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末期最陰毒的將領衛瓘,是如何除掉鄧艾、鍾會和姜維的?他最終的結局如何?

文史磚家


衛瓘除掉鍾會、鄧艾的過程,堪稱古代陰謀家的經典之作。其中人物的悲慘結局,也在時刻警醒著我們。

滅蜀難,安蜀更難

早在部署滅蜀戰爭時,司馬昭就認真考慮過鍾會等人造反的問題了。他提到:現在大家都反對滅蜀,只有鍾會支持我伐蜀,因此我要用他。而滅蜀之後,人心思歸,蜀的遺民也都心懷恐懼,即使鍾會想造反,又有什麼用呢?

話雖如此,司馬昭依然做了充足的準備。以衛瓘為監軍,協助把控徵蜀軍的動態,並在內部也做了一些整頓,以備萬一。


司馬昭的謹慎是有先見之明的。

“天下未亂蜀已亂,天下已安蜀未安”。川蜀地區獨特的地理風貌,極利割據,因此,許多奉命入川作戰的將領在建立功業後又割據一方,反抗中央,使得蜀中不斷動亂。

唐末,奉朝廷命令出征四川的王建,驅走上級,屯兵劍閣,開啟了五代十國中,前蜀政權割據的時代。

後唐,奉命出鎮西川的孟知祥,也利用後唐的混亂趁機自立,開啟了五代十國中,後蜀政權割據的時代。


可以說,一旦衛瑾對滅蜀大軍處置不當,蜀中的局勢將難以預測!

率先出局者:“政治自殺”的鄧艾

衛瓘的潛在對手也都是“高智商人群”。

不過,相比之下,鄧艾的智商似乎都用在了軍旅,政治上,很幼稚!

鄧艾開啟了自殺式的表演。

他在安撫蜀漢投降君臣時,作出了許多超出權限的行為。隨後,他在給司馬昭的信中,提出了一些高瞻遠矚,卻足以觸動權力敏感者神經的建議:

1、不要讓蜀漢君臣北上去中原。

他認為,人們都重土厭遷。如果遷徙蜀漢君臣,會堅定吳國君臣抵抗的決心。
樂不思蜀,是後主積極配合司馬家的宣傳政策。

建議:封后主為扶鳳王,其他蜀漢投降官吏各自封什麼官職、爵位,在什麼什麼地方安置,都非常詳細。

2、在西蜀準備伐吳

他認為,應該留下隴右兵兩萬,原西蜀兵兩萬,在西川準備伐吳。

立刻組織打造船隻,訓練水師。準備順流而下,滅吳!

司馬昭看了信,勃然大怒,這也太囂張了呀!合著你就是新蜀王了唄!


早就想除掉鄧艾的鐘會此時來了信息,說鄧艾在成都囂張跋扈。和蜀漢君臣吹牛,說什麼如果不是遇到他鄧艾,他們可能全都被殺了;說什麼姜維也是英雄,不過遇到了我鄧艾還不是要掛!

司馬昭覺得還是先溝通。於是,衛瓘登場了!

衛瓘去找了鄧艾,傳達了司馬昭的意思:凡事應該多請示,不可自專。

鄧艾直接懟了回去:凡事請示,山高水長,時機就錯過了!將軍在外,應該獨斷行事!


好吧 ,話說到這個份上,鄧艾死期也不遠了。

鍾會陰險的設計,衛瓘身處險境

坦率地說,鄧艾,只是一個心無旁騖的職業軍人,而且,鄧艾的做法有先例可循。

吳漢奉劉秀命平川后,也曾經獨斷行事。

不過,吳漢屠殺公孫家族,四處劫掠。這不是造反的樣子;另外,最重要的是:司馬昭自己就只是一個權臣,如果不能牢牢把握住軍隊,他還當個屁的權臣!

於是,司馬昭給衛瓘和鍾會下令,捉拿鄧艾!


鍾會,可不是鄧艾這樣的政治白痴,他也是權力遊戲的高手!

作為官二代,鍾會早已經領教過權力的陰險和殘酷。就在出徵蜀漢前不久,他還設計除掉了嵇康和呂安。

此時,鍾會設下了一個一石二鳥的圈套!

他以衛瓘只帶千餘人為前隊,他自己帶大隊“隨後就到”。

鍾會意思很明確。先讓鄧艾弄死衛瓘,然後再以此為藉口弄死鄧艾,一舉除掉兩個絆腳石!

鍾會不愧是權力遊戲的高手!一般的人,就這樣會被弄死了!

巧妙施計,捉拿鄧艾


不過,衛瓘,不是一般人。

他夜晚抵達鄧艾軍附近,揚言:各將軍立刻到朝廷軍中報到!來報到者依然可以按功獲賞。誰要是反抗朝廷,就誅殺他全族!

於是,各將在第二天雞鳴時紛紛來到衛瓘軍營報到。只有鄧艾父子未來。

衛瓘於是在日出時分,乘坐使者車輛來到鄧艾軍營,直接把還在睡覺的鄧艾父子一起捉拿。

此時,鄧艾帳下的將領們紛紛來找衛瓘要說法。這些將領跟隨鄧艾出生入死,你要是隨意處理鄧艾,他們真會直接滅了衛瓘。

衛瓘淡定地走出來,安撫大家說:“我正在給朝廷寫信為太尉申辯。請各位將軍耐心等待”!諸將散去等待。

他們等來了——鍾會帶來的大軍。


衛瓘暫時安全了!

鄧艾仰天長嘆:看來,白起的命運要出現在我身上了!

不要給高手足夠的時間

除掉了鄧艾,接下來,是大BOSS鍾會了。

鄧艾很可能是冤枉的,但鍾會是絕對想要造反的!而且,作為軍政全才和大士族,鍾會也有造反的能力和人望。

他極力收買人心,安撫蜀民,整合降卒(本應解散)。


同時,他又以士族身份極力拉攏蜀中俊傑,試圖獲取他們的擁護,他和姜維深相交結,又拉攏蔣琬的兒子蔣斌等人。

(姜維也有意利用鍾會來光復蜀漢,因此,在這場遊戲中也多有表現,但今天只介紹魏國方面的表現,不對姜維的舉動詳細介紹)

當初,在擔任司隸校尉期間,身在外任的他,朝廷的大小事務、官吏任免,鍾會都多建議得當、才知卓絕。

這樣的人,給他時間穩定局勢,十分可怕!

此時,司馬昭的後手起到了作用,他給了鍾會兩個選項:馬上造反,或者回來當官!

在要捉拿鄧艾時,司馬昭除了讓鍾會、衛瓘行動,還自統大軍到長安,以賈充帶前隊趕往漢中,並把曹氏宗族安置在鄴,以山濤監視,以防作亂。

這什麼意思,鍾會再清楚不過了。他自己的兵馬5、6倍於鄧艾,現在朝廷這麼調兵,顯然不是針對鄧艾的!


司馬昭的壓力,促使鍾會“立刻造反”。

千鈞一髮,誰是臥底?

鍾會召集眾將來到蜀漢宮殿祝賀勝利。就在酒酣耳熱之時,鍾會突然站起,振臂高呼,宣佈了一道太后懿旨:立刻起兵,誅殺司馬昭!

歡喜的氣氛凝聚。鍾會知道這個消息有點突然,決定讓大家好好考慮考慮,於是,把大家都軟禁了起來。

隨後,鍾會找到衛瓘,“欲殺胡烈等”。


鍾會要殺便殺,何必找衛瓘商量呢?

這是鍾會又一條毒計。衛瓘是監軍,代表的是朝廷。如果衛瓘宣佈要殺掉眾將,鍾會再殺掉衛瓘,就可以拉攏眾將的支持了!

衛瓘當然不同意,於是也和鍾會僵持了起來。

打破僵局的,往往是臥底。

衛瓘利用上廁所的機會,找到了丘建。讓他帶消息給胡烈的兒子,告訴大家鍾會要造反,並扣留了眾將!


丘建,有的說是胡烈的愛將 ,有的說是鍾會的愛將。小編以為,他是衛瓘的臥底!

胡烈的愛將,此時出不去,如何傳遞消息?鍾會的愛將,衛瓘冒冒失失去求助,不是逼迫鍾會殺了自己嗎?

顯然,他,就是臥底!

演員的自我修養

當夜,衛瓘和鍾會都持刀而睡,都睡不好覺。

次日,各營軍隊都殺了過來!可是,因為衛瓘和將軍們都在內,大家都不敢進攻。

此時,衛瓘決心出去聯絡、組織各軍。於是,衛瓘假意對鍾會說:“請將軍前去穩定人心”!

鍾會此時需要親自組織對眾將的安撫,是不能離開的。可是,如果衛瓘是主動請纓去安撫,鍾會是不放心的。此時衛瓘要請鍾會去安撫,鍾會放心了,“你是監軍,你先去安撫吧”!


衛瓘剛走,鍾會馬上後悔了,派人把衛瓘追了回來。

衛瓘喝下鹽水,仆倒在地。鍾會排出的親信和醫生在看過後,都認為衛瓘已經病重,於是放鬆了對他的警惕。

隨後,衛瓘等到了陰謀家的黃金時刻——夜晚。當天晚上,他做檄文,並趁鍾會放鬆警惕,將檄文傳達到城外各軍,約次日一起討伐鍾會。

決鬥

次日,城外各軍發起了進攻,鍾會引軍抵抗。

與此同時,城內被軟禁的眾將也紛紛起來反抗,“幹部團”配合城外部隊,內外夾攻。

顯然,“幹部團”能拿起武器來反抗,說明他們也得到了衛瓘的信息。這依然歸功於——臥底!


在內外夾擊下,鍾會、姜維等人也都被殺。

此時,各軍紀律混亂,一改之前安民的形象,沿途燒殺擄!

在衛瓘“再三組織”下,部隊才恢復紀律,開始班師回朝。

當然,在恢復紀律之前,衛瓘做了一件必須是混亂時做的事情:派田續殺掉了鄧艾父子。

塵埃落定,一場充滿曠世奇謀的滅蜀戰爭,就在這一片血腥的殘陽中落下了帷幕。

在這場權力的遊戲中,司馬昭、衛瓘、姜維、鄧艾、鍾會,紛紛出場過招,最終,更懂人心、權力鬥爭更熟練的司馬昭、衛瓘取勝。

鄧艾,是最可惜的一個。他是真正的,心無旁騖的專業軍事痴,可是,在慘烈的政治環境中,卻不幸成為了權力的犧牲品。


而這場遊戲的玩家倖存者衛瓘,最終下場也很慘!他此後曾位列三公,並玩了一輩子權遊,並最終,死在了這場遊戲中:全族被殺!

權力的遊戲,永遠沒有最終的贏家。當一個地方充滿陰險的權力遊戲時,無論你是衛瓘這樣的“權遊達人”,還是鄧艾這樣的專業人才,能遠離,儘量遠離。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三國末期,鄧艾和鍾會已經算是超一流的統帥了,但即便是這樣的人物,最後還是栽在了衛瓘手裡,足見此人的膽識與謀略不可小覷。不過,鄧、鍾二將之死,更主要的原因還在於,他們之間彼此內鬥,給衛瓘留有了可乘之機。

在鄧艾、鍾會和衛瓘三人中,論忠誠度而言,衛瓘可居第一,其次為鄧艾,最次為鍾會。曹魏派鄧艾與鍾會分兵征討西蜀,成都的劉禪向鄧艾投降,姜維等一班武將則奉命向鍾會繳械。結果,鍾會萌生了謀逆之心。

鍾會想要謀反,企圖佔據西蜀擁兵自立,但鄧艾成了心腹大患。幾經盤算,鍾會想了個主意,造謠稱鄧艾謀反,並得到了朝廷的押解鄧艾的旨意。奉命去成都的,便是衛瓘。

按照鍾會的設想,如鄧艾被擒,則萬事大吉;若衛瓘被反殺,則再以鄧艾謀逆為由,興兵征討。鍾會的這個計策,無異於將衛瓘架在火上烤:一旦失敗,先丟掉小命的必然是衛瓘。

但衛瓘頗為聰明,他到成都後先穩住了鄧艾的手下,順利地擒住了鄧艾。不過,後來鍾會謀逆的心思越來越明顯,引發了魏國將領的不滿。鍾會一度想裹挾衛瓘一同起事,但衛瓘默不作聲,由此也受到了猜疑。

關鍵時刻,衛瓘用裝病的方式騙過了鍾會,逃出城後與魏國軍將共同攻擊鐘會,並滅了鍾會、姜維等人。此後,衛瓘擔心鄧艾被釋放後會東窗事發,於是便下毒手殺了鄧艾父子。

儘管有人稱衛瓘是“三國末期最陰毒的將領”,但從鍾會、鄧艾之死來看,此二人的結局也算是咎由自取。鄧艾收降劉禪,變得頗為驕縱,而且忽略了鍾會這個政敵,而鍾會則早有擁兵自立的野心,卻又不能當即立斷。最終,處於夾縫中的衛瓘,不僅保全了自己,還除掉了兩位功勳,可謂實屬不易。


史海爛柯人


衛瓘,字伯玉。他出身名門,少年敏慧,拜名士傅暇為師,清貞有名理。二十歲時即為曹魏尚書郎 。司馬昭專權時曾隨鍾會、鄧艾伐蜀,任監軍;後為晉尚書令、司空、太保。晉惠帝司馬衷時為輔政大臣(太保),後被陰謀造反的楚王司馬瑋捕殺。

與其說衛瓘狠毒,不如說司馬昭權詐

按《三國志·魏書·鍾會傳》記載,鍾會率軍滅掉蜀漢後,“威震西土,自謂功名蓋世,不可復為人下,加猛將銳卒皆在己手,遂謀反......” “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漢,不失作劉備也”。滅蜀後,大將軍鍾會自恃功高,認為自己很了不起,不願居於人下,且麾下兵多將廣,完全可以虎踞西川,稱霸天下。若大功告成,可全取天下;即便不成,也可以退守西蜀,自立為王,成為第二個劉備。

《三國志》載,鍾會起了謀反之心後,先是偷偷上表誣告鄧艾欲舉兵造反,司馬昭令監軍衛瓘將鄧艾父子逮捕收監,檻送京師。鍾會除掉鄧艾後,和蜀漢降將姜維結成利益同盟,準備將不願服從的魏將統統誅殺,最後由姜維率五萬投降蜀軍做前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搗長安,鍾會統魏軍主力殿後,然後合兵進攻洛陽、許都,問鼎中原。

其實,權謀狠辣的司馬昭早就料到了這一切。話說曹魏大軍誓師伐蜀前,有一個叫邵悌的大臣提醒司馬昭道,鍾會率二十多萬大軍出征,會不會擁兵自重,反過來威脅朝廷。司馬昭答曰:“凡敗軍之將不可以語勇,亡國之大夫不可與圖存,心膽已破故也。若蜀已破,遺民震恐,不足以圖事;中國將士各自思歸,不肯與同也”。此話很是耐人尋味。

司馬昭的意思是:等鍾會率軍滅掉蜀漢,蜀國人國破家亡,內心震恐,加上被打的心膽俱裂,也就不敢再追隨鍾會作亂了;而隨軍西征的魏軍將士,久戰疲憊,人心思歸,更不願隨他反叛,所以大軍遠出在外應該沒有啥大問題。

話雖這樣說,但司馬昭內心對手握重兵的鐘會還是心存忌憚的,擔心他滅蜀後會生出野心,舉兵造反;但他內心似乎還有別的企圖,譬如希望鍾會伐蜀時遇到蜀軍的激烈抵抗,最後雖然滅掉了蜀國,但已兩敗俱傷,到那時即便他有反心也沒有實力助他反戈相向了。

於是,他把司空衛瓘派到鍾會大軍中做監軍,以便監視並報告其一舉一動。也就是說,後來衛瓘所做的一切惡事,不過在執行司馬昭的命令而已,與其說他陰毒,不如說司馬昭精於算計、權謀狠辣。

司馬昭、衛瓘一石兩鳥,除鄧艾,逼反鍾會

鍾會所率的魏軍主力雖然在劍閣遭到蜀將姜維的堅決阻擊,進退維谷,遲滯不前,但鄧艾卻率一支偏師偷度陰平,翻越七百里無人險道,擊潰諸葛瞻,突然兵臨成都城下。蜀後主劉禪在實力尚存的情況下,不思抵抗,獻城投降。立國42年的蜀漢名實俱亡。

戲劇性的滅掉蜀國後,鍾會得到了蜀漢大將軍姜維的五萬精銳之師,而滅蜀第一功臣鄧艾則“檢閱將士,無所擄掠,綏納降附,使復舊業,蜀人稱焉”。鄧艾部軍紀嚴明,嚴禁士卒搶掠、侵害百姓,還善待降人,使其重操舊業,於是甚受蜀人擁戴。

鍾會、鄧艾征伐蜀國的過程中,並未遇到過激烈的抵抗,反而順利得出奇。孫子曰:“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鍾、鄧二將對此心領神會,他倆並未大肆殺掠,而是努力把戰爭對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這樣一來,反而引發司馬昭的強烈不安。鍾會、鄧艾手握二十餘萬精兵,再加上蜀漢降軍,總數至少在三十萬左右了,這三十萬大軍久歷戰陣,實戰經驗豐富,加上鍾會、鄧艾以及蜀將姜維皆是智勇雙全、能征善戰之士,他們統率這數十萬大軍足以摧枯拉朽、橫掃一切。本以為滅蜀時會發生激烈戰鬥,最終兩敗俱傷,自己就可以從容收拾殘局了,誰知這一切並未發生,鍾會的實力反而愈發強大了。

司馬昭思慮再三,想出了一招毒計。為防止鍾會、鄧艾擁兵自重、尾大不掉,便給二將各自扣上了一頂謀反的帽子,再分別剪除之。

司馬昭先誣鄧艾陰欲謀反,讓鍾會去抓捕並解決掉鄧艾。鍾會沒有立即行動,而是讓司馬昭心腹、監軍衛瓘前去捕捉鄧艾。衛瓘設計誘捕鄧艾並解除了他的軍權, 將他押送回洛京,途中又唆使部將田緒將他父子倆一起毒死。司馬昭授意衛瓘除掉鄧艾後,便開始著手解決更難對付的鐘會了。

鍾會被逼鋌而走險,被亂軍所殺,司馬昭成最後贏家

司馬昭以監軍衛瓘、將軍胡烈、邱建為內應,在軍中散佈謠言,說鍾會欲謀反,還要屠盡不願隨其作亂的魏軍將士,以擾亂軍心;同時,他自率大軍,從長安進發,用大兵壓境的方式,給鍾會製造巨大的心理壓力。

司馬昭誣陷鍾會謀反,為了把故事編的更像一些,同時徹底剿滅蜀漢殘餘力量,他就把姜維夥同鍾會一起造反的故事加了進來。

鍾會果然被司馬昭的政治攻勢和內外夾擊的陰計給摧垮了。史載:“鍾會自涪至成都作亂。會既死,蜀中軍眾鈔略,死傷狼藉,數日乃安集”。面對司馬昭不斷施放的明槍暗箭,鍾會百口莫辯,只好和姜維一起鋌而走險,舉兵反擊,卻為部將所殺,身死名裂。鍾會、姜維死後,西蜀秩序大亂,亂軍燒殺搶掠,傷亡甚重,好幾天才恢復平靜。曹魏最具戰功,最有威望的兩位大將被誅殺,這樣司馬昭才得心安,終於可以睡個好覺了。

衛瓘的最終結局

除掉鍾會、鄧艾,監軍衛瓘立下大功。回師後他轉任督徐州諸軍事、鎮東將軍,封菑陽侯。西晉建立後,歷任青州、幽州刺史、徵東大將軍等要職 ,成功化解烏桓對北方邊境威脅,因功進爵菑陽公。後入朝為尚書令、侍中,又升任司空,領太子少傅,輔佐司馬衷(晉惠帝)。後遜位,拜太保。

痴呆愚鈍的晉惠帝司馬衷即位後,衛瓘與皇后賈南風對立,導致紛爭不斷,最後他在楚王司馬瑋發動的政變中被殺,還被夷滅三族。據《晉陽秋 》記載,衛瓘享年七十二歲。

【插圖源自網絡】

【寫作不易 嚴禁剽竊】


鐵馬冰河wu


鄧艾耿直,鍾會自信,衛瓘陰毒,二士爭功,黃雀在後,鄧艾鍾會,皆死於此。

三國後期由魏滅蜀引發的一場政治清洗,在司馬昭策劃,衛瓘執行的基礎上,成功得到了體現。



由司馬昭一手策劃的伐蜀之戰,儘管在魏國朝堂引發一片反對之聲,並且由於“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野心,司馬昭有必要發起一場轉移視線的戰爭,以及建功立業加快纂位的步伐。

於是魏伐蜀之戰就這樣開始了,為了這一場戰爭,司馬昭可是下了血本,將整個魏國將近二分之一的軍隊投入戰爭,由自已的三個親信統領攻打蜀漢。



18萬魏軍兵分三路,西路軍約3萬人由鄧艾統領,鄧艾是司馬懿一手提拔的武將,原本是一個不參與政治,只管屯田打仗的武將,說是司馬家的親信,也不為過,不過鄧艾與司馬家的其他親信不一樣,他更多的時候只管打仗。

中路軍約3萬人由諸葛緒率領,這個諸葛緒很可能是諸葛亮的族人,在戰爭初期,諸葛緒就被鍾會以畏戰之名,剝奪了兵權。



東路軍由主帥鍾會率領,有12萬人,鍾會作為輔佐司馬昭上位的人,為了司馬家,親自獻計,讓魏帝曹髦失去奪權機會,讓司馬昭成功上位,因而成為司馬昭的親信,既然敢以司隸校尉之職插手進行人事任免, 如果不是司馬昭默許,也沒別的原因了。

而衛瓘以一介書生作為鍾會伐蜀大軍的監軍隨行,自行統帥一千人的軍隊,監軍是什麼?簡單的說,就是監視軍隊將領的官員,相當於持節在軍隊的君主親信,當時魏國的“君”實際上還是司馬昭了,所以衛瓘一定是司馬昭的親信。



司馬昭之所以敢放心大膽將整個魏國近一半的軍隊放出去打仗,靠的就是親信掌軍,和這些親信的家屬全部在司馬昭手中掌控,原本司馬昭也沒有想到伐蜀之戰如此順利,僅僅幾個月時間,蜀漢就宣告滅亡了。

蜀漢一滅亡問題就來了,滅蜀之戰最大的功臣鄧艾開始驕傲起來,居功自傲,對蜀漢君主和群臣的處理自作主張,數次犯上司馬昭,與其說是鍾會、衛瓘嫉妒鄧艾之功,不如說是司馬昭惱怒鄧艾之擅作主張。



上有其意,下必效仿,司馬昭有處罰鄧艾的意圖,很明顯就被衛瓘與鍾會捕捉,然而兩人卻是各懷鬼胎,各有各的算盤,鍾會是想自已奪取兵權,而衛瓘顯然是想討好司馬昭,但雙方目的一致,於是一拍即合,合謀誣陷鄧艾。

鄧艾之死 ,死於鍾會與衛瓘的誣陷,更是死於司馬昭的猜忌,在以奪權起家的司馬昭看來,應該走“飛鳥盡、良弓藏”這一步了,司馬昭這一步走的是相當高明,看起來是鍾會與衛瓘害死了鄧艾,實際上卻是司馬昭賜死了鄧艾,而衛瓘與鍾會都是幫兇。



而鍾會之死,也與司馬昭脫不了干係。

鄧艾被關押之後不久,鍾會就收到了司馬昭的一封信,信的內容是:

我(司馬昭)擔心鄧艾不服從命令,已經率領十萬大軍來到長安,另外還派出賈充作為先鋒已經進入漢中的樂城駐紮,不久我們就可以相見了。



整個蜀漢境內,魏軍18萬人的統帥權都在鍾會手中,再加蜀漢有近10萬的投降部隊,鍾會手中的軍隊有28萬左右,這個數字足以讓司馬昭坐臥不安,這封信一寫,鍾會也開始坐臥不安了,因為信中透出一股殺氣和威脅。

鄧艾已經被關押了,司馬昭還發出了這一封信,意思很明顯,警告鍾會,不要有任何野心,否則大軍隨時進入成都滅了你,我想也許此時司馬昭肯定會有密信發給衛瓘及他在軍中的親信,讓他們提防鍾會,否則以鍾會聰明一生的頭腦,怎麼會謀反得如此失敗?



從鍾會謀反開始到滅亡,只有三天時間,堪稱史上最短的謀反之一了,完全是倉促起事,鍾會為何會如此,就是因為那封信,司馬昭已經開始猜忌鍾會呢?鍾會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向司馬昭謝罪辭職,要麼起兵造反,顯然,鍾會選擇了後者。

衛瓘在鍾會之死的過程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呢?

毫不誇張的說,鍾會之死,就是衛瓘下的套。衛瓘至始至終沒有明確表態支持鍾會的謀反,其實已經是表明態度了,不表態等於就是不支持了,支持了一定會肯定表態的,可是一代名謀鍾會居然沒有察覺出來。



也許是衛瓘天生一幅老實慈祥的面孔,也許是衛瓘原本就是一介書生,鍾會並不擔心衛瓘是否支持自已,衛瓘就利用這些騙取了鍾會的信任,同時出城聯絡魏軍,而城外的魏軍早就想衝進城殺鍾會了,不由得想起司馬昭那封信。

以司馬昭對軍隊的絕對掌控,除了表面的親信外,司馬昭少不了在軍隊中安插親信,這些親信一聽到鍾會有謀反之意,豈能放過,再加上衛瓘又是反對鍾會級別最高的官員了,於是這些人在衛瓘的率領下,誅殺了鍾會。



鍾會之死,衛瓘是兇手。當然了,鍾會是謀反而死,不值得同情,但鄧艾可是活活被衛瓘害死的,原本押送鄧艾的囚車還在向魏國行進的路上,鄧艾原來的下屬想要營救鄧艾,衛瓘擔心自已之前陷害鄧艾的事會暴露,一不做二不休,派人追上並殺了鄧艾。

鄧艾之死,衛瓘同樣是兇手,三國兩大名將,鄧士載和鍾士季皆死於“老實巴交”的衛瓘。

而姜維呢?同樣是因為參與鍾會之死,被魏軍殺死,姜維之死與鍾會和鄧艾不同,姜維之死與衛瓘沒有直接關係。



姜維之所以投降蜀漢是因為皇帝的命令,投降之後還想利用鍾會的謀反為蜀漢復國,可惜鍾會不成器,謀反準備得非常倉促,又沒有當機立斷,斬殺不聽命令的魏軍將領,還放跑了衛瓘,導致魏軍亂兵攻入城中,殺死了鍾會與姜維,姜維死於亂軍之中。

衛瓘藉著欺騙與誣陷,害死了滅亡蜀漢的兩大功臣,完美的完成了司馬昭的誅殺功臣的任務,並得到了提升和司馬昭更加的信任。不僅如此,大批蜀漢皇族及朝臣被殺,包括大將軍姜維、蜀漢太子劉璿、左車騎將軍張翼、漢城護軍蔣琬之子蔣斌、太子僕蔣琬之子蔣顯、大尚書衛繼等人,連關羽後人也被龐會滅門。



最終還是靠衛瓘約束魏軍,才結束這場屠殺,換句話也可以這麼說,這場屠殺也是衛瓘同意和支持的。

幾年以後,司馬昭去世,司馬炎即位,取代魏朝建立晉朝,由於衛瓘之功,司馬炎和衛瓘還作了兒女親家,司馬炎將自已的女繁昌公主兒嫁給了衛瓘的兒子衛宣,而衛瓘也成為晉朝的重臣。



司馬炎去世後,將皇帝位傳給了自已的傻子兒子司馬衷,司馬衷無法處理朝政,於是蛇蠍皇后賈南風開始干政,由於司馬炎去世後,掌權的是外戚楊駿,也就是司馬炎的岳父,皇后賈南風聯合楚王司馬瑋殺害了楊駿,之後太傅衛瓘與德高望眾的汝南王司馬亮共同輔政。

衛瓘與司馬亮輔政讓賈南風無法亂政,於是賈南風暗中聯合楚王司馬瑋和清河王司馬遐以假詔書逼殺衛瓘一家,衛瓘就這麼死了,享年72歲,一門九口都被殺害,僅兩個孫子不在家逃過一劫。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景元四年(263年),曹魏派出鄧艾、鍾會伐蜀,同時還派出一個監軍,這個監軍就是衛瓘。他有1000親兵,職責就是監督鄧艾、鍾會的軍事行動,如果這兩位在伐蜀過程中,有懈怠、不軌行為,他都可以向司馬昭反應,甚至先斬後奏。

鄧艾和鍾會伐蜀勝利之後,結果卻雙雙斃命,就連蜀漢降將姜維,也死於非命,這一切,都離不開衛罐。那麼,衛罐是如何除掉鄧艾、鍾會、姜維這三個當世一流武將的?個人認為主要是鄧艾、鍾會、姜維這三人自作孽,自己作死,而衛罐只是順應形勢,推波助瀾,分析如下。

鄧艾遭擒

鄧艾偷渡陰平,是第一個攻入蜀漢腹地,接受劉禪投降的,居首功。可是,他在滅蜀後,居功自傲,狂妄自大,不把別人放在眼裡。如鄧艾擅自循東漢將軍鄧禹以前作法,以天子的名義,任命劉禪行驃騎將軍、蜀漢太子為奉車都尉、諸王為駙馬都尉。這些行為,早已超出了鄧艾的職責範圍。可是鄧艾還是沾沾自喜,不知道自己已經掉入深淵。

成都城外的鐘會和衛罐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他們分別寫密信給大將軍司馬昭,反應鄧艾有不臣之心。司馬昭以魏元帝名義下詔,將鄧艾押送回京城,接受審判。此時,鍾會對衛瓘說道,你是監軍,擒拿鄧艾,責無旁貸,於是給予他少量兵力,讓衛罐先到成都,收擒鄧艾。鍾會企圖借鄧艾之手將衛罐殺死,他再進成都擒拿鄧艾,達到一石二鳥之計。

衛瓘雖然心知肚明,但沒辦法,便去了成都。衛瓘是在夜裡進達成都的,在天亮前控制了鄧艾的軍隊,順利擒獲鄧艾父子。這時,鄧艾手下親信想要營救鄧艾,衛瓘出來勸阻,假稱正在寫奏章,要為鄧艾申冤,這才制止了兵變。

鍾會和姜維作死

景元五年(264年)正月十五日,伐蜀主將鍾會來到成都,在姜維的引誘下,他的個人慾望膨脹了,是真的想要謀反。鄧艾和姜維以為郭太后致哀為由,將胡烈等將領軟禁起來,並舉兵叛亂。衛罐作為監軍,是不會答應的,兩人便開始互相猜忌。衛瓘在上廁所時,告訴了胡烈的親信丘建,要他把鍾會謀反的消息傳到軍中。

後來,衛瓘藉口出去慰勞各軍,打算趁此機脫身,來到城外後,他作檄文宣告諸軍,準備一起討伐鍾會。鍾會不得人心,只有數百親兵跟隨他作亂,很快被殺死。姜維也死於亂軍之中之後,連原蜀漢太子也未能倖免,可見成都血流成河。衛瓘約束諸將,才逐漸平息下來。《晉書》中記載如下:

會率左右距戰,諸將擊敗之,唯帳下數百人隨會繞殿而走,盡殺之。瓘於是部分諸將,群情肅然。

鄧艾之死

鍾會和姜維作死,死於亂軍之後,鄧艾的親信們想要追上囚車,救出自己的主帥鄧艾,迎接他回成都。而衛瓘怕鄧艾脫困後找自己的麻煩,再怎麼說,鄧艾都是衛罐抓捕的。衛罐於是派遣護軍田續,快馬加鞭,到達綿竹,殺死剛剛脫困的鄧艾父子。原來,鄧艾偷渡陰平,進入江油時,因田續膽小畏戰,差點被鄧艾殺了。因此,魏續一直記恨鄧艾父子,現在,田續前去殺害鄧艾,正是報江油之辱了。《晉書》中記載如下:

瓘自以與會共陷艾,懼為變,又欲專誅會之功,乃遣護軍田續至綿竹,夜襲艾於三造亭,斬艾及其子忠。

總結:鄧艾、鍾會兩人都是佔據成都,在巨大的勝利面前,失去了理智,被勝利衝昏了頭腦,這才自己作死的。不同的是,鄧艾只是乾的事情超出了自己的權限,並沒有證據證明他謀反,他在公元273年被平反,而鍾會就是板上釘釘的謀反,他為了一己私慾,想要割據蜀漢。至於姜維,就是一個唯恐天下不亂的野心家,他難以接受蜀漢滅亡的事實,挑唆鍾會作亂,才死於戰亂的。

其中最大的贏家衛罐,本來就是伐蜀大軍的監軍,有責任,也有義務監督鄧艾和鍾會,如果哪個有不臣之心,他就可以向司馬昭密報,關鍵時候可以代替執法。鍾會和姜維完全是自己作死,不切實際想要謀反,被殺是屬於正常的,而鄧艾,就比較冤枉了。


魁哥說三國


衛瓘狡黠無比,他作為司馬家族忠實的鷹犬,在大軍伐蜀中,不僅盡到了監軍之職責,還充分發揮了他的聰明才智,使盡手段,耍盡陰謀,將鍾會、鄧艾,合稱曹魏雙壁的滅蜀功臣,三國後期的兩個頂尖人物,玩弄於股掌之中。

實際上這場你死我活的鬥爭,純粹是司馬家族及其黨羽內部為爭權奪利的一場血拼,最後以鍾會、鄧艾身敗名裂,自取滅亡而告終。

然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最終衛瓘未能鬥過悍婦賈南風,落得個幾近被滅門的悲慘結局!

一、衛瓘(220~291年),魏晉大臣。字伯玉。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人。魏末,任侍中、廷尉卿。 鄧艾、鍾會伐蜀,為監軍。鍾會叛亂他親與平定,並殺鄧艾。 西晉初,拜上書令,遷司空。司馬衷立為太子,他心持異議,欲言又止,為賈(妃)南風所怨。武帝死後,他與汝南王亮共鋪惠帝,為賈南風指使楚王瑋所殺。

二、伐蜀使衛瓘成為風光無限的風雲人物

衛瓘平時不顯山露水,但在萬分危急的關鍵時刻卻一鳴驚人,一手盡滅魏、蜀兩國、三國後期頂級名將鄧艾、鍾會、姜維三人。

《晉書-卷三十六-列傳第六》:鄧艾、鍾會之伐蜀也,瓘以本官持節監艾、會軍事,行鎮西軍司,給兵千人。

(1)鄧艾出身貧寒,年輕時一直平淡無奇,後來當上了典農功曹。一次有機緣見到了太尉司馬懿,這是他人生重大轉折。司馬懿很賞識他的才能,徵召他為太尉府的掾屬,後升任尚書郎。一直到‘’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之際,他仍死心塌地做司馬之鷹犬,他與鍾會都是司馬家族的鐵桿跟班。

滅蜀後,鄧艾自大而獨斷專行,大有不服天朝管之嫌。 鍾會與衛瓘密奏大將軍司馬昭,述說鄧艾之反狀。元帝下詔,用囚車監禁鄧艾入京。

其實這是鍾會使用的一石二鳥之計,先派衛瓘以少量兵力先到成都收擒鄧艾,企圖借鄧艾之手將其殺死,再把衛瓘之死作為鄧艾謀反的罪證之一。

聰明絕頂的衛瓘心知肚明,但又不能拒絕,便在夜裡到達成都後,向鄧艾手下的將領發出檄文,聲稱“奉詔捉捕鄧艾,其餘的人一概不予追究。如果向朝廷軍來報到,爵位賞賜就和之前一樣;如果膽敢不出面,就誅滅他三族。‘’

於是第二天雞鳴之時,鄧艾的屬將們紛紛趕來衛瓘軍營中報到,只有鄧艾還在帳內未出。衛瓘迅即前往鄧艾的居所,將其父子擒獲。

這時,鄧艾的屬將企圖攔劫囚車進行營救,衛瓘假稱正在寫奏章,要為鄧艾之事申辯,諸將聽信他的謊言,停止了營救鄧艾的行動。之後衛瓘懼怕鄧艾報復,派人將其父子殺害。

(2)鍾會更是司馬家族的親信黨羽。他早年受到司馬懿父子的賞識,成為司馬氏重要幕僚之一。其典知機密,出謀劃策最多,曾獻計於司馬昭,破敗了魏帝曹髦奪權的企圖,因而得到司馬昭的寵信。因他才華橫溢,時人都將鍾會比作西漢張良。

鍾會力挺司馬昭伐蜀大計,於是被拜為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諸軍事,主持伐蜀事宜。

在滅蜀後,拜司徒,封縣侯。 衛瓘功成名就之後,萌生了不臣之心,勾結蜀將姜維,圖謀據蜀自立。

在鄧艾被囚之後,鍾會遂將鄧艾手下人馬盡收囊中。 這時的鐘會已經是統率了魏、蜀兩國大軍數十萬人馬,而威震天下了。他自認為立下不世之功,且精兵強將都在自己麾下,於是乎大腦膨脹,忘乎所以,不願意再屈居人下了。

他本是司馬家族一條溫順的看家狗,此時卻張著血盆大口要反呲主人了!

《晉書·卷三十六·列傳第六》:俄而會至,乃悉請諸將胡烈等,因執之,囚益州解舍,遂發兵反。

景元五年(264年)正月十五日,鍾會抵達成都後,決意公開謀反。次日,他便以為郭太后致哀為由,將胡烈等將領請至蜀國朝堂,趁機將他們軟禁,並舉兵叛亂。

這時所有士卒只想著班師回朝,成都內外騷動不斷,人心惶恐。

鍾會將在木片寫上的“欲殺胡烈等”給衛瓘看,衛瓘不應,兩人便開始互相猜忌。衛瓘藉此機會告知胡烈原本的親將丘建,要他把消息迅及傳到軍中。

鍾會逼迫衛瓘,當夜他們兩人不能閤眼,各自握刀於膝蓋上。第二天城外傳來消息,軍隊要準備進攻鍾會,因衛瓘還在內,而不敢出兵。鍾會想命衛瓘出去慰勞各軍,卻正是衛瓘想趁機逃脫,故意跟鍾會說:“您是各軍的統率,應該你前去。”鍾會說:“你是監軍,應該讓你先去,我隨後就到。”

衛瓘隨後下殿離開,並佯裝重病,麻痺鍾會。 並趁機作檄文將鍾會謀反事宣告知諸軍。黎明時諸軍一齊攻擊鐘會並將其擊敗。

從鍾會舉兵反叛到被殺,僅僅三天時間,其來勢洶洶之叛亂,被衛瓘迅速的平息了,鍾會與假降的蜀將姜維為亂軍所殺。《三國志-蜀書-姜維傳》‘’殺會及維,維妻子皆伏誅。‘’

三、衛瓘助司馬家族剷除掉了後患,立下大功,終於如願以償登上高位。

回師後,衛瓘轉任督徐州諸軍事、鎮東將軍,封菑陽侯。

西晉建立後,歷任青州、幽州刺史、徵東大將軍等職,成功化解北方邊境威脅,因功進爵菑陽公。後入朝為尚書令、侍中,又升任司空,領太子少傅。後遜位,拜太保。

然只因皇太子衷是一個白痴,衛瓘嘗慮儲貳非人,欲請廢立,屢次入見武帝,且吐且茹,始終未敢直陳。會武帝賜宴,衛瓘飲至數觥,佯為醉狀,面對武帝欲言再三,‘’此座可惜‘’。竟不敢直言乃戰戰兢兢,徒假此座可惜之言,為諷諫計。其雖膽小如鼠,但已得罪了悍婦賈南風,從此埋下殺身禍根。

衛瓘子衛宣曾尚武帝女,因夫妻失和,或進讒言,衛瓘膽怯遂告老乞休,武帝告準。

武帝死後,無奈衛瓘心血來潮又二進宮,與汝南王太宰司馬亮,共同輔佐惠帝。

惟皇后賈南風生性陰鷙,陰謀詭計、心狠手辣更勝一籌,要論面醜心黑,其打遍天下無敵手,能甩狡黠陰險的衛瓘幾條街。

晉惠帝即位後,衛瓘與賈后對立,蛇蠍心腸之賈南風此時已權勢熏天,她本記怨恨,又因衛瓘做事正直,使她不能肆意暴虐,遂矯詔以“謀圖廢立”的罪名,指使楚王瑋,將衛瓘及其子孫九人殺害,終年七十二歲。《晉書-司馬瑋列傳》 兩個孫子衛璪、衛玠躲過一劫。

結束語:衛瓘聰明一世,明知惠帝不足為君;最可怕的是悍後賈南風心狠手辣,一手遮天,牝雞司晨,滅倫害理,而盈廷僚左一大半助紂為虐,同聲附和。並且衛瓘已經過了‘’隨心所欲不逾矩‘’、‘’古來稀‘’之年齡,他自己還要貪權戀棧,挺而走險;不激流勇退,告老還鄉,頤養天年,高蹈遠禍呢?

其實都是權利惹得禍,衛瓘雖然聰慧絕倫,但是他的對手比他有過之而無不及,況且權利大無邊,衛瓘乃至身陷漩渦,嗜權喪身,自取殺身之禍!可悲、可嘆!


手機用戶德友之書齋


衛瓘除掉鄧艾是充分利用他們之間爭名奪利的矛盾,完全是遵司馬懿之意去辦的。

司馬懿派鄧艾、鍾會兩路大軍伐蜀。鄧艾竟然劍走偏鋒,奇襲陰平,走常人沒走過的小路奇襲成都,劉禪沒反抗就主馬投降。鍾會又死攻劍門,力堵姜維,最後廹使姜維投降。進展太過神速,太順了,輕而易舉滅了蜀國,完全出乎司馬懿意料。要是這兩位造反,各自自立為王,還真沒有好辦法。於是,派衛灌到用二人爭功之死殺了鄧艾,之後又殺了鍾會姜維。鄧艾,鍾會之所以被殺,也是封建社會將領功高蓋主的宿命。


衛瓘雖然在設計除去鄧艾丶鍾會過程中展現出高度智慧,但是,他千不該萬不該得罪潑婦馬南婦,最後死於醜婦之手,也太窩囊了,所以說千萬不能得罪女人,特別是醜女人。


車工00


說到三國後期的傑出將領,非姜維,鄧艾,鍾會,陸抗四人莫屬,此四人皆乃人傑也。

姜伯約,涼州上士也,繼武侯遺志,窮畢生精力,一心只望漢室興,其忠其誠,世間罕有。

鄧士載,出身寒門而志堅,武廟六十四將有其名。

鍾士季,謀略非凡,時人比之漢初張良。

然讓人意想不到的竟是這三人最後都死在了同一個人手中,這個人便是衛灌,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殺害“三賢”的衛灌最終又是怎樣的結局呢?

“毒士”衛灌,“一石三鳥”除三賢

這件事還得從公元263年司馬昭發動滅蜀之戰說起,時司馬昭遣鄧艾,鍾會,諸葛緒分兵三路進攻蜀國,並派衛灌以監軍的身份隨軍出征,其主要目的是讓衛灌來監督鄧艾、鍾會的軍事行動,以防生變。其實說到這也多少可以看出當時鄧艾,鍾會與司馬昭並非是“將帥一心”,每個人都心懷鬼胎,相互猜忌,故後來鍾會叛變實是必然。

面對曹魏三路大軍進攻,西蜀名將姜維領兵前往禦敵,憑藉險峻的地勢,最初雙方相持不下,然這個僵局最終還是被鄧艾偷渡陰平所打破,時鄧艾兵行險招,領一軍偷渡陰平小道,翻越摩天嶺直取江油,於綿竹擊殺諸葛瞻父子後兵鋒直指成都,迫使蜀主劉禪開城投降,蜀國宣告滅亡。

滅蜀之戰,鄧艾功居首位,這自然引起了鍾會的不滿,由於鄧艾滅蜀後也自恃功高,獨斷專行,由此給了鍾會口舌,時鐘會與監軍衛灌皆有除鄧艾之意,於是二人密奏司馬昭說鄧艾要謀反,故魏帝下詔要用囚車將鄧艾押解回京。時鄧艾尚在成都城中,鍾會於是讓衛灌前往捉拿鄧艾,鍾會本料定鄧艾不從會與衛灌火併,想借機除掉司馬昭安在自己身邊的“毒針”衛灌,卻不想衛灌竟沒起刀兵就將鄧艾給生擒了。

公元264年正月,鍾會率軍抵達成都,時蜀將姜維已降鍾會,或許姜維也已看出了鍾會不滿司馬昭之心,故一番言語之下使得鍾會堅定了反叛司馬昭之心,時鐘會軟禁了胡烈等一眾魏將,並企圖拉攏監軍衛灌,衛灌假意順從,又借生病之由得以將鍾會謀反的消息傳到了出去,後在衛灌的號召下,成都的魏軍將領帶兵一起討伐叛臣鍾會,鍾會與姜維雙雙死於亂兵之下。

平定鍾會叛亂後,鄧艾的屬將認為鄧艾是被鍾會陷害,想將鄧艾迎回成都主事,而昔日衛灌也曾夥同鍾會陷害鄧艾,因擔心東窗事發,於是衛灌便派護軍田續去綿竹將鄧艾父子殺害。至此,三國後期赫赫有名的三大名將皆死於衛灌之手。

衛灌的結局

衛灌因平定鍾會叛亂功勳卓著,深得司馬氏信任,在司馬炎一朝位列三公,權極一時,官至司空,領太子少傅,後拜太保。

到“痴兒皇帝”晉惠帝即位後,衛灌因身為皇帝的老師多為權貴嫉恨,特別是對權勢有極大欲望的皇后賈南風非常厭惡衛灌,後來衛灌因觸怒了善使權謀的賈皇后而慘遭冤殺,享年七十二歲。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衛瓘是我很不喜歡的一個歷史人物,因為確實是個很陰險的人。在魏國發動伐蜀之戰中,鍾會與鄧艾是戰場的主將,但是司馬昭對這兩人都不放心,派了個人去監視他們,這個人就是衛瓘。說白了,衛瓘就是司馬昭的心腹與耳目。

那麼,衛瓘都幹了什麼事,他結局又是如何呢?

陷害鄧艾

在伐蜀之戰中,鍾會是主力,鄧艾是偏師,但鄧艾卻是滅蜀第一功臣。鍾會對鄧艾心懷不滿,就想方設法加以陷害。在陷害鄧艾一事上,衛瓘扮演一個不光彩的角色,他與鍾會聯名上書,指控鄧艾心懷不軌,意圖謀反。司馬昭下令,將鄧艾逮捕解往京師。

鍾會把抓逮鄧艾的任務交給衛瓘。鍾會當然知道,衛瓘是司馬昭的人,表面上看,是要把抓逮逆黨的功勞讓給衛瓘。其實鍾會用心陰險,因為衛瓘的部隊很少,那麼一丁點人怎麼能夠拿下鄧艾呢?其實,鍾會正是想借鄧艾之手殺死衛瓘,既除掉心腹之患,同時又可以此為藉口,誅殺鄧艾。

抓捕鄧艾

衛瓘是聰明人,自己那麼丁點人,怎麼抓鄧艾呢?他想了個辦法,派人給鄧艾的所有部將都送了一封信:“我奉天子之詔,捉拿鄧艾,其他人一概不追究。如果你們前來投誠,照例封爵進賞;若膽敢拒絕不出,誅連三族。”這著果然奏效,鄧艾的部將們大恐,紛紛出城向衛瓘投降。

以鄧艾的實力,要制止手下將領出城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甚至可以輕而易舉地殺掉衛瓘。但他沒這麼做,因為他真的沒有叛亂的念頭,而只要他殺了衛瓘,就真的成了謀反了,到時就百口莫辯了。因此,鄧艾選擇了束手就擒。

衛瓘迫不急待地進了城,直撲鄧艾營帳。奇怪的是,鄧艾居然是在睡大覺。沒有遇到任何抵抗,衛瓘輕而易舉就把鄧艾父子抓起來。當鄧艾被押上囚車時,他手下的那些將領開始群情激昂了,因為誰也不信大帥會謀反。諸位聯合起來到衛瓘營帳前示威,要求釋放鄧艾,甚至打算不惜動用武力劫持。

形勢突然急轉直下,衛瓘發現自己就置身於火藥桶之中,倘若有誰擦出一絲火花,火藥桶就要爆炸。情急之下,這個狡詐的傢伙計上心頭。他自個一人跑出來與諸將談判,忽悠說:我是知道鄧將軍不會謀反的,我這就給朝廷寫奏章。說完後裝模做樣地拿出紙筆,唰唰唰就寫起來。

聽了衛瓘一番狡辯後,大家寧可信以為真,便紛紛退去。

鍾會造反,衛瓘僥倖逃生

鄧艾被捕後,鍾會偽造所謂“太后遺詔”,稱遺詔密令他起兵廢掉司馬昭。太后就是郭太后,即魏明帝曹睿的皇后,剛剛去世不久,正好被鍾會拿來當作宣傳工具。鍾會把異己分子——有些是鄧艾的人,有些是司馬昭的爪牙,都軟禁起來,任命自己的親信代領諸軍。成都城內實行戒嚴令,城門宮門都關閉且派重兵把守。

然而,有一個人卻成了漏網之魚,狡猾的衛瓘逃出城去了。

衛瓘是司馬昭派去監視鍾會、鄧艾的,按理說,鍾會一心要叛變,定要先解決掉衛瓘。可是鍾會過於大意,被衛瓘給騙了。衛瓘裝作病殃殃的樣子,似乎馬上要去死神那兒報到似的,他向鍾會提出要出城療養,鍾會竟沒有識破他的詭計,遂批准衛瓘出城。

冤殺鄧艾

衛瓘是魏國遠征軍的監軍,地位僅次於鄧艾、鍾會。鄧艾被逮捕後,鍾會以“太后遺詔”號召討伐司馬昭,衛瓘以重病為掩飾,居然逃過一劫,養病於城外,靜觀時局變化。魏國士卒譁變,殺姜維、鍾會,洗掠成都,衛瓘便大搖大擺地回來了,以軍隊最高統帥的名義,約束眾將士,行使指揮權。

這時,發生了一件事。鄧艾的部將們快馬加鞭去追趕囚車,打算把鄧艾迎回成都。

由於鍾會造反一事坐實,顯然,所謂“鄧艾謀反”就是冤假錯案,是鍾會一手策劃的,然而,這起錯案,衛瓘卻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還記得麼?當初舉報鄧艾的人,除了鍾會之外,還有衛瓘。

當衛瓘得悉鄧艾部下前去解救主帥時,他心裡不禁涼了半截。很明顯,寫給司馬昭的舉報信上,有他的名字落款,白紙黑字,抵賴不了的。非但如此,他還親自逮捕鄧艾,在鄧艾部將面前忽悠要為之鳴冤。可以料想得到,倘若鄧艾無罪釋放,非但鄧艾要報復他,司馬昭也會追究其不察之責任。

衛瓘確實是小人一個,他想到的只是自己的前途名利。要保住功名,只有一種辦法:幹掉鄧艾!只要鄧艾死了,司馬昭也懶得去理會他究竟有沒有謀反的企圖。要殺鄧艾,必須要快,快刀斬亂麻,絕不能等到鄧艾恢復自由後才動手。於是,衛瓘派鄧艾的仇家田續前去,殺死鄧艾父子。

結局:害人者終被害

衛瓘殺掉鄧艾後,羅織一套說辭,稱蜀地動盪不安,恐鄧艾囚車難以到京師,或因此生變,故而殺之以絕後患。司馬昭也懶得理會鄧艾是否真的叛變,此事便不了了之了。不過,到了衛瓘晚年,終於惡有惡報,被楚王司馬瑋所殺。

楚王司馬瑋衛瓘,主要是受到皇后賈南風的指使。當時晉國的執政大臣是司馬亮與衛瓘,而皇后賈南風野心勃勃,試圖擴張自己的勢力,便借楚王司馬瑋之手,除掉司馬亮與衛瓘。

司馬瑋是個頭腦簡單的人,中了賈南風的圈套,加上他對司馬亮、衛瓘一向不滿,於是帶兵包圍司馬亮與衛瓘的府邸,宣佈兩人圖謀不軌,大逆不道。政變來得實在莫名其妙,令司馬亮、衛瓘毫無準備,連心理準備也沒有。兩人歷經司馬昭、司馬炎、司馬衷三代,可謂是三朝老臣,活到七老八十,突然被扣上謀反大帽,豈不是太滑稽麼?司馬亮與衛瓘都沒有抵抗,他們置疑詔書的真實性,要求上書皇帝查證。但是他們沒有機會,這一天,兩人同時在自己的府邸遇害。

說實話,衛瓘死得也算冤,被扣上謀反的大帽。可是臨死前,他有沒有想過,被自己害死的鄧艾,難道就死得不冤麼?這大約也算是報應吧。


君山話史


衛瓘所在的衛家是東漢時期的儒家世家,衛瓘的父親叫衛覬,擔任過曹魏的尚書,被封過閺鄉侯,衛覬死後,衛瓘就爵了這個鄉侯,要知道,即使在曹魏,能獲得鄉侯的爵位也不容易,而且在二十歲的時候,也成為尚書郎。

曹魏的法律是比較嚴苛的,但是衛瓘主張柔和,用情理讓人服,公元260年,衛瓘官拜侍中,後來又擔任廷尉。

公元263年,司馬昭派鍾會、鄧艾、諸葛緒攻打蜀漢,其中鍾會率十幾萬,是主將,鄧艾、諸葛緒各率三萬,司馬昭還做了一手的安排,那就是讓衛瓘持節做為監軍,也就是監督鍾會、鄧艾。

蜀國投降之後,鄧艾獨斷專行,鍾會內心有想法,就與衛瓘一起向司馬昭告發,說鄧艾要造反。

司馬昭就讓魏元帝下旨,將鄧艾押回洛陽,可是鍾會想法不僅如此,他想要鄧艾死,於是就讓衛瓘帶著一點人去抓鄧艾,他估計鄧艾肯定不會束手就擒,會反過來殺死衛瓘,這樣鄧艾的造反又添了一條證據。

衛瓘很清楚,鍾會是讓他去送死,衛瓘到夜裡到達成都之後,就發出消息,說只抓鄧艾,其他的一概不追究,但是得來報告,如果不來報告的話,那就會被滅族。

就這樣,鄧艾的部下都跑到衛瓘那裡,第二天早上,衛瓘一大早來到鄧艾的營帳,然後把鄧艾的父子給抓,不過鄧艾也沒有過多的反抗。

鄧艾還是有一些忠心的部下的,他們打算來劫囚車,衛瓘很清楚,他就對他們說,他在寫奏章,正準備為鄧艾辯解呢,大家就相信他了。

鍾會打算造反,他與姜維商量一下,打算先把曹魏的胡烈等將先軟禁起來,然後再殺掉,可是衛瓘假裝上廁所然後把這個消息告訴了胡烈的部下,這個消息就傳遍了魏軍。

魏軍要攻打鐘會,鍾會讓衛瓘去勸大家,衛瓘就裝病,轉身去做檄文傳魏軍,討伐鍾會,最後鍾會與姜維被殺。

鄧艾的部下打算去救鄧艾, 衛瓘知道他與鍾會一起誣陷過鄧艾,所以他就派田續把鄧艾的父子給殺了。

而衛瓘成為最後的功臣,後來被封為尚書空,司空,司馬炎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衛瓘的兒子,但後來衛氏一族被賈南風,楚王司馬瑋所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