(如果是住在寄宿家庭中)或者與陌生室友的關係(住在學生公寓或者校外公寓),其中可以學到怎樣對自己和他人負責。比方說,自主的分擔家務;吃飯之後隨手清理碗筷、整理廚房,尊重公共環境的衛生。這個可能說起來不足輕重,

但仍有很多成年的留學生因為不整理內務和不保持公共環境整潔性而影響和室友或房主的關係。


國外的教育非常注重求證辯證,從而在這樣的環境的薰陶下,早期出國的孩子們也會形成一套自己的思想體系。與填鴨式學習不用的是,學生們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不同課程並且利用課餘時間深入研究課題,如果在課餘時間學生向教授或者老師提問與學習課程不相關的問題,教授和老師們也非常願意提供幫助。另外,如果教授自己也沒有準確的答案是,一般教授會提出和學生一起探究得出結論。如此一來學生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也鍛鍊了自己的研究學習能力,最重要的是建立了自主思考能力,也就是國外教育最注重的能力。


在國外積攢的豐富經歷可以有效的幫助青少年開拓視野,提升思想的開明度。老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國外的高中和大學課程安排都不會太緊,學校裡一般也會組織一些旅行活動,去不同的國家或者短期旅行培養學生們的集體意識。


另外,寒暑假,讀書周還有春假也都是短期旅行的好機會。去周邊的城市看看,和當地的居民聊一聊,學習當地文化,聽聽別人的故事。另一方面,相較中國國外的文化比較多樣性,來自不同國家的人聚集一起,不同的膚色不同的歷史,交談之中就可以學習到很多知識。久而久之,我們都能學會如何包容和尊重他們的異同性。


當然,在這樣年幼的歲數離開監護人和熟悉的環境對於青少年來說會有壞處。在還沒有完全建立起的傳統觀念中突然融入了其他國家的文化和不同的觀念,很可能造成青少年思想的衝突,導致無法正常融入日常生活。在沒有監護人的督促下,意志力比較薄弱的青少年很有可能會誤入歧途,在同伴的影響下輕則攀比成風,重則濫用藥品。


這才是美國


雖然小海狸是20歲才出國的,不過我有一個關係很好的小姐姐在高二那年(17歲)就參加了一個項目,來到了美國的高中開始唸書,在美國待了五年之後去年來到英國讀研。

雖然整體上來說她和大部分的中國研究生很相似,都比較內斂不張揚,但是如果接觸久了,還是會發現她有很多中國本土學生沒有的思想品質。

1.禮貌問題

剛開始和她認識的時候,一起出去遊玩或者去商店購物,我總是在最後要走的時候才會和店員打招呼說再見,而她往往一見面就主動問好並且表示基本的關心;出入火車或者推拉門的時候我都是順其自然,而她總是做最後一個進出的人。剛開始接觸的時候她對我的那種客氣有的時候還讓我挺不舒服或者有點尷尬,畢竟我是來自中國北方的一匹小野狼,平時比較粗獷一點。後來也就慢慢習慣了,而且我也發現,主動問好、時刻謙讓並且保持陽光的笑容真的影響很大,身邊的人對你更友好了,你也有了一種幸福感!

2.八卦問題

女生在一起免不了要八卦一下別人的問題,而且到了國外來真的見到了很多在國內沒有見過的人和事,不過除了一些無傷大雅單純搞笑的事情之外,我們倆幾乎不會談論別人看似“毀三觀”的問題,我們都不是喜歡嘴上消費別人的人。不過有很多剛剛來國外留學的學生都會和我談論別人的私事,並且用一些很過激的詞語來表示他們的立場。

後來問問小姐姐,為什麼她從來不和我說這些,她出國很多年了,大大小小奇奇怪怪的事情也見過了不少。小姐姐說這種素材她要是想說可以說上一天一夜,不過,“No Judge”(不評論自己不瞭解的事情)也是她這麼多年來學會的人生哲理之一,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一個懷著孕的未成年少女是不是有什麼難言之隱,貿然地給別人加上 “不檢點”的帽子,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

3.家人問題

很多時候給小姐姐回消息,她都在和家人視頻。

“出國這麼久了,剛開始的新鮮感和興奮的感覺早就過了。我可以輕易地接受一個國家所有的不同,也可以很容易地發現這個國家所有的優缺點,然後就覺得還是家鄉好。家人對我來說特別重要,一想到他們就會覺得心裡沉甸甸的,很充實。”小姐姐每次一想起家鄉都笑得特別幸福,她今年就要回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