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家里有书房,书厨,书架的都是哪些人?(包括办公室)?

冬去春来72203


其实有书房,书柜,书架等,这些只是外在表现,只能是说明他们的经济收入不差吧。

有些人是附庸风雅,硬件都配置齐了,书也堆得满满的,但是没见他什么时侯阅读里面的书。

有一些人经济条件不好,但是对阅读从没停止过,因此不能够凭借这些外物来判断一个人。

毛姆说过,“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免生命中所有的灾难。"

所以希望人们不光是有书房书柜,更主要的是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明天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让我们一起捧起优质书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吧!


伊夷以忆


我小的时候在家里人应响下,就爱看书。我姐是市图书馆的保管员,姐每次代书回来就有我看读的书。我从二年级下半期就开始看书了,4岁外公就叫我识字。我外公看书很快四本毛泽东选集不用二个小时全部看完,过目不忘。每一页每一行的字和标点符号,都记的很准确。我至今都作不到,但是历史的记忆年轮我是记的很准确。画面感非常的强,就好像我曾经就是那个年代的人。我收藏的书很复杂,有黄帝内经。中草药方,本草纲目伤寒论。人体结构图,神经系统的书。也有各种武术书籍,穴位等书和营养学,烹饪等书籍。各个朝代的历史书,武器装备等战术和后勤供应保障的军事书籍。外星人和uFo探索与发现等书记。毛泽东选集,马克思,列宁,论语易经,老子,孙子兵法等书籍都是我外公留下来的。有几千本了,还有些古董书和名人书法和绘画等书籍。我喜欢看书,一看就是几天很入迷饭都忘吃了。所以家里人,邻居和朋友。到我家或在外面,知道我在家看书他们不会打扰我的,因为书不看完我不会出去玩的。所以我和我的夫人都喜爱读书,她是一位医生,舞者每年都要学习和讲课。买书收藏是我们二口的乐趣…我们的朋友家家都有书房和我们一样的爱好和一样的乐趣…


圆满169773058


笔者家里藏书逾1700册,共有八个书架、书柜,客厅6个,大卧室2个。这些书架、书柜,除了一个不带垫板的铁书架子是花70元买来的,其他都是陆陆续续从废品站免费搬来的,只是,没有电梯,每次一个人搬上六楼家里,可以说吃奶的劲都用上了。我会做简单木工,敲敲打打,锯锯补补。旧物再利用,也是极好的。笔者只是普通公司职员,学历文凭不高,读书买书藏书,只是认定,读书是提升自己最便捷、最可靠、最低廉的通道而已。

少年时代,笔者曾在报纸电视上了解到,上海这座城市,文化氛围很好,出了海量的读书人。一个普通的上海工人,家中都可能收藏整套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2004年,我曾来到上海,投靠中学同学,上海知青子弟孙启宇。此前,我们已3年多没有联络了,只听说他高中没毕业,在上海到处打工。他住在奉贤县西渡镇(当时奉贤尚未撤县改区)住房面积不足30平米。他家里是没有书柜的,除了一本破旧的《鹿鼎记》上册,一本藏书也没有。只有收音机,没有电视(电视据说卖给收废品的了)。他要求我寄给他的自学考试用书:《中国通史》、《文学作品选读》等,放在院子里,已经发霉了。他说,他早就不读书了,没有时间(确实,他在市区上班,单程2小时左右)读过一本很薄的轻松浅显的小说:人就像水,装在什么形状的瓶子里,就是什么样子的,本质上并不会有什么变化……他经常花10块钱,去附近的网吧包夜,我跟他去过一次,无聊至极,还找不到一把靠背椅睡觉。

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在其著作《低智商社会》中说过: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廖廖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国家”,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大前研一的观点,虽然有些刺耳,但是,还算基本上反映了中国的社会现实。窃以为:中国要建设“书香阅读社会”,中国要成为世界第一文化强国,这并不全是国家的事情,它更离不开我们每个公民的坚持和努力。请记住:改变,从阅读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