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没人才吗,还是诸葛亮专权又任人维亲,无论失荆州还是失街亭,都是用人不当?

真爱有益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思考下,《三国演义》里蜀国后期有没有特别知名的人物?好像武将里是有大书特书关羽张飞赵云的后代,剩下的就是魏延马谡马岱了吧。文臣方面呢?好像就蒋琬费祎了吧。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是部尊刘贬曹的小说。作者罗贯中无所不用其极的神化了诸葛亮关羽赵云等人物,而大家不难发现在《三国演义》后期蜀国的描写全是体现在诸葛亮的身上。理由很简单。真的没有太多人才可供蜀国取用了。虽然说这和任人唯亲以及蜀汉集团有关。一方面重用关羽张飞诸葛亮这些老一代人的孩子,这是在人情社会固有的。另一方面确实不敢太重用川渝当地的人,李严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毕竟刘备是属于鸠占鹊巢,罗贯中先生当年写刘备夺川肯定也是花了一番功夫。但很明显川渝地区的人没得到重用。人才的埋没造就了蜀汉集团的青黄不接。这也导致了失荆州和失街亭这两大历史事件。关羽守荆州一方面是真的有才能,另一方面是刘备放心把荆州交给他。其他人真的不敢,万一反水投吴,蜀汉瞬间危如累卵。马谡守街亭一方面是和诸葛亮私交不错,另一方面确实马谡是个帅才,但不是将才。这也最终导致了街亭的丢失。成就了京剧的失空斩。也就是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得最终蜀汉快灭亡的时候,蜀中无大将 廖化作先锋,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带兵死守绵竹。这位诸葛亮的儿子可以说得父阴萌平步直上。不得不说蜀汉后期真的惨不忍睹....(仅个人观点,如有不对或不妥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志为圣贤


首先可以肯定一点,蜀汉有很多人才。可是丢失荆州和丢失街亭却又实实在在地发生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难道说关羽和马谡不是人才吗?恰恰相反,他们俩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关羽不仅有万夫不当之勇,而且智谋过人,是天才的军事将领。而马谡熟读兵书,为诸葛亮南下平定孟获立下不少战功,他们家族都是人才。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两次失误呢?

第一,关羽失去荆州,主要是东吴背信弃义,孙权无耻之举。

在正面战场上,当时没有人是关羽的对手。这是肯定的,所以你说蜀汉没有人才,这是非常错误的一个想法。关羽看到刘备拿下了汉中,已经为北伐做了不少准备,那关羽这边也不能闲着。大家都在立功,自己这个五虎上将的老大,自然也必须要立功才行。他忘记了镇守荆州才是他最大的功绩。所以他举兵北伐,打到了樊城,只要打下樊城,那曹操在荆州几乎就没有根据地了。而关羽大军北伐的话,也就少了不小的障碍。所以曹操派遣于禁前来救援樊城,结果被关羽给抓了,曹操吓得差点迁都。这个时候的关羽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可是他想不到的是,东吴居然背信弃义。

东吴的背叛无疑是给关羽致命的打击。其实以关羽的才智,是考虑到东吴的威胁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孙权迟迟不敢对荆州动手。然而这个时候吕蒙跟陆逊唱了一出双簧。吕蒙得病被召回孙权那边,而代替吕蒙的是不出门的陆逊。陆逊一天到晚地写信给关羽,告诉关羽自己是他的粉丝,想要得到关羽的亲笔签名。长此以往,关羽就放松了对东吴的警惕,没想到孙权大军居然趁关羽不在家的功夫,偷袭了荆州,使得关羽无家可归。

第二,丢失街亭,并不是马谡一个人的错,他不应该背锅。

我们需要注意一个细节,大家在读三国的时候,都认为是马谡这个人不懂兵法,又不听从王平的建议,所以才会丢失街亭。其实我们仔细看看这件事的过程,当时诸葛亮需要一位战将前去镇守街亭,马谡主动请缨。因为有马谡出面,所以大家都很放心,也就没有任何异议地定下来了。如果街亭足够重要的话,难道诸葛亮不会派遣一个能力更加的人去吗?可见马谡的能力已经打到了这样的程度。到了街亭以后,马谡跟王平之间的关系立刻僵硬了起来,因为王平并不服从马谡的指挥,马谡将所有人马都调到了山上,而唯独王平的军队在山下。

这是一件十分蹊跷的事情,如果真的是赌气的话,那王平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他并没有立刻走,而是等到张郃的军队来了以后才走的,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离去直接将山上军队的水源暴露在了张郃军队的眼皮子底下。王平回到诸葛亮大寨的时间,是早于街亭失败时回去的时间的,早了一天左右。可见王平是提前撤离了街亭,让马谡成为了孤立无援的军队。而王平驻守山下又暴露了马谡山上士兵们的水源。这一战不败才怪,不能说王平故意暴露了水源害死了马谡,但是至少这一战他需要担一定的责任。<strong>

所以说这两个人都是蜀汉杰出的人才,他们虽然没有完成自己的任务。但是这不是他们的错,这是历史的选择,历史选择让那么多牛人都集中在那个时代,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除了这两个人以外,蜀汉还有很多厉害的角色。


第一,武将中比如说张飞赵云黄忠魏延姜维,这些都是当时非常著名的将领。

张飞就不用说了,那是跟着刘备打天下的兄弟,粗中有细,不仅善于打仗,而且注重大局观。如果不是因为爱喝酒的话,可能不会那么悲惨地死去。赵云被大家已经奉若神明,因为他不仅打仗厉害,而且正直勇敢,又没有什么不良嗜好,所以他的优秀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黄忠作为五虎将之一,是最老的一个,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杀敌一点也不含糊。他在的、平定汉中战役当中,带着人马阵斩夏侯渊,威震天下。魏延属于后期第一猛将,镇守汉中十多年,保证了蜀汉在北方丝毫没有受到曹魏的威胁,属于不可多得的人才,堪称后期五虎将领袖人物。姜维是蜀汉后期的大将军,是唯一能够带领蜀汉大军跟曹魏大军对抗的将领,而且他深得诸葛亮真传,忠心蜀汉,实在是难得。

第二,文臣中璀璨繁多,比如法正蒋琬费祎董允等等。

法正这个人在刘备夺取汉中的时候,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其实他是出卖了刘璋,又没有被刘璋所发现,所以留给了刘备。他告诉刘备,要想在益州站稳脚跟,就必须要夺取汉中。否则就会像刘璋那样,首尾不能相顾,十分被动。而且跟随刘备一起平定了汉中,为刘备的基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蒋琬是正儿八经的诸葛亮接班人,诸葛亮去世以后,蜀汉的天下就轮到蒋琬来把持了。不过蒋琬的岁数也不小了,所以很早就将丞相的位置让出去了。蒋琬之后是费祎成为了蜀汉的丞相。他是主张和平的那一方,他认为蜀汉要想发展,必须要先保持和平,不能打仗。也正是他执政的这段时间,使得蜀汉继续了战斗力,这才为后来姜维九伐中原奠定了基础。董允这个人非常正直果敢,他在世的时候,常常严词教训宦官黄皓,所以有他在的蜀汉,黄皓这些人是不敢掀起风浪的。


现在你还觉得蜀汉没有人才吗?蜀汉缺少的不是人才,而是有生力量。当时的老百姓已经被蜀汉朝廷给榨干了,可是他们还是一直想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实际情况跟理想严重不符合,这才导致了最后的失败。我是江湖小晓生,坚持原创,必出精品,欢迎大家品评。


江湖小晓生


蜀国后期,确实是人才匮乏后继无力。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这是有以下三种情况促成的:

一、蜀国在失去荆州后地狭人少,出现人才得概率自然要少很多。

二、在失去荆州后,除诸葛亮六出祁山外,蜀国战事减少,比刘备时期动不动三天一小战五天一大战的情况战事要少很多,人才得不到历练建功的机会,到战时仓促之间也看不出谁是人才,谁是庸才。

三、这跟诸葛亮事无巨细亲历亲为也有一定关系,动不动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权利不肯下放,有人有才也无处施展,事都被诸葛亮想完干完了。这就跟陈宫说吕布的一样,你有赤兔马,你有方天画戟,你武功盖世天下无双,但将士们有嘛是一样的道理。就培养人才使用人才这点就比不上曹操,很早的时候曹操就刻意培养历练栽培下属,像:曹仁,曹洪,曹彰,夏侯兄弟,于禁,张郃,张辽,不都是大胆使用刻意栽培点化,打了败仗不可怕,关键是看有没有成长,敢于给下属试错的机会,反观诸葛亮用人处事处处谨小慎微,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倒没啥,死了之后下属能做到都像他那样嘛!

四、对蜀地旧贵族的不信任,除了在内政上任用了李严黄权地方上任用了一些原来的官吏外,在军队方面重用的全是自己原班人马,用人唯亲之嫌是有的,但也是没办法,蜀国后期能打会打的就那么几个,几乎没有人才储备不用用谁!

至于用错关羽马谡这样的事情,在我看来倒是情有可原,看下三国,那个诸侯没用错过人,看错过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用错两回人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什么大错,错就错在诸葛亮太优秀一生谨小慎微,只是后人觉得用错两回人这样的事不应该发生在他身上,所以才觉着严重。

本人拙见,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望各位大神批评指正。


南山纵马


首先回答一个问题,无论从国力还是人才,蜀国相比较于魏国和吴国差远了,所以说蜀国人才凋零也是不无道理的。三国志作者陈寿都认为蜀国可以称得上名将的仅关羽一人,后来可以堪比名将的更少。

大意失荆州,可以说是关羽的责任。和诸葛亮无关,荆州是战略要地,非名将不能守,非亲信不能守,非忠诚义士不能守。这一块地盘只能由关羽来保卫。

失荆州一方面是孙吴用计偷袭,另一方面是关羽忽视客观现实,性格又刚愎自用造成的,失荆州算不得诸葛亮的责任。

失街亭的确是诸葛亮用人不当和识人不明,当然马谡也不是饭桶,马谡能力不在于带兵打仗,而在于他的辩才,马谡可以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不是一个将军统帅,所以失街亭是诸葛亮的责任。

诸葛亮本身是不擅长培养人才的,这是他的能力短板,当然也是为了更好的控制权利,因为蜀国内部也是派系林立。当然人才凋零,诸葛亮是一定责任的。最重要的是蜀国太弱,没有良好的人才吸引机制,没有未来可言,所以人才大多不愿意投靠它。


爱读书的陕北大叔


那时的蜀国人都没多少了,还有什么人才呀!


汉风唐韵828


天时地利人和。缺天时,不缺人才


Dreamtales


诸葛亮用人政策的确不英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