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战舰、移动火炮、活动碉堡——一战中的那些“奇葩坦克”

陆地战舰、移动火炮、活动碉堡——一战中的那些“奇葩坦克”

现代主战坦克的外形特征都已基本类似,下车体上有一个可移动的炮塔,主炮安置在炮塔的中轴线上,但在坦克诞生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坦克的外形却是大相径庭,本文就简单介绍一下早期坦克的外形和设计思想。

陆地战舰——英国马克系列坦克 法国施耐德CA-1型坦克

英国马克系列坦克

早在19世纪中叶的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的工程师詹姆斯考文便提出制造由蒸汽机驱动的战斗车辆,但是没有获得军队和政府的支持。当时的蒸汽机车不但速度慢越野能力也很差,在战场的使用价值远不如战马来的可靠,不被获得重视也是情理之中的。

陆地战舰、移动火炮、活动碉堡——一战中的那些“奇葩坦克”

早期蒸汽机车

在19世纪末随着履带和内燃机的发明,具备一定速度和越野能力的早期拖拉机开始在农业上发挥作用,英国陆军也对拖拉机的军用价值做过调查研究,但仍认为其没有军事价值。

陆地战舰、移动火炮、活动碉堡——一战中的那些“奇葩坦克”

早期拖拉机

时间进入1915年,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已经进入第二个年头,协约国和同盟国都苦于无法突破对方的堑壕防线。英国陆军的两位上校斯温顿和汉基提出打造一种具有防弹能力的装甲履带车来压倒铁丝网冲破敌军堑壕。该设想得到了当时的海军大臣丘吉尔的支持。1915年秋天第一辆样车——小游民(Little Willie)问世。

陆地战舰、移动火炮、活动碉堡——一战中的那些“奇葩坦克”

小游民坦克

小游民虽然问世最早,但是英军对其越壕能力并不满意,反倒是另一款完成于1915年12月的“母亲”样车引起英军的兴趣。“母亲”号奠定了接下来三年战争中英军马克系列坦克的外形基础,一个菱形外壳和过顶履带两侧各有一个突出的炮塔。而“TANK”这个名词也是在“母亲”号实验成功后被用来称呼这些装甲战车。

陆地战舰、移动火炮、活动碉堡——一战中的那些“奇葩坦克”

母亲号样车

由海军大臣推动的坦克计划不可避免的带有浓重的海军装备思想,毕竟英国的坦克计划最初就是以“陆地战舰”的名义展开的。布置在车体两侧的炮塔与当时战舰上的侧弦炮塔非常的相像。

陆地战舰、移动火炮、活动碉堡——一战中的那些“奇葩坦克”

马克一型坦克正面

英国人的马克系列坦克的设计思想就是用其装甲抵御敌军机枪射击用其履带压倒铁丝网并跨越堑壕,两侧的机枪火炮则用来压制堑壕里的敌军火力,为后续步兵打开通道,其作战的主要核心是反堑壕和反步兵,与当今“反坦克”作为首要任务的现代坦克有着本质不同,其外形上的巨大差异自然也是可以想到的。马克系列坦克分为装备火炮机枪的雄性坦克和仅装备机枪的雌性坦克,当时英国陆军认为坦克火炮在移动过程中基本不可能击中目标,用数量较多的机枪去压制敌军步兵是更实际的做法。

陆地战舰、移动火炮、活动碉堡——一战中的那些“奇葩坦克”

反映英军坦克突破德军战线的海报

法国的施耐德CA-1坦克

现代坦克的鼻祖一般被认为一战末法军研制的雷诺FT17坦克,在此之前法军也装备过两款坦克 施耐德CA-1和圣沙蒙突击坦克,两款坦克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也是十分的怪异,而其中法军一款坦克施耐德CA-1走的也是陆地战舰的思路。

陆地战舰、移动火炮、活动碉堡——一战中的那些“奇葩坦克”

奠定现代雏形的雷诺FT17坦克

1903年就有法军军官把火炮安装在拖拉机上,做出来原始的“自行火炮”,但该设想没有收到高层的重视。时间来到195年同样受困于堑壕战的法军也开始思考如何突破堑壕僵局,期间有过遥控炸弹,重型战斗工程车等很多的脑洞大开的想法,但都告失败。法军炮兵上校艾斯丁尼提出将75mm野战炮安装在装甲履带车辆上来突破堑壕,该提议受到法军总司令霞飞将军的重视,并将该武器称为”陆地巡洋舰“。艾斯丁尼上校随即和施耐德公司展开合作,并于1916年1月拿出了第一辆样车,法国政府和军方高层对样车都很满意,并下了400辆的订单。量产型的坦克被命名为"施耐德CA—1“型坦克。

陆地战舰、移动火炮、活动碉堡——一战中的那些“奇葩坦克”

施耐德CA—1坦克

施耐德CA-1坦克的外形就是在拖拉机底盘上套了一个金属盒子,前部是为突破铁丝网的船型前首,两侧各有一挺机枪,在右前方则有一门75mm臼炮。施耐德CA-1的前首和尾部都悬在底盘之外导致其越野能力十分有限。

陆地战舰、移动火炮、活动碉堡——一战中的那些“奇葩坦克”

施耐德CA-1坦克的五视图

英国马克系列坦克和法国施耐德CA-1型坦克的任务核心都是重点在突破铁丝网和堑壕(虽然施耐德CA-1并未能完成其设想),并且主要依靠侧向机枪火力来杀伤敌军步兵。与后世的主战坦克相比,这两型像是坦克更像是把战舰装上履带运上陆地,而且当时也都是作为”陆地战舰“这么宣传的。

移动火炮——圣沙蒙突击坦克

在施耐德坦克样车接收检验后,由于涉及到法军高层内部的斗争,法军的“汽车技术服务部”设计出了另一款坦克来对抗施耐德CA-1型。新型坦克在指标方面处处和施耐德CA-1”作对“,要求尺寸更大更长,火力更强,越野能力更强,内部更宽敞,新型坦克在14天内设计完成,并以生产工厂所在地命名为”圣沙蒙“坦克。

陆地战舰、移动火炮、活动碉堡——一战中的那些“奇葩坦克”

圣沙蒙坦克

圣沙蒙坦克长7.9米,宽2.6米,高2.3米,是个重24吨的大家伙,在车首装了一门75mm野战炮,车体的前后左右各有一挺机枪,火力相比施耐德CA-1和同时期的英军坦克要强的多。

陆地战舰、移动火炮、活动碉堡——一战中的那些“奇葩坦克”

圣沙蒙坦克内部相比施耐德坦克也宽敞的多

圣沙蒙坦克的外形在今天看来更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突击炮“,与之前的马克系列坦克和施耐德坦克相比,圣沙蒙坦克第一次强调了坦克主炮火力,并安装在车体中轴线上,获得了最好的前向射界,其摧毁工事的性能强得多。但是因为其突出底盘外的车体过长导致其越野性能同样堪忧。

陆地战舰、移动火炮、活动碉堡——一战中的那些“奇葩坦克”

圣沙蒙坦克的历史影像

移动堡垒——德国的A7V型坦克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人始终保持坦克技术优势不同,一战时德军对坦克这一新兴事物的反应十分迟缓,英国人在1916年9月索姆河第一次投入坦克,而德国人的第一辆A7V坦克要到1917年9月才走下生产线,到1918年的3月才第一次投入战斗,而且直到战争结束德国都只制造出了22辆坦克,而英法这边制造的坦克总数则是以千辆为单位。

陆地战舰、移动火炮、活动碉堡——一战中的那些“奇葩坦克”

A7V型坦克

A7V型坦克是有史以来车组成员最多的一款坦克,常规配置下车组成员多达18人。A7V车长8米高3.5米宽3.2米重三十吨,比法国的圣沙蒙更重更大。车首装备一门57mm火炮 两侧和车尾各由两挺机枪,高大的车体加上密布的枪炮让A7V更像一个装甲碉堡。

陆地战舰、移动火炮、活动碉堡——一战中的那些“奇葩坦克”

A7V坦克四试图

A7V虽然火力强劲,但是车体过于高大导致其机动性很差,不但速度慢 转向困难,其越野能力也十分差劲。而且其过少的数量对战局也没有造成影响,除了德国第一款坦克的桂冠外只有车组成员最多这个值得被铭记的地方了。

陆地战舰、移动火炮、活动碉堡——一战中的那些“奇葩坦克”

A7V的历史影像

结论

坦克在一战期间第一次投入使用,也在一战期间实验了各种发展路径,从陆地战舰 到移动火炮再到活动碉堡,各种天马行空的设计层出不穷,体现了当时各国军队对坦克这一新兴事物的的迷茫,对与坦克到底是用来干嘛的 该怎么用坦克这些问题上仍然在探索阶段。直到法国的雷诺FT17的横空出世才是解决了上述问题。

陆地战舰、移动火炮、活动碉堡——一战中的那些“奇葩坦克”

雷诺FT17是世界上第一款带移动炮塔的坦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