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都搞不定的洪承疇,為何敗在孝莊裙下?

驢可樂


有滿蒙第一美女的孝莊,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她的桃色緋聞,一個是與權頃朝田野的多爾袞的,還有一個便是與晚明降臣洪承疇的。在大明人看來,洪承疇是賣國賊,人人得而誅之。


可在當時的皇太極來說,他非常需要拉攏這位晚明重臣。自小熟讀四書五經,通曉禮儀廉恥的洪承疇,面對皇太極的權降,義正嚴辭地拒絕,可為了後來就變節了呢?


洪承疇投降清朝版本一:孝莊以色招降洪承疇

據說皇太極在招降洪承疇之前,可是做足了功課,將對方的喜好都瞭解得一清而楚。他得知洪承疇此人比較好色,特別精挑細選了幾名美女,送給對方享用,卻被罵了回來。冰雪聰慧的孝莊主動請纓,將這個事情攬了過去。她打扮成丫鬟的模樣,將一壺參湯餵給洪承疇,卻騙對方說這是毒藥。


孝莊一邊喂洪承疇喝湯,一邊溫柔開導他,結果英雄難過美人關,洪承疇就這樣拜倒在孝莊的石榴裙下,做了滿清的走狗。孝莊因為勸降有功,皇太極對她更是寵幸有加。


這個版本雖然流傳甚廣,卻是站不住腳的,一則孝莊不懂漢語,如何招降洪承疇,二則大滿能人輩出,如何讓一介女流出面勸降,作為皇帝的皇太極的臉往哪擱?他絕對不允許後宮做出有傷皇家臉面的事來。

洪承疇投降清朝版本二:范文程勸降洪承疇

范文程也是晚明官員,不過他已經歸順了大清,皇太極將勸降洪承疇的任務派給了他。二人初見時,洪承疇便對范文程這個叛徒破口大罵,對方也不還口,就讓洪承疇來唱獨角戲。終於在他罵累了,罵夠了,范文程便與洪承疇聊天,海闊天空地聊,直到看到一片灰塵落下,掉到洪承疇的衣服上,他很快將灰塵撣開,范文程似乎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然後范文程回稟皇太極說此人連衣服都如此愛惜,怎麼會不惜命呢?後來在一個恰當的時機,皇太極將自己的貂裘給披在洪承疇身上,這位意志堅定的明臣,就這樣投降了大清。


從這兩個版本來看,第二個可信度更高些。為何孝莊以色招降洪承疇流傳更廣,也許是前人就是為了抹黑這兩位吧。


紅顏逸聞


洪承疇的履歷就不用多介紹了,明末清初有名的漢奸,范文程堪稱狀元,洪承疇和吳三桂可以分享榜眼探花榮耀。范文程和吳三桂都很悲催,因為他們頭上都是綠油油的,范文程辱沒祖先(范仲淹)想換一個紅寶石或珊瑚做成的紅頂子,但是他的主子豫親王多鐸卻送給了他一個翡翠的;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那是因為專屬於他的一塊好肉,被李自成或劉宗敏(到底是誰存疑)給吃了。而洪承疇則要搞笑很多,以至於有人傳言,他之所以降清,是因為動了有主兒的餑餑——皇太極的莊妃大玉兒,也就是後來的孝莊太后。人家郭德綱都說了:“有主兒的餑餑不能動!”洪承疇吃人家的嘴短,於是只好投降了。

當然,大玉兒捨身勸降洪承疇只是一個不靠譜的笑話,因為有史料說大玉兒,也就是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根本就不會漢語,如果勸降的話,可以帶個翻譯,但是捨身勸降,再有個翻譯在旁邊瞅著,就太不方便了。而且有史料說洪承疇似乎也不是莊妃大玉兒捨身勸降的——孝莊要是做這類事情,對象只能是多爾袞,真正“居功至偉”的,是漢奸狀元范文程。

《清史稿》《清太宗實錄》《清稗類鈔》等史料記載的范文程勸降洪承疇。洪承疇兵敗被擒後,一開始骨頭還挺硬,不但尋死覓活,還對說客范文程大罵不已。范文程是一個連祖宗都能背叛的傢伙,你怎麼問候他的祖宗和全家女性,他都不會在乎,而是笑呵呵地說好話(善言撫之)。伸手不打笑臉人,萬曆四十四年進士出身的洪承疇也不好意思說單口相聲,就跟范文程開始談古論今。兩個讀書人正說得投機,軟禁之處的房樑上開始往下掉灰。早就習慣了跟從地窨子裡走出來的後金野人相處的范文程不在乎,可是官宦世家走出來的飽學鴻儒洪承疇可是很在乎,很小心在意地撣衣裳。

范文程馬上中斷談話(遽辭歸)向皇太極報喜去了:“洪承疇死不了了,他拿那件破衣服都當個寶,又怎麼會捨得自己的命(敝衣猶愛惜若此,況其身耶)?”果然是漢奸瞭解準漢奸,洪承疇正如范文程所料,皇太極把自己的皮大衣送給洪承疇(解所御貂裘衣之),洪承疇投降了。看了皇太極的這個動作,忽然想起了劉備的一句名言,就是關於老婆如什麼兄弟如什麼的,這可能也是莊妃捨身勸降的出處。或者是後人附會,或者是《清史稿》要用皮大衣指代什麼,只是“為尊者諱”而不敢明言。

大明對洪承疇家三代上百年的知遇之恩,比不上皇太極一件貂裘,一個“解衣衣之”,一個“頓首請降”,根本就沒用什麼大玉兒捨身相勸。其實皇太極這番表演,不過給洪承疇找了個臺階:崇禎賞給洪承疇的東西,能換一萬件貂裘。洪承疇這時候要的是面子,一個文人變節投降的藉口:“禮賢下士,真命世之主也。”至於皇太極賢德還是暴虐,洪承疇清楚,霸氣鐵蹄下的冤魂都清楚。而作為一個飽讀孔孟之書而且很體面的文人,洪承疇一定要給自己的貪生怕死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而文人要想給自己找理由,總是能找到的。即使皇太極沒有解衣衣之,洪承疇也可以說自己被皇太極溫柔的眼神感動。

那麼皇太極為什麼要給足洪承疇面子,洪承疇投降後又為八旗進關做了哪些貢獻呢?皇太極曾經做過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從這個比喻我們可以看出,只要某個時代有文人,就不會缺少帶路黨,洪承疇就是一個“優秀的帶路黨”。

據為皇太極和洪承疇唱讚歌的清朝史料記載,當年皇太極為了招降洪承疇,可是做足了功課:“命諸文臣勸勉,洪不答,益厚遇之。”一番水磨工夫,泡軟了洪承疇的膝蓋。一看洪承疇跪了下去,皇太極樂得蹦了起來,馬上下令大擺宴席慶賀,酒席宴前還弄了很多文藝表演(賞賚無算,陳百戲以賀)。這時候八旗貴胄們不樂意了:“洪承疇就是一個囚徒而已,犯得著對他那麼好嗎(洪一羈囚,上何待之重也)?”皇太極笑了:“咱們把腦袋拴在腰帶上,用血肉之軀去硬抗明軍的紅衣大炮,為的是啥?”那些八旗貴胄雖然兇悍,但也不是傻瓜:“當然是為了中原花花世界的金錢美女良田美宅,能在江南水鄉偎紅倚翠,誰願意在深山老林喝西北風?”這時候皇太極就說出了那個很形象的比喻:“譬諸瞽者獲一前導,安得不賀也。”這話很好理解:“我要進取中原,但是卻是個人生地不熟的瞎子,有了洪承疇這樣的帶路黨,還不值得慶賀嗎?”


半壺老酒半支菸


皇太極在攻打明朝時,為了能擴大勢力,在招降明將這件事上頗下功夫。據說,明將洪承疇被俘後,不論皇太極如何苦勸,就是執意不降,一心求死。但是,為什麼最終洪承疇卻又投降了呢?

洪承疇是福建泉州人,早年讀過幾年私塾,由於父親病故,不得不輟學回家幫母親賣豆乾。

後來,洪承疇得到私塾老師的幫助才重返校園,繼續學業。由於學習機會來之不易,洪承疇特別刻苦,並早早立下治國平天下的大志。

洪承疇在24歲時考取進士,實現了他入仕為官的願望。

然而,洪承疇不光會讀書,他在統兵作戰上也很有才能。

(洪承疇劇照)

崇禎二年,農民軍起義鬧得很兇。陝西總督楊鶴由於手下缺兵少將,將時任學政的洪承疇臨時充為將領,命他平定農民起義。

沒想到洪承疇首戰告捷,連殺敵兵300餘人,並解除了韓城之圍。捷報傳來,朝廷對洪承疇自然封賞頗厚,並提拔他為延綏巡撫。洪承疇一戰成名,在軍中威名大振。

洪承疇帶兵後,一改楊鶴“剿撫兼施,以撫為主”的策略,他全力剿匪。對那些投降的流寇也不留活口,因此農民軍損失極為慘重。李自成的軍隊也由於遭到洪承疇的猛攻,死傷無數,最後只帶18人突圍出去,躲在了陝南商洛山中。

就在此時,皇太極趁亂率清軍攻打遼東一帶,眼看遼東就要淪入其手,崇禎情急之下,把正是清剿農民軍殘餘勢力的洪承疇調至遼東,希望他能挽救遼東敗局。

面對皇太極的重兵壓境,洪承疇認為應當且戰且守,步步為營。

但崇禎一心想力克清軍,一再下旨催戰。

洪承疇無奈之下,只得倉促應戰。不曾想卻被皇太極阻斷了糧道,將他及明軍困在松山。雖然屢屢突圍,但都以戰敗告終。

無奈之下,洪承疇只得死守松山,等明軍支援。

然而明軍遲遲不見,城中糧草卻一天比一天少。雖然皇太極屢次派人勸降,但洪承疇只是不應。苦撐半年後,城中草根樹皮都尋覓不見時,清軍發動攻勢,一舉奪下了松山。洪承疇戰敗被俘,成了皇太極的俘虜。

(皇太極劇照)

俘虜洪承疇,皇太極大為高興,畢竟洪承疇是明廷文武雙全的重臣,如果能投降清廷,自然對打擊明朝起到重大任用,所以皇太極對洪承疇相當重視。

據《明季北略》記載,洪承疇被帶到皇太極面前時,清軍喝令他跪下,但他死活不跪,反而大聲斥罵:“吾天朝大臣,豈拜小邦王子乎!”

皇太極見他不肯屈服,只得將他“拘所北館”,為了打擊他的銳氣,下令不得給飯他吃,只給點菽水讓他喝。

此後,皇太極多次派人勸降。但洪承疇只是充耳不聞,不理不睬。清軍見他堅決不降,一怒之下便拔刀要殺他,誰料洪承疇竟“延頸承刃,始終不屈”。

不光如此,洪承疇還以絕食對抗,以至“米漿不入口者七日”,大有以死殉國的意願。

那麼如此倔強的洪承疇為何投降了呢?

關於洪承疇投降有3種說法。

一是《清朝全史》記載,說諸文臣對洪承疇勸降失敗後,皇太極親自到囚禁洪承疇的地方。洪承疇見他時立而不跪,他亦不在意,反而看洪承疇衣服單薄,便解下身上的貂裘,披在洪承疇身上,並對他多有關切。於是感動了洪承疇,這才臣服於他。

二是《清史稿·洪承疇傳》記載,說皇太極想收服洪承疇,便命范文程勸降。范文程見到洪承疇沒有提投降的事,只是談古論今聊了半天。隨後,范文程向皇太極彙報說,在聊天時,屋樑上的灰落下一點來掉到洪承疇的袖子上,洪承疇將灰拂掉了。范文程說,洪承疇連衣服都如此愛惜,必愛惜生命。皇太極於是親自探視,見洪承疇衣服單薄,便解下身上的貂裘披在洪承疇身上,並對他噓寒問暖,洪承疇大為感慨,於是下跪臣服。

三是《清史通俗演義》中記載,說洪承疇這個人極為剛正,唯一的缺點就是好色。於是有滿蒙第一美人稱號的莊妃,也就是後來的孝莊太后,向皇太極毛遂自薦,請求去勸降洪承疇。

在得到皇太極同意後,莊妃便託了兩盞酒盅和一壺參湯來到了洪承疇的囚房中。

(莊妃劇照)

莊妃生得花容月貌,且一副楚楚動人之相,把個洪承疇看得心酥眼熱,只是一勁地胡思亂想。所以莊妃柔聲喚他時,他不忍不答。結果三言兩語,就被莊妃套得他家有老母,還有嬌妻美妾,膝下亦有兒郎。於是莊妃感嘆,好好一家人,如今竟落得個如此境地,於是淚眼婆娑,惹得洪承疇也忍不住垂淚不止。

後來,莊妃又挑明瞭自己的身份,並對洪承疇多有規勸,然後才入情入理地分析現實情況。最終在她的勸說下,洪承疇終於放棄了殉國的念頭,轉而同意投降清廷。

以上說法,第一種和第二種差不多。只是第二種比第一種詳細一點。第三種,皇太極用莊妃色誘一事,顯然有些不靠譜,是小說家的杜撰。當然了,關於洪承疇究竟是怎麼投降的,顯然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參考史料:《清史稿》《清朝野史演義》《清朝全史》)


張生全精彩歷史


洪承疇兵敗被擒寧死不屈,皇太極無奈之下,使用美人計,令自己的寵妃孝莊去色誘洪承疇。

其實這種說法是經不起推敲的,純屬捏造汙衊抹黑孝莊太后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1、孝莊太后直到生命終止的那一刻也沒有學會漢語,她只會蒙語和滿語,在滿清初期,漢語在滿蒙中普及度是非常低的,當然洪承疇這位昔日大明帝國的封疆大佬肯定是不可能會說滿語的,試問在這種語言不通的情況下,孝莊去色誘洪承疇,該如何溝通?難不成見了洪承疇就直接寬衣解帶?這豈不是笑話麼?再說了作為曾經明帝國的頂級權臣,身邊會缺美女麼?什麼樣的美女弄不到?再者一點,那時的滿蒙女子在琴棋書畫上是不可能趕的上漢人女子的,作為滿腹經綸,才華橫溢的洪承疇怎麼可能看到的上滿蒙女子?

2、孝莊是誰的女人?大清帝國最高統治者皇太極的女人,皇太極作為一國之尊,他怎麼可能會讓自己的女人,去用美色來勸降一個敵國的俘虜?這不是給自己臉上抹黑麼?如果真的這麼做了,對自己的名譽將造成多大的損失?再說了洪承疇值得他這麼去做麼?即使真的要用美人計,也不需要用孝莊啊,皇太極隨口一句話就可以安排幾位絕色美人去伺候洪承疇,而且保證令他滿意,讓孝莊去做色誘這件事,皇太極是絕對做不去來的,因為他是皇帝,僅此一點就足夠了。

3、洪承疇,是兵敗被擒的俘虜,隨時都有喪命之危,雖然他很有才幹,並且對大明帝國的一切都瞭如指掌,但是對於皇太極來說,洪承疇已是粘上魚肉,任由其宰割了,怕死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像洪承疇這種殺人無數的,是最怕死的,因為他太清楚人在臨死之前的痛哭了,他害怕自己也會如此,對於一個怕死之人,皇太極只需要給他一個臺階下即可,有必須犧牲自己的女人麼?

洪承疇雖然多活了幾年,為滿清入主中原竭盡全力,但身死之後卻聲名狼藉。不過他沒有以身殉國,也是有必然性因素。

首先,他對大明帝國的皇帝崇禎太瞭解了,這位皇帝非常難伺候,崇禎是志大才疏,一心想重振大明昔日雄風,但自己又沒有那個能力,卻又聽不進逆耳忠言,剛愎自用,在位17年換了50為內閣首輔,這是什麼概念?這簡直就是小孩子過家家麼?內閣首輔這個職位成了高危職業,燙手山芋了,袁崇煥在遼東做的好好的,滿清的一個離間計就讓其身死名裂,這對洪承疇來說觸動也是非常大的,關外的清兵可不是農民軍,如果洪承疇沒有達到崇禎的心理預期,那麼他的下場也不會比袁崇煥好到哪兒去,這一點想必洪承疇應該有想過。

其次,洪承疇經此一敗之後,深知大明帝國的末日已經不遠了,因為大明帝國最後的精銳在松山一戰中幾乎喪失殆盡,此後拿什麼來應對關內的農民軍和關外清軍的雙重夾擊?松山一戰,洪承疇死撐到了最後關頭,也沒有等來一個援兵,洪承疇已知崇禎放棄他了,雖然其現在還沒有死,但是在崇禎眼裡其已經英勇就義了。

最後,洪承疇沒有自殺以身殉國,這是其一生最大的錯誤,雖然崇禎皇帝有很多缺點,但是他並沒有對不起你洪承疇,你洪承疇能夠扶搖直上,平步青雲,這都離不開崇禎的栽培和提拔的,雖然你能力也很強,但若沒有崇禎給予其歷練的舞臺,試問你洪承疇如何會名滿天下,成為當世一等一的豪傑,而且在兵敗被擒之後,還能在皇太極這裡賣個好價錢?

總之,皇太極安排孝莊用美人計來招降洪承疇的說法是不存在的,純屬捏造汙衊抹黑孝莊太后。


清史宴


你一定聽說過這樣一句話: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出色的女人。

可是在中國歷史上,有三個成功的男人,背後卻是同一個出色的女人。

她就是“後宮第一謀士”孝莊皇后。

她的一生經歷清初三朝,親手培養了兩代偉大的君王,捲入了一場又一場鬥爭,面對泰山壓頂,卻巋然不動;面對“天崩地裂”,一次次化險為夷。為子孫做足長遠謀劃,做他們護守江山的“主心骨”。

一個女人到底有多強大,能在那個時代被頌為傳奇?

歌德說:“永恆的女性,引我們上升。”

細讀《浮士德》的原著可知,女性的強大在於包容萬物的格局。

而孝莊皇后的格局,成就了三位君主名垂千古的結局。

有格局的女人,善於共情

卡耐基說過:一個成功的管理者,管理能力佔15%,交際能力卻佔85%。

孝莊皇后一生的感染力、領導力和人脈的積累,與她強大的溝通能力是分不開的。

而溝通的成敗,依賴於是我們的內在是否有一顆共情的心,邏輯鮮明的說話比不上設身處地的共情。

《清太宗實錄》記載她“贊助內政既越有年”,心思縝密又足智多謀,很快成為夫君皇太極的後宮謀士,共情能力之高在“莊妃勸疇”事件當中就可以看出端倪。

皇太極兩次徵明讓崇禎皇帝非常惶恐,於是,他派得力干將洪承疇全力對付來勢洶洶的清軍。結果,清軍大獲全勝,洪承疇被俘。

皇太極對這位明臣的才幹早有耳聞,決心不惜運用一切手段,勸降洪承疇。當然,皇太極之所以看重他,並不僅僅因為他是明朝重臣,還因此人文韜武略,確實是位難得的人才,如果歸降大清,對於瓦解明朝意義重大。

皇太極軟硬兼施勸降,洪承疇“延頸承刀,始終不屈”,一點兒效果都沒有。

皇太極急的食不甘味,孝莊毛遂自薦親自去勸說。

孝莊動之以情 ,曉之以理,並不失時機地表達了自己對洪承疇視死如歸氣節的仰慕。

當她說到他的妻兒,洪承疇突然低下了頭,孝莊細心地發現他對妻兒的深切擔憂與思念,就從自己是一位妻子的角度,來說丈夫的性命是比什麼都重要的精神支撐,還保證如果他歸順清朝,會封鎖所有消息,來保證他妻兒的人身安全,直至團圓。

洪承疇漸無戒心,視孝莊為知己,最後勸降成功。

勸降的過程,注入了孝莊共情的智慧和女性特有的細密柔和,當範承疇難以被說服的時候,表明當下他對歸降清朝這件事情有顧慮,而孝莊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感受他的矛盾,找到了這些顧慮,為他清除障礙,事情自然水到渠成。

真正有大格局的女人,都有放棄己見,透過他人的眼睛看世界的共情能力,更會在男人迷茫的時候給予啟發,成為男人事業發展的助推器。

有格局的女人,以退為進

皇太極死後,其弟多爾袞和大皇子豪格成為了最熱門的皇帝候選人。而最終卻是孝莊的兒子坐上了順治帝的位置,這全是孝莊從中翰旋調停得來的。

她暗中籠絡重臣,以退為進,讓野心巨大的多爾袞輔佐皇帝,交出實權,實則韜光養晦。

她表面對多爾袞的張狂置之不理,無動於衷,事實上,她這麼做就是為了延緩、麻痺多爾袞的神經,以免多爾袞對順治產生過多的戒備,加速她們母子的死亡。

多爾袞突然的離世,孝莊用安撫追封、四兩撥千斤的方法,為順治贏得了親政的權力。

而在多爾袞餘黨作亂之際,孝莊立刻聯合長期以來備受多爾袞壓制的大臣,趁著這個大好時機,將多爾袞的勢力一網打盡。

從此,順治真正掌握了朝政大權。

孝莊的孫子康熙年幼稱帝,大臣們有恃無恐,尤其鰲拜更是不把他放在眼裡,結黨營私。

孝莊太后教導康熙:你現在還很年輕,沒有足夠的勢力與鰲拜抗衡,現在最重要的是增強自己的實力,臥薪嚐膽。

後來,康熙聽從孝莊以退為進的計謀,每天只是玩樂,讓鰲拜等黨羽放鬆警惕,待時機成熟,被康熙處置的猝不及防。

孝莊協助康熙掃除了奸臣,帶領著大清朝走向盛世,康熙大帝的政績一時無人能敵。

有格局的女人,看事物比常人更全面,更懂本質。由於站得更高,能夠將整個事物一覽無餘。

沒格局,用懸崖來自盡,有格局,用懸崖來逼自己努力。

所以,有格局的女人,才懂得適時而退、以退為進,就是為了更快地到達自己的目的地。

有格局的女人,心懷大義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說:“吾欲伸張大義於天下,挽救黎民百姓於泥漿。”

如此深明大義,在孝莊的身上也表現亦然。

他反覆告誡兒孫“得眾則得國”,因此要仁慈,要勤政愛民;治國要簡任賢才,用人必求有真知灼見,親忠良而遠奸人;還要“安不忘危”,“虛公裁斷”,以身作則。

順治帝親政時期,在國家財政困難的狀況下,善於持家理財的孝莊率先垂範,節用愛民,對於遭受自然災害的百姓,設法予以救濟。

她用仁愛之心幫助皇帝掌理朝政,使順治帝成為當之無愧的仁德皇帝。

後來,順治帝駕崩,葬禮期間,按照習俗,他生前用的物品也焚燒掉,“丟紙”儀式中,焚燒他的冠袍帶履、珍玩器皿。

孝莊眼看著價值連城的御用奇珍統統付之一炬,覺得可惜,凡焚化不盡的,派專人拾起來,拿到民間出售,以備國需。

孝莊一生以大清江山的前途命運為重,全心全意輔佐夫君和兒孫繼承與弘揚祖業,無私無畏,深明大義。

在這期間死了多少親人,發生了多少大事,她都得撐住,只為百姓幸福,江山穩固。

麻雀飛不到青雲之上,因為它的眼裡只有稻穀;雄鷹之所以能在峰頂翱翔,因為它的眼裡裝滿了山川天地。

這就是孝莊的格局。

作家伍爾芙說過一句話:偉大的靈魂都是雌雄共體。

孝莊皇后真是巾幗不讓鬚眉,在順治和康熙危難之時,頂不住壓力之際,都是靠孝莊的格局一路撐過來的。

女人的格局,就是家族的結局。

一個人的格局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真正制約著自己能走多長的路,能產生多大的能量,從而發揮自己的價值,掌控人生。

<strong>

十點讀書


先說明一下,無論是正史也好,專家學者的研究考證也好,都不認為洪承疇是因為孝莊的美色才投降女真人的。想想也不現實,皇太極怎麼可能為了一個漢人,將自己的愛妃拱手送上,給自己帶一頂綠帽子?再者,洪承疇是大明高官,什麼樣的美女沒見過,怎麼可能為了一個蒙古女人,拋棄漢夷之防和孔孟之道,去屈身事賊,這根本不現實。所以說,洪承疇的叛變,肯定有其他重要因素,不可能因為一個女人。

今天就來探討一下洪督師到底為什麼叛變?

洪承疇是福建人,少年時以聰慧好學著稱。23歲考中舉人,24歲高中進士,算得上年輕有為,深得朝廷器重,才31歲就出任兩浙承宣佈政左參議,算得上是春風得意。

真正讓洪承疇名揚天下的,卻是他的軍事能力。崇禎年間,陝西大亂,流民四起,農民軍王左掛、苗美率兵進攻韓城。時任三邊總督的楊鶴(崇禎寵臣楊嗣昌的父親)手下無猛將,無精兵。萬般無奈之下,他只好讓時任陝西督糧參議的洪承疇領兵出戰。這本是無奈之舉,沒想到洪承疇給了他一個巨大驚喜: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洪承疇設埋伏於林中,當農民軍靠近後,先是大吼大叫,弄得似乎四面都是埋伏,嚇得農民軍四散逃竄,然後再帶兵殺下去,雖然斬首不多,才300多人,但嚇退了農民軍,保住了韓城。一時之間,在陝西官場,此事傳為美談,大家紛紛議論,原來讀聖賢書的洪大人,還會打仗,還會殺人。

崇禎三年,洪大人因為剿匪功勳,在老上司楊鶴的提拔下,升任延綏巡撫,成為一方大員,封疆大吏。但是,他和他的上司楊鶴卻在剿匪大計上發生了巨大分歧。楊大人是典型的儒家出身的官員,主張以撫為主。洪承疇卻更像一個法家,主張以剿為主,甚至不惜殺降,認為對付農民軍就是要殺,殺得人頭滾滾,才能鎮住他們。在他手裡,被殺掉的農民軍有五六萬之多,甚至有老百姓稱他為洪屠夫。

一年多後,事實證明楊鶴以撫為主的策略全面失敗,農民軍投降後再叛亂的現象層出不窮。崇禎皇帝一怒之下,罷免了楊鶴,讓洪承疇出任三邊總督,全面負責清剿農民軍一切事宜。沒有了楊鶴的掣肘,洪承疇終於可以徹底放開手腳,安心清剿農民軍。陝西境內的農民軍扛不住洪承疇進攻,紛紛逃離陝西。崇禎看到洪承疇的厲害後,不僅保留他的三邊總督職務,而且還讓他總督河南、山西、陝西、湖廣、四川五省軍務,成為明廷鎮壓農民起義的主要軍事統帥。

洪承疇沒有辜負崇禎皇帝的期望,設下巧計,伏擊當時最大一股農民軍李自成部。潼關南原一戰,數十萬農民軍被打得丟盔棄甲,幾乎全軍覆滅。李自成只帶了18騎,逃入商洛山中,整個農民軍起義陷入了最低潮。如果這個時候,洪承疇還能繼續擔任三邊總督,繼續清剿李自成,那麼後來鼎鼎大名的李闖王也許就永遠沒有出頭之日了,以洪承疇的本事,李闖王找不到翻盤的機會。

可是,歷史沒有如果。

就在洪承疇幾乎剿滅李闖王的同時,女真人的鐵蹄已經踏上了京畿大地,女真軍隊兩路南下,京師為之震動。兩面受敵的大明王朝不得不從西線把主帥洪承疇調來,與孫傳庭率秦軍(陝西軍隊)入衛京師。

君命難違,洪承疇只好放下剿匪大計,和孫傳庭一起,率領5萬秦軍,風塵僕僕趕往京師。隨後,崇禎任命洪承疇出任薊遼總督,專門負責對女真的戰事。崇禎十四年,孤注一擲的崇禎皇帝調集關寧兵和秦軍等幾乎所有明軍野戰主力約13萬,交給洪承疇,希望他能一戰定遼東。洪承疇知道這麼做不妥,苦勸無效之下,只能遵令出兵。於是,一場大戰就此展開——松山之戰,成為明清之間力量此消彼長的轉折點。

洪承疇打農民軍沒問題,那群大老粗,怎麼是洪大人這樣熟讀兵書戰策的用兵高手的對手。可面對能征慣戰的女真人,那又是另一回事了。洪大人用兵重前權,輕後備(意思是重視前面,輕視自己的後方)的毛病被女真人捉住,導致筆架山的糧草倉庫被女真人毀去。沒有糧食導致軍心渙散,各路總兵無心戀戰,大多自行逃散。洪承疇堅守松山半年之久,終於因為彈盡糧絕,又無援兵,最終城破被俘。當時,他一心求死,以大明忠臣自居,甚至連崇禎皇帝也以為他一定殉國了,還給他舉行了風光的國葬。

如果洪大人真的死在女真的屠刀之下,那麼倒也稱得上文天祥一類的人物,忠君報國,矢志不渝,以身殉國。但歷史在這裡給大明王朝,也給洪承疇開了一個玩笑:一個熟讀論語,一個深諳孔孟之道的文臣統帥,居然投降了,做起了女真人的官。洪承疇的選擇,讓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

今天去回顧歷史,可以細細分析下,洪大人為什麼投降。

洪大人怕死嗎?我認為他既怕也不怕。為什麼這麼說呢?如果當時被俘的時候,讓他選擇,相信他一定願意慷慨赴死的。因為那時的他,心中有一股氣,一股為大明,為君王決然赴死之氣。有句俗話說得好,慷慨赴死易,從容就義難。當時的他,死便死耳,而足道哉。可時間越長,心中的這股氣就越來越弱,開始變得不想死。當年,蒙古人也是用這套對待文天祥,可文天祥畢竟不是洪承疇,無論你用什麼辦法,就是死不屈服,可洪承疇做不到。

除了怕死以外,對大明王朝的失望,可能也是洪承疇投降的重要原因。作為明軍的最高統帥,沒有人比洪承疇更瞭解大明王朝的虛實。松山一戰,幾乎大明所有的王牌機動力量都喪失殆盡。洪承疇困守松山長達半年之久,抵抗不可謂不激烈。可是,一個援兵也沒有。洪大人對大明,對崇禎可能都失望了。這樣的朝廷,在面對女真和農民軍的兩面夾擊下,到底還有沒有希望?洪承疇對這個答案越來越沒底,反而是看到了女真興起時的勃勃生機。這種對比,這種反差,最終讓洪大人做出了倒戈叛變的決定。

洪承疇的叛變,讓他在歷史上留下了巨大汙點。當他後來勸說少年英雄夏完淳投降時,夏完淳昂首回答:我朝有個英烈洪亨九先生(洪承疇字亨九),是個豪傑人物,當年松山一戰,他以身殉國,震驚天下。我欽佩他的忠烈。我年紀雖然小,但是殺身報國,怎能落在他的後面?洪承疇身邊的人以為夏完淳不認識洪承疇,忙告訴他,上面坐的就是洪大人。夏完淳輕蔑一笑:洪大人以身殉國,天子親自為他祭奠,天下誰人不知,上面坐的叛徒夷犬,豈敢冒充洪大人?洪承疇聽後羞愧不已,最終殺害了夏完淳。

另有當世大儒黃道周,忠於大明,兵敗被俘。洪承疇受命勸降於他。黃大人當即寫下一幅對聯,表明自己的心跡:史筆流芳,未能平虜忠可法(史可法);洪恩浩蕩,不思報國反成仇(洪承疇)。這副對聯既讚揚了史可法,又罵了洪承疇,黃道周的風骨,令後人讚歎不已。

以上種種,我們不難看出,洪承疇其人,確實忠於過大明,但最終也背叛了大明。他的背叛,可能是出於怕死,可能是出於對大明王朝和崇禎皇帝的絕望,也可能二者兼而有之。其實,滿清朝廷也看不起他這個人,最終把他列在《明季貳臣傳》。可見,當漢奸的下場就是,連他的主子都看不起他。

張廷玉:《明史》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第一,孝莊根本沒有親自勸降洪承疇,皇太極也不會允許這樣做。這完全是無聊文人的‘’意淫‘’。意圖醜化滿清而製造的緋聞與謠言。

那我們再避開孝莊這個問題不談,就來評論一下,洪承疇為何降清,四個人足矣說明,那就是貪生怕死。而且尤為嚴重地是,他不僅降清,而且為了滿清此全力以赴,去屠殺,佔領,消滅了大明,而且希望和他一樣的大明之臣和一樣投降。只用這樣,他才能洗刷他身上的叛臣,‘’漢奸‘’的髒水。這才是他最令人作嘔和詬病的地方,他做叛臣,自然希望人人都和他一樣。但他忘了,叛臣永遠都是叛臣。



洪承疇也算是崇禎時期有能力,有才幹的一方諸侯,崇禎也算信任。實事求是地說,松山失敗洪承疇的責任不大。被俘以後,洪承疇應該知道除了投降之外只有一死。但如何賣個好價錢才是最重要的。做出忠臣孝子模樣是給皇太極看。范文程從洪承疇抖落身上的灰塵就知道,此人惜命,在裝。一定會降。皇太極一出現,就此成就一對‘’良臣遇明主‘’好戲。


就此洪承疇開始對大明全力討伐,因為他知道,只要大明存在一天他就是亂臣賊子。是‘’漢奸‘’只有大明不存在,他才能心安理得。滿清希望劃江而治,他不許。李定國反正。南七省頃刻而復。滿清要放棄,他還不許。親自帶兵征討。說實在的,作為一介書生,洪承疇的軍事能力真不弱。不到二年就基本平定了。洪承疇對大清真是殫精竭慮。洪承疇之所以如此賣力,就怕大明覆國,他就是徹底地完蛋了。

洪承疇如此賣力,但結果如何呢?當時是萬世唾罵。百年之後乾隆給他上了二臣傳。洪承疇地下有知,又會做和感想?應該說,洪承疇依舊會投降,知要自己活著,一切都不是問題。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就洪承疇個人而言,他最大的悲哀與不幸在於,無論明朝遺臣,還是滿清皇帝都對他嗤之以鼻。這就是叛臣的下場。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這個問題很搞笑,因為莊妃根本不可能去勸降洪承疇。

從出身來說,洪承疇是明朝的漢族人,雖然領兵多年,但是沒有任何記錄表明洪承疇在投降之前會漢語;而莊妃是蒙古人,會蒙古語是必然的,同時由於她是大清的皇妃,必然也會滿語,但是沒有任何歷史記錄表明小抓雞此時會漢語。所以就算是孝莊見了洪承疇,那也會因為語言不通而無法交流,如何勸降?

有人會以清初滿洲貴族普遍會漢語的事來論證孝莊會漢語,但是問題是那幫武夫成天和漢人打交道,不會漢語根本是不可能的。而孝莊一個後宮的女人,如何通曉漢語?再說皇太極也沒必要為一個降將賠上自己的女人。

另外,以莊妃的地位,皇太極也不可能讓莊妃去勸降洪承疇。孝莊出身科爾沁,她哥是科爾沁的王爺吳克善,而清初和科爾沁聯姻是政治聯姻,通過科爾沁對蒙古施加影響力,因為科爾沁是成吉思汗二弟合撒爾後裔,黃金家族之後,其分量自然不小。如果要用美人計勸降,根本沒必要賠上自己的妃子,八旗旗下又不是缺女人,不可能找不到符合洪承疇要求的,畢竟皇太極五次破關劫掠又不是沒抓過女人。

洪承疇之所以會降清,因為他壓根就不想死,他之所以絕食不過是不想輕易就投降,否則對不起他明朝薊遼總督的身份。另外上演絕食的戲碼也可以試探一下皇太極的誠意,如果皇太極有誠意招降他,那麼他舅演一出良禽擇木而棲的戲碼;如果皇太極沒有誠意,他還可以有別的打算。

實際上皇太極還是有誠意的,親自去慰問並把自己的大氅給洪承疇披上,表現出禮賢下士的姿態;洪承疇通過皇太極噓寒問暖以及給他披大氅的舉動,立即就坡下驢,對皇太極三跪九叩表示願意歸順。你看,這出戏就搞定了,皇太極如此禮賢下士,真天命之主,這戲已經演到位了。

皇太極為什麼要得到洪承疇?因為洪承疇是明朝的高級官僚,瞭解明朝內部官僚體系運作,這樣可以為清朝之後入關降低困難,更好的接收並治理天下。

至於為什麼會有莊妃勸降這一說,因為歷史非常枯燥,人們不感興趣。相反,大多數人更願意相信坊間傳言和花邊新聞,因為這種玩意比歷史生動有意思。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在蘇北老家,常聽老人講解放前的“搶寡婦”。所謂搶寡婦就是指年輕婦女死了男人,想改嫁,可過去婦女講究什麼“三重四德",直接改嫁又怕別人說閒話。於是,就有專門撮合這事的人先找適合的男人,把家廷情況先知寡婦和家人,如同意,就約定某天讓寡婦故意的在地裡幹活,男的就在那等著,抱著女的就跑,女的故意叫喊,然後讓早己等候的家人在後面放幾槍(火銃)


表示女方不願意改嫁,是被人搶跑的,然後生米煮成熟飯,過段時間就正常回孃家了。所有的一切,只不過是轉個彎,做做樣子。

所以說,任何叛徒都有叛變的藉口,漢奸也有做漢奸的理由。什麼被形勢所逼呀,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呀,曲線救國呀,為了手下的將士呀等等丶等等,都不是理由,藉口而己。
洪承疇也不例外,作為大明重臣,兵敗被俘理應以死明志,任何情節都不是他叛變大明,做漢奸的理由,只不過是一些投降派為他粉墨罷了。


車工00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看到這個題,原諒我不厚道地笑了,能這樣問的人,大概不知道孝莊皇后的真實長相。

你以為是長這樣嗎?

太天真了,這是演員好不好,女主角,都是要找漂亮的。

注意了,這才是孝莊皇后的真容。

不知道的一看還以為是某知名男作家呢!

所以如果歷史上真的要讓孝莊去勸降洪承疇,恐怕是適得其反,洪雖確實好色,也不至於如此重口吧。

洪承疇這個晚明之大將,在明末陝西農民起義風起雲湧之時,擔任大明的滅火隊長,到處清掃農民起義軍,不得不說,洪承疇還是有些領導能力的,揮師剿賊,勢如破竹,曾經差點把李自成義軍一窩端。打的李自成十餘騎逃到秦嶺大山中,幾年不敢出來。

洪承疇像

明朝在遼東戰場上連續失敗,屢遭後金蹂躪,沒辦法,就把洪承疇從西北調到遼東,集中兵力,發動了一次剿滅女真的戰爭,結果在松錦一戰中,明軍反被皇太極剿滅,洪承疇就成了皇太極的階下囚。

洪承疇絕食數日,堅決不降,而皇太極意欲得天下,又愛才心切,生盡千方百計的要勸降他。於是就派心腹漢臣范文程去大牢中勸說洪承疇。范文程果然是牛人,面對洪承疇的大吵大鬧,范文程坦然處之,絕口不提招降的事,而是與他談古論今。范文程注意到一個細節,談話間,房頂掉落下灰塵,落在洪的衣服上,洪一邊說話,一邊不時彈著衣服上的灰塵。范文程起身告辭,去告訴皇太極:洪承疇死不了,連身上的一件衣服都如此愛惜,更不說性命了!

皇太極大喜,親自去看望洪,看到洪承疇衣服單薄,當場脫下身上的貂皮大衣,披在洪身上,說:“先生得無寒乎?”(額的小心肝啊,你穿這麼薄,冷不冷啊?)洪承疇瞠目結舌的看著這個怪人,嘆曰:“真命世之主也!”,然後叩首降清。

這才是洪承疇降清的真相。

就算是皇太極放了洪承疇,他回到崇禎那裡,估計也沒有好果子吃,畢竟幾十萬大軍灰飛煙滅,崇禎不扒了他的皮才怪。

所以綜合當時的情況,投降滿清其實是洪最好的選擇。


更多歷史類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