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公募基金規模創歷史新高,邁入“15萬億”時代

重磅!公募基金規模創歷史新高,邁入“15萬億”時代

14.8萬億!公募基金全行業總規模再創歷史新高的消息鋪天蓋地。公募基金經過了“兩個十年”的發展,在2019年ETF火熱發行、科創板基金的助力下邁上了一個新臺階。未來,隨著政策利好、投資者投資理念的轉變,公募基金將邁向更高的“征程”。

1月9日晚間,中國基金業協會公佈2019年底資產管理業務統計快報,截至2019年底,公募基金管理機構管理公募基金6544只,規模約14.8萬億元。時隔10個月,公募基金總規模又一次刷新歷史高點。其中封閉式基金增加7039億元,開放式基金中貨幣基金減少5008億元,股票基金增加4748億元,混合基金增加5289億元,債券基金增加5032億元。開放式股票和混合基金規模增長超過1萬億元大關,合計超過3萬億。

2019年公募基金各項業務多點開花,偏股混合型、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都超過了40%,新基金髮行也再次突破萬億元大關。

公募基金之所以能夠取得如今“亮眼”的成績,離不開公募基金髮展的“兩個十年”。1998年到2008年屬於公募基金的第一個十年,處於摸著石頭過河不斷夯實基礎的階段;2009年到2018年屬於公募基金的第二個十年,公募基金開始“本土化”進入百花齊放的發展階段。

//

公募基金的第一個十年

//

1991年7月,我國第一隻公募基金珠信基金成立,這是一款封閉式基金。在此後的6年時間裡,我國設立了75只這樣的封閉式基金。彼時的公募基金是一個“新概念”,在沒有監管配套的環境下野蠻生長,由於經營和合規原因,以“珠信”基金為首的這些早期基金出現了嚴重虧損和弄虛作假的現象。

1997年11月14日,國務院證券管理委員會頒佈《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為基金業規範發展奠定了制度基礎。彼時,正值亞洲金融危機,股市哀鴻遍野。

1998年3月,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和國泰基金管理公司獲准成立,並各自分別發起設立了一隻規模為20億元的封閉式基金,即基金開元和基金金泰。同年我國共設立5家基金公司,發行了5只封閉式基金,募集資金100億元,年末基金資產淨值合計107.4億元。

首批公募基金成立,標誌著中國有了真正意義的專業機構投資者,公募基金行業步入了規範化發展階段。

彼時的中國資本市場剛開始起步,居民理財主要以儲蓄為主,對於股市和基金相對陌生。時運不濟,公募基金剛播下“希望”種子,卻在2001年迎來長達4年的熊市。截止2006年,公募基金髮展了8年規模仍然沒有破萬億。

2007年,公募基金的轉機出現,“股權分置”改革帶來了一輪轟轟烈烈的牛市,公募基金迎來的它第一個十年高光時刻。當年,上證綜指年漲幅96.66%,公募基金規模從2006年底的8564.61億元增至約32755.90億元,為2006年的3.82倍。

//

公募基金的第二個十年,“餘額寶”助力規模爆發

//

2007年10月,A股創下了6124的新高之後,開始了長達一年的下跌,投資者損失慘重,此後“談股色變”。此時的公募基金隨著股市下滑,業績表現不盡如人意,規模開始縮水。

在A股牛短熊長的環境下,公募基金的規模一直在2-3萬億之間波動,其中佔據半壁江山的是股票型基金。或許誰也沒有想到,一款名為餘額寶的貨幣基金助力公募基金規模爆發。

2013年,互聯網如火如荼的發展,在這期間,互聯網也帶動了金融市場的蓬勃發展。這年,馬雲運用互聯網思維成功打造了一款貨幣基金-餘額寶,在不到一年時間裡,餘額寶瘋狂擴張至5000億元規模。而2014年公募基金的規模僅為4萬億出頭,也就是說,餘額寶貢獻了八分之一的份額。

自“餘額寶”基金產品大獲成功之後,其他基金公司紛紛效仿,貨幣基金異軍突起,規模持續擴張,而股票型公募基金份額持續下降,截止2018年,貨幣基金佔比近60%。與此同時,混合型公募基金也在2015年和2016年得到了一定發展,2017年以後則佔比又有所收縮。

久旱逢甘霖,A股經歷了“七年之癢”之後迎來了它的第二輪牛市。2014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上證綜指上漲90.15%,各家基金公司賺得“盆滿缽滿”,基金公司開心,基民也開心。規模從2014年底的44499.18億元增至83478.20億元,總資產規模增幅達到87.59%。

然而基金規模因貨幣基金佔比超一半表現“虛胖”。2016年年底,貨幣基金的總規模為4.47萬億元,公募基金管理資產總規模為9.11萬億元,佔比49.07%;到2017年年底時,貨幣基金的總規模為7.13萬億元,公募基金管理資產總規模為11.55萬億元,佔比61.73%。

由於部分基金公司以貨幣基金衝規模引起監管層注意,2018年,監管層有意控制貨幣基金的規模,但貨幣基金全年的規模仍在穩步攀升。2018年全年,貨幣市場基金規模從2017年底的,7.13萬億元增長到7.59萬億元,規模增長了0.46萬億元。公募基金管理資產總規模為12.93萬億元,佔比近60%。

//

ETF、降費、科創板“助力”公募基金邁向“15萬億”時代

//

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截至2019年底,公募基金管理機構管理公募基金6544只,規模約14.8萬億元。其中封閉式基金增加7039億元,開放式基金中貨幣基金減少5008億元,股票基金增加4748億元,混合基金增加5289億元,債券基金增加5032億元。開放式股票和混合基金規模增長超過1萬億元大關,合計超過3萬億。

經歷了2018年的大跌,國內權益市場在2019年迎來了高潮迭起的市場行情。在收益方面,Wind數據顯示,2019年99%的公募基金取得正收益,收益率超過10%的基金佔比為55%。

近兩年來,隨著權益類ETF的發行火爆以及貨幣類產品的收益率下滑,股票型基金佔比逐步上升。截至2019年三季報,股票型基金佔總公募基金規模達到了7.42%。另外,偏股主動型公募金的股票倉位明顯提升。

2018年是ETF基金爆發式增長的一年,2019年ETF繼續維持高速發展的態勢, 發行數量和發行規模均創歷史新高。截至2019年12月31日,ETF基金的規模達到了12148.83億元,較2018年增長47.30%。

經歷了2018年ETF的火熱發行,寬基指數已經成為紅海,2019年,各家基金公司在ETF上的佈局已經從單一的寬基ETF聚焦到行業主題類ETF。證券、科技、消費、醫藥等行業主題類的ETF基金受到市場的廣泛青睞,其中科技類ETF首募規模10.37億,截止2019年9月30日,規模已經達65.07億。

為了搶奪ETF先機,降費模式無疑成為搶奪市場份額的“殺手鐧”。2019年2月12日,平安創業板ETF發佈公告稱,該產品的管理費為0.15%,託管費率為0.05%。而在此之前,市場上創業板ETF基金綜合費率(基金管理費+基金託管費) 大多在0.5%左右。 不僅如此, 降費潮已從被動型基金轉向偏股主動型基金蔓延,部分基金公司紛紛下調旗下基金產品的管理費和託管費。

除了ETF的“火熱”之外,“科創板”無疑是2019年金融市場的關鍵詞之一。公募基金公司作為科創板的重要參與者,受益於科創板的火熱以及權益市場的回暖,相關的科創主題基金,業績也同樣亮眼。據統計,科創主題基金自2019年成立以來,平均年化收益達到了35.78%。

在市場競爭的同時,監管方面也迎來利好。2019年10月24日,中國證監會下發《關於做好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意味著我國公募基金投顧業務正式開啟,這標誌著中國公募基金開始從以產品為中心轉向以客戶為中心。

此外,伴隨著各類養老金規模的持續增加,公募基金的規模、質量都將邁上新的臺階。公募基金行業開放進程也正面臨全面加速。目前合資基金公司已成為公募基金行業重要組成部分,外資持股合資公募基金管理資產規模佔公募基金資產規模比例約佔半數。2019年7月,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將外資持股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比例放寬至100%的時間由2021年提前至2020年。

當前,公募基金站在“15萬億”起點之上,新一輪發展即將啟程。

重磅!公募基金规模创历史新高,迈入“15万亿”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