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產業發展年度總結(上篇)

FABIE說

自FABIE產業研究中心成立以來,我們就致力於金融科技、航空海洋、生物健康、電子信息、智能製造、能源環境六大產業領域的研究,以園區力量助推產業與企業創新發展。

201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國資本市場改革“試驗田”科創板誕生,人工智能產業蓬勃發展,5G技術顛覆全行業變革,區塊鏈技術加快佈局......。中國產業經濟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調整、轉型、創新的故事跌宕起伏。作為產業發展小小的記錄者,我們也欣喜的看到,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中國經濟在增速換擋、動能轉換中穩健前行,傳統業態變革求新,新業態快速成長。

2019年,FABIE關注的六大產業發展概況如何?呈現什麼樣的發展趨勢?本期FABIE讓我們聚焦FABIE六大產業,盤點一下產業發展的“數”與“據”。

FABIE盤點2019 | 六大產業發展年度總結(上篇)

金融科技產業

2019年,“金融供給側改革”首次出現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金融對外開放”提及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金融科技(FinTech)三年規劃被央行重點提出;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研究獲頂層設計的認可和重視;改進金融治理成為金融改革的重心工作之一。

中國金融科技市場的參與企業按各自側重點不同,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金融業務開展方,這類企業主要指持牌開展金融業務的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第二類,技術提供方,這類企業主要指專注研發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前沿科技底層技術的科技研發公司;第三類,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提供方,這類企業主要指將前沿科技與金融業務相結合,為金融機構提供可落地的業務解決方案的科技公司。

2019年金融科技的最大發展趨勢就是: 金融企業與科技企業的融合,目前這三類參與者的邊界正變得越來越模糊。技術提供方正努力補齊金融業務能力的短板,為金融機構提供從單一技術到整體業務的科技升級服務;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提供方一方面在加強前沿科技的研發,一方面在申請金融牌照,在金融業務與技術兩方面發力;而金融業務方正加大前沿科技的研發投入,部分頭部金融機構已經開展了面向同業的技術輸出服務。

數字科技公司和金融機構的合作不論是廣度、深度都邁入新階段,共享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科技力量,續寫普惠金融故事。技術賦能、平臺共生,日益成為業內共識;物聯網、區塊鏈、5G等新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產品不斷湧現,也豐富著金融+科技的行業內涵。

航空航天產業

FABIE盤點2019 | 六大產業發展年度總結(上篇)

中國內地擁有超過14億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中國正轉向新興產業作為經濟增長的驅動力。在這些產業中,通用航空被定位為一種能夠連接廣大農村一些較偏遠地區的產業,並被用於緊急服務和林業等領域。通用航空通過運輸貨物和人員,提供了與中國一些較偏遠地區的連接。通用航空也在農業領域佔有一席之地,同樣也可用於搜索和救援、緊急醫療服務、執法和飛行員的培訓。

根據亞翔航空《2019中國通航報告》截至2019年6月,中國的通航產業由3317架飛機組成。這包括330架公務機、1200架直升機、1667架渦槳和活塞固定翼飛機,以及120架其他航空器。

2019年,無人機/無人機系統行業正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尤其很多公司參與到製造無人機平臺或者為無人機集成商提供傳感器,包括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慣性傳感器、激光雷達傳感器、相機照相傳感器、溫度傳感器、紅外傳感器、視頻傳感器等。

報告顯示,中國供應的民用無人機據估計佔世界民用無人機市場規模的70%,同時,中國民用無人機制造商的數量仍在不斷增加,根據數據統計,2013 年,中國約有 130 家無人機制造商,到 2019 年初,無人機公司的數量已增至約 1200 家。國內十大品牌:大疆DJI、零度智控、臻迪科技、億航、極飛科技、中科遙感、科衛泰、智能鳥、華科爾、普洛特引領無人機行業發展。2019年中國無人機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百億元,預計未來行業還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趨勢

海洋產業

FABIE盤點2019 | 六大產業發展年度總結(上篇)

根據自然資源部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全國海洋生產總值近6.4萬億元,同比增長6.3%,海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海洋傳統產業平穩運行。海洋交通運輸業保持平穩增長,沿海和遠洋貨運量同比分別增長8.5%和10.1%;海洋油氣產量繼續保持增長,全國海洋原油和天然氣產量同比分別增長2.3%和5.0%;全國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長6.7%。

海洋新興產業結構調整效果顯現。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交付訂單年內首次同比增長,交付訂單金額62億美元,同比增長19.2%;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業營收、利潤降幅均收窄,降幅分別比1月至8月收窄1.7和1.0個百分點;郵輪碼頭出入境旅客降幅繼續收窄,降幅比1月至8月收窄2.0個百分點。

海洋對外貿易有所好轉,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經貿往來日益密切。涉海產品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11.0%,降幅比1月至8月收窄2.7個百分點。我國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海運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3.1%,其中,出口額增長4.3%,進口額增長1.2%。

海洋產業主要分為:傳統海洋產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油氣業、海洋漁業、海洋鹽業、海洋礦業、濱海旅遊業)、新興海洋產業(海洋化工業、海水利用業、海洋電力業、海洋工程建築、海洋船舶業、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務業及海洋相關產業。

生物健康產業

FABIE盤點2019 | 六大產業發展年度總結(上篇)

2019年,生物醫藥產業邁入新的發展階段,全球癌症疫苗、心臟打印等技術取得新突破,技術創新成為行業發展的驅動力,併購與IPO上市事件頻發,資本市場依舊火熱;我國多項醫藥、醫保政策出臺,促進產業加速洗牌,新藥加速上市,產業發展勢頭迅猛。

市場方面,全球生物醫藥市場規模穩步上升,2019年將達1.7萬億美元。我國生物醫藥市場規模快速上升,2019年將達2.5萬億元,年規模增長率超10%,跑贏全球,成為全球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

現階段,我國大健康產業仍處於發展初期。一方面,在人口老齡化,人民健康意識的提升下,健康服務/產品的需求日漸增多。另一方面,政策、資本、技術等因素的變化加速大健康產業變革。在需求與環境的共同作用下,大健康產業結構、服務供給模式、產品形態也隨之變化,如醫療+互聯網形成了在線問診,醫療+5G促進了遠程醫療、健康醫療智能硬件、基因檢測等領域發展。此外,產業與產業之間的融合也在加速,如AI+醫療形成的輔助診斷,以及醫療旅遊、醫藥供應鏈金融等。

大健康產業鏈主要包括:上游藥械製造(醫藥工業),提供藥品、耗材與醫療器械;中游藥械流通提供產品的流通與分銷服務;下游醫療服務/零售藥店直接面向患者,提供醫療服務與產品;此外,還有產業支持類機構或企業,如監管部門提供監督管理功能,科研院校輸出醫生及先進技術,信息化平臺優化機構管理效率連接上下游產業,支付系統如醫保支付與商保支付確保居民在疾病來臨時有足夠的經濟來源,以及產業鏈、融資租賃、地產等多種產業支持角色。

當下,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近年來,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平均每年帶動GDP增長超過1個百分點,增長貢獻度接近20%,有力支撐了我國經濟發展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世界主要國家搶佔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重大戰略。下一期我們將繼續帶領大家走進電子信息、智能製造、能源環境三大產業領域,繼續立足技術前沿,把握產業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