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王败寇,还原一个我们印象中不一样的纣王形象

商朝,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是中华文明中有直接证据证明存在的第一个王朝,商朝起初频繁的迁都,最终定在殷(今河南安阳),商朝也就叫殷商。最后一任商王叫帝辛,也叫纣,也就是纣王,后商朝被周武王姬发击败,纣王于鹿台自焚,商朝灭亡!

成王败寇,还原一个我们印象中不一样的纣王形象

商王帝辛

在一些影视剧中,比如耳熟人详的【封神演义】,帝辛被描述成草菅人命,溺爱妲己,动用大量奴隶为自己修建鹿台,是一个暴虐成性,昏庸无能的帝王,甚至有成语"助纣为虐",侧面反映帝辛的残暴。但是历史是要辩证的来看的,帝辛其实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史记】:帝辛,长居娇美,筋力超劲,手格猛兽。就是指帝辛力量过人,这是武。从政以来,挖掘贤臣,知人善任,反对鬼神,这是文。在位时,东夷人企图扩张,威胁着商朝边境。帝辛亲自领军反击,打退了东夷,将国土面积不断扩张,包括了现在的山东、淮河长江附近一带。

战争,伴随着是当地人的家园毁灭,生灵涂炭,但在当时山东及江苏部分区域都属于文化经济落后区域,和现在是很不同的,商朝国土的扩张侧面也传播了当时的中原文化,对华夏文明的发展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整体来描述,可以说帝辛是天资聪慧,文武双全的一位君王。那么,为什么后世对他的印象会变成如此?我们知道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对于推翻前朝建立新王朝的统治者,对于前朝统治者的描述是从不手下留情的。因为自己不能说前朝统治者有多爱民爱臣,功德无量,国民爱戴。若是如此,你为何要推翻它呢,往黑处写,描的越黑,那么自己的师出更有名,自己是正义的。

牧野之战中,帝辛的商朝大军被周武王姬发打败,帝辛跑到鹿台,自焚而死。周武王为了彰显师出有名,列举了帝辛的五大罪状:酗酒享乐、滥用酷刑、信小人,远贤臣、不积极祭祀、残害忠良!

成王败寇,还原一个我们印象中不一样的纣王形象

牧野之战

我们来逐一分析这五大罪状:

1.酗酒享乐。"酒池肉林",说的是帝辛荒靡的生活,其实周记中压根无此记载,这是韩非子说的,他俩隔了800多年。再者如果喝酒这也算死罪的话,那么改讨伐的君王就太多了。

2.滥用酷刑。我们知道最多的典故就是炮烙和比干挖心。首先,炮烙在史记是有记载的,但是怎么用刑并没有描述,也就是没有过多文献去佐证刑法的内容。当然,酷刑肯定是有的,但是说到酷刑,明朝老朱可能更有发言权。至于比干挖心,史书说是比干谏言而死,至于怎么死的,没有描述,后世又为了文学效果构思出更神奇的,就是妲己说比干有七颗心,怂恿帝辛把比干心挖出来看看。

3.信小人,远贤臣。这个应该就是说的妲己了。其实关于历史上的亡国之君或者王朝转折中,很多学者都喜欢把君王跟女人挂上勾。因为性是欲望,在古代思想中,整体围着女人转的人,那大多数都不是君子。杨贵妃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安史之乱的发生和这个女人有必然的关系吗?

成王败寇,还原一个我们印象中不一样的纣王形象

妲己影视形象

4.不积极祭祀。这个用现代观点来看,帝辛就是扫除迷信的急先锋,要颁奖的。但在当时的文化中,这点是有问题的。因为当时的权利中,一个是王权,另一个就是神权。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神权甚至比王权更为重要。奴隶制社会中,奴隶更多的是相信神权,你不祭祀,而且还奴役我们,不反你反谁?相反,周武王那边就很信奉,至少在前期很信奉,甚至【封神演义】中,又是哪吒又是神话的姜子牙的,帝辛那边就是个狐狸精变的妲己。

5.残害忠良。其实说的还就是比干。当时并没有记载比干是被挖心的,屈原说是跳河的,至于后期被传成挖心,也是时代背景所致。还有补充的,就是动用大量努力建造鹿台。其实鹿台并没有多宏大,跟后世的差远了。

那么罪都存在疑点,商朝被周武王击败是事实。说到底,帝辛只能说是运气不好,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加上奴隶制社会上,正统的有24个朝代,其实大大小小的有60多个,这些亡国的统治者在朝代灭亡的过程中,扮演的不一定全都是昏庸无能。

朝代跟企业一样,有创立,有辉煌,就会有破产倒闭,一切都要遵循的是历史规则。有些亡国之君不过是遇到了不好的时代,有能力挽狂澜的,但大多数还是回天无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祖辈的基业在自己手中丢失。

成王败寇,还原一个我们印象中不一样的纣王形象

周武王

其实在帝辛即位时,商朝那时候已经进入了破产边缘。纵观整个商朝,也就是商汤的时候是最稳定的,其余时间都在内部勾心斗角,整个王朝在没落,内部已经分为多个势力,就像一座内部腐烂的大楼,只需要一点外力,那么大厦即倾。

到了帝辛这儿的时候,已经是个烂的不能再烂的摊子了。他也积极改革,但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改革是有风险的,因为改革肯定是要破坏当时的规则,而规则的既得利益者就会百般阻拦。加上同期的周经过文王武王的治理,已经非常的强大。为了扩大疆土,征东夷,虽然最后是赢了。但是战线拉的太长,本来就不厚实的国力,损耗非常大,对周边的控制力越来越差。

牧野之战中,周武王起兵伐商,帝辛匆忙组织军队,很多都是临时凑起来的军队,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东征俘获的奴隶,让这些人为你卖命,战斗力可想而知,"前徒倒戈,血流浮杵",奴隶军都反过来攻击商朝军队,加上内部一些对神权依赖的利益获得者的反叛,失败不可避免。

成王败寇,还原一个我们印象中不一样的纣王形象

前徒倒戈

综上一些表述,帝辛是一个有能力有过错但主要是没运气的君主,并不像影视中描述的那么昏庸无能,相反,他是一个有能力的君主。和明王朝的崇祯有点类似。有些国家或朝代的灭亡,说到底就是国运到期了,这是历史规则决定的,跟最后一任君主其实关系并不是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