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庞统不死,能和诸葛亮一统天下打败司马懿吗?

火箭队詹姆斯哈登\n


有人总是贬低人才的作用,用僵化的思想看待历史,但人才绝对是可以左右历史走向的,比如把朱由检换成雄才大略的朱元璋朱棣,明朝不但不会灭亡,还会消灭后金一统天下。

就连东汉末年群雄中最厉害的曹操,手下出谋划策的谋臣如云,在赤壁之战惨败之后曹操哀叹如果郭嘉在我不会这样惨败。前秦苻坚绝对是一代英主,励精图治统一北方,可惜头号智囊王猛的过早去世,让苻坚一意孤行进攻东晋,结果淝水之战一败涂地,苻坚很快身死国灭,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大好机会。

同样庞统法正的去世对刘备绝对是巨大损失,刘备只剩下诸葛亮一个智囊,显得捉襟见肘,荆州四川汉中诸葛亮难以兼顾,刘备夷陵惨败在白帝城含恨而死,一统天下恢复汉朝的雄心化为泡影。

如果足智多谋的庞统法正仍然活着,可以有力地分担诸葛亮的压力,刘备庞统法正黄忠魏延等从汉中进攻关中,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从荆州北伐中原,打垮曹魏恢复汉朝大有希望。


厚德载物49847


庞统,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 刘备把他和诸葛亮一碗水端平,视为自己的左右臂。 庞统与刘备一同入川,留下诸葛亮、赵云、张飞关羽在荆州。


在取西川的路上, 庞统很可惜死在箭下, 英年早逝, 对于刘备来说失去了股肱大臣。不得已, 只能把诸葛亮、赵云、张飞调到西川, 只留下关羽镇守荆州。

试想, 如果庞统不死, 刘备能一统天下吗?

庞统如果不死, 那么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就不用离开荆州, 或者不用那么早离开, 也不用都离开, 只留下一个关羽。

庞统和诸葛亮的老师都是水镜先生, 两人的谋略按说应该不分上下, 即便是有高低, 也应该不会悬殊太大。这样的话, 庞统辅助刘备攻取益州, 干掉刘璋, 拿下汉中应该也不成问题。


在刘备攻取天下的大体方略上, 诸葛亮和庞统意见是一致的, 占据荆州、益州, 联合孙权, 北上伐曹。这样庞统一面协助刘备攻取并治理西川, 诸葛亮经营荆州, 两头都有文武之将, 一般不会出什么大乱子。

诸葛亮留在荆州, 最起码不会让东吴袭击了荆州, 诸葛亮最知道要和东吴搞暧昧的重要性了。当初关羽自己攻取襄樊打的曹军就招架不住了, 如果张飞、赵云、诸葛亮又在,

东和孙权,北上伐曹,估计真的要搞的曹操迁都了。

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 遇到司马懿这个对手, 最终没有成功。如果庞统在西川出祁山伐魏, 也是遇到司马懿, 也是和诸葛亮一样的结果, 都不能进取, 也无所谓。因为庞统在西牵制司马懿, 就给诸葛亮北上留下了空隙。

这样诸葛亮带领着赵云、关羽、张飞从荆州北上, 东吴从徐州北上, 一起平分曹操的地盘是有胜算的。曹操南下伐关羽时, 曹操已经有窘状了, 当时郭嘉、荀彧、荀攸三个谋士都死了, 一个关羽他对付起来都有点刺手, 如果诸葛亮带着他们三个, 曹操就更对付不了了。

东吴是比较擅长水战的, 对于背上陆战优势是比不上诸葛亮的, 所以东吴和诸葛亮北上, 到后期应该是东吴求着诸葛亮, 不再是诸葛亮看东吴的脸色。

这样诸葛亮联合东吴一直背上, 即便再厉害的司马懿也要分兵了, 他也抵抗不了庞统、诸葛亮、东吴三方的进攻, 这样刘备、孙权可以把曹操的地盘分了, 刘备、庞统从西川攻占甘肃、陕西、西安、河南等地,

诸葛亮带领赵云等占领湖南、湖北、江西、河南、河北等, 东吴孙权占有浙江、江苏、山东、河南部分等地。曹操可能会逃往辽东, 期望东山再起。

把曹操赶走后, 刘备应该会占大部分的地盘。此时, 曹操估计又会联合孙权对抗刘备。

但因曹操、孙权都是占有沿海一线,

战线分散太长, 假以时日, 刘备可能会一一击败, 最后一统天下。


历史论


东汉末年时期,诸侯割据,天下大乱,战争迭起,随着汉朝王室的逐渐衰败,形成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三国鼎立局面。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此时出现了很多有勇有谋的英雄,他们都有着响当当的名号,在古代一般这种称呼都是用来赞扬他们的能力才干。被称为“武圣”的关羽、“古之恶来”的典韦、“水镜先生”的司马徽。

《三国演义》一书中,诸葛亮、庞统、司马懿三人可谓是“死对头”,诸葛亮人称“卧龙先生”,庞统号称“凤雏”,司马懿的最为独特、名为“冢虎”。

三国演义中曾写到,刘备为了完成自己统一天下的大业,便向水镜先生司马徽讨教,司马徽便向刘备说道:“你得到卧龙或凤雏其中一人、便可收复天下”,这便有了后来的“三顾茅庐”这一典故。诸葛亮与庞统师出同门,十分受庞德公的重视,并且以各自的能力为他们赐了名号。诸葛亮字孔明,称为卧龙,所指还没有飞起来的龙。早年隐居在山林之中,诸葛亮机智聪慧、雄韬伟略,为蜀国鞠躬尽瘁,赢得了很多胜利。庞统称为凤雏,所指还没有长大的凤凰。庞统也是刘备手下一位谋士,为刘备的统一天下的伟业做了很大贡献。这两个名号表达了庞德公希望两人施展两人的才华,成为真正的人中龙凤。

《三国演义》中最为出名的两个政治军事家便是诸葛亮与司马懿,二人具有十分相似的才能,两人之间的斗争一直延续到最后,司马懿与诸葛亮之间最终都是不分伯仲的。司马懿名为“冢虎”,号称山顶上的猛虎,他的绰号更加独特,跟他的性格有着很大联系,聪明而有野心,司马懿最终也像“冢虎”那般登上巅峰,在三国演义中,司马家族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完成了统一大业。

有人说庞统如果不死,诸葛亮能不能打败司马懿?这只是一个猜想,司马懿曾在战场上与诸葛亮相遇,两人斗智斗勇,军事能力势均力敌,最终司马懿“耗死”了诸葛亮。诸葛亮与司马懿在我国历史上算是很著名的一对“冤家”,两人同为乱世时代最有政治能力的英雄,然而不同的是司马懿野心勃勃、意气风发,诸葛亮沉静平和、挥斥方遒,两人的生死对决并无输赢,只是败给了时间。

三国中英雄的名号有时候就像一场斗争,那些英雄之间的暗地斗争、刀光侧影。在那样的时代中,无论是诸葛亮、司马懿还是庞统都是数一数二的大人物,他们拥有非同寻常的聪明头脑,无论输赢、无论结果,都被后人所赞叹、学习,无论生在哪一个时代,他们都是大英雄。


历史云顶


庞统是很重要的角色,如果诸葛亮赵云留守荆州,刘备带庞统关张取西川,取西川后关羽庞统守西川,再伺机重组北伐兵团,稳步推进,这样图霸天下之愿实现的机会会很大。

理由是:1)赵云长坂坡单骑救主,使得他个人的军事威望极高,对东吴孙权军团极具威慑力,加诸葛亮的赤壁之战的经历使他对孙权兵团十分了解,且这两个人搭档不会有矛盾;2)关张两个与刘老板走的太近,孔明无法控制关张,加上关张两个名满天下,刘关张三兄弟同取西川,效率更高;3)取得西川后仅仅只是完成霸业的基础,养兵屯粮,厉兵秣马,只有巩固好后方根据地,三军方可伺机北伐,曹魏政权在政权更迭中势必会有混乱期,养精蓄锐待机而动,庞统关羽两人镇守西川当可确保西川稳定运行;4)北伐中原是最重要最关键也是最艰难的,刘老板务必要亲自布置筹划,也只有刘老板才能最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战胜曹魏的决心,舍其他人无法取代!需知长期的战争中,只有精神的力量才是坚不可催的战争胜利保证!


林志程boai


从历史的角度,战争打得是兵力,也打得是后勤和综合国力,多一个少一个庞统对大局没有多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就不在这个层面讨论问题,而还是局限于演义的范围吧。

从演义的角度,诸葛亮和庞统都是军师,也就是智谋型的人才,庞统不死,或许能够让蜀汉在两个北伐方向的方向都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主心骨,尽量避免可能的失败,但是依然不足以让蜀汉一统天下。

因为即使在演义的这个层面,仍然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这句话本身是荆州士子集团的一种宣传和标榜,不过按照演义的设定姑且认为其在一定程度上是成立的,不过卧龙加凤雏是同生态人才的叠加,理论上既可能互相抵消(倒不是说卧龙凤雏一山不能容二虎),也确实有可能产生1+1>2的效应,但是正如前述,诸葛亮和庞统是同生态的人才,多一个庞统正如五虎将变成十虎将,即使在演义的逻辑中,也不会给刘备集团带来根本的改变。

按照演义的设定,刘备集团所能取得的成就的上限依旧是是领导核心层的战略决策以及其所拥有的资源所限定的,庞统不死,这两个因素都没有什么改变,因此自然也不能和诸葛亮一统天下打败司马懿。


谈古论金


庞统,字士元号凤雏。水镜先生曾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证明庞统和诸葛亮的水平是差不多的。在刘备取得荆州之后庞统被刘备拜为军师中郎将和诸葛亮一个职位。随后刘备入川,庞统随刘备入川。庞统为刘备献上中下三计夺西川,刘备采取中计。不料在攻打雒城时庞统死于飞箭之下,英年早逝刘备失去一为得有力的大臣。不得已刘备令诸葛亮入川一起合围成都,留守关羽受荆州。



可以肯定的是庞统和诸葛亮其实水平差不多。如果庞统不死那么诸葛亮不会那么早被调到西川,如果庞统协助刘备取下益州。诸葛亮可以继续留守荆州与关羽一起镇守荆州,荆州就不会丢失,关羽出去作战诸葛亮可以坐镇荆州为其做后勤。

荆州不失那么关羽和张飞也不会被人杀,刘备自然不会伐吴。蜀汉的青年人才也不会损失那么快,至少可以给蜀汉留下很多人才和军队。有了荆州北伐就可以多一个出口,等北方魏国有内乱的时候可以乘着机会从汉中和荆州两个方向北伐。成功的机会要大的多,庞统可以和刘备出汉中,诸葛亮可以和关羽一起出荆州。



实际上蜀汉集团人才的损失是一连串的,入川损失庞统,汉中之战后损失法正。之后失荆州损失荆州和东三郡,损失关羽父子,糜芳傅士仁,孟达刘封。夷陵之战损失五万军队和青年才俊,还有黄权等人都损失了。这一连串的损失致使本可以争夺中原的蜀汉失去了机会。庞统若不死起码北伐不会仅仅依靠诸葛亮一人,诸葛亮也不会被累死,不过历史终究无法改变。


三国读史


从三国演义来看,并不是因为诸葛亮计谋不够斗不过司马懿,而是因为蜀国当时政治已经很昏庸。按照这种政治,就是再加六个庞统诸葛亮也是无济于事的。

而且即使他们都不死,也不可能两个人共同领军,领导只能有一个。至于司马懿和郭嘉就更不可能联合,两个人的政治理念不一样,不过就打仗来看应该可以共存。但是战争有很多因素,计谋厉害固然能赢一些战争,但对于整个局势来看,政治因素是最主要的。

从正史来看——历史没有如果。



照张相叫茄子


如果庞统不死,诸葛亮也就不会从荆州紧急调去西川辅佐刘备,这样关羽就不会接管荆州,就不存在后来的大意失荆州了,没失荆州,刘备也不会尽出倾国之兵东征伐吴,更不会有夷陵大败,蜀汉的元气就不会有什么大损伤。而且占据了荆州这个天下之腹,为北伐奠定了极为重要的优势。况且诸葛亮的长处在于治国理政,如果让诸葛亮和李严、黄权等人励精图治几年,好好积攒些兵马粮草,之后再让庞统出其不意率军北伐,这诸葛亮每次都比司马懿略胜一筹,却总是无法真正战而胜之,跟生性谨慎有很大关系,而让庞统跟司马懿作战绝对大有胜算。如此一来,倘若运气稍好一点,刘备的蜀汉政权十有八九会赢得天下!可惜没有如果,历史不容假设,现在空谈这个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32茶道


庞统庞士元,自号凤雏先生,与卧龙先生诸葛亮齐名。水镜先生司马徽曾经说过,卧龙凤雏,得其一便可安天下,可见庞统的名气不小,至少在当时荆襄地区的名士眼中,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庞统后来投到了刘备的帐下,与诸葛亮一同辅佐刘备。然而,不久之后,庞统便在于刘璋军队交手之时,战死沙场,没有能对刘备的宏图伟业提供进一步的帮助。


虽说庞统的名气不小,但在正史中,他真正取得的成就并不多。庞统一生最为辉煌的业绩便是在刘备入蜀之后,为刘备提出了取得蜀地的上中下三策,除此之外,他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成就。因此,庞统此人虽然与诸葛亮齐名,但在治国平天下的才能方面,他与诸葛亮之间处在着不小的差距。“卧龙,凤雏,得其一便可安天下”这句话,实际上也是一句夸张的断言。

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对决,并不单纯是两个顶级人才之间的交锋,更是魏国和蜀汉两个政权之间国力的比拼。司马懿在面对诸葛亮之时,所采取的手段便是死守不出,任诸葛亮如何激将,甚至送女装去直接对司马懿进行人身攻击,司马懿依旧不出战,诸葛亮由于粮草不济,只能后退。


司马懿之所以能够不战而退诸葛亮大军,依托的是魏国强大的国力,同时也有赖于蜀地的地形。魏国国力强大,物资储备和动员能力方面远强于蜀汉,因此最好的办法便是与诸葛亮僵持,凭借国力的优势将诸葛亮耗死;蜀地的地形崎岖复杂,粮食运输不便,并且每次出兵都要耗费巨大的代价,因此诸葛亮求战心切,不敢比拼消耗。因此,司马懿利用了这一点,与诸葛亮战成平手。

至于纯军事水平,诸葛亮是要强于司马懿的。司马懿当时在兵力,地利方面都占优势,在如此大的优势面前,以果决著称的司马懿尚不敢与诸葛亮进行正面对决,可见他心里市没底的。如果司马懿真能胜过诸葛亮,则在手握优势的情况下,直接出兵消灭诸葛亮所付出的成本,是要小于持久战所消耗之成本的,故,司马懿不出战的另一重要原因是他畏惧诸葛亮。


此外,唐代所封武庙十哲中,三国时期唯一上榜者,只有诸葛亮一人,与之并列的其他九位,分别是:

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勣。
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郡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

唐朝时期,对于三国人物并没有出现脸谱化和演绎化的认知,因此,其评价相对客观,与诸葛亮并列者,都是历朝历代百年难遇的名将,可见,诸葛亮并不像易中天先生所说的那般“善于治军而不善于用兵”。


因此,诸葛亮之所以难以突破司马懿的防线,是因为二者背后政权的实力差距过大,而与帮手是谁没有任何关系。蜀汉巅峰时期,全国军队不过九万人,而曹魏则有四十万大军,即,在魏蜀边境布防的魏军人数,可能与蜀汉全国兵力一样多,且北方的粮食产量远高于蜀中,和交通状况远优于蜀中。在绝对的实力劣势面前,再多的奇谋,阵法,都是徒劳的。所以,并不是诸葛亮不如司马懿,而是蜀国远弱于魏国。


庭州行者


《三国演义》中,庞统魂消落凤坡,让读者唏嘘哀叹。

凤雏卧龙得一可得天下。刘备两者都得到了,还是没有统一天下。可见,是否能统一天下,并不仅仅在于核心人才的智慧高度,更在于社会发展趋势对谁有利。如果趋势对刘备不利,他即使得到很多杰出人才,恐怕也不能做出多大的事业。

刘备建立蜀汉,实际上是利用各种边缘力量,强行抵抗北方日趋发展的社会趋势。可以说,刘备建立蜀汉的过程,背反了历史趋势。

在背反历史趋势的过程中,庞统以牺牲自己生命的方式来为刘备找到夺取西川的理由。想一想,如果刘备确实具备雄才大略,他还需要以牺牲核心人才的生命作为代价,来攻取西川吗?

所以,庞统即使不死,即使能与诸葛亮联手,实际上也很难一统天下,因为他们的主公的气魄与格局,直接决定了他们这个行动集团的上限。上限被决定之后,不论核心人才怎么能干,怎么鞠躬尽瘁,他们的能量也会在上限之外基本上被消弭掉。

这就意味着,刘备集团之所以不能一统天下,根本在于刘备这个核心人物的上限所导致的结果。庞统和诸葛亮虽然才名巨大,但是依然不能推高刘备所决定的集团上限。

即便在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主政蜀汉,依然受制于自己的忠君思想,在接受刘备确定的体制的基础上实现适度突破,而没有推高蜀汉的上限。从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刘备集团内所有人才都难以突破的天花板。

社会趋势不利于蜀汉,刘备受制于自我缺陷而上限较低,这两点决定了刘备集团只能偏安割据,而不能不断突破以统领天下。

此外,庞统自身才能很高吗?恐怕也很难。《三国演义》中,庞统体现才华的地方不多。可以判断,如果庞统真的才华很大,应该可以在自己死亡之外为刘备找到其他足以激发攻击西川斗志的借口,或者即使没有现成的借口,也可以通过某种能动方式制造出来这样的借口。大人才不能自保以建功立业,反而在刚开始有机会展露才华时就溘然逝去。这种行为力度所体现的,恐怕也并不像大才的智慧方式。

所以,即便庞统不死,他也不能与诸葛亮一起打败司马懿,进而一统天下。但因为核心人才确实能够实现高度能动,能够加速或者延缓相关趋势,如果庞统不死,如果庞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肯定对刘备集团是加分,蜀汉的领域应该能大些,维持的时间会久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