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认同,一些大学教材,被人故意的编得晦涩难懂?

小竖彡


大学的一些教材确实是晦涩难懂,但说是有人故意为之其实是一种偏见了!

大学教材晦涩难懂,主要是很多理论脱离实际有点远

当年高考填志愿,原本数学成绩并不好的我竟然选择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后来事实证明,我对数学并不感冒,特别是当我看到每一科学科学的知识都是一些纯理论知识时,想到我一个师范生将来当一个中小学老师这些东西又有何用呢?


就比如当时学习的高等代数和数学分析,里面讲到的矩阵、微分中值定理、积分中值定理等各种理论知识,虽然很多定理都有相应的证明,但即便是看着证明慢慢地去琢磨理解也是特别困难的!特别是当你觉得这些东西除了将来考研之外没什么用时,你就会对它们产生抗拒心理!

认为大学教材羞涩难懂的人,都容易成为学习的逃避者

我当时也有这样的心理,总觉得学这些深奥的理论对自己将来当老师没什么用,根本就不想去学,这样的结果就是专业知识没学到,又没去发掘自己想学的学科,没有学习目标每天都过得浑浑噩噩,跟随大流一起打发点四年宝贵的大学,特别可惜!

当你对大学的教材产生了偏见时,你的潜意识里已经不认可这些专业知识了,你就会觉得学来没什么用,不如不学!实际上真的是没用吗?


其实并不是的,就像数学,即便你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不能在将来派上用场,但是经过你潜心钻研后,你的思维模型、逻辑思维能力、认知框架等等都会得到脱变,这对你将来的学习工作都有着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

大学作为高等学府,自然不会像中小学那样学习一些基础的

大学的学习更偏重于自主学习,认为教材晦涩难懂主要还是自己的学习力度不足

2014年清华学霸韩衍隽在特等奖学金答辩会上秀出了自己的成绩单:在20学科中,15科100分,4科99分,还有一科98分!这个成绩单一度成为当时的热议话题!


有人说学霸就是学霸,我们是无法和学霸相提并论的,我们离学霸太遥远了!我们的确无法和学霸相比,但是学霸能够考出如此优秀的成绩,除了他自己的天赋之外,更离不开他的后天努力!

别人能够在晦涩难懂的教材学得游刃有余,而我们常常成为现实不满的控诉者,总觉得什么都不合自己心意,就连大学学习的专业知识都是我们吐槽的对象!可再怎么吐槽,除了激起自己心中的怨气之外是一点用处都没有的!

所以与其去抱怨大学教材晦涩难懂这些无法改变的现实,还不如调整自己的心态,潜心做好当下之事,只要功夫到了,就不会还是一窍不通的!

谢谢你的阅读,我是桃园老师,本文原创,如果你觉得我写的还不错,就给我点个赞呗,顺便给我点个关注。你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成长学堂


故意写的晦涩难懂,那是胡说八道,编写大学教材的人没这么无聊。

但是,好多大学晦涩难懂确实是真的。

我还记得我当年学习高等数学的时候,开始学习微积分,一般都是从极限说起的。

但是我们的教材呢,上来就是直接告诉你极限定义,然后给你来几道极限的题,然后下章节就开始讲导数了。

虽然说,从高考锻炼出来解题技巧,在加上书上的题目讲解,我还是会做极限的题目,导数的题目了。

但是,到底什么是极限,到底什么是导数,我始终是一头雾水,完全莫名其妙。

给我的感觉就是,我在用解题技巧强行做题,实际上我根本不懂是个什么意思。

这种感觉一直在我心头挥之不去,我甚至一度怀疑自己,也许高等数学就是这样的,是我理解能力差而已。

直到有一天,我从图书馆借了一本国外教材《数学分析导论》,这本书的作者,在开篇,从自然数说起,利用数轴,非常仔细,逻辑清晰明确的讲了到底什么是极限,一下子让我茅塞顿开,我立马明白了极限的原理。

我这时才明白,这才是一本好的教材所应该有的,会让你豁然开朗。看好的教材,就好像是看侦探小说,你经常会有“哦,原来是这样啊”的感觉,越看越上瘾。而不是越看越迷茫。

那么 为啥我们的教材会这么晦涩难懂,我现在想想,可能是这两个原因。

第一 有些教授写的教材,其实是针对自己课程所写的。也就是说,教材只是一个提纲,真正重要的内容是这位教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所以,抽去了课堂内容,教材就会变得晦涩难懂。

而且, 一些大学的老师并没有自己出书,而是实用别人的教材,这时候这个教授没有自己的见解,没有给学生讲更深入的理解,而是照本宣科,就会让人很难理解。

二 一些教材编写着思维还停留在应试教育上,他们并不关心你理解不理解,只关心你会不会做题。

三 美国大学教材和中国有很大不同,美国没有什么教育部规定的必选教材,课程教材选择非常随意,并且美国教材还很贵。

这就意味着,所以美国教授编写的教材,都在市场上竞争,你写的好,更加通俗易懂,更加流畅,那买的人就多,买的人多,教授就能赚钱。每卖出去一本,编写教材的教授都会获得的一定的版税。

而且,市场化要求,教材不一定就是面向在校大学生,面向自学者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美国有很多大学夜校,网校,成人学校,这些都是潜在市场。教授把书编写的越容易理解,这些地方卖的就越好,毕竟钱不烧手不是吗?

而中国,大学教材基本是很难形成市场化竞争,那么编写教材的教授,也就没有什么动力去把它编的更加通俗易懂,更加适合于自学了。

所以 大学教授并不一定是故意把教材编的这么晦涩难懂,而是在中国这种特殊国情下无意造成的这种局面吧。


shawn25


我非常认同,这个就要拿我当年学会计来说。

最开始我接触会计,教材是《会计学原理》,当时老师把我们讲的云里雾里,各种分录做的天花乱坠,我越看越糊涂,越看越懵逼,最终期末考试61分收尾,到后来一提到分录都头疼。

后来,有天我去路边淘了一本书,是国外的一本财务方面的通俗读本,里面主要就讲财务会计的各种思路,各种处理会导致的差异,以及货币的时间价值之类的,并以此指导你怎么做投资,怎么去分析。

看完了这本书,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会计处理的基础是经济实质,会计分录最终是要反映经济实质的内容,而不是拿来秀操作的,一项经济业务根据各种情况,也就只有几种账务处理,而如何进行账务处理更合理,就需要财务人员的判断。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看《会计原理》不再觉得复杂,但是我始终忘不了那个把最大精力花在做会计分录的教学上,实在是舍本逐末。


30亿语言


说来惭愧,现在已经大三第一学期了,走过来的每一个学期都在挂科,我也很无奈。直到最近才稍微的找到点学习的方法。我认为教材是阻碍我快乐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首先我们来看看我们学校的教材,就以机械原理来举例子如图一。整个内容看起来除了每一刻的课题,其他的看起来真的就是杂乱无章,最主要的是让人没有看下去的欲望。还有一些符号,让人看着摸不着头脑,比如我们初高中学的tan函数,这本书上就是tg,刚开始都不知道什么意思,以为一个新的三角函数。再看看印刷信息,是2015年修订的,但是我感觉上面的东西就像是上个世纪的内容。其中还不乏一些错别字。例题晦涩难懂。

但是我最近泡图书馆多了以后,找一些新出的教材,比如图三的这本。首先这本书的结构就很符合我们这一批学子的学习习惯,从可以开始,一个知识点一道例题,这样学完就感觉很充实,最主要的是,这样的印刷风格,让我看着很有欲望看下去。曾经过装的一个老师说,你如果一门课想入门的话你先看一下,感兴趣了再看一些晦涩难懂的。老师的话让我很受用,很感谢这个老师,也很感谢学校的图书馆。

但愿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撒旦先生2018


我记得初中的北师大教材绝笔烂!悟性差的(我就是)根本不懂,当时很难及格,上面没过程,全靠老师讲。高中数学的人教版一般般吧,感觉也是靠老师讲,书上的内容根本不够做题!大学的同济高数内容信息量太大了,可能大而不精,还是老师点拨,即便我认真地学还有很多不懂,依然挂了[捂脸]。可能我就不适合学数学。


杠王阿基米德


清华大学出版社的C++语言程序设计,把本来很简单的编程语言,写的错综复杂,杂乱无章,该整合的也不整合!!!国外的C++ primer plus更适合作为教材,循序渐进,总结的比较好!


风起云涌2008


我非常认同,一些大学教材被人编的晦涩难懂。但这个晦涩难懂,并不是故意的,是因为作者也不懂。


很早很早以前,教材都是统编的。我听资深老师聊过,一门课程,教育部就指定几个学校牵头,由他们来组织编写。编写完了,还有审查委员会审查,提意见,为一本书开会都要开好几次。等书出版时,又要非常认真地校稿,所以那时候的书的质量很高。现在很多课程还是用那些老教材。比如高数数学,同济版的;大学物理,东南大学马文蔚版的;电路分析,西安交通大学邱关源版的;数电、模电,清华大学童诗白组织人编写的;信号与系统,郑君里版的;计算机很多书都是清华计算机系组织人编写的,像谭浩强的语言系列。这些教材很经典,经久不衰。

当时因为学的都是经典教材,也没有觉得好在哪里。后来在清华,经常有外校的老师拿教材给清华的老师审。我有时候也瞄一眼,很多教材都是惨不忍睹,错误百出。我曾经调试过一本教材里的代码,连编译都没法过,更不用说出正确的结果了。


现在的教材特别多,原因是评职称用,所以很多老师都自己编写教材。原来的老师一辈子的心血一本教材,精雕细琢,现在的老师哪里有时间?而且都是年轻时候评职称才有用,好多东西,他自己不会,也不想搞明白,东抄抄西抄抄,剪刀加浆糊,一本书就出来了。


前两天,华科大同济医院的高庆蕾教授新晋杰青,被人揭露出来论文有造假。我看了下她的简历,科研成果一大堆,同时,参与编写多部专著和妇产科教材,发表论文100多篇。我生性愚钝,理解不了,这么多文章和书是怎么写出来的?是不是也是随便抄了几段或者让学生帮着写的?

至于到专业书,错误更是多。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过导师翻译原版书,让学生一起翻的事?那些文字,自己看了都脸红,词不达意,语句晦涩,遇到不会的甚至跳过去了。但导师稍微改一下,改动的也很少,然后这书就出版了,成为专业课教材了。到专业课教材,能读下去的书就非常少了。


这是不好的教材。那些经典教材就没有问题了吗?


我上大学,很多教材都看得特别费劲,我每次都自卑地想着,自己太笨了,连书都看不懂。可是,当某天,我开始看了外文书。我发现人家的书真的非常好懂,每件事都是从一开始的问题提出,历史上大家的各种尝试,困难,最终的解决之道,难点,条件,这个思维的脉络非常清楚。我看了之后,真想哭,这才是真正的好教材。而不是上来就给你一堆的公式,让你算,或者给你一堆的电路,让你来分析。这些计算有什么用呢?既不联系实际,也不能从人的思维脉络来介绍问题,你会做了题,也不会引发更多的思考。我才明白,原先的那些经典教材的老师水平也是不够的,根本不是科研的第一线,对很多事物的理解也是只能在某个浅层上,所以教材写得看起来非常理论,晦涩难懂,其实还是本身水平不够。

我曾经聊过南方科技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我对它们的教学模式极为看好,其中一条重要的理由,就是它们使用了原版教材。当年,民国时,国力这么羸弱,但很多国外大学都认可国内的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国内跟国外用的是一样的教材,用一样的教材,学生水平就跟国外差距不大。

也许我比较激进,在我看来,清北离第一线的顶尖高校还是有点距离,除非它们所有的教材都是用世界一流的教材,现在还是有部分教材用的是陈旧的、不知所云的教材。


大家如何看这个问题?不妨来谈谈。


五道口的颜学姐


自己辣鸡就别怪别人。。高数难?拜托,自己一页页仔细看下来,该证明证明,该做题做题,它难嘛??别又不想看书,懒得推导做题,还怪高数难。。说句不客气的,高数是入门书。物理方程,复变,分析数学……那些才是数学,高数只是工具,工具你懂?就是最基础的那种。


难得遇见你i1


提到教材难啊,那最为出名的肯定当属苏联和俄罗斯的大学教材。大体上说,苏联的大学教材一翻开看那真是结构严谨,用词专业,证明过程样板化,在专业领域毫无瑕疵,让内行人看了之后觉得非常舒服,就像看一件艺术品一样精妙而完美——不过,这样的艺术品只有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的人才能领略其“美”,如果把它们拿给那些入门者去自学,那效果肯定是没有类似于欧美教材那种由浅入深形象生动来的好。

毕竟学一门知识,如果上来就给学生摆出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一大堆复杂的符号,那么很多人直接就失去了继续学的兴趣,如果再没有一个善于引导学生的老师,那么整个学习过程简直就是场灾难。

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很多沿袭了苏联的模式,因此教材的风格也是这样——很完美很专业,但对初学者不太友好。

其实,对于初学者而言,完全可以在课前先阅读一些更加适合初学者的教材作为预习内容,理解一下这门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抛开那些抽象的符号从通俗的角度看看公式和证明,这样在正式学习时会轻松很多。毕竟在苏联时期,很多大学生也是这样学的。


青阳桦榎


大学教材?提到上大学,我抑制制不住悲伤,眼泪丝丝滑落,因为曾经的大学教材,让我怀疑了我的智商(当然智商本来就不高),中国的大学教材都一个特点:故弄玄虚,一个字:装 逼。


不过我现在明白了,那些大学教材还真不是装逼,而是编教材的人本来就是一群无能之辈,就是说:他们本来就是半吊子水平,本来他们就不懂,却去编教材,你说我们这些吃瓜学生能学懂?

把复杂问题简单明白说懂的是高手,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都是无能之辈,很不好意思,我觉得中国大学理工科编教材的教授,99%都是无能之辈。

中国大学教授深得中国古人写书的绝招:假传万本书,真传一句话。就是废话连篇,不讲真话,让你云里雾里不知道咋回事。原来我以为是我笨,后来我才发现,原来教授们自己都不懂,不懂的东西当然不能说了。



你让教授说自己啥都不懂?其实很多教授的水平,真是啥也不懂,你去问潘建伟,他真的懂量子力学?

这让我想起了著名的风水大师:蒋大鸿。

蒋大鸿著有《地理辩正》、《平砂玉尺辩伪》、《天元五歌》、《阳宅指南》、《水龙经》等书,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被后人尊称为“地仙”

著名的玄空风水大师鼻祖,书籍写了一大堆,每到关键地方就就含糊过去,结果别人给他的好外号:天机不可泄露先生,写了书籍不少,却处处藏着掖着。

不同的是蒋大鸿是真懂而不讲,而大学理工科教授是本来不懂,所以写的书更是让人云里雾里。

让我有想起了刚去世的易坛泰斗:邵伟华。写的书,都是这个套路,最关键的地方就是不说,满篇全是“枭神夺食”,“岁运并临”,而最关键的用神就是不说。

中国的传统书籍都有这个毛病,都是故弄玄虚,就是不说真话,结果很多财富都丢了。

中国大学教材基本上都是垃圾

中国的大学教授一般都自以为自己最牛,别人都是傻子,所以一般讲课都得用自己的讲义,自己编的教材,其实表面是显得自己很牛,本质是为了自己私心:卖教材。

中国大学的通用教材一般还好点,写的比较通俗,但是专业课教材基本全是滥竽充数了。我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只要是大学自己编的教材都是垃圾。


咱先说点简单吧,比如理工科的通用数学教材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

概率论前面写的还马马虎虎,到了后面就开始胡说八道了。

线性代数这个教材都没说清楚啥是线性代数就开始让你做题。结果啥也没学会,就会做题。

中国大学教材毛病-讲不清概念,就开始堆公式

中国所有理工科教材的最大毛病就是,讲不清概念,或者说教授根本不懂,讲傅里叶变换了,为啥变换,到底有啥用?时域频域为啥能变来变去,为啥要变,概念没讲清呢,就开始堆公式,满屏幕的数学推导。

所有的专业课程都这个毛病,让人一下子就懵了,不知道咋回事。

后来我明白了,原来这些编书的都不懂。他们也是抄袭国外的教材。不少大学教授为了评职称,能一年变出来一本,一个研究生分一章,最后堆出来的错别字比我文章错别字都多。

好教材的特点,让傻子都能看懂。把教材编的谁都能看懂,对于中国大学的教授来说,太难了。反正大学也没想把教材编好。

大学理工科外国人写的教材是真好,国内写的啥真不行。

国内的模电,数电,微机原理,编的都什么玩意。本来简单的东西非得复杂化。复杂的东西玄学化。

国内有没有好教材?目前我还没发现,我觉得写的都挺烂的,都是抄袭。

编教材的人根本不懂的学科的实际用处,根本没接触过实际工程,好比谭浩强不会变成开发软件就敢写c程序设计,童教授不知道调试过模拟电路没,就敢写模拟电子技术。

我觉得国内教材写的最糟糕的就是量子力学,什么概念都说不清楚就开始废话连篇了。

优秀的量子力学书的最重要的标准是:深入浅出的讲解Hilbert空间和大量篇幅,透彻的讲授Dirac符号

而国内的曾谨言根本就不懂,就没说清楚这些东西就开始满屏幕公式了。

今天就废话这么多了,反正我对中国大学教授的水平很失望。

老铁们,你觉得说的怎么样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