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事物發展規律的楚莊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楚莊王,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是各史籍當中高度認可的“春秋五霸”之一。“一鳴驚人”“問鼎中原”都是發生在他身上的歷史故事。

遵循事物發展規律的楚莊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秦國打敗晉國以後,在接連十幾年的時間裡,兩國之間無戰事。這時候,已經越來越強大的南方楚國,一心要與中原霸主晉國一比高下,爭奪真正的霸主地位。然而,楚莊王走向霸主的道路,卻經歷了曲折而漫長的過程。

一、蒞政三年,不聞政務

公元前613年,楚穆王之子楚莊王即位做了國君。晉國趁這個機會,把幾個本來已經歸附楚國的國家又拉攏過去,訂立了盟約,一起孤立楚國。面對複雜的形式,楚莊王表現出極大地隱忍。每天只是在宮中飲酒作樂。

遵循事物發展規律的楚莊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楚國的大臣們很不服氣,都向楚莊王提出要他出兵爭霸權。可是,這些話楚莊王根本聽不進去,他每天都是白天打獵,晚上喝酒、聽音樂、看歌舞,所有的國家大事都不聞不顧。

公元前612年,晉國突襲依附於楚國的蔡國(今河南上蔡縣一帶),竟在楚國的家門口向蔡國發起猛攻,蔡莊侯派人向楚國求救,楚莊王視而不見,依然載歌載舞。

遵循事物發展規律的楚莊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公元前611年,楚國發生大饑荒。巴國(始於西周時期,巴國與蜀國、楚國為世仇,也是諸夏之一)東部的山戎族趁機襲擾楚國西南邊境,東方的夷、越之族也派兵入侵楚國的東南邊境。而此時剛剛被楚國征服不久的麇國,也帶領各夷族部落在選地集結,準備進攻楚國的郢都。

遵循事物發展規律的楚莊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這三年,雖然天災人禍逼得楚國幾陷崩潰,但是即位三年的楚莊王,卻一如既往地躲在深宮之中,整日打獵喝酒,吃喝玩樂,不理朝政。楚莊王自然知道大臣們對他的作為很不滿意,索性下了一道禁令:誰若膽敢勸諫,就判誰的死罪。

二、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公元前611年,楚莊王依然故我,既不"鳴",也不"飛",終日飲酒作樂,通宵達旦。依偎於國君而生存的諸大夫,心急如焚,都希望楚莊王儘快有所改變。

遵循事物發展規律的楚莊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當時,楚國的大臣中,有個名叫伍舉的人,實在看不過去,決心去見楚莊王。楚莊王正在那裡尋歡作樂,聽到伍舉要見他,就把伍舉召到面前來問:“你來幹什麼?”伍舉說:“有人讓我猜個謎語,我猜不著。大王是個聰明人,請您猜猜吧。”

遵循事物發展規律的楚莊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楚莊王聽說要他猜謎語,覺得很有趣,就笑著說:“你說出來聽聽。”伍舉說:“楚國山上,有一隻大鳥,身披五彩,樣子挺神氣。可是一停三年,不飛也不叫,這是什麼鳥?”楚莊王心裡明白,伍舉說的是誰。於是他說:“這可不是普通的鳥。這種鳥,不飛則已,一飛將要衝天;不鳴則已,一鳴將要驚人。你去吧,我已經明白了。”

遵循事物發展規律的楚莊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過了一段時期,另一個大臣蘇從看楚莊王沒有動靜,又去勸說楚莊王。楚莊王問他:“你難道不知道我下的禁令嗎?”蘇從說:“我知道。只要大王能夠聽我的意見,我就是觸犯了禁令,被判了死罪,也是心甘情願的。”楚莊王高興地說:“你們都是真心為了國家好,我哪會不明白呢?”

三、厲兵秣馬,問鼎中原

從伍舉蘇興等賢臣不斷進諫後,楚莊王決心開始好好治理國家。首先從改革政治開始,他把一批奉承拍馬的人撤了職,把敢於進諫的伍舉、蘇從提拔重用起來,幫助他處理國家大事。同時,楚莊王加緊製造武器,操練兵馬,整治軍隊。

遵循事物發展規律的楚莊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很快就收服了南方許多部落,並打敗了宋國。之後,又開始攻打陸渾(今河南嵩縣東北)的戎族,一直打到周都洛邑附近。為顯示楚國的兵威,楚莊王在洛邑的郊外舉行了一次盛大檢閱儀式,歷史上著名的問鼎中原由此發生了。

遵循事物發展規律的楚莊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公元前607年,楚莊王熊侶借伐陸渾之戎(今河南嵩縣東北)之機,把楚國大軍開至東周首都洛陽南郊,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掛名的周天子,剛剛即位不久的周定王,急忙派善於應對危機的王孫滿去慰勞楚國大軍。楚莊王見了王孫滿,劈頭蓋臉地問道:“周天子周王宮裡藏著的九鼎有多大?有多重?”

遵循事物發展規律的楚莊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九鼎是象徵周王室權威的禮器。楚莊王問起九鼎,言外之意,就是說他懷有奪取周天子權力的野心。身負使命的王孫滿心知肚明,於是委婉地說:“一個國家的興亡在德義的有無,不在乎鼎的大小輕重。”楚莊王見王孫滿拿話擋他,就直接地說道:“你不要自持有九鼎,楚國折下戟鉤的鋒刃,足以鑄成九鼎。”

遵循事物發展規律的楚莊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面對雄視北方的楚莊王,善辯的王孫滿先繞開楚莊王的話鋒,大談九鼎製作的年代和傳承的經過,最後才說:“周室雖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寶鼎的輕重,還不能過問啊。”楚莊王知道當時自己還沒有滅掉周朝的足夠條件,最後不再強求,於是揮師伐鄭,以問鄭背叛楚國投靠晉國之罪。

四、馳騁沙場,北上爭鋒

在中原問鼎之後,楚莊王為了稱霸中原,加快了國家發展和軍隊治理的步伐。他重用楚國有名的隱士孫叔敖當令尹(楚國的國相),負責國家發展事務。挖掘河道、抗旱救災,開墾荒地、獎勵生產,減賦降稅、發展經濟,沒幾年工夫,楚國更加強大起來,先後平定了鄭國和陳國的兩次內亂,最終與中原霸主晉國對抗起來。

遵循事物發展規律的楚莊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公元前597年,楚莊王率領大軍再次攻打鄭國,晉國派兵救鄭。在邲地(今河南鄭州市東)和楚國發生了一次大戰。晉國與楚國之間,這次敗仗最慘,大傷元氣,人馬傷亡過半,其餘逃到黃河邊上,由於船少人多,兵士爭著渡河,許多人被擠到水裡去了。掉到水裡的人往船上爬,船上的兵士怕翻船,拿刀阻止往船上爬的兵士,情景十分慘烈。

遵循事物發展規律的楚莊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面對慘敗的晉軍,有將領勸楚莊王乘勝追擊,把晉軍趕盡殺絕。楚莊王說:“楚國自從城濮失敗以來,一直抬不起頭來。這回打了這麼大的勝仗,總算是洗刷了以前的恥辱,何必多殺人呢?”說著,立即下令收兵,讓晉國的殘兵逃了回去。

遵循事物發展規律的楚莊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春秋中期晉楚邲之戰以後,這個“一鳴驚人”的楚莊王經過祖孫三代的不懈努力,終於在自己執政期間成就了霸主之業。從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到楚莊王,前前後後總共五個霸主,歷史上將他們統稱為“春秋五霸”。

遵循事物發展規律的楚莊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縱觀歷史,世間萬事萬物都有其發展變化規律。只有順應客觀規律的發展,正確應用自然法則,戰爭才能勝利,天下才會久治。楚莊王正是把握了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他即位前三年所有“不鳴”的日子,都是為後來的“一鳴驚人”在積蓄力量。正所謂:不出手則已,出手必傷人。

遵循事物發展規律的楚莊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悅讀史書,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