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朱元璋明明非常喜欢朱棣,却依旧册立了朱允炆为太子呢?

说起中国历史上最幸福的太子,莫过于朱元璋的长子,懿文太子朱标了。历史上太子之位就属于一个高危职业。一方面需要面对朝廷百官的监察,另一方面还需要打足精神应对来自兄弟之间的明争暗斗。更重要一点,历朝历代的太子都难逃皇帝的戒备防范之心。毕竟历朝历代儿子造反推翻父亲抢夺皇位的事情也没少发生。所以说太子表面看上去身为一国储君威风八面。实际上呢?历史上任何一个太子都是如屡薄冰小心度日,生怕行将踏错。但有一个人是太子之中的另类,这个人就是明朝懿文太子朱标。

为什么朱元璋明明非常喜欢朱棣,却依旧册立了朱允炆为太子呢?

朱标作为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嫡长子,可以说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尽了朱元璋的宠爱。朱元璋在自立为吴王之后就立刻册封了朱标为世子。并且从小朱元璋就把朱标当作继承人在培养。朱标十三岁的时候,朱元璋令朱标去临濠祭拜祖墓,朱元璋希望朱标可以一路上体验民间疾苦为以后成为明君圣主做准备。所以在朱标临行前朱元璋对朱标说“古代像商高宗、周成王,都知道小民的疾苦,所以都成了勤俭,守成的好君主。你生长富贵,习于安乐。外出,沿途浏览,可以知道鞍马勤劳,要好好观察百姓的生业以知衣食艰难,体察民情的好恶以知风俗美恶。到老家后,要认真访求父老,以知我创业的不易。”

为什么朱元璋明明非常喜欢朱棣,却依旧册立了朱允炆为太子呢?

洪武元年朱元璋继位称帝,之后随即册立朱标为太子。并且朱元璋亲自给朱标选了一批大才之士教导朱标本事。朱元璋的本意就是先教朱标做人,再让朱标做事。而朱标也没有辜负朱元璋的期望。尽管朱标生活在锦衣玉食的环境中。但朱标并没有染上什么不好的习惯。而且朱标长大后温文儒雅,慈仁殷勤,颇具儒者风范,而且还虚心求学。对于教导他的老师宋濂十分的尊敬,历史上宋濂牵扯到“胡狱”案件后,,还是朱标和马皇后力保才逃过一劫。因此大臣士林群体对于朱标好感度极高。

为什么朱元璋明明非常喜欢朱棣,却依旧册立了朱允炆为太子呢?

而且朱标也从来不因为自己是太子储君而轻视自己的兄弟。朱标对于自己的兄弟们十分的包容。真正尽到了一个大哥的责任。历史上朱棣等人因为忤逆了朱元璋而受到惩罚,也是在朱标的维护下才得以幸免。所以朱元璋对于朱标十分的满意。在朱标二十二岁后,朱元璋便积极的要求朱标开始参与朝政,了解朝廷的运转情况。甚至很多时候朱元璋都会把政事交给朱标处理,自己在一旁的看着。在朱元璋率军出征之际,朱元璋也会把监国大权交给朱标,锻炼朱标的执政能力。如此尽心尽力的培养太子,朱元璋也算是皇帝中的另类了。但也足见朱元璋对于朱标的喜爱。

为什么朱元璋明明非常喜欢朱棣,却依旧册立了朱允炆为太子呢?

洪武二十四年,朱标因病去世。朱元璋悲痛欲绝之后又面临着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重新为大明朝选择一个继承人。按照大多数人的想说来看,大儿子去世了,那么其他儿子的机会就来了。尤其像燕王朱棣。历史上朱元璋十分喜欢朱棣这个儿子。并且也十分的认可朱棣的才能。否则朱元璋也不可能封朱棣为燕王,并且要朱棣负责镇守燕京北平,要知道虽然当时的蒙古人已经败退回了草原。但明朝北方之地依旧时常遭受蒙古人的侵扰。所以说北平对于明朝来说就等于防御蒙古人进入中原的一道重要防线。朱元璋能分封朱棣为燕王,要他镇守北平,足见朱元璋对朱棣能力的认可。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朱棣就藩之后,多次参与策划了对蒙古人的进攻行动。两次率师北征,曾招降蒙古乃儿不花,并曾生擒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这都让朱元璋非常的满意。甚至一度在朱标去世后想要分封朱棣为太子。但最终朱元璋还是没有付诸于行动。

为什么朱元璋明明非常喜欢朱棣,却依旧册立了朱允炆为太子呢?

为什么朱元璋一定要把他的皇位传给长孙朱允炆,而不传给他的儿子朱棣?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嫡长子继承制度的问题。朱允炆是朱元璋长子朱标的儿子,是他的嫡长孙,而朱棣不是他的长子。选立大子的儿子为法定继承人,理由就是“皇孙世嫡,富于春秋,正位储极,四海系心。在嫡长子继承制度的排序上,嫡长子是第一顺位继承人,而嫡长孙则是第二继承人。按照这样来看的话,朱标是第一顺位继承人,朱标死后,第二继承人则是朱标的儿子,嫡长孙朱允炆。以朱棣的地位来看,他的继承顺位在第三或者第四位上。这么来看,朱元璋册立皇长孙朱允炆为太子就能说的过去了。

为什么朱元璋明明非常喜欢朱棣,却依旧册立了朱允炆为太子呢?

所以说,朱元璋之所以不立朱棣而选择了朱允炆。和其他的任何原因都没有关系。就是因为嫡长子继承制度的问题。最有意思的是,朱棣虽然是通过造反篡位夺取了皇位。但他从内心里还是十分认同嫡长子继承制度的。朱棣在册立太子的时候,同样把功勋卓著的次子朱高煦排除在继承人之外,而选择了嫡长子大胖子朱高炽为太子。其原因就是基于“长嫡承统,万世正法”的认识。

为什么朱元璋明明非常喜欢朱棣,却依旧册立了朱允炆为太子呢?

嫡长子继承制度源于宗法制,从西周诞生之日前,一直到明朝这段悠长的历史时期中,嫡长子继承制度已经是一个成功并成熟的继承制度。而且这项制度还深入人心。也正是因为有了嫡长子继承制度的存在,才确保了政权的平稳过渡,使人心稳定,政权稳固。通过时间的检验,它也是符合封建社会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继承制。虽然做不到尽善尽美。但相对而言,嫡长子继承制度也算是最合理有效的继承制手段了,也正是因为嫡长子继承制度的约束,即使朱棣再优秀,朱元璋也不可能去抛开朱允炆,而越级去分封朱棣为太子。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