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作协副主席钟代华:建设“智慧康养”大数据中心

随着公民健康意识增强,涵盖健康、养生、养老、旅游、体育等诸多领域的康养产业正迎来巨大发展机遇。而“康养”,绝不仅仅是“新型养老”或“医养结合”。

市作协副主席钟代华:建设“智慧康养”大数据中心

在今年的“两会”上,市政协委员、永川区政协副主席、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钟代华将关注的目光落在了康养产业,并建议在全市培育乡村康养文化,建设服务于西部乃至全国的“智慧康养”大数据中心。

钟代华称,目前我市的文化元素对康养产业渗透不足,具有重庆特色的民俗、服饰、饮食、歌舞、戏剧、工艺美术、民间传说等文化元素没有真正渗透到康养产业中。一些企业过分依赖自然景观和地理条件,缺乏独特文化内涵、缺少地域文化特色、缺失民俗文化品牌,仅能满足游客1~2天观光游的浅层需求,对7天左右的度假游、21天左右的深度游需求难以满足。

钟代华建议,挖掘康养文化,提炼标志性文化元素。创新康养产业的文化载体,将上规模的农庄升级为康养文化产业园、农耕文化体验园以及康养旅游小镇、研学度假小镇,并创新文化节会。

另外,发展与康养文化相关的有机农业、中药、运动、特色食品等产业,把具有重庆特色的重庆特产,打造为康养产品“卖到全球”,探索康养用品业、康养金融业,并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医疗等信息技术与康养产业的融合发展,建设服务于西部乃至全国的“智慧康养”大数据中心。

“要想发展好康养产业,人才必不可少。”

钟代华还建议,培养专业人才,做强康养产业职业教育,引导区内高职院校开办或做强旅游、医疗、护理、康复、健康管理等专业,开展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能力。

另外,完善政策体系,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康养产业,成立市级康养产业引导基金,明确产业扶持政策以及财税、金融、土地、环保、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配套支持,并与全域旅游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政策协同。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徐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