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作協副主席鍾代華:建設“智慧康養”大數據中心

隨著公民健康意識增強,涵蓋健康、養生、養老、旅遊、體育等諸多領域的康養產業正迎來巨大發展機遇。而“康養”,絕不僅僅是“新型養老”或“醫養結合”。

市作协副主席钟代华:建设“智慧康养”大数据中心

在今年的“兩會”上,市政協委員、永川區政協副主席、重慶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鍾代華將關注的目光落在了康養產業,並建議在全市培育鄉村康養文化,建設服務於西部乃至全國的“智慧康養”大數據中心。

鍾代華稱,目前我市的文化元素對康養產業滲透不足,具有重慶特色的民俗、服飾、飲食、歌舞、戲劇、工藝美術、民間傳說等文化元素沒有真正滲透到康養產業中。一些企業過分依賴自然景觀和地理條件,缺乏獨特文化內涵、缺少地域文化特色、缺失民俗文化品牌,僅能滿足遊客1~2天觀光遊的淺層需求,對7天左右的度假遊、21天左右的深度遊需求難以滿足。

鍾代華建議,挖掘康養文化,提煉標誌性文化元素。創新康養產業的文化載體,將上規模的農莊升級為康養文化產業園、農耕文化體驗園以及康養旅遊小鎮、研學度假小鎮,並創新文化節會。

另外,發展與康養文化相關的有機農業、中藥、運動、特色食品等產業,把具有重慶特色的重慶特產,打造為康養產品“賣到全球”,探索康養用品業、康養金融業,並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醫療等信息技術與康養產業的融合發展,建設服務於西部乃至全國的“智慧康養”大數據中心。

“要想發展好康養產業,人才必不可少。”

鍾代華還建議,培養專業人才,做強康養產業職業教育,引導區內高職院校開辦或做強旅遊、醫療、護理、康復、健康管理等專業,開展對現有從業人員的培訓,提高服務能力。

另外,完善政策體系,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康養產業,成立市級康養產業引導基金,明確產業扶持政策以及財稅、金融、土地、環保、基礎設施等方面的配套支持,並與全域旅遊發展、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等政策協同。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徐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