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精心籌劃的“大陸封鎖體系”為何沒能困死英國?

引言

1890年著名美國軍事理論家阿爾弗雷德ž塞耶ž馬漢的大作《海權論》出版了,這部書的英文名更能體現作者要表達的意思,即

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 1660-1783.這是近代以來人類軍事史乃至國家戰略史上最為重要的著作之一,該書一出版就引起了當時主要大國的關注,後來美國、德國、蘇聯和日本都把它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指導性方針。它因此也被譽為是“近代制海權理論的奠基之作”。為啥要說這個呢?當然是和小編今天要闡述的話題高度相關了。馬漢正是基於對拿破崙戰爭期間英法兩國的戰略性對抗,即英國的海上力量與法國拿破崙的陸地優勢對抗的結果得出了這本著作的核心觀點:欲發展海權必須以強大的海軍控制海洋,以掌握制海權,從而贏得對外戰略的主動權和優勢。<strong>因此“大陸封鎖政策”實際上就是一次海權與陸權較量的經典實踐,而最終的結果是拿破崙失敗了。

拿破崙精心籌劃的“大陸封鎖體系”為何沒能困死英國?

馬漢《海權論》

一、“大陸封鎖”政策出現的歷史背景說明

英法這兩個歐洲大國可謂是隔著海峽的“老冤家”了 ,自從1066年法國諾曼底公爵率兵入侵英國後並且進入倫敦後,兩國就開始了持久而漫長的衝突。主要有14世紀開始的英法“百年戰爭”、1756年開始的“七年戰爭”等等,可謂是從來就沒有消停過,戰爭與衝突似乎成為了他們之間的“家常便飯”一樣。實際上兩國之間的衝突與戰爭根本原因不在於他們之間那些歷史上的恩恩怨怨,而在於近代以來兩國基於地緣基礎上的現實利益的衝突,這點在拿破崙戰爭期間表現的最為明顯了。

拿破崙精心籌劃的“大陸封鎖體系”為何沒能困死英國?

法國大革命漫畫

1789年法國發生鉅變,封建君主制被推翻,國王也被推上了斷頭臺。這一事件引起了歐洲大陸上其他君主國的高度關注。當時的歐洲大陸上君主專制統治佔據主流地位,法國事件讓歐洲君主們感到十分的恐懼,生怕這種風波會波及到自家的政治統治,因此立刻法國就遭到了歐洲封建君主國的武裝干涉。最先站出來的是德意志的普魯士和奧地利兩個君主國,他們率先組建反法同盟干涉法國事件,但是結果卻失敗了。失敗的消息不僅讓君主國家感到憂慮,更讓英國人十分的擔憂。按說此時的英國已經是資產階級統治的國家了,應該是支持法國的才對啊,但實際上國家利益的權衡遠大於一切事務。英國生怕法國的這一變化會打破歐洲大陸的均勢格局,會在將來危及英國的地位和利益,因此立刻站出來牽頭組建全歐範圍內的反法同盟干涉法國事件。從1793年到1806年11月拿破崙出臺“大陸封鎖政策”期間,英國就帶頭組建了4次反法同盟干涉法國事務,但結果均以失敗告終。不僅如此,在這個過程中,法國在拿破崙的帶領下不但粉碎了反法同盟的干涉,維護了法國的獨立和主權,還由防禦轉向了主動進攻。在1806年法國與第四次反法同盟戰爭中,法軍大敗普魯士軍隊,攻入柏林,宣告第四次反法同盟瓦解。

拿破崙精心籌劃的“大陸封鎖體系”為何沒能困死英國?

1789年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

到了第四次反法同盟瓦解時,也就是1806年7月時,拿破崙已經於1804年登基成為了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了,並且相繼打敗了奧地利、普魯士、沙皇俄國等,逼迫這些國家簽訂條約,割讓領土或者臣服於拿破崙,此外拿破崙還於1806年8月逼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蘭茨二世取消皇帝稱號,存在8個多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壽終正寢了。此時拿破崙的法蘭西帝國已經稱霸歐洲大陸了,其他國家不是法國的同盟就是法國的附庸國,甚至直接被法國佔領了。一代梟雄拿破崙成就了法國曆史上最為宏偉的霸業。

英國此時已經變成了孤家寡人。<strong>英國長久以來一直是法國的海外貿易競爭對手,又多次組織反法同盟干涉法國事務。因此在拿破崙基本“平定”歐洲大陸後就把戰爭的目標對準了英國。其實早在拿破崙登基之前他就設想過進攻英國的方案。<strong>第一種是直接入侵英國本土;第二種是舉行一次切斷英國和東印度之間貿易的東征, 即遠征埃及。而這兩個計劃都是以制海權為基本前提的。但是英國由於地緣優勢,在之前的戰爭中從來沒有遭受過法國直接的打擊,因此實力仍然很強大,而且在1806年的特拉法加海戰中法西聯合艦隊全軍覆沒了。軍事征服英國的想法看來是不可實現了,因為拿破崙已無海軍力量可用,只能希望基於法國歐陸帝國的大陸封鎖體系困死英國。也就是所謂的“大陸封鎖政策”。

拿破崙精心籌劃的“大陸封鎖體系”為何沒能困死英國?

拿破崙

二、“大陸封鎖”政策出臺的過程闡述

拿破崙這個所謂的“大陸封鎖政策”實際上是一種經濟戰略手段,就是利用法國在歐洲大陸上的霸權地位和優勢去抵消英國的海上優勢,以陸地上的優勢去和英國的海上力量去角逐,最終逼迫英國主動“投降”。這就是拿破崙的對英戰略設想,而構建“大陸封鎖體系”則是通過一系列敕令完成的。1806年11月,剛剛攻佔普魯士的拿破崙在柏林頒佈了“柏林敕令”,規定:

禁止於不列顛島的任何貿易和任何關係;禁止任何從屬於法國的或與法國結盟的國家輸入英國及其殖民地的貨物;居留在歐洲大陸上的英國人一律拘捕;英國的商船和一切商品都予沒收。

這個敕令的頒佈標誌著拿破崙“大陸封鎖政策”的正式開始實施,它奠定了該政策的基礎。1807年,根據法國與俄普簽訂的《提爾西特和約》之規定,普魯士以及俄國加入大陸封鎖體系,緊接著被拿破崙征服的奧地利、丹麥以及西班牙、葡萄牙等國也加入其中。英國被歐洲大陸孤立和封鎖了。就在法國實行封鎖政策的同時英國採取了反封鎖政策。1807年1月英國發布命令,宣稱

“禁止中立國與敵視英國的國家進行貿易;中立國船隻進入英國要接受檢查和繳稅”。除此之外英國還規定“任何商船隻要首先在英國停泊就可以進入歐洲港口”英國是想以此來鼓勵中立國船隻裝載英國貨物。

拿破崙精心籌劃的“大陸封鎖體系”為何沒能困死英國?

拿破崙帝國版圖

針對英國出臺的反封鎖政策,拿破崙進一步加強大陸封鎖政策的實施力度。1807年11和12兩個月,拿破崙在意大利兩次發佈“米蘭敕令”,規定“任何中立國船隻主要在英國停留過就要被法國沒收”。

此後的1810年,拿破崙頒佈了第三個大陸封鎖敕令,即“楓丹白露敕令”,最終以立法手段的形式完成了“大陸封鎖體系”。英國被孤立到最嚴重狀況了。

三、拿破崙“大陸封鎖政策”失敗的原因分析

事情發展到這步,按說憑藉拿破崙強大的歐洲大陸霸權,想要困死英國應該不算什麼難事。何況一百多年來英國這位“離岸平衡手”一直玩弄均勢手段,在海外貿易和殖民地的爭奪中出盡風頭,佔了不少便宜,許多曾經的大國都被英國擠下臺來,如西班牙、荷蘭,很多歐洲國家都和英國有矛盾。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孤立英國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但為何最終還是失敗了呢?大陸封鎖政策到底錯在什麼地方?是根本方向性的錯誤還是具體的操作性失誤?恐怕這兩方面的原因都有。

“大陸封鎖”這項經濟制裁戰略選擇的根本性錯誤。前文也提及過,這項政策實際上就是一場經濟封鎖戰略,放在今天就是所謂的經濟戰和貿易戰。拿破崙選擇這樣的戰略封鎖英國是否是正確的戰略呢?答案歷史已經告訴我們了,是錯誤的。<strong>經濟戰成功的關鍵不在於經濟制裁給對手造成經濟損失的絕對值,而在於這種壓力和衝擊力能否穿透對方自身的內在調適能力,從而對其政治經濟和社會有機體造成無法承受的傷害和動盪。

很明顯拿破崙的這場經濟戰略並沒有使英國內部發生導致其經濟和社會動盪的後果。在封鎖政策實施初期英國的海外貿易確實受到了打擊,貿易額下降,海外商船與商品被沒收,還暫時失去了歐洲市場。英國的進出口額劇減;糧食嚴重短缺而發生饑荒。大陸封鎖政策還加速了1811年經濟危機的到來, 擾亂了英國的信用市場。

拿破崙精心籌劃的“大陸封鎖體系”為何沒能困死英國?

英國議會大廈

<strong>然而這些衝擊對於英國來說實際上只是較為嚴重的皮外傷而已。

這時候的英國其經濟的霸權地位得以維持的關鍵還在於其金融主導力以及工業革命帶來的強大生產力,這種優勢在英國廣闊殖民地的優勢作用下支撐著英國的經濟。貿易雖然是英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拿破崙也看見了這一點,但他忽視了英國的金融能力與工業生產力。就比如說在對英國封鎖的時候英鎊甚至還能在歐洲大陸流通,英國依然保持著金融觸角在歐洲大陸借貸吸納的自由等等。而在拿破崙封鎖下英國的黃金儲備被不斷吸乾,拿破崙想以此迫使英國政府破產。但就在其他國家對英國進口減少的同時,英國的對外出口卻增加了。經濟政策是一把“雙刃劍”拿破崙似乎不懂這個規律。因此可以說拿破崙選擇經濟制裁封鎖英國的戰略可能一開始就是個錯誤,更別說在操作上更是漏洞百出了。

“大陸封鎖”這項經濟制裁戰略具體的操作性失誤。<strong>大陸封鎖體系最終瓦解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政策實施後歐洲各國的經濟發展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包括法國自身在內。說實話歐洲各國根本不是自願加入到大陸封鎖體系中來的,大多數歐洲國家都是在拿破崙的威脅下被迫加入到其中的。你說加入就加入吧,但是人家也要發展經濟,也要吃飯啊,法國由於政策的失誤和自身的實力有限,根本就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最終大陸封鎖體系在英國的反封鎖政策的反擊下很快就自己解體了。

<strong>大陸封鎖政策對於法國本身來說其實也是一種貿易保護政策。受到保護的法國工業由此得到一定的利益,如冶煉製造工業、棉紡織工業等比之前翻了一番,紗線產量從1806年的200萬公斤上升到1812年的1000萬公斤,還帶動了新興工業的發展。但是法國自身畢竟還是個農業國,由於這項政策,作為法國國民收入主要來源的農產品和部分工業產品失去了英國及其殖民地這一龐大市場,而原料依靠進口的工業部門和一些需進口的消費品以及海關關稅收入受到影響,財政收入減少,法國自身損失也很大。

拿破崙精心籌劃的“大陸封鎖體系”為何沒能困死英國?

老式羊毛紡織

<strong>“大陸封鎖”政策對其他歐洲國家造成的損失就更大了。比如西班牙的主要經濟來源就是對英國出售優質羊毛,而如今這項經濟命脈斷了,西班牙遭受嚴重損失,直接導致西班牙起義反抗拿破崙的統治。更重要的引發了一連串的反應。奧地利等國藉機起來反抗拿破崙,使得法國在多條戰線上忙於撲滅起義,極大的動搖了法國的統治基礎。正如拿破崙所說的那樣:“正是西班牙這個膿瘡把我毀了”。更要命的是俄國對此的態度發生轉變。

拿破崙精心籌劃的“大陸封鎖體系”為何沒能困死英國?

滑鐵盧戰役

沙俄是在戰爭中被迫同意加入大陸封鎖體系的,而拿破崙只顧法國自身的利益,對其他國家經濟利益不關心,其它國也就算了,通過威脅就可以暫時逼迫他們就範,但俄國就不行了。俄國加入體系給英國以沉重打擊,但同時對俄羅斯經濟也產生了嚴重的損害。拿破崙這種“法國高於一切”的政策,要求各國接受不平等的條約並承擔大陸封鎖帶來的絕大部分損失。俄國對此可不是沉默的羔羊,它不能看著自己為法國的利益而賣命。因此1811年1月俄國開始實行新的與中立國貿易的規定。由此,大陸封鎖政策實質上已經破產了。而這時候拿破崙為了把俄國拉回來,竟然不惜代價的於1812年發動了對俄國的戰爭,這一具體操作直接導致大陸封鎖體系的破裂以及拿破崙帝國最終的覆滅,可以說這場戰爭是拿破崙對外政策根本的錯誤。

拿破崙精心籌劃的“大陸封鎖體系”為何沒能困死英國?

滑鐵盧戰役後拿破崙回到楓丹白露

而且就在歐洲大陸封鎖的同時,英國憑藉自己的海軍優勢和海上霸權搶佔了法國以及其他敵對國的海外殖民地。英國不僅沒有被封鎖困死反而不斷擴大自己的海上力量和海外勢力範圍,這一切法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由於自身力量有限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其實說到底,就從具體的操作角度來看,既然是封鎖前提就要保證整個歐洲大國的絕對統一,也就是其他國家能和法國同心協力的孤立英國,不然不完全的封鎖實際上等於是沒有封鎖。而由於法國的政策出於維護自己的利益,並且沒有照顧到其他國家的經濟利益,使得其他歐洲國家用自己的利益去換取法國自己的利益,而這種損失越來越大。法國在趕走英國時卻不能給歐洲提供向英國一樣的經濟紅利。慢慢的這些國家自然就會脫離大陸封鎖體系,即使迫於壓力不退出也在背後偷偷摸摸的和英國及其殖民地搞“走私貿易”,英國實際上並沒有被完全孤立和封鎖。反而被封鎖的是歐洲大陸國家自己。

最後做一下簡單的總結。

拿破崙的大陸封鎖政策看上去似乎是經過精心設計,一步步實現的戰略計劃。但實際上這種政策在政策本身的選擇上以及具體的操作中就存在很多問題和致命弱點。首先是法國的經濟實力根本比不上英國,使得政策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其次是拿破崙的戰略選擇有根本的問題,他只看見了英國的貿易脆弱性,沒看見英國的金融實力,沒有抓住問題的核心。再次是在政策的具體實施中,法國只顧自己的利益,忽視了同盟和附屬國家的切實利益,一味地通過武力或威脅讓他們為法國的政策服務,其他國家自己卻遭受到創傷。而法國不能為歐洲大陸提供經濟發展紅利和機遇,其他國家不得不脫離苦海或者背地裡和英國交易。最後是英國憑藉自己強大的海權優勢,在歐洲大陸自己封鎖的同時不斷擴張自己的海外勢力範圍,謀取利益 ,因此從全球整體來看,好像是英國反而把法國等歐洲大陸國家封鎖了。

基因以上種種原因,在這場法國陸權與英國海權較量的“戰爭中”法國失敗了,“大陸封鎖政策”沒有能困死英國,倒是打擊了自己。借用一個學者的話來說明歷史告訴我們的道理:

拿破崙的大陸封鎖制度,是人類進入現代世界以來第一次動用全部國家力量進行的強制性經濟封鎖,並企圖以此為手段,達到摧毀敵國的目的。但拿破崙所面對的是一個比自己更為先進、更加現代化的國家,工業革命的成就和自由貿易方式,在現代化之初展現出不可抗拒的優越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