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廢除漢字後,貼春聯這個習俗一直未變,採用白紙黑字書寫


隨著韓國經濟的發展,種族主義的興起,韓國人認為應該使用自己的文字,樹立大國形象,擺脫漢文化的影響,排斥在朝鮮半島流行了許久的漢字,呼籲全民使用諺文。不過,那個時候諺文與漢字混用。 直到1970年,時任韓國總統的朴正熙下令,全面實行韓文教育,將漢字從教育機構及官方文件中徹底抹去。

過春節,貼春聯,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在中國的周邊鄰國韓國也有貼春聯的習俗,稱為立春榜、立春書、立春帖、立春祝等。韓國雖然廢除漢字了,但是春聯還是漢字書寫。 韓國人貼的春聯在我們看來似乎有些不吉利,因為他們的春聯都是白紙黑字,呈八字張貼在門上。 韓國人的春節日期和中國一樣,但貼春聯卻是在立春這一天。

韓國的春聯卻很特別,不但用白紙寫成,而且是千篇一律的只有八個字,即上聯為“立春大吉”,下聯為“建陽多慶”。有意思的是,這兩張白色的紙條往大門上一貼,怎麼看都像執法部門查封某違法企業倉庫的封條,說得難聽一點,甚至會讓人想到中國人辦白事的輓聯。


在我們中國人的意識裡,春聯必須是紅色的,因為紅色代表著喜慶,白色則代表著悲傷和慘淡,因此,中國人只有在有人去世時才用白紙寫對聯,稱為輓聯,韓國人用白紙寫春聯的習俗顯然不符合中國文化的審美觀念。不過,韓國文化之源畢竟來自中國,即使是用白紙寫春聯,也與中國文化有著根源上的關係。

朝鮮半島歷史上有個“箕子朝鮮”,這個“箕子朝鮮”的建立者來自中國的商朝。據歷史記載,箕子是商朝殷紂王的叔父,由於箕子看不慣紂王的暴政,便與紂王決裂,帶著一干手下遠走朝鮮半島,成為了朝鮮半島一個朝代君主,這段歷史,在朝鮮半島史上稱為“箕子朝鮮”。

而在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崇尚的顏色各不相同,商人尚白,周人上赤,秦人尚黑,晉朝、後梁、元朝尚白,漢唐尚黃,宋朝和明朝尚紅。由於中國人貼春聯的習俗是在明代流行開來的,中國的春聯便是紅色。


作為商朝人建立的箕子朝鮮,一定和中國商朝一樣也崇尚白色,而箕子朝鮮對於朝鮮半島的影響是相當深遠,白色也就成為朝鮮半島民族心中聖潔的顏色。因此,韓國人在寫春聯時就用白紙,甚至包壓歲錢的紙包也是白色信封。

在使用諺文的過程中,韓國國民發現了很大問題。 1.韓語是表音文字,就和漢語拼音一樣,經常出現同音的情況。韓國人用了一段時間後,感覺這種同音非常不便。 2.古代的韓國都是用漢字來記載文獻的,人們不學習漢字後,根本無法研讀古文獻。

看到廢除漢字引發的變化,韓國人有點懵了,民眾遊行呼籲政府恢復漢字。看到民眾這樣,韓國政府也有點後悔了,2016年年底,韓國教育部表示,從2019年起,韓國全國小學五到六年級教材將標註漢字及其讀音和釋義。也就是說,全民開始學習漢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