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能成為李世民的武才人,你知道嗎?其實是長孫皇后在推動

武則天十四歲成為李世民的才人,李世民駕崩後一番籌謀成為李治的皇后。李治駕崩後,她憑藉著自己的政治手腕登基為帝,走向人生巔峰,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能成為李世民的武才人,你知道嗎?其實是長孫皇后在推動

可是,你知道嗎?武則天入宮,既不是選秀選入宮中,也不是皇帝看中納入宮中,更不是因為家族顯赫憑陰封入宮,而是長孫皇后一力推動,她才能從山西幷州一步躍入宮中。

01

長孫皇后身為一國之母,深受李世民的敬愛,自己本身賢良淑德,弟弟長孫無忌又是李世民的心腹愛將,她自己又生有三個兒子,地位可說是堅若磐石。

可是,她為什麼要給李世民選一個貌美如花的年輕女子,她真的大度到一點不計較自己深愛的丈夫去親近別的女子?

世界上不會有女人心甘情願的把自己愛的男人送給其他女人,長孫皇后也不例外,她既然費盡心機選一個美人給李世民,自有她的道理。

李世民是李淵的次子,因為幫助父親東征西戰,軍功累累,聲名赫赫,在李淵登基為帝時,自然不甘心拱手把太子之位讓給並沒有什麼軍功的哥哥李建成,於是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從而登基為帝。

李世門發動玄武門之變成功,其中的謹慎籌謀,不能致消息外洩,細細謀劃,以及緊張、害怕、擔心、心驚肉跳等各種情緒,沒有經歷過的人,恐怕永遠也體會不到那個過程中的煎熬。

雖然說建功立業是男人的事情,可是長孫皇后作為李世民的妻子,這個過程她承受的痛苦、煎熬,要操的心,要做的事情恐怕並不比李世民少,所以身體一直不好。

特別是李淵被囚禁的十年中,作為兒媳要晨昏定醒的請安,生病更是要榻前侍候。

如果沒有玄武門之變,兒媳孝順公公那是天經以義的事情,可是有了這一遭,在面對公公時,賢良淑德的長孫皇后該是多麼的尷尬,該是多麼的痛苦,該是多麼的無奈,可是無論如何,作為一國之母的表率,她要時時面對這樣的境況。

身體上的痛苦,吃藥打針或許可以減輕,可以消除。可是心靈上的枷鎖,一旦套上,那才是最最折磨人的,這種精神的折磨比肉體的疼痛更可怕。

所以,在李淵去世的時候,長孫皇后生了一場大病,半年之後才稍稍好轉。可是作為一國之母,僅僅後宮之事就一堆一堆的,既繁鎖又費神,一年之後,長孫皇后漸漸精力不支,身體一日不如一日。

02

一個女人,在生命垂危之際,最擔心的,最放心不下的,恐怕就是自己的孩子了。

長孫皇后育有三個兒子,長子李承乾,被封為太子。次子李泰,而么子李治只有八九歲,還正是需要孃親的時候,這是她最最放心不下的小兒子。

可是大兒子和次子同樣不能讓她放心,李承乾雖然是太子,但是很平庸,而李泰文采飛揚,聰明伶俐,很得聖心,因此暗中覬覦皇位,與自己的太子哥哥是明爭暗鬥。

長孫皇后看著自己兩個鬥來鬥去的兒子,好象又看到了當年的李建成和李世民,彷彿玄武門之變就在眼前,這讓她想起來就心驚肉跳,實在放心不下。

如果僅僅是自己的兒子爭鬥,她雖然擔心,但是隻要找到合適的人引導,倒也能化解兄弟鬩牆,怕就怕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03

李恪,在所有皇子中,唯一一個與皇上李世民相貌最相似的皇子。而且性格開郎酷愛遊獵,與李世民年輕時的性格頗為相似。

有這樣一個與自己容貌性格皆相似的皇子在眼前晃悠,難免就要多疼一點。皇宮的人,都是看皇上眼色行事的,看到李恪受皇上的喜歡,那些想要飛黃騰達,從龍之功的人就開始躍躍欲試。

李恪的生母,是後宮中四妃之一的楊淑妃,隋煬帝之女,相貌端莊舉止溫婉,妥妥的名門閨秀。入宮後,公忠體國自居卑微,賢良淑惠溫婉聰慧,性格內斂,沉穩,超級有耐心。

楊淑妃不僅在為人處世上與長孫皇后一模一樣,就連說話的語氣和神態也與長孫皇后極其相似。

甄嬛與純元皇后只是眉眼有幾分相似,就讓雍正陷入情網,寵愛有加,明明知道甄嬛與果郡王有私情,還捨不得懲罰甄嬛,而是把恨加到果郡王身上。

李世民更是愛妻模範,長孫皇后死後,半年時間裡連朝政都無心打理,整日登高痴痴的望著昭陵,看著妻子長眠的地方,懷念著與妻子的點點滴滴。

心理學中有一種現象叫做移情,就是把自己生活中重要的人的情感投射到其他人的身上,雍正對甄嬛就是一種移情。

而對於李世民來說,當對妻子的情感濃烈的不可自拔時,身邊有一個無論是行事還是語氣神態都和愛妻非常相像的女人,他能不移情嗎?

到時,他會把所有的感情傾注到楊淑妃身上,像對待長孫皇后一樣對待楊淑妃,把她扶正為皇后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母以子貴,子以母貴

楊淑妃成為皇后,李恪就不再是庶子,而成為嫡子。

李世民本來就對李恪和其他皇子不同,當他真正成為嫡子,有與李承乾抗爭的身份時,平庸的李承乾會是他的對手嗎?何況李恪還有一個酷似長孫皇后、深受皇上寵愛的親孃。

到那個時候,自己幾個孩子的下場,可想而知,這讓長孫皇后想想就不寒而慄。

04

她絕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她要找一個能與楊淑妃抗衡的女人,來分楊淑妃的寵,不能讓她一人獨大。

長孫皇后挑來揀去就選中了武則天,她是已故武士彠之女,武士彠雖有應國公的身份,卻起家寒微。而且武士彠已死,哥哥武士稜又已致仕,此等家世不高不低,武則天本人長得非常漂亮,水靈靈的嫩蔥一樣,既可分寵又不必擔心尾大不掉,是一個非常合適的人選。

就這樣,在長孫皇后的策劃下,武士彠之女武則天進入長孫無忌等人的視線。

在長孫皇后去世後,在李世民想要封楊淑妃為後的時候,長孫無忌,魏徵等大臣以長孫皇后的心願為名,既阻止李世民立楊淑妃為後,又把武則天名正言順地推給了李世民。

看到這裡的你,會不會覺得長孫皇后真的是明智呀,未卜先知,未雨綢繆,雖然李承乾和李泰後來爭的你死我活,雙雙被廢,但是皇位還是落到自己的兒子李治頭上,也不虧她費盡心機的籌謀。

所以,武則天能夠進宮,一步一步往上爬,成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代女皇,很大程度上,長孫皇后算是她的領路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