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天道》中丁元英說:“把被文化、道德顛倒的真理、真相顛倒過來,隨便你怎麼寫怎麼拍都是新意和深度,這就是錢,就是名利、成就、價值。”這該怎麼理解?

周玉清-相濡以沫


這段話套用了佛家天台宗的一些內容,我在闡述上可能會藉助一系列術語,希望過往的朋友不喜勿噴,天台宗修行的止觀法門,大概分為小止觀和大止觀,小止觀指有六妙門,大止觀有空、假、中三觀,這三觀又分但空、但假和但中的權教,以及即空、即假和即中的圓教,這部分內容構成了智者大師的《摩訶止觀》,這裡面作者套用的是權教裡的部分內容。

一雙剝離了政治、文化、傳統、道德、宗教之分別的眼睛

這一句的關鍵詞有兩個,一個是“剝離”,另一個是“分別”,合在一起就是“剝離分別”,把“剝”字去掉,其實也就是“離分別”,即暫時關閉主觀上的識別功能,把專注力從外面收回來。禪宗參話頭中祖師常說“離心意識,參!”也是這個意思,天台止觀裡叫“由假入空”。


這個是初始階段用到的方法,在這個階段,我們的知見都是有對立的,也就是非此即彼的模式,比如空和有、生和滅、垢和淨、增和減等等,我們對一切事物的主觀認知,都是通過這種對比的方法來形成的。

事物之間有對比,就會在我們心中留下痕跡,這很容易理解,如果我們把眼睛閉上,這個世界在我們的主觀世界中也就沒任何區別了,但睜開眼以後,各種色彩、形狀等等之間的差別就會被我們的感官捕捉到,然後不同的事物在我們的內心就有差別了。

“剝離分別”,意思也就是暫時忘掉我們以往所有的認知經驗,讓這個世界象我們閉上眼睛看到的樣子一樣,一片無差別的黑暗,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然後再如實觀照政治、文化、傳統

這是第二個階段,“如實觀照”就是直接從佛家拿來的概念,大概意思是等到以往的經驗已經不能再幹擾我們的時候,這時再去重新觀察眼前的一切,這時感覺不一樣了,是一種相對平等的感覺,這個在天台宗應該叫“從空出假”。


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舉個例子,比如用泥巴捏泥人,已經捏成了,那麼泥巴也就定型了,經過很長時間以後,泥巴幹了,這時泥巴的形狀不容易改變了,這是我們平時對事物認知的流程。把我們所認知的事物比作泥巴,那麼我們對它們的認識,就等於是在捏泥巴,等我們把泥巴捏好了,也就等於對事物的認知不管對錯,都已經形成我們固定的見解了。

“由假入空”,“假”就是我們對事物的主觀見解,“空”就是除掉一切主觀見解後它原來的樣子,先大概這樣解釋。那麼“由假入空”的意思就很明確了,把我們賦予事物的一切主觀見解全部去掉,等於把水澆到捏好的泥巴上,不管我們以前捏成的是什麼形狀,現在把它統統打碎,泥巴就是泥巴,和它是什麼形狀沒任何關係。

“從空出假”,意思就是重新再開始觀察,這時候我們逐漸就會發現,以前的方泥巴,圓泥巴,三角泥巴等等,和泥巴的本身沒關係,方不是泥巴,圓也不是泥巴,三角更不是,都不是,泥巴就是泥巴,它就是它,和我們給它捏成什麼形狀沒任何關係。

但如果泥巴沒有形狀,我們的認知功能就沒辦法啟動,所以我們目前的認知能力,只能從方、圓、三角等等形狀上去產生見解,所以雖然以前我們的見解都是錯的,但這畢竟是我們區別事物的唯一途徑,也是沒辦法的事,如果想進一步提升認知的精度,那隻能先提高我們的認知能力。

把被文化、道德顛倒的真理、真相顛倒過來,隨便你怎麼寫怎麼拍都是新意和深度

這部分就回到文學角度了,不必再作過多的展開,作者說的簡單,做起來很難,“把被文化、道德顛倒的真理、真相顛倒過來”,這不是我們能做到的,如果我們能做到,一開始也就不會顛倒了,正因為我們做不到,所以才會顛倒。

以前是這樣,現在仍然是這樣,只要我們的認知能力不發生質的飛躍,這是根本無法成功的,而質的飛躍,就是指上面的天台止觀,這是需要專修的,我們沒經過專修的,根本談不出什麼。象作者講的,心裡還懷著名利、成就、價值等等,這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在此就不多談了。


澡雪堂主談國學


首先聲明一點,這個是電視劇18集刪減的部分,為什麼刪減呢,因為這段話是有語境的,當時丁元英是在給芮小丹講創作方法,而如果把這段話單獨拿出來理解顯然有偷樑換柱的嫌疑。文化道德,也是一種事物,它也是客觀存在的,真相、真理、也是一種客觀存在的東西,只不過它藏的更深,文化、道德沒有對錯,只有它對於時代的合理性,每個人對錢、名利、成就、價值的、理解也沒有對錯,只有對你本人是否適用,適用了就能起到積極的作用,不適用,你就不可能上升。

世界這麼大,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道德,不同的時代也有不同的文化道德,文化始終也是在改變進化的,如果你用了過時的或者是不適合你地域的文化來查找真相,顯然就會感覺顛倒了真相、真理。這能怪文化道德本身麼?美女是不是魔鬼跟人家美女有什麼關係。只是創作手段而已,千萬不可一概而論,千萬不可,以為這段話能使你開天眼,這段話只能讓你意識到人有天眼這個東西,開不開,就要看你本人了,這其實是作者套用了以我之矛攻我之盾的手法,讓讀者觀眾大感有所獲得,實際切不可沾沾自喜。

作為一種創作方法,這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就拿頭條裡影視創作這塊來說,常常有網友問:自從看了天道覺得沒有任何一部電視劇能勝過這部,問還有沒有類似的電視劇,很遺憾,你的認識就停止在這裡了,這不怪你,從這點來說《天道》有毒,天道原本是一劑猛藥,廣電總局就是醫生,去掉了這劑猛藥的有毒成分,使得它變得更溫和,才更適合大眾,黃帝內經是中國的經典藥譜,但是對每個人來說,沒有醫生切不可亂用,中醫是判斷了你身體的具體情況,才可以對症下藥,即便皇帝內經裡的方子也要做過改變才能治病。而這點上,電視劇則不同,他面對的是成百上千甚至億萬觀眾,每個人的境況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所以必須使得這部電視劇有普適性,才能對社會更有益。

開天眼其實我們的領袖毛爺爺早就說的很清楚了,那就是實事求是

什麼是實事求是:就是從實際對象出發,探求事物的內部聯繫及發展規律,認識事物的本質。那麼鄧爺爺又加了一句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丁元英整個的思想就是實事求是,探知了事物原本的規律,再說《天道》中的文化屬性問題,也是作者臆造出來的一個詞語,他的意思就是事物的本質,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何為適者?就是掌握了發展規律的人,就拿中國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來說,好多都是照搬外國已有的商業模式,那為什麼就能發展很快,又很好了,更多原因是它適應了我們這個時代。別人幾百年走完了的路,我們幾十年走完,只要從別人走過的路、趟過的坑裡吸取經驗,找適合自己的,就可以成功。

種草影視,歡迎專注,和您一起發現影視的美!


種草影視


丁元英的角色設定,我們得從《天道》的順序線來看。

首先丁元英本身是非常有錢,已經超脫了權勢的本身,他一直在資本市場賺錢,而且已經做到穩賺不賠。他開篇已經說過了,從資本市場在中國賺錢,與他的良知已經起了衝突。也正因為良知所以他選擇回國,也因為良知,他想殺富濟貧為底層的人士做些什麼。

在從年齡上來看,丁元英已經度過了年少無知,而立之年,處於不惑與知天命中間,這個年齡段的人看待事物已經有一些超凡入聖的眼光。何況丁元英常年在資本市場搏殺,對於眼光和智謀早就屬於精英級別。

再說丁元英的語言,充滿了釋家,道家,儒家的語言特徵,如因果,出世,入世,人性本惡等。語言特徵反應了丁元英的文化層次,退一步成魔,進一步入聖。但是丁元英自己說了,他的本心就在這裡,進無可進,退無可退。

這樣一個沒有錢權慾望的人,只有在人性上面去尋找根源,偏偏在資本市場見識了最真實的人性本惡,所以這樣一個人設已經有點對於世俗充滿了冷眼旁觀。也因為女主角芮小丹的出現和引導。才最後完成了整部電視劇的高潮部分殺富濟貧,完成壯舉。

單純從這句話來看,丁元英想表達的意思就是,錢這個東西來自於人,人的外部環境包含很多,人性,政治,道德,階級等等一切。但是歸根結底離開人的使用價值,錢什麼也不是。所以追根溯源,把所有被扭曲的,顛倒的觀念返璞歸真。就能找到錢的入口。

以上是個人的一點見解。還是和我上一篇回答一樣。十萬個人就有十萬個哈姆雷特。都會有不同的認知。希望能從我的回答給各位提供一些幫助。


白夜觀影


丁元英所謂的“天眼”,是一種洞察力,是能透過表象看到事物本質,認識到客觀規律的能力。

既然是客觀規律,便無關乎政治、文化、傳統、道德、宗教,一個人想要認識到真實的客觀規律,就要從這些條條框框的束縛裡面跳出來,不附帶傳統觀念的主觀意識,這樣才能去偽存真,得到真相。

認識客觀規律,遵循客觀規律辦事的行為是為強勢文化。(是少數人的、強者的專利,如劇中的丁元英,現實中的各個領域風雲人物)

為什麼要如實觀照政治、文化、傳統,把被文化、道德,顛倒的真理、真相顛倒過來?

那就要看現實的文化和道德是個什麼樣的情況了。

現實的中國傳統主流文化就是“靠”,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薩,靠皇恩……靠什麼都行,就是別靠自己。這是一種幼稚的思維,是一種期望救主文化的價值判斷體系,是為弱勢文化,遺憾的是,即便到現在,這種文化的基因依然深深地紮根於大多數國人的心裡。

可見,因為現實的大千世界是把客觀規律給搞反了,隱藏起來了,而大多數人的意識裡面,只會等、靠、要,所以把現實中顛倒的真相再顛倒過來,就是從現在的文化和觀念裡面去重新找到、梳理真相和規律。

用丁元英的話說,文化產業、文學、影視是扒拉靈魂的藝術,如果文學、影視的創作能破解更高四維空間的密碼,那麼它的功效就是:

啟迪人的覺悟,震撼人的靈魂!

而這,叫做精神拯救,對於大眾來說是彌足珍貴的,大眾需要精神拯救,索取的代價就是掏出兜裡的錢。

既然有市場,而且是暴利市場(精神拯救的暴利與毒品麻醉的暴利完全等值,而且不必像販毒那樣耍花招,沒有心理成本和法律風險),那麼做的好的話,自然會有名、會有利、會有功德、會有作為世俗人能想到的一切價值體現。





商網筆記


這個問題是好問題。

顛倒只是其中方法,並非只有一條路,目的僅僅是求得背後的真理,是一種尋求本質的方向。


就比如孝道,是在生活資料嚴重不足,社會福利缺失的情況下,設置的規矩。

孝道無疑是有意義的,就是在當時的情況下,最有利於和諧的規則。

知道了孝道的根基,那麼孝道在當今家庭富裕的情況下,把對父母的愛用孝道規則來約束是不符合人的需求的。社會大眾需要看到孝子,孝行的喜好依然沒變,就可能導致,本來可以痛快地走的老人,被極力挽留在病床上千瘡百孔。這偏離了對父母的愛的本質。


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人作為群居動物,在老無所依的恐懼和期待和諧的社會的心理下,孝道這個規則應運而生。那麼,孝道就是屬於道德可以被剝離,而本質是人與人之間互助和諧、互相尊重的美好狀態。

如何得到背後的真理、真相?

劇中提出需要一雙天眼,而天眼的剝離性就決定並不客觀,除非進行多種剝離文化、政治、道德、傳統、宗教之後的比較。才能感受到這個真理是什麼?

主觀臆想永遠是缺乏真實的。

真的真理、真相,永遠是直指人心的,不偏不倚。


《天道》是第二部豆豆的作品,《天幕紅塵》是第三部作品,他圍繞著“見路不走”這句話來展開故事,說的是馬克思主義的實事求是的精神,實事求是並非不去學習,而是要深知當前的情況下,最適合用什麼方法。關“實事”這兩個字就需要好好領悟,什麼是實,什麼是事實?


這也是一種對世界追尋真實的一種做法,你接觸不到真實,習慣思維懶惰,那產生的行為必定是錯誤的。只有在“實事”的情況下,才可能“求是”。


“名利、成就、價值”只是順帶完成的事。

因為本質上的東西是最具有能量的,好的電影就是能直擊人心的,好的故事總是能讓我們做出什麼改變。丁元英一直說文化公司,運行強勢文化。強勢文化就是接近本質的文化,而從各個角度宣揚它,理解它都是大眾需要的文化,自然也是賺的盆滿缽滿。


希望能幫到題主,感謝閱讀,歡迎糾正評論轉發關注!


大樂國


魯迅問:從來如此便對嗎?

中國傳統文化裡有太多 “從來如此”,顛倒了真理,規律,黑白,人們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把祖宗留下來的和自己理解的認為對的道理奉為真理,不由質疑,誰質疑誰就是欺師滅祖……

其實除了天道(自然規律)可以看成是亙古不變的之外,人道(人性的相對論)就不一樣了,人道是動態的,每個人的靈魂都像飄飄蕩蕩雪花,只有雪花落地化為水的那一刻,認識了自己,認識了世界……


名可名I非常名


因果律。

上述這段話怎麼理解?有人從術來講,點線面!1點,最本真的心,不帶感情色彩看待人或事,就是像一面鏡子,如實關照,對方的高矮胖瘦,白黑美醜,沒有任何情緒摻雜,只是如實告知面貌形式,表象和本質,發展和規律,靜態和動態,2點路線,逆推思維,反其道而行之,看事情的角度和立場高度,就像大樹生長一樣,果導因,從果實,到樹枝到樹幹,最後到根。幾何的論證方法如出一轍,想達到什麼樣的結果,預期一個過程,需要哪些條件,那些是必要條件,那些是根本條件,那些是需要去創造的條件,一步步推算,得到論證。3點面的問題,事物不是簡單的明暗面,社會也不是非黑即白,那是童話。事物有量變質變過程,過度狀態,混沌狀態,月滿則虧,涉及度的問題,什麼時候適可而止,見好就收,趨吉避凶,關鍵在於止上,控制不住和控住是心態活,自律是多麼重要!鐵的紀律就是自律!壞,虧,大家都能收住,好,利,都失控,錦上添花,不是忍不住的問題,是止的意識問題。

總結方法,心-如實關照,術-倒行逆施,度-知止行止。。

養兒防老,就是很好的例子。劇中丁元英和母親的對話。養兒為了防老,養來養去還是為了自己,等價交換,就別提母愛多偉大。贍養父母,血緣關係的本來,不是義務更不是美德,孝道,論❤不論事,論事床前無孝子。醫藥費平攤,只講做子女責任,沒講人人情況不同,盡心盡力就好。父親植物人,撥父親的藥管子,和寧可破財買孝順,不願意別人背後議論自己不孝,打腫臉充胖子,五千年的文化關於孝順的尷尬。顛倒的傳統文化孝道。



背菜刀的混混


這個問題,不能說,不可說,說不清!

言語道斷,一說即錯

而且,這個“天眼”僅是天眼,可以理解為是超前的認知,還不是“道眼”!

好比,在奴隸社會你看出奴隸社會的不足,於是有了封建社會一般,在封建社會看出獨裁製的不足,於是有了民主社會一般,其實都有不足!

假如你有一雙道眼,那麼,你什麼都不會做,

這就是無為,逍遙,自由!

天道主規則,重輪迴,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



流浪地球之上


儒家主張輕法制,重道德。儒家認為,如果以道德和禮制來教導百姓,將使得他們自愛自重,心悅誠服。 聖天子垂拱而治天下安。

然而事實可能嗎!漢宣帝對兒子說,漢家自有制度 本以霸王道雜之,道德倫理對於社會存在是一個潤滑劑的作用,拿潤滑劑當汽油,汽車能跑嗎?

道德倫理是道德倫理,利益是利益,科學是科學。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從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到漢朝獨尊儒術,各各學派一直在融合,法家起於荀子子夏,墨家本源儒家,農家起於墨家,孔子問道老子,學術文章必起於生活,而高於生活。

透過道德倫理,尋覓到人性共鳴,可能不能賺到錢嗎?例如零幾年大陸興起的成功學,勵志學陳安之之流,所謂培訓大師可能也就高中畢業,說些刺激腎上腺素的空話。利用空巢老人心理空虛賣保健品等。

當然這是反面例子,正面例子天道丁元英對小丹說通過文學作品形式傳播強勢文化,思想,包括天道中的一些點,古代先賢皆能找到差不多的意思,可我們會去看嗎,而文化作品通過另一個形式讓我們瞭解到了,感到有新意。有感覺,我們會不買單嗎!


歷史微吐槽


有再多的點也是隻要兩個點就能決定一個方向。我們接下來做的無非就是本來就可以無限延長的方向上我們必須走下去,走得更遠更長。從古至今能夠重新另起方向的本就少數。線多了,方向多了,就越發雜亂無章。最後點多了成線,線多的層面。千萬別認為自己的就是真理。因為你這麼想了,就已經失去客觀。但是人們卻總想一勞永逸,如何掌握世間的最終最高級的規律,以便可以複製和掌控。道可道,非常道。說都說不出來的東西,又如何掌控呢?那什麼又是哲學,哲學又是否絕對的客觀?如果人人都做到了客觀,那我們又同花草樹木有何分別?生命產生行動。行動產生後果。後果導致差異。差異誘發思考,思考觸發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