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末期最阴毒的将领卫瓘,是如何除掉邓艾、钟会和姜维的?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文史砖家


卫瓘除掉钟会、邓艾的过程,堪称古代阴谋家的经典之作。其中人物的悲惨结局,也在时刻警醒着我们。

灭蜀难,安蜀更难

早在部署灭蜀战争时,司马昭就认真考虑过钟会等人造反的问题了。他提到:现在大家都反对灭蜀,只有钟会支持我伐蜀,因此我要用他。而灭蜀之后,人心思归,蜀的遗民也都心怀恐惧,即使钟会想造反,又有什么用呢?

话虽如此,司马昭依然做了充足的准备。以卫瓘为监军,协助把控征蜀军的动态,并在内部也做了一些整顿,以备万一。


司马昭的谨慎是有先见之明的。

“天下未乱蜀已乱,天下已安蜀未安”。川蜀地区独特的地理风貌,极利割据,因此,许多奉命入川作战的将领在建立功业后又割据一方,反抗中央,使得蜀中不断动乱。

唐末,奉朝廷命令出征四川的王建,驱走上级,屯兵剑阁,开启了五代十国中,前蜀政权割据的时代。

后唐,奉命出镇西川的孟知祥,也利用后唐的混乱趁机自立,开启了五代十国中,后蜀政权割据的时代。


可以说,一旦卫瑾对灭蜀大军处置不当,蜀中的局势将难以预测!

率先出局者:“政治自杀”的邓艾

卫瓘的潜在对手也都是“高智商人群”。

不过,相比之下,邓艾的智商似乎都用在了军旅,政治上,很幼稚!

邓艾开启了自杀式的表演。

他在安抚蜀汉投降君臣时,作出了许多超出权限的行为。随后,他在给司马昭的信中,提出了一些高瞻远瞩,却足以触动权力敏感者神经的建议:

1、不要让蜀汉君臣北上去中原。

他认为,人们都重土厌迁。如果迁徙蜀汉君臣,会坚定吴国君臣抵抗的决心。
乐不思蜀,是后主积极配合司马家的宣传政策。

建议:封后主为扶凤王,其他蜀汉投降官吏各自封什么官职、爵位,在什么什么地方安置,都非常详细。

2、在西蜀准备伐吴

他认为,应该留下陇右兵两万,原西蜀兵两万,在西川准备伐吴。

立刻组织打造船只,训练水师。准备顺流而下,灭吴!

司马昭看了信,勃然大怒,这也太嚣张了呀!合着你就是新蜀王了呗!


早就想除掉邓艾的钟会此时来了信息,说邓艾在成都嚣张跋扈。和蜀汉君臣吹牛,说什么如果不是遇到他邓艾,他们可能全都被杀了;说什么姜维也是英雄,不过遇到了我邓艾还不是要挂!

司马昭觉得还是先沟通。于是,卫瓘登场了!

卫瓘去找了邓艾,传达了司马昭的意思:凡事应该多请示,不可自专。

邓艾直接怼了回去:凡事请示,山高水长,时机就错过了!将军在外,应该独断行事!


好吧 ,话说到这个份上,邓艾死期也不远了。

钟会阴险的设计,卫瓘身处险境

坦率地说,邓艾,只是一个心无旁骛的职业军人,而且,邓艾的做法有先例可循。

吴汉奉刘秀命平川后,也曾经独断行事。

不过,吴汉屠杀公孙家族,四处劫掠。这不是造反的样子;另外,最重要的是:司马昭自己就只是一个权臣,如果不能牢牢把握住军队,他还当个屁的权臣!

于是,司马昭给卫瓘和钟会下令,捉拿邓艾!


钟会,可不是邓艾这样的政治白痴,他也是权力游戏的高手!

作为官二代,钟会早已经领教过权力的阴险和残酷。就在出征蜀汉前不久,他还设计除掉了嵇康和吕安。

此时,钟会设下了一个一石二鸟的圈套!

他以卫瓘只带千余人为前队,他自己带大队“随后就到”。

钟会意思很明确。先让邓艾弄死卫瓘,然后再以此为借口弄死邓艾,一举除掉两个绊脚石!

钟会不愧是权力游戏的高手!一般的人,就这样会被弄死了!

巧妙施计,捉拿邓艾


不过,卫瓘,不是一般人。

他夜晚抵达邓艾军附近,扬言:各将军立刻到朝廷军中报到!来报到者依然可以按功获赏。谁要是反抗朝廷,就诛杀他全族!

于是,各将在第二天鸡鸣时纷纷来到卫瓘军营报到。只有邓艾父子未来。

卫瓘于是在日出时分,乘坐使者车辆来到邓艾军营,直接把还在睡觉的邓艾父子一起捉拿。

此时,邓艾帐下的将领们纷纷来找卫瓘要说法。这些将领跟随邓艾出生入死,你要是随意处理邓艾,他们真会直接灭了卫瓘。

卫瓘淡定地走出来,安抚大家说:“我正在给朝廷写信为太尉申辩。请各位将军耐心等待”!诸将散去等待。

他们等来了——钟会带来的大军。


卫瓘暂时安全了!

邓艾仰天长叹:看来,白起的命运要出现在我身上了!

不要给高手足够的时间

除掉了邓艾,接下来,是大BOSS钟会了。

邓艾很可能是冤枉的,但钟会是绝对想要造反的!而且,作为军政全才和大士族,钟会也有造反的能力和人望。

他极力收买人心,安抚蜀民,整合降卒(本应解散)。


同时,他又以士族身份极力拉拢蜀中俊杰,试图获取他们的拥护,他和姜维深相交结,又拉拢蒋琬的儿子蒋斌等人。

(姜维也有意利用钟会来光复蜀汉,因此,在这场游戏中也多有表现,但今天只介绍魏国方面的表现,不对姜维的举动详细介绍)

当初,在担任司隶校尉期间,身在外任的他,朝廷的大小事务、官吏任免,钟会都多建议得当、才知卓绝。

这样的人,给他时间稳定局势,十分可怕!

此时,司马昭的后手起到了作用,他给了钟会两个选项:马上造反,或者回来当官!

在要捉拿邓艾时,司马昭除了让钟会、卫瓘行动,还自统大军到长安,以贾充带前队赶往汉中,并把曹氏宗族安置在邺,以山涛监视,以防作乱。

这什么意思,钟会再清楚不过了。他自己的兵马5、6倍于邓艾,现在朝廷这么调兵,显然不是针对邓艾的!


司马昭的压力,促使钟会“立刻造反”。

千钧一发,谁是卧底?

钟会召集众将来到蜀汉宫殿祝贺胜利。就在酒酣耳热之时,钟会突然站起,振臂高呼,宣布了一道太后懿旨:立刻起兵,诛杀司马昭!

欢喜的气氛凝聚。钟会知道这个消息有点突然,决定让大家好好考虑考虑,于是,把大家都软禁了起来。

随后,钟会找到卫瓘,“欲杀胡烈等”。


钟会要杀便杀,何必找卫瓘商量呢?

这是钟会又一条毒计。卫瓘是监军,代表的是朝廷。如果卫瓘宣布要杀掉众将,钟会再杀掉卫瓘,就可以拉拢众将的支持了!

卫瓘当然不同意,于是也和钟会僵持了起来。

打破僵局的,往往是卧底。

卫瓘利用上厕所的机会,找到了丘建。让他带消息给胡烈的儿子,告诉大家钟会要造反,并扣留了众将!


丘建,有的说是胡烈的爱将 ,有的说是钟会的爱将。小编以为,他是卫瓘的卧底!

胡烈的爱将,此时出不去,如何传递消息?钟会的爱将,卫瓘冒冒失失去求助,不是逼迫钟会杀了自己吗?

显然,他,就是卧底!

演员的自我修养

当夜,卫瓘和钟会都持刀而睡,都睡不好觉。

次日,各营军队都杀了过来!可是,因为卫瓘和将军们都在内,大家都不敢进攻。

此时,卫瓘决心出去联络、组织各军。于是,卫瓘假意对钟会说:“请将军前去稳定人心”!

钟会此时需要亲自组织对众将的安抚,是不能离开的。可是,如果卫瓘是主动请缨去安抚,钟会是不放心的。此时卫瓘要请钟会去安抚,钟会放心了,“你是监军,你先去安抚吧”!


卫瓘刚走,钟会马上后悔了,派人把卫瓘追了回来。

卫瓘喝下盐水,仆倒在地。钟会排出的亲信和医生在看过后,都认为卫瓘已经病重,于是放松了对他的警惕。

随后,卫瓘等到了阴谋家的黄金时刻——夜晚。当天晚上,他做檄文,并趁钟会放松警惕,将檄文传达到城外各军,约次日一起讨伐钟会。

决斗

次日,城外各军发起了进攻,钟会引军抵抗。

与此同时,城内被软禁的众将也纷纷起来反抗,“干部团”配合城外部队,内外夹攻。

显然,“干部团”能拿起武器来反抗,说明他们也得到了卫瓘的信息。这依然归功于——卧底!


在内外夹击下,钟会、姜维等人也都被杀。

此时,各军纪律混乱,一改之前安民的形象,沿途烧杀掳!

在卫瓘“再三组织”下,部队才恢复纪律,开始班师回朝。

当然,在恢复纪律之前,卫瓘做了一件必须是混乱时做的事情:派田续杀掉了邓艾父子。

尘埃落定,一场充满旷世奇谋的灭蜀战争,就在这一片血腥的残阳中落下了帷幕。

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司马昭、卫瓘、姜维、邓艾、钟会,纷纷出场过招,最终,更懂人心、权力斗争更熟练的司马昭、卫瓘取胜。

邓艾,是最可惜的一个。他是真正的,心无旁骛的专业军事痴,可是,在惨烈的政治环境中,却不幸成为了权力的牺牲品。


而这场游戏的玩家幸存者卫瓘,最终下场也很惨!他此后曾位列三公,并玩了一辈子权游,并最终,死在了这场游戏中:全族被杀!

权力的游戏,永远没有最终的赢家。当一个地方充满阴险的权力游戏时,无论你是卫瓘这样的“权游达人”,还是邓艾这样的专业人才,能远离,尽量远离。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三国末期,邓艾和钟会已经算是超一流的统帅了,但即便是这样的人物,最后还是栽在了卫瓘手里,足见此人的胆识与谋略不可小觑。不过,邓、钟二将之死,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他们之间彼此内斗,给卫瓘留有了可乘之机。

在邓艾、钟会和卫瓘三人中,论忠诚度而言,卫瓘可居第一,其次为邓艾,最次为钟会。曹魏派邓艾与钟会分兵征讨西蜀,成都的刘禅向邓艾投降,姜维等一班武将则奉命向钟会缴械。结果,钟会萌生了谋逆之心。

钟会想要谋反,企图占据西蜀拥兵自立,但邓艾成了心腹大患。几经盘算,钟会想了个主意,造谣称邓艾谋反,并得到了朝廷的押解邓艾的旨意。奉命去成都的,便是卫瓘。

按照钟会的设想,如邓艾被擒,则万事大吉;若卫瓘被反杀,则再以邓艾谋逆为由,兴兵征讨。钟会的这个计策,无异于将卫瓘架在火上烤:一旦失败,先丢掉小命的必然是卫瓘。

但卫瓘颇为聪明,他到成都后先稳住了邓艾的手下,顺利地擒住了邓艾。不过,后来钟会谋逆的心思越来越明显,引发了魏国将领的不满。钟会一度想裹挟卫瓘一同起事,但卫瓘默不作声,由此也受到了猜疑。

关键时刻,卫瓘用装病的方式骗过了钟会,逃出城后与魏国军将共同攻击钟会,并灭了钟会、姜维等人。此后,卫瓘担心邓艾被释放后会东窗事发,于是便下毒手杀了邓艾父子。

尽管有人称卫瓘是“三国末期最阴毒的将领”,但从钟会、邓艾之死来看,此二人的结局也算是咎由自取。邓艾收降刘禅,变得颇为骄纵,而且忽略了钟会这个政敌,而钟会则早有拥兵自立的野心,却又不能当即立断。最终,处于夹缝中的卫瓘,不仅保全了自己,还除掉了两位功勋,可谓实属不易。


史海烂柯人


卫瓘,字伯玉。他出身名门,少年敏慧,拜名士傅暇为师,清贞有名理。二十岁时即为曹魏尚书郎 。司马昭专权时曾随钟会、邓艾伐蜀,任监军;后为晋尚书令、司空、太保。晋惠帝司马衷时为辅政大臣(太保),后被阴谋造反的楚王司马玮捕杀。

与其说卫瓘狠毒,不如说司马昭权诈

按《三国志·魏书·钟会传》记载,钟会率军灭掉蜀汉后,“威震西土,自谓功名盖世,不可复为人下,加猛将锐卒皆在己手,遂谋反......” “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不失作刘备也”。灭蜀后,大将军钟会自恃功高,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不愿居于人下,且麾下兵多将广,完全可以虎踞西川,称霸天下。若大功告成,可全取天下;即便不成,也可以退守西蜀,自立为王,成为第二个刘备。

《三国志》载,钟会起了谋反之心后,先是偷偷上表诬告邓艾欲举兵造反,司马昭令监军卫瓘将邓艾父子逮捕收监,槛送京师。钟会除掉邓艾后,和蜀汉降将姜维结成利益同盟,准备将不愿服从的魏将统统诛杀,最后由姜维率五万投降蜀军做前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长安,钟会统魏军主力殿后,然后合兵进攻洛阳、许都,问鼎中原。

其实,权谋狠辣的司马昭早就料到了这一切。话说曹魏大军誓师伐蜀前,有一个叫邵悌的大臣提醒司马昭道,钟会率二十多万大军出征,会不会拥兵自重,反过来威胁朝廷。司马昭答曰:“凡败军之将不可以语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心胆已破故也。若蜀已破,遗民震恐,不足以图事;中国将士各自思归,不肯与同也”。此话很是耐人寻味。

司马昭的意思是:等钟会率军灭掉蜀汉,蜀国人国破家亡,内心震恐,加上被打的心胆俱裂,也就不敢再追随钟会作乱了;而随军西征的魏军将士,久战疲惫,人心思归,更不愿随他反叛,所以大军远出在外应该没有啥大问题。

话虽这样说,但司马昭内心对手握重兵的钟会还是心存忌惮的,担心他灭蜀后会生出野心,举兵造反;但他内心似乎还有别的企图,譬如希望钟会伐蜀时遇到蜀军的激烈抵抗,最后虽然灭掉了蜀国,但已两败俱伤,到那时即便他有反心也没有实力助他反戈相向了。

于是,他把司空卫瓘派到钟会大军中做监军,以便监视并报告其一举一动。也就是说,后来卫瓘所做的一切恶事,不过在执行司马昭的命令而已,与其说他阴毒,不如说司马昭精于算计、权谋狠辣。

司马昭、卫瓘一石两鸟,除邓艾,逼反钟会

钟会所率的魏军主力虽然在剑阁遭到蜀将姜维的坚决阻击,进退维谷,迟滞不前,但邓艾却率一支偏师偷度阴平,翻越七百里无人险道,击溃诸葛瞻,突然兵临成都城下。蜀后主刘禅在实力尚存的情况下,不思抵抗,献城投降。立国42年的蜀汉名实俱亡。

戏剧性的灭掉蜀国后,钟会得到了蜀汉大将军姜维的五万精锐之师,而灭蜀第一功臣邓艾则“检阅将士,无所掳掠,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邓艾部军纪严明,严禁士卒抢掠、侵害百姓,还善待降人,使其重操旧业,于是甚受蜀人拥戴。

钟会、邓艾征伐蜀国的过程中,并未遇到过激烈的抵抗,反而顺利得出奇。孙子曰:“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钟、邓二将对此心领神会,他俩并未大肆杀掠,而是努力把战争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这样一来,反而引发司马昭的强烈不安。钟会、邓艾手握二十余万精兵,再加上蜀汉降军,总数至少在三十万左右了,这三十万大军久历战阵,实战经验丰富,加上钟会、邓艾以及蜀将姜维皆是智勇双全、能征善战之士,他们统率这数十万大军足以摧枯拉朽、横扫一切。本以为灭蜀时会发生激烈战斗,最终两败俱伤,自己就可以从容收拾残局了,谁知这一切并未发生,钟会的实力反而愈发强大了。

司马昭思虑再三,想出了一招毒计。为防止钟会、邓艾拥兵自重、尾大不掉,便给二将各自扣上了一顶谋反的帽子,再分别剪除之。

司马昭先诬邓艾阴欲谋反,让钟会去抓捕并解决掉邓艾。钟会没有立即行动,而是让司马昭心腹、监军卫瓘前去捕捉邓艾。卫瓘设计诱捕邓艾并解除了他的军权, 将他押送回洛京,途中又唆使部将田绪将他父子俩一起毒死。司马昭授意卫瓘除掉邓艾后,便开始着手解决更难对付的钟会了。

钟会被逼铤而走险,被乱军所杀,司马昭成最后赢家

司马昭以监军卫瓘、将军胡烈、邱建为内应,在军中散布谣言,说钟会欲谋反,还要屠尽不愿随其作乱的魏军将士,以扰乱军心;同时,他自率大军,从长安进发,用大兵压境的方式,给钟会制造巨大的心理压力。

司马昭诬陷钟会谋反,为了把故事编的更像一些,同时彻底剿灭蜀汉残余力量,他就把姜维伙同钟会一起造反的故事加了进来。

钟会果然被司马昭的政治攻势和内外夹击的阴计给摧垮了。史载:“钟会自涪至成都作乱。会既死,蜀中军众钞略,死伤狼藉,数日乃安集”。面对司马昭不断施放的明枪暗箭,钟会百口莫辩,只好和姜维一起铤而走险,举兵反击,却为部将所杀,身死名裂。钟会、姜维死后,西蜀秩序大乱,乱军烧杀抢掠,伤亡甚重,好几天才恢复平静。曹魏最具战功,最有威望的两位大将被诛杀,这样司马昭才得心安,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

卫瓘的最终结局

除掉钟会、邓艾,监军卫瓘立下大功。回师后他转任督徐州诸军事、镇东将军,封菑阳侯。西晋建立后,历任青州、幽州刺史、征东大将军等要职 ,成功化解乌桓对北方边境威胁,因功进爵菑阳公。后入朝为尚书令、侍中,又升任司空,领太子少傅,辅佐司马衷(晋惠帝)。后逊位,拜太保。

痴呆愚钝的晋惠帝司马衷即位后,卫瓘与皇后贾南风对立,导致纷争不断,最后他在楚王司马玮发动的政变中被杀,还被夷灭三族。据《晋阳秋 》记载,卫瓘享年七十二岁。

【插图源自网络】

【写作不易 严禁剽窃】


铁马冰河wu


邓艾耿直,钟会自信,卫瓘阴毒,二士争功,黄雀在后,邓艾钟会,皆死于此。

三国后期由魏灭蜀引发的一场政治清洗,在司马昭策划,卫瓘执行的基础上,成功得到了体现。



由司马昭一手策划的伐蜀之战,尽管在魏国朝堂引发一片反对之声,并且由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野心,司马昭有必要发起一场转移视线的战争,以及建功立业加快纂位的步伐。

于是魏伐蜀之战就这样开始了,为了这一场战争,司马昭可是下了血本,将整个魏国将近二分之一的军队投入战争,由自已的三个亲信统领攻打蜀汉。



18万魏军兵分三路,西路军约3万人由邓艾统领,邓艾是司马懿一手提拔的武将,原本是一个不参与政治,只管屯田打仗的武将,说是司马家的亲信,也不为过,不过邓艾与司马家的其他亲信不一样,他更多的时候只管打仗。

中路军约3万人由诸葛绪率领,这个诸葛绪很可能是诸葛亮的族人,在战争初期,诸葛绪就被钟会以畏战之名,剥夺了兵权。



东路军由主帅钟会率领,有12万人,钟会作为辅佐司马昭上位的人,为了司马家,亲自献计,让魏帝曹髦失去夺权机会,让司马昭成功上位,因而成为司马昭的亲信,既然敢以司隶校尉之职插手进行人事任免, 如果不是司马昭默许,也没别的原因了。

而卫瓘以一介书生作为钟会伐蜀大军的监军随行,自行统帅一千人的军队,监军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监视军队将领的官员,相当于持节在军队的君主亲信,当时魏国的“君”实际上还是司马昭了,所以卫瓘一定是司马昭的亲信。



司马昭之所以敢放心大胆将整个魏国近一半的军队放出去打仗,靠的就是亲信掌军,和这些亲信的家属全部在司马昭手中掌控,原本司马昭也没有想到伐蜀之战如此顺利,仅仅几个月时间,蜀汉就宣告灭亡了。

蜀汉一灭亡问题就来了,灭蜀之战最大的功臣邓艾开始骄傲起来,居功自傲,对蜀汉君主和群臣的处理自作主张,数次犯上司马昭,与其说是钟会、卫瓘嫉妒邓艾之功,不如说是司马昭恼怒邓艾之擅作主张。



上有其意,下必效仿,司马昭有处罚邓艾的意图,很明显就被卫瓘与钟会捕捉,然而两人却是各怀鬼胎,各有各的算盘,钟会是想自已夺取兵权,而卫瓘显然是想讨好司马昭,但双方目的一致,于是一拍即合,合谋诬陷邓艾。

邓艾之死 ,死于钟会与卫瓘的诬陷,更是死于司马昭的猜忌,在以夺权起家的司马昭看来,应该走“飞鸟尽、良弓藏”这一步了,司马昭这一步走的是相当高明,看起来是钟会与卫瓘害死了邓艾,实际上却是司马昭赐死了邓艾,而卫瓘与钟会都是帮凶。



而钟会之死,也与司马昭脱不了干系。

邓艾被关押之后不久,钟会就收到了司马昭的一封信,信的内容是:

我(司马昭)担心邓艾不服从命令,已经率领十万大军来到长安,另外还派出贾充作为先锋已经进入汉中的乐城驻扎,不久我们就可以相见了。



整个蜀汉境内,魏军18万人的统帅权都在钟会手中,再加蜀汉有近10万的投降部队,钟会手中的军队有28万左右,这个数字足以让司马昭坐卧不安,这封信一写,钟会也开始坐卧不安了,因为信中透出一股杀气和威胁。

邓艾已经被关押了,司马昭还发出了这一封信,意思很明显,警告钟会,不要有任何野心,否则大军随时进入成都灭了你,我想也许此时司马昭肯定会有密信发给卫瓘及他在军中的亲信,让他们提防钟会,否则以钟会聪明一生的头脑,怎么会谋反得如此失败?



从钟会谋反开始到灭亡,只有三天时间,堪称史上最短的谋反之一了,完全是仓促起事,钟会为何会如此,就是因为那封信,司马昭已经开始猜忌钟会呢?钟会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向司马昭谢罪辞职,要么起兵造反,显然,钟会选择了后者。

卫瓘在钟会之死的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毫不夸张的说,钟会之死,就是卫瓘下的套。卫瓘至始至终没有明确表态支持钟会的谋反,其实已经是表明态度了,不表态等于就是不支持了,支持了一定会肯定表态的,可是一代名谋钟会居然没有察觉出来。



也许是卫瓘天生一幅老实慈祥的面孔,也许是卫瓘原本就是一介书生,钟会并不担心卫瓘是否支持自已,卫瓘就利用这些骗取了钟会的信任,同时出城联络魏军,而城外的魏军早就想冲进城杀钟会了,不由得想起司马昭那封信。

以司马昭对军队的绝对掌控,除了表面的亲信外,司马昭少不了在军队中安插亲信,这些亲信一听到钟会有谋反之意,岂能放过,再加上卫瓘又是反对钟会级别最高的官员了,于是这些人在卫瓘的率领下,诛杀了钟会。



钟会之死,卫瓘是凶手。当然了,钟会是谋反而死,不值得同情,但邓艾可是活活被卫瓘害死的,原本押送邓艾的囚车还在向魏国行进的路上,邓艾原来的下属想要营救邓艾,卫瓘担心自已之前陷害邓艾的事会暴露,一不做二不休,派人追上并杀了邓艾。

邓艾之死,卫瓘同样是凶手,三国两大名将,邓士载和钟士季皆死于“老实巴交”的卫瓘。

而姜维呢?同样是因为参与钟会之死,被魏军杀死,姜维之死与钟会和邓艾不同,姜维之死与卫瓘没有直接关系。



姜维之所以投降蜀汉是因为皇帝的命令,投降之后还想利用钟会的谋反为蜀汉复国,可惜钟会不成器,谋反准备得非常仓促,又没有当机立断,斩杀不听命令的魏军将领,还放跑了卫瓘,导致魏军乱兵攻入城中,杀死了钟会与姜维,姜维死于乱军之中。

卫瓘借着欺骗与诬陷,害死了灭亡蜀汉的两大功臣,完美的完成了司马昭的诛杀功臣的任务,并得到了提升和司马昭更加的信任。不仅如此,大批蜀汉皇族及朝臣被杀,包括大将军姜维、蜀汉太子刘璿、左车骑将军张翼、汉城护军蒋琬之子蒋斌、太子仆蒋琬之子蒋显、大尚书卫继等人,连关羽后人也被庞会灭门。



最终还是靠卫瓘约束魏军,才结束这场屠杀,换句话也可以这么说,这场屠杀也是卫瓘同意和支持的。

几年以后,司马昭去世,司马炎即位,取代魏朝建立晋朝,由于卫瓘之功,司马炎和卫瓘还作了儿女亲家,司马炎将自已的女繁昌公主儿嫁给了卫瓘的儿子卫宣,而卫瓘也成为晋朝的重臣。



司马炎去世后,将皇帝位传给了自已的傻子儿子司马衷,司马衷无法处理朝政,于是蛇蝎皇后贾南风开始干政,由于司马炎去世后,掌权的是外戚杨骏,也就是司马炎的岳父,皇后贾南风联合楚王司马玮杀害了杨骏,之后太傅卫瓘与德高望众的汝南王司马亮共同辅政。

卫瓘与司马亮辅政让贾南风无法乱政,于是贾南风暗中联合楚王司马玮和清河王司马遐以假诏书逼杀卫瓘一家,卫瓘就这么死了,享年72岁,一门九口都被杀害,仅两个孙子不在家逃过一劫。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景元四年(263年),曹魏派出邓艾、钟会伐蜀,同时还派出一个监军,这个监军就是卫瓘。他有1000亲兵,职责就是监督邓艾、钟会的军事行动,如果这两位在伐蜀过程中,有懈怠、不轨行为,他都可以向司马昭反应,甚至先斩后奏。

邓艾和钟会伐蜀胜利之后,结果却双双毙命,就连蜀汉降将姜维,也死于非命,这一切,都离不开卫罐。那么,卫罐是如何除掉邓艾、钟会、姜维这三个当世一流武将的?个人认为主要是邓艾、钟会、姜维这三人自作孽,自己作死,而卫罐只是顺应形势,推波助澜,分析如下。

邓艾遭擒

邓艾偷渡阴平,是第一个攻入蜀汉腹地,接受刘禅投降的,居首功。可是,他在灭蜀后,居功自傲,狂妄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如邓艾擅自循东汉将军邓禹以前作法,以天子的名义,任命刘禅行骠骑将军、蜀汉太子为奉车都尉、诸王为驸马都尉。这些行为,早已超出了邓艾的职责范围。可是邓艾还是沾沾自喜,不知道自己已经掉入深渊。

成都城外的钟会和卫罐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们分别写密信给大将军司马昭,反应邓艾有不臣之心。司马昭以魏元帝名义下诏,将邓艾押送回京城,接受审判。此时,钟会对卫瓘说道,你是监军,擒拿邓艾,责无旁贷,于是给予他少量兵力,让卫罐先到成都,收擒邓艾。钟会企图借邓艾之手将卫罐杀死,他再进成都擒拿邓艾,达到一石二鸟之计。

卫瓘虽然心知肚明,但没办法,便去了成都。卫瓘是在夜里进达成都的,在天亮前控制了邓艾的军队,顺利擒获邓艾父子。这时,邓艾手下亲信想要营救邓艾,卫瓘出来劝阻,假称正在写奏章,要为邓艾申冤,这才制止了兵变。

钟会和姜维作死

景元五年(264年)正月十五日,伐蜀主将钟会来到成都,在姜维的引诱下,他的个人欲望膨胀了,是真的想要谋反。邓艾和姜维以为郭太后致哀为由,将胡烈等将领软禁起来,并举兵叛乱。卫罐作为监军,是不会答应的,两人便开始互相猜忌。卫瓘在上厕所时,告诉了胡烈的亲信丘建,要他把钟会谋反的消息传到军中。

后来,卫瓘借口出去慰劳各军,打算趁此机脱身,来到城外后,他作檄文宣告诸军,准备一起讨伐钟会。钟会不得人心,只有数百亲兵跟随他作乱,很快被杀死。姜维也死于乱军之中之后,连原蜀汉太子也未能幸免,可见成都血流成河。卫瓘约束诸将,才逐渐平息下来。《晋书》中记载如下:

会率左右距战,诸将击败之,唯帐下数百人随会绕殿而走,尽杀之。瓘于是部分诸将,群情肃然。

邓艾之死

钟会和姜维作死,死于乱军之后,邓艾的亲信们想要追上囚车,救出自己的主帅邓艾,迎接他回成都。而卫瓘怕邓艾脱困后找自己的麻烦,再怎么说,邓艾都是卫罐抓捕的。卫罐于是派遣护军田续,快马加鞭,到达绵竹,杀死刚刚脱困的邓艾父子。原来,邓艾偷渡阴平,进入江油时,因田续胆小畏战,差点被邓艾杀了。因此,魏续一直记恨邓艾父子,现在,田续前去杀害邓艾,正是报江油之辱了。《晋书》中记载如下:

瓘自以与会共陷艾,惧为变,又欲专诛会之功,乃遣护军田续至绵竹,夜袭艾于三造亭,斩艾及其子忠。

总结:邓艾、钟会两人都是占据成都,在巨大的胜利面前,失去了理智,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这才自己作死的。不同的是,邓艾只是干的事情超出了自己的权限,并没有证据证明他谋反,他在公元273年被平反,而钟会就是板上钉钉的谋反,他为了一己私欲,想要割据蜀汉。至于姜维,就是一个唯恐天下不乱的野心家,他难以接受蜀汉灭亡的事实,挑唆钟会作乱,才死于战乱的。

其中最大的赢家卫罐,本来就是伐蜀大军的监军,有责任,也有义务监督邓艾和钟会,如果哪个有不臣之心,他就可以向司马昭密报,关键时候可以代替执法。钟会和姜维完全是自己作死,不切实际想要谋反,被杀是属于正常的,而邓艾,就比较冤枉了。


魁哥说三国


卫瓘狡黠无比,他作为司马家族忠实的鹰犬,在大军伐蜀中,不仅尽到了监军之职责,还充分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使尽手段,耍尽阴谋,将钟会、邓艾,合称曹魏双壁的灭蜀功臣,三国后期的两个顶尖人物,玩弄于股掌之中。

实际上这场你死我活的斗争,纯粹是司马家族及其党羽内部为争权夺利的一场血拼,最后以钟会、邓艾身败名裂,自取灭亡而告终。

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最终卫瓘未能斗过悍妇贾南风,落得个几近被灭门的悲惨结局!

一、卫瓘(220~291年),魏晋大臣。字伯玉。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人。魏末,任侍中、廷尉卿。 邓艾、钟会伐蜀,为监军。钟会叛乱他亲与平定,并杀邓艾。 西晋初,拜上书令,迁司空。司马衷立为太子,他心持异议,欲言又止,为贾(妃)南风所怨。武帝死后,他与汝南王亮共铺惠帝,为贾南风指使楚王玮所杀。

二、伐蜀使卫瓘成为风光无限的风云人物

卫瓘平时不显山露水,但在万分危急的关键时刻却一鸣惊人,一手尽灭魏、蜀两国、三国后期顶级名将邓艾、钟会、姜维三人。

《晋书-卷三十六-列传第六》:邓艾、钟会之伐蜀也,瓘以本官持节监艾、会军事,行镇西军司,给兵千人。

(1)邓艾出身贫寒,年轻时一直平淡无奇,后来当上了典农功曹。一次有机缘见到了太尉司马懿,这是他人生重大转折。司马懿很赏识他的才能,征召他为太尉府的掾属,后升任尚书郎。一直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之际,他仍死心塌地做司马之鹰犬,他与钟会都是司马家族的铁杆跟班。

灭蜀后,邓艾自大而独断专行,大有不服天朝管之嫌。 钟会与卫瓘密奏大将军司马昭,述说邓艾之反状。元帝下诏,用囚车监禁邓艾入京。

其实这是钟会使用的一石二鸟之计,先派卫瓘以少量兵力先到成都收擒邓艾,企图借邓艾之手将其杀死,再把卫瓘之死作为邓艾谋反的罪证之一。

聪明绝顶的卫瓘心知肚明,但又不能拒绝,便在夜里到达成都后,向邓艾手下的将领发出檄文,声称“奉诏捉捕邓艾,其余的人一概不予追究。如果向朝廷军来报到,爵位赏赐就和之前一样;如果胆敢不出面,就诛灭他三族。‘’

于是第二天鸡鸣之时,邓艾的属将们纷纷赶来卫瓘军营中报到,只有邓艾还在帐内未出。卫瓘迅即前往邓艾的居所,将其父子擒获。

这时,邓艾的属将企图拦劫囚车进行营救,卫瓘假称正在写奏章,要为邓艾之事申辩,诸将听信他的谎言,停止了营救邓艾的行动。之后卫瓘惧怕邓艾报复,派人将其父子杀害。

(2)钟会更是司马家族的亲信党羽。他早年受到司马懿父子的赏识,成为司马氏重要幕僚之一。其典知机密,出谋划策最多,曾献计于司马昭,破败了魏帝曹髦夺权的企图,因而得到司马昭的宠信。因他才华横溢,时人都将钟会比作西汉张良。

钟会力挺司马昭伐蜀大计,于是被拜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主持伐蜀事宜。

在灭蜀后,拜司徒,封县侯。 卫瓘功成名就之后,萌生了不臣之心,勾结蜀将姜维,图谋据蜀自立。

在邓艾被囚之后,钟会遂将邓艾手下人马尽收囊中。 这时的钟会已经是统率了魏、蜀两国大军数十万人马,而威震天下了。他自认为立下不世之功,且精兵强将都在自己麾下,于是乎大脑膨胀,忘乎所以,不愿意再屈居人下了。

他本是司马家族一条温顺的看家狗,此时却张着血盆大口要反呲主人了!

《晋书·卷三十六·列传第六》:俄而会至,乃悉请诸将胡烈等,因执之,囚益州解舍,遂发兵反。

景元五年(264年)正月十五日,钟会抵达成都后,决意公开谋反。次日,他便以为郭太后致哀为由,将胡烈等将领请至蜀国朝堂,趁机将他们软禁,并举兵叛乱。

这时所有士卒只想着班师回朝,成都内外骚动不断,人心惶恐。

钟会将在木片写上的“欲杀胡烈等”给卫瓘看,卫瓘不应,两人便开始互相猜忌。卫瓘借此机会告知胡烈原本的亲将丘建,要他把消息迅及传到军中。

钟会逼迫卫瓘,当夜他们两人不能合眼,各自握刀于膝盖上。第二天城外传来消息,军队要准备进攻钟会,因卫瓘还在内,而不敢出兵。钟会想命卫瓘出去慰劳各军,却正是卫瓘想趁机逃脱,故意跟钟会说:“您是各军的统率,应该你前去。”钟会说:“你是监军,应该让你先去,我随后就到。”

卫瓘随后下殿离开,并佯装重病,麻痹钟会。 并趁机作檄文将钟会谋反事宣告知诸军。黎明时诸军一齐攻击钟会并将其击败。

从钟会举兵反叛到被杀,仅仅三天时间,其来势汹汹之叛乱,被卫瓘迅速的平息了,钟会与假降的蜀将姜维为乱军所杀。《三国志-蜀书-姜维传》‘’杀会及维,维妻子皆伏诛。‘’

三、卫瓘助司马家族铲除掉了后患,立下大功,终于如愿以偿登上高位。

回师后,卫瓘转任督徐州诸军事、镇东将军,封菑阳侯。

西晋建立后,历任青州、幽州刺史、征东大将军等职,成功化解北方边境威胁,因功进爵菑阳公。后入朝为尚书令、侍中,又升任司空,领太子少傅。后逊位,拜太保。

然只因皇太子衷是一个白痴,卫瓘尝虑储贰非人,欲请废立,屡次入见武帝,且吐且茹,始终未敢直陈。会武帝赐宴,卫瓘饮至数觥,佯为醉状,面对武帝欲言再三,‘’此座可惜‘’。竟不敢直言乃战战兢兢,徒假此座可惜之言,为讽谏计。其虽胆小如鼠,但已得罪了悍妇贾南风,从此埋下杀身祸根。

卫瓘子卫宣曾尚武帝女,因夫妻失和,或进谗言,卫瓘胆怯遂告老乞休,武帝告准。

武帝死后,无奈卫瓘心血来潮又二进宫,与汝南王太宰司马亮,共同辅佐惠帝。

惟皇后贾南风生性阴鸷,阴谋诡计、心狠手辣更胜一筹,要论面丑心黑,其打遍天下无敌手,能甩狡黠阴险的卫瓘几条街。

晋惠帝即位后,卫瓘与贾后对立,蛇蝎心肠之贾南风此时已权势熏天,她本记怨恨,又因卫瓘做事正直,使她不能肆意暴虐,遂矫诏以“谋图废立”的罪名,指使楚王玮,将卫瓘及其子孙九人杀害,终年七十二岁。《晋书-司马玮列传》 两个孙子卫璪、卫玠躲过一劫。

结束语:卫瓘聪明一世,明知惠帝不足为君;最可怕的是悍后贾南风心狠手辣,一手遮天,牝鸡司晨,灭伦害理,而盈廷僚左一大半助纣为虐,同声附和。并且卫瓘已经过了‘’随心所欲不逾矩‘’、‘’古来稀‘’之年龄,他自己还要贪权恋栈,挺而走险;不激流勇退,告老还乡,颐养天年,高蹈远祸呢?

其实都是权利惹得祸,卫瓘虽然聪慧绝伦,但是他的对手比他有过之而无不及,况且权利大无边,卫瓘乃至身陷漩涡,嗜权丧身,自取杀身之祸!可悲、可叹!


手机用户德友之书斋


卫瓘除掉邓艾是充分利用他们之间争名夺利的矛盾,完全是遵司马懿之意去办的。

司马懿派邓艾、钟会两路大军伐蜀。邓艾竟然剑走偏锋,奇袭阴平,走常人沒走过的小路奇袭成都,刘禅没反抗就主马投降。钟会又死攻剑门,力堵姜维,最后廹使姜维投降。进展太过神速,太顺了,轻而易举灭了蜀国,完全出乎司马懿意料。要是这两位造反,各自自立为王,还真沒有好办法。于是,派卫灌到用二人争功之死杀了邓艾,之后又杀了钟会姜维。邓艾,钟会之所以被杀,也是封建社会将领功高盖主的宿命。


卫瓘虽然在设计除去邓艾丶钟会过程中展现出高度智慧,但是,他千不该万不该得罪泼妇马南妇,最后死于丑妇之手,也太窝囊了,所以说千万不能得罪女人,特别是丑女人。


车工00


说到三国后期的杰出将领,非姜维,邓艾,钟会,陆抗四人莫属,此四人皆乃人杰也。

姜伯约,凉州上士也,继武侯遗志,穷毕生精力,一心只望汉室兴,其忠其诚,世间罕有。

邓士载,出身寒门而志坚,武庙六十四将有其名。

钟士季,谋略非凡,时人比之汉初张良。

然让人意想不到的竟是这三人最后都死在了同一个人手中,这个人便是卫灌,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杀害“三贤”的卫灌最终又是怎样的结局呢?

“毒士”卫灌,“一石三鸟”除三贤

这件事还得从公元263年司马昭发动灭蜀之战说起,时司马昭遣邓艾,钟会,诸葛绪分兵三路进攻蜀国,并派卫灌以监军的身份随军出征,其主要目的是让卫灌来监督邓艾、钟会的军事行动,以防生变。其实说到这也多少可以看出当时邓艾,钟会与司马昭并非是“将帅一心”,每个人都心怀鬼胎,相互猜忌,故后来钟会叛变实是必然。

面对曹魏三路大军进攻,西蜀名将姜维领兵前往御敌,凭借险峻的地势,最初双方相持不下,然这个僵局最终还是被邓艾偷渡阴平所打破,时邓艾兵行险招,领一军偷渡阴平小道,翻越摩天岭直取江油,于绵竹击杀诸葛瞻父子后兵锋直指成都,迫使蜀主刘禅开城投降,蜀国宣告灭亡。

灭蜀之战,邓艾功居首位,这自然引起了钟会的不满,由于邓艾灭蜀后也自恃功高,独断专行,由此给了钟会口舌,时钟会与监军卫灌皆有除邓艾之意,于是二人密奏司马昭说邓艾要谋反,故魏帝下诏要用囚车将邓艾押解回京。时邓艾尚在成都城中,钟会于是让卫灌前往捉拿邓艾,钟会本料定邓艾不从会与卫灌火并,想借机除掉司马昭安在自己身边的“毒针”卫灌,却不想卫灌竟没起刀兵就将邓艾给生擒了。

公元264年正月,钟会率军抵达成都,时蜀将姜维已降钟会,或许姜维也已看出了钟会不满司马昭之心,故一番言语之下使得钟会坚定了反叛司马昭之心,时钟会软禁了胡烈等一众魏将,并企图拉拢监军卫灌,卫灌假意顺从,又借生病之由得以将钟会谋反的消息传到了出去,后在卫灌的号召下,成都的魏军将领带兵一起讨伐叛臣钟会,钟会与姜维双双死于乱兵之下。

平定钟会叛乱后,邓艾的属将认为邓艾是被钟会陷害,想将邓艾迎回成都主事,而昔日卫灌也曾伙同钟会陷害邓艾,因担心东窗事发,于是卫灌便派护军田续去绵竹将邓艾父子杀害。至此,三国后期赫赫有名的三大名将皆死于卫灌之手。

卫灌的结局

卫灌因平定钟会叛乱功勋卓著,深得司马氏信任,在司马炎一朝位列三公,权极一时,官至司空,领太子少傅,后拜太保。

到“痴儿皇帝”晋惠帝即位后,卫灌因身为皇帝的老师多为权贵嫉恨,特别是对权势有极大欲望的皇后贾南风非常厌恶卫灌,后来卫灌因触怒了善使权谋的贾皇后而惨遭冤杀,享年七十二岁。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卫瓘是我很不喜欢的一个历史人物,因为确实是个很阴险的人。在魏国发动伐蜀之战中,钟会与邓艾是战场的主将,但是司马昭对这两人都不放心,派了个人去监视他们,这个人就是卫瓘。说白了,卫瓘就是司马昭的心腹与耳目。

那么,卫瓘都干了什么事,他结局又是如何呢?

陷害邓艾

在伐蜀之战中,钟会是主力,邓艾是偏师,但邓艾却是灭蜀第一功臣。钟会对邓艾心怀不满,就想方设法加以陷害。在陷害邓艾一事上,卫瓘扮演一个不光彩的角色,他与钟会联名上书,指控邓艾心怀不轨,意图谋反。司马昭下令,将邓艾逮捕解往京师。

钟会把抓逮邓艾的任务交给卫瓘。钟会当然知道,卫瓘是司马昭的人,表面上看,是要把抓逮逆党的功劳让给卫瓘。其实钟会用心阴险,因为卫瓘的部队很少,那么一丁点人怎么能够拿下邓艾呢?其实,钟会正是想借邓艾之手杀死卫瓘,既除掉心腹之患,同时又可以此为借口,诛杀邓艾。

抓捕邓艾

卫瓘是聪明人,自己那么丁点人,怎么抓邓艾呢?他想了个办法,派人给邓艾的所有部将都送了一封信:“我奉天子之诏,捉拿邓艾,其他人一概不追究。如果你们前来投诚,照例封爵进赏;若胆敢拒绝不出,诛连三族。”这着果然奏效,邓艾的部将们大恐,纷纷出城向卫瓘投降。

以邓艾的实力,要制止手下将领出城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甚至可以轻而易举地杀掉卫瓘。但他没这么做,因为他真的没有叛乱的念头,而只要他杀了卫瓘,就真的成了谋反了,到时就百口莫辩了。因此,邓艾选择了束手就擒。

卫瓘迫不急待地进了城,直扑邓艾营帐。奇怪的是,邓艾居然是在睡大觉。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卫瓘轻而易举就把邓艾父子抓起来。当邓艾被押上囚车时,他手下的那些将领开始群情激昂了,因为谁也不信大帅会谋反。诸位联合起来到卫瓘营帐前示威,要求释放邓艾,甚至打算不惜动用武力劫持。

形势突然急转直下,卫瓘发现自己就置身于火药桶之中,倘若有谁擦出一丝火花,火药桶就要爆炸。情急之下,这个狡诈的家伙计上心头。他自个一人跑出来与诸将谈判,忽悠说:我是知道邓将军不会谋反的,我这就给朝廷写奏章。说完后装模做样地拿出纸笔,唰唰唰就写起来。

听了卫瓘一番狡辩后,大家宁可信以为真,便纷纷退去。

钟会造反,卫瓘侥幸逃生

邓艾被捕后,钟会伪造所谓“太后遗诏”,称遗诏密令他起兵废掉司马昭。太后就是郭太后,即魏明帝曹睿的皇后,刚刚去世不久,正好被钟会拿来当作宣传工具。钟会把异己分子——有些是邓艾的人,有些是司马昭的爪牙,都软禁起来,任命自己的亲信代领诸军。成都城内实行戒严令,城门宫门都关闭且派重兵把守。

然而,有一个人却成了漏网之鱼,狡猾的卫瓘逃出城去了。

卫瓘是司马昭派去监视钟会、邓艾的,按理说,钟会一心要叛变,定要先解决掉卫瓘。可是钟会过于大意,被卫瓘给骗了。卫瓘装作病殃殃的样子,似乎马上要去死神那儿报到似的,他向钟会提出要出城疗养,钟会竟没有识破他的诡计,遂批准卫瓘出城。

冤杀邓艾

卫瓘是魏国远征军的监军,地位仅次于邓艾、钟会。邓艾被逮捕后,钟会以“太后遗诏”号召讨伐司马昭,卫瓘以重病为掩饰,居然逃过一劫,养病于城外,静观时局变化。魏国士卒哗变,杀姜维、钟会,洗掠成都,卫瓘便大摇大摆地回来了,以军队最高统帅的名义,约束众将士,行使指挥权。

这时,发生了一件事。邓艾的部将们快马加鞭去追赶囚车,打算把邓艾迎回成都。

由于钟会造反一事坐实,显然,所谓“邓艾谋反”就是冤假错案,是钟会一手策划的,然而,这起错案,卫瓘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还记得么?当初举报邓艾的人,除了钟会之外,还有卫瓘。

当卫瓘得悉邓艾部下前去解救主帅时,他心里不禁凉了半截。很明显,写给司马昭的举报信上,有他的名字落款,白纸黑字,抵赖不了的。非但如此,他还亲自逮捕邓艾,在邓艾部将面前忽悠要为之鸣冤。可以料想得到,倘若邓艾无罪释放,非但邓艾要报复他,司马昭也会追究其不察之责任。

卫瓘确实是小人一个,他想到的只是自己的前途名利。要保住功名,只有一种办法:干掉邓艾!只要邓艾死了,司马昭也懒得去理会他究竟有没有谋反的企图。要杀邓艾,必须要快,快刀斩乱麻,绝不能等到邓艾恢复自由后才动手。于是,卫瓘派邓艾的仇家田续前去,杀死邓艾父子。

结局:害人者终被害

卫瓘杀掉邓艾后,罗织一套说辞,称蜀地动荡不安,恐邓艾囚车难以到京师,或因此生变,故而杀之以绝后患。司马昭也懒得理会邓艾是否真的叛变,此事便不了了之了。不过,到了卫瓘晚年,终于恶有恶报,被楚王司马玮所杀。

楚王司马玮卫瓘,主要是受到皇后贾南风的指使。当时晋国的执政大臣是司马亮与卫瓘,而皇后贾南风野心勃勃,试图扩张自己的势力,便借楚王司马玮之手,除掉司马亮与卫瓘。

司马玮是个头脑简单的人,中了贾南风的圈套,加上他对司马亮、卫瓘一向不满,于是带兵包围司马亮与卫瓘的府邸,宣布两人图谋不轨,大逆不道。政变来得实在莫名其妙,令司马亮、卫瓘毫无准备,连心理准备也没有。两人历经司马昭、司马炎、司马衷三代,可谓是三朝老臣,活到七老八十,突然被扣上谋反大帽,岂不是太滑稽么?司马亮与卫瓘都没有抵抗,他们置疑诏书的真实性,要求上书皇帝查证。但是他们没有机会,这一天,两人同时在自己的府邸遇害。

说实话,卫瓘死得也算冤,被扣上谋反的大帽。可是临死前,他有没有想过,被自己害死的邓艾,难道就死得不冤么?这大约也算是报应吧。


君山话史


卫瓘所在的卫家是东汉时期的儒家世家,卫瓘的父亲叫卫觊,担任过曹魏的尚书,被封过閺乡侯,卫觊死后,卫瓘就爵了这个乡侯,要知道,即使在曹魏,能获得乡侯的爵位也不容易,而且在二十岁的时候,也成为尚书郎。

曹魏的法律是比较严苛的,但是卫瓘主张柔和,用情理让人服,公元260年,卫瓘官拜侍中,后来又担任廷尉。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攻打蜀汉,其中钟会率十几万,是主将,邓艾、诸葛绪各率三万,司马昭还做了一手的安排,那就是让卫瓘持节做为监军,也就是监督钟会、邓艾。

蜀国投降之后,邓艾独断专行,钟会内心有想法,就与卫瓘一起向司马昭告发,说邓艾要造反。

司马昭就让魏元帝下旨,将邓艾押回洛阳,可是钟会想法不仅如此,他想要邓艾死,于是就让卫瓘带着一点人去抓邓艾,他估计邓艾肯定不会束手就擒,会反过来杀死卫瓘,这样邓艾的造反又添了一条证据。

卫瓘很清楚,钟会是让他去送死,卫瓘到夜里到达成都之后,就发出消息,说只抓邓艾,其他的一概不追究,但是得来报告,如果不来报告的话,那就会被灭族。

就这样,邓艾的部下都跑到卫瓘那里,第二天早上,卫瓘一大早来到邓艾的营帐,然后把邓艾的父子给抓,不过邓艾也没有过多的反抗。

邓艾还是有一些忠心的部下的,他们打算来劫囚车,卫瓘很清楚,他就对他们说,他在写奏章,正准备为邓艾辩解呢,大家就相信他了。

钟会打算造反,他与姜维商量一下,打算先把曹魏的胡烈等将先软禁起来,然后再杀掉,可是卫瓘假装上厕所然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胡烈的部下,这个消息就传遍了魏军。

魏军要攻打钟会,钟会让卫瓘去劝大家,卫瓘就装病,转身去做檄文传魏军,讨伐钟会,最后钟会与姜维被杀。

邓艾的部下打算去救邓艾, 卫瓘知道他与钟会一起诬陷过邓艾,所以他就派田续把邓艾的父子给杀了。

而卫瓘成为最后的功臣,后来被封为尚书空,司空,司马炎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卫瓘的儿子,但后来卫氏一族被贾南风,楚王司马玮所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