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王败寇,项羽的失败不是偶然,主要体现在这四点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所谓“成王败寇”,事实往往就是这么残酷。

人们对于胜利者总是非常的崇敬、向往、羡慕,而对于失败者往往不屑一顾,甚至有可能的话还会踩上几脚。可是,对于项羽败给刘邦,人们却是耿耿于怀,这似乎与惯性思维不相符嘛?

成王败寇,项羽的失败不是偶然,主要体现在这四点

不然!其实仔细想想并也不难理解:项羽贵族出身,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武力超强,个高貌帅,简直是升级版的高富帅!相比之下,刘邦只是地痞流氓出身,没啥文化,武力超低,厚脸耍赖,年老貌丑,整个就是穷屌丝形象。当面对秦始皇威武出行,前者豪迈地宣称“彼可取而代之”,后者则是满脸的羡慕嫉妒恨“大丈夫当如此”。

在反秦过程中项羽展现出超高的军事素质,尤其是巨鹿大战,破釜沉舟,直接打得名将章邯胆战心惊。而刘邦则是东躲西藏,更是趁项羽与章邯鏖战之时绕道抢先进关中,算是捡了个偌大的软柿子。

成王败寇,项羽的失败不是偶然,主要体现在这四点

而后来在楚汉对峙过程中,刘邦也是多次被项羽击败,彭城大战更是在己方数倍于敌的优势之下被打得落荒而逃。至于在刘邦的老爹被项羽逮住后,刘邦说“咱们是结拜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吃他记得分我一碗汤”更让后人非常不耻。

尽管项羽是这么一个非凡的英雄人物,而他的对手刘邦看起来似乎只是个小瘪三,可项羽还是败了。究其原因无非以下几点:

其一,项羽的性格有明显的缺陷,脾气过于暴躁,杀戮心太重。

他曾一怒之下坑杀20万秦军降兵,后世很多人把此事与白起坑杀40万赵军降兵相提并论。可是,白起之举有很多不得已的原因,而项羽此举却纯粹是为了发泄私愤。

进入关中之后,他一把火烧了宏伟的阿房宫,又对关中普通百姓实行高压政策,甚至允许手下士兵随意少杀抢夺。

成王败寇,项羽的失败不是偶然,主要体现在这四点

项羽的祖父项燕、叔父项梁及很多楚地子弟均死于秦军刀下,他对大秦有刻骨铭心的家仇国恨,但是江山大业面前他并没有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反而任其为之,让这种仇恨无限扩大。

历史上,但凡杀戮心太重的上位者很少能开邦立国,即使侥幸夺取天下,其政权也不会维持太久,秦朝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当年秦始皇横扫六国、一统天下,是何等的丰功伟绩!但他实施暴政最终失去天下民心,他刚归天不久就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秦朝迅速衰落,最后在秦二世手中就灭亡了,根本没有实现秦始皇所设想的千秋万代。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文韬武略、才华智商均在他之下的项羽了!相比之下,刘邦做得非常好,在反秦过程中除了必要的战斗之后尽量不制造过多的杀戮,对于百姓的安抚也非常到位。

其二,项羽的情商并不高。他确实很有能耐,但是也因此刚愎自用,根本听不进别人的不同意见。

“亚父”范增早就看出刘邦野心勃勃,并预言他会成为项羽最大的对手,因此多次建议收拾刘邦,而项羽则盲目相信自己的实力,根本不把刘邦放在眼里,甚至放过了鸿门宴这个铲除刘邦的大好机会。还因此失去了隐藏于刘邦军中的“二五仔”曹无伤(失去曹无伤所带来的恶果甚至比英布反叛更严重!)如此盲目自大的人能够做成大事?

成王败寇,项羽的失败不是偶然,主要体现在这四点

反观刘邦则能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并随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比如楚汉对峙时,韩信要自立为王,刘邦很是恼火,一旁的张良暗示现在不能轻易得罪韩信,还要靠他对付项羽。刘邦马上和颜悦色安抚韩信的使者,并立即封韩信为齐王。两相比较,高下立判!

其三,项羽没有上位者所应有的魄力,容不下人才。

韩信,这个项羽一生最大的对手,一个他在战场从来没有占到便宜的对手,最早本来是投奔于他,可他看韩信其貌不扬,又没有高强的武艺,再加上年轻时有过胯下之辱,因此很瞧不起他,韩信一怒之下投奔了刘邦。

刚开始刘邦也不太重视韩信,韩信再次离开,萧何赶紧追回韩信,并向刘邦一力举荐他。刘邦遂拜韩信为大将,并举行隆重的拜将仪式。后来,韩信展现出自己超凡的军事才能,成为项羽一生的噩梦。

成王败寇,项羽的失败不是偶然,主要体现在这四点

和韩信并称为汉初三大将的英布原本也是项羽手下,虽然他比韩信运气好些,被项羽重用,但项羽一直不怎么相信他,最后导致他也投奔刘邦。还有钟离昧,这个号称项羽最忠诚的手下,因为项羽误信陈平散布的谗言而被迫黯然离开。

刘邦文不如张良、武不如韩信、谋不如萧何,但是他知人善任,所以才能以弱胜强,战胜了看起来不可一世的项羽。所以才有了传闻他与韩信经典对话:臣乃将兵之人,陛下是将将之才,所以臣不如陛下!

其四,项羽做事急功近利,少谋而寡断。

楚义帝熊心本是收买人心的金字招牌,刘邦对其非常恭敬(虽然只是表面功夫),而项羽则趾高气昂,根本不给面子。

这就把楚义帝推向刘邦那边,而后项羽又气愤不过,派人杀害楚义帝,陷自己于不义之中,让自己之前反秦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声望、影响荡然无存。

此事的后果就是刘邦趁机拉拢各方势力对抗项羽,其后项羽被迫到处征战,虽然胜多败少,却始终不能改变局势,最后孤掌难鸣,在垓下兵败自刎。

成王败寇,项羽的失败不是偶然,主要体现在这四点

反之,如果项羽能沉着冷静,表面上好好应付楚义帝,等大势已成之后再翻脸,大概就不会遭遇后来的困境了。

有时想想,大家对刘邦有着种种的不满、猜疑、责难、反感,可也正是他建立的大汉王朝统治了中国长达四百年之久,还影响之后两千多年的历史直至现在,而且给我们这个民族留下永远无法磨灭的烙印。

因此,总是把刘邦想得那么无耻、下流、可恶、愚昧、卑鄙、狠毒是不是不太公正?换个角度看,就算项羽成为胜利者,历史就能走向更好的方向?

成王败寇,项羽的失败不是偶然,主要体现在这四点

上面提到的种种问题项羽改变不了,他拿什么去应付后来汹涌南下的匈奴大军?刘邦虽然被困于白登山,可他不但凭借手下的计谋脱困,其后更执行正确的外交方式,避免与强势的匈奴对敌,使得大汉得以能够数十年稳定发展。

换成项羽又当如何?以他的能力应该不会遭遇白登山之围,但是他不是韩信那种千古名将,并不足以抗衡匈奴,而以他的性格又不可能缓和矛盾。恐怕最后难免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还会让五胡乱华的惨剧提前到来吧。

本文为本号特约撰稿人【乱剑狂刀:一个观点激进的网络流浪者,混迹于武侠和历史论坛,帖子少废话多。喜欢旅游,喜欢看书,喜欢睡觉,喜欢集邮……除了考试外什么都喜欢尝试。希望用自己的双脚丈量完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原创,未经允许,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