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家的兩兄弟司馬師和司馬昭,在權力面前為何沒有反目成仇?

siriusdjenny


司馬師和司馬昭並沒有反目成仇,也沒有自相殘殺,原因是多方面的。

司馬師死之前,他擁有絕對權威,司馬昭無法挑戰司馬師的權位

西晉是司馬昭一脈的人創立的王朝,甚至司馬昭執掌曹魏時,已經具備了篡魏立晉的條件,司馬昭差一點成為西晉的開國之君,只是因為曹髦遇害事件,才迫使司馬昭放棄稱帝,改由自己的兒子司馬炎稱帝。

這些似乎說明,司馬昭創立了西晉,看似和司馬師沒有太大關係。

然而以上都是司馬師死後,才發生的事。從司馬懿死後,到司馬師死前,司馬師都是曹魏的實際掌舵人。司馬師無論是名望還是智謀,都勝過司馬昭。

司馬師執掌曹魏時,他在曹魏擁有絕對的權威。司馬昭的地位和權力,根本沒法和司馬師相提並論,司馬昭長期都是司馬師的跟班。

在這樣的情況下,司馬昭只能擁護司馬師,而不是試圖挑戰司馬師。甚至為了維護司馬師,司馬昭把自己的次子司馬攸過繼給司馬師。

如果司馬師不是因為眼疾發作而暴亡,西晉的天下,當然是司馬師和司馬攸的了。

政敵虎視眈眈,兄弟倆只能團結一心

司馬懿死後,曹魏內部並不穩固,很多人對司馬家族專權不滿。這些人不一定是曹魏的支持者,但對司馬家掌控曹魏一事,是無法接受的。

也就是說司馬家族面臨著曹魏政敵的威脅。

如司馬師執政時,就此遭遇兩次來自司馬家族外部的挑戰,一次是254年二月,中書令李豐、太常夏侯玄、光祿大夫張緝等人慾發動政變,廢掉司馬師,同時改立夏侯玄為大將軍,但計劃遭洩露。司馬師把李豐、夏侯玄、張緝三人夷滅三族。

另一次是255年,鎮東將軍毌丘儉及揚州刺史文欽,聯合東吳,起兵反對司馬師。這次毌丘儉和文欽聲勢浩大,迫使司馬師不得不親征淮南。雖然平定了叛亂,但是司馬師也在這次平亂中喪生。

可以說,司馬師執政時,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倆以及司馬家族,都面臨政敵的挑戰和威脅,司馬師和司馬昭沒有時間內鬥,也沒有心思內鬥,他們的首要任務當然是兄弟同心,平定外部敵人了。

曹魏失去天下的教訓就在眼前

司馬家族之所以能篡魏立晉,就是因為宗室力量孱弱;為什麼宗室力量孱弱,因為當初曹丕和曹植兄弟倆世子之爭時,大傷和氣,曹丕對宗室非常不信任,對宗室看管很嚴,宗室沒有什麼權力,到曹睿朝時,雖然有所改變,但情況依然不容樂觀。宗室力量弱小的情況,沒有得到根本性改善。

高平陵之變時,沒有曹魏宗室站出來對抗司馬懿;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從謀臣變成了權臣,提拔親信和司馬家,漸漸控制了曹魏,依然沒有宗室站出來反對司馬懿。

不是曹魏宗室對曹魏沒感情,而是曹魏宗室本身就沒有實權,更沒有掌兵權。終曹魏一朝,曹魏的近親宗室權力很小,相同高級囚徒。如司馬懿曾殺掉曹操的兒子-楚王曹彪,也沒有宗室吭聲。可見曹魏宗室之孱弱。

曹魏宗室孱弱,這才讓司馬家族撿了便宜。如果司馬師和司馬昭內鬥,必定搞得司馬家族元氣大傷,很可能重演曹魏的悲劇。

司馬家族能掌控曹魏,就是源於曹丕和曹植兄弟倆世子之爭。以司馬師和司馬昭的智商和情商,顯然不會重蹈覆轍,步曹魏的後塵。

蜀漢和東吳,也一直不消停

無論是司馬師,還是司馬昭執政時,曹魏都面臨蜀漢和東吳的軍事威脅。都需要司馬兄弟來抵禦處理這種外部軍事威脅。

如蜀漢的姜維,多次北伐,給曹魏帶來不小的軍事壓力。公元250年,姜維出兵隴右,攻魏西平未克,俘魏中郎將郭修而還。公元253年,東吳太傅諸葛恪再次興兵攻魏,發兵二十萬進攻淮南,姜維也趁機發兵,因久攻南安不克,糧盡而退。

公元254年姜維出隴西狄道,斬魏將徐質。公元255年姜維趁司馬師病危之際,和夏侯霸出聯合出兵,大破魏軍,圍困魏雍州刺史王經。王經幸得陳泰和鄧艾救援才得脫。

曹魏後期,司馬師、司馬昭兄弟倆執政時,姜維多次北伐曹魏,東吳也趁火打劫。司馬兄弟忙於處理外患,自顧不暇,一直都是司馬師在外平定外患,司馬昭在內鎮守大本營,哪有時間互相殘殺。

結語

不管是內部因素,還是外部因素,司馬師、司馬昭都沒有內鬥的資本,更不會反目成仇,自相殘殺,他們要做的,就是團結一心,完成篡魏立晉的事情。


袁衛宇


司馬師與司馬昭沒有出現反目的理由,我認為主要有四點:

第一,倫理觀念。

司馬師與司馬昭都是司馬懿的正妻張春華所生,也就是說都是嫡子,而司馬師就是嫡長子。在一般情況下,司馬昭只要不是特別有野心,不會出現反抗自己兄長的情況。

第二,司馬懿的教育。

司馬師與司馬昭可以說是司馬懿眾兒子中最為優秀的兩個,後來都把這兩兄弟帶在身邊開始軍旅生涯,在司馬懿的言傳身教下,這兩兄弟的韜略、能力有著顯著的提高。同樣的,在軍中生活,感情也是不同的。男人間最牢靠的感情不就是“一起嫖過娼,一起扛過槍”嗎?更何況這兩個還是親兄弟,感情更是不一樣。

第三,司馬師的能力比司馬昭更加出色。

這個從兩人對於司馬懿高平陵政變的反應可以有著較為清晰的認識。

當司馬懿將自己即將發動政變的事情告訴這兩兄弟,司馬昭的反應擔心的整晚都睡不著;而司馬師一如既往,安然入睡。而在政變中,司馬師還親自率兵屯司馬門,控制京都。

司馬師當時的才能還與夏侯玄與何宴齊名,但是事實上,他們兩人的才能遠遠比不上司馬師。

第四,外部的威脅。

司馬氏可以奪取曹魏的朝政大權是司馬懿通過高平陵政變得來的,曹魏宗室無時無刻想要重新得到大權。此外,蜀漢與孫吳還都在邊境虎視眈眈,一旦兩人反目,豈不是親者痛仇者快?

因此,從道德倫理上來說,司馬師繼承司馬懿的地位,是天經地義的。從才能賢德方面來看,司馬師也是要強於司馬昭;從感情上來說,兩人的感情是非常好的。因此,司馬昭是不可能會為了權力與司馬師反目。


秋心談歷史


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都很出色,父子三人堪稱一門三傑。而司馬師更像司馬懿,一樣的隱忍狠穩,心狠手辣,司馬懿最為信任的兒子無疑是司馬師,司馬師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高平陵兵變,司馬懿只與司馬師謀劃,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

而直到起事前一晚,才通知司馬昭,當晚,司馬師安睡如故,而司馬昭卻不能安席。

司馬懿曾經和司馬師、司馬昭談到,劉備乃一販席織履之徒,卻能偏安一隅,自成霸業,其中奧妙,四個字可以囊括:籠絡人心。得諸侯心者可為大夫,得天子心者可為諸侯,得民心者可得天下。不知爾等可以籠絡何人之心?司馬師回答,中原之心,儘可籠絡。司馬昭回答,魏蜀吳三國之人,盡為我用。司馬懿聽了很高興,“如此,這萬里江山定歸司馬氏所有!”

可以說司馬氏在創業階段,三人是非常齊心的,司馬懿是領導,而司馬師明顯是核心成員中的核心,這一點司馬昭是心知肚明的。

司馬師髮妻夏侯徽是曹氏宗親,為了不洩密,司馬師將其毒殺,高平陵兵變後,司馬師立刻將妻舅夏侯玄殺死,廢曹芳,立曹髦。殺伐決斷繫於司馬師一人,司馬昭的角色都是從旁協助。

曹氏宗親在司馬兄弟的威逼下逆來順受,俯首就戮。只有毋丘儉和文欽作亂,司馬師親自平叛,被文欽之子襲營,驚恐之下,眼部剛剛做了手術的司馬師,眼珠彈出眼眶,不久死去。權力順利交接給司馬昭。

司馬兄弟都是高度自律的人,在登頂權力巔峰之前,不可能會去做親者痛仇者快之事,何況司馬師不但是大哥,而且各方面都遠在司馬昭之上。


天下會會天下


關鍵是司馬懿死後,兄弟倆深知,雖然殺死很多人,但是魏臣反對司馬家的還有很多,天子也不失時機的要將其滅門。這樣,一個人很難支撐,只有二人聯手才能對抗天子和魏國朝臣。而且,雖然司馬昭很壞,但是長兄如父是封建社會的理念,他對自己的兄長敬入父親,甚至將自己的長子過繼給司馬師。即便最後司馬昭快死的時候甚至還說天下是他兄長的天下,要將過繼的兒子立後。後來自己的大臣建議之下才立自己第二個兒子司馬炎為後。司馬師在位時,已經廢一個天子,又將魏國朝臣殺的差不多了,這是他卻死了,司馬師上臺後就會輕鬆了很多,有幾個反對他的大臣基本上沒有什麼實權,他可以專心對付天子了。所以覺得他倆的關係第一取決於家族的危機感,這是大形勢;第二關鍵是司馬昭雖然壞,甚至殺天子,但是他思想裡在自己家族中還是論資排輩的。


浩浩和湯湯


古代的人為了爭奪儲位,兄弟相殺的情況非常普遍。比如李世民和李建成,為了爭奪太子之位,李建成曾多次謀害李世民,差點把李世民毒死。而最後,李世民在“玄武門政變”中,一箭射死了李建成。

再比如,曹操的兒子曹丕和曹植,為了爭奪儲位,更是搞得驚天動地。曹丕和曹植的幕僚們,包括楊修等人,好多都被曹操給處死了。等到曹丕當了皇帝以後,還一直非常忌憚曹植,搞出“七步詩”這樣的典故來。而且對曹植一生不重用,多次對他四處遷徙,最終曹植在這種折騰中鬱悶而終。

康熙皇帝的那些兒子們,甚至幾乎是全民參與爭奪儲位,搞出了震驚世人的“九子奪嫡”事件。

(影視中的司馬懿父子)

那麼,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為什麼竟然那麼團結,根本就沒有爭奪的現象呢?

我認為,之所以這兩兄弟和歷史上其他兄弟不同,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其一,他們不敢爭奪。

為什麼說司馬師和司馬昭不敢爭奪呢?我們來看看李淵的兒子們為什麼爭奪?康熙的兒子們為什麼爭奪?曹操的兒子們為什麼爭奪?這幾個君王,他們的權位都是比較確定的。李淵和康熙已經明確是皇帝了。曹操雖然不是皇帝,但是他在整個曹魏集團裡,有絕對的統治權,沒有任何人能夠撼動他的地位。他的兒子們爭奪儲位,將來不說當皇帝,至少肯定具有絕對的統治權。

而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情況就不一樣。司馬懿是發動政變剛剛奪取了統治權的。而且這種政變,是一種非常血腥的政變。雖然司馬懿獲得了統治權,但是他的位置是很不穩定的。

國內無論是曹家宗室,還是朝中大臣,很多人都對司馬懿都不滿。他們不斷地發動反抗的行動。比如此後就有司空王凌造反,接著又有淮南二叛,還有遼東叛亂。總之,有非常多的人不滿司馬懿的做法,認為司馬懿這樣做,就是在奪取曹家的權力。

(曹操劇照)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司馬師和司馬昭根本沒有爭奪的本錢。因為只要他們兄弟之間打起來,其他不滿他們的人,正好趁機起事,對他們進行各個擊破。

這樣一來的話,司馬家族可能早就被摧毀了,也沒有後來的司馬篡魏了。

實際上,不僅僅是在司馬懿時代,直到司馬昭取得領導權以後,魏國依然有非常多的人不滿司馬家族。我們耳熟能詳的“竹林七賢”。這“竹林七賢”,除了山濤以外,他們大部分都是因為不滿司馬家族,又害怕被司馬家族嚴酷鎮壓,因而才選擇消極避世了。

再比如說鍾會。他本來是司馬昭最貼心的人,但是後來,他在滅掉蜀國以後,卻迅速就造反,想在蜀國稱帝。可見在整個魏國,真正支持司馬家族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司馬昭與司馬師)

其二,他們不用爭奪。

為什麼說他們不用爭奪了?

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在當時,當統治者並不是一件好事,他必須要承受來自四面八方的打擊。

司馬師最後是眼睛被射爆,又在驚嚇的情況下,被嚇死的。可見,司馬師當時承受了怎樣巨大的壓力?

有這樣的壓力,誰願意去搶這個位置呢?

另一方面,實際上要爭奪的話,也就是司馬昭給司馬師爭奪。但司馬昭是不需要給司馬師爭奪的。因為司馬師是沒有兒子的。他唯一的一個養子。還是從司馬昭的兒子中過繼過去的。既然是從司馬昭的名下過繼過去的。那也就意味著,如果司馬師一去世,江山也就到了司馬昭兒子的手裡。司馬昭還用得著爭奪嗎?

反正從那時的情形來看,司馬師也不可能就匆匆忙忙奪取皇位。就算司馬昭奪過去,他也不可能當皇帝。這樣一來他還用得著奪位嗎?

由此可見,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他們並沒有任何矛盾衝突,他們只可能結成利益共同體。自然也就不會相互爭鬥了。


張生全精彩歷史


前不久剛看完吳秀波主演的,或許在裡面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在影視劇中,司馬師與司馬昭是非常和睦的,可是這僅僅是影視劇中的效果,與歷史上的司馬師、司馬昭有很大的差別。很多人的印象中,這哥倆沒有因為權力反目成仇。

其實這哥倆並沒有搶奪權力,為什麼呢?這就與司馬懿有很大的關係了。當時司馬懿培養司馬師和司馬昭是有很大區別的。司馬師是大兒子,比司馬昭大三歲,性格沉穩,善於權謀。從這一點看,司馬懿就從小培養他為朝為官。

那麼司馬昭與司馬師有很大的差別。入朝為官的司馬師成為了魏朝的重臣。曹爽舉薦司馬師為散騎常侍,從此之後司馬師的仕途之路平步青雲,一路高升。司馬師屢次升遷,官拜中護軍。那麼中護軍是幹什麼的呢?

中護軍是負責京城守衛的,有掌管禁軍的權力。中護軍這個位置是非常重要,司馬師弟弟司馬昭所望塵莫及的。後來發現了曹爽與司馬懿爭鬥的事情,當時曹叡駕崩,讓司馬懿與曹爽輔政,其實一開始兩人就開始了爭鬥。

司馬師成為中護軍後,其實是有很大的權力的。當時的禁軍一大半歸司馬師管理,從這一點看,司馬昭根本不是司馬師的對手。兩人的權力大不相同。在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之後,徹底的成為了魏朝真正的掌權人。

  可惜的是司馬懿此時身體已經大不如前了。司馬懿在生前就已經看出了司馬昭不是能夠接班的人,當時發動高平陵政變之時,在事先根本沒有告訴司馬昭。司馬懿只與司馬師共同謀劃了高平陵政變,此時的司馬昭還矇在鼓裡。

司馬懿死去,司馬師順利接班,這一點是毫無爭議的。雖然司馬懿看穿了司馬昭的野心,但是在他死後,這哥倆的關係已經變得疏遠。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權利慾望極強。可是司馬師沒有兒子,權力早晚到司馬昭手中。

  當時司馬昭雖然每天都說:“此景王之天下也,吾何與焉。”可是司馬昭的野心根本不是別人能夠想象的。雖然司馬懿在活著的時候就安排司馬師接班,可是他阻止不了司馬昭的野心。到後來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稱帝,成為了一統三國的人。





風清揚fighting


在歷史上看來,似乎司馬昭的名氣非常的大,因為後來是他的兒子司馬炎逼曹魏的皇帝尚未給他當了皇帝,所以顯得似乎非常牛。而司馬師本身並沒有兒子,過繼的兒子還是司馬昭的,所以在後世人看來似乎遠遠不如司馬昭。

但事實上在司馬懿死後,司馬師是司馬家族的掌門人,擁有非常強大的實力,而至少在當時那個時候,司馬昭和他比起來實在是差得很遠。當然無論是司馬懿還是司馬昭,他們都稱得上是相當強的人。只不過在司馬師掌控朝廷的時候,司馬昭作為他的弟弟,只是一個小跟班而已,談不上有多麼強大的實力。

有很多人可能感嘆,司馬師和司馬昭這兩兄弟感情特別好,在面對強敵環測的時候顯得非常的團結,並沒有兄弟相爭,從而給敵人以可乘之機。如果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兄弟是有可能反目成仇的,但是當時司馬家族強敵環刺,所以兩兄弟確實顯得很團結。不過更可能認識司馬師作為家族的族長,擁有絕對的權威,司馬昭除了跟隨他之外,並沒有任何其他的選擇。因為在那種年代,家族族長的位置還是相當強的。作為弟弟的司馬昭,如果不聽從哥哥兼族長的話,恐怕是會遭到所有人非議的。

如果司馬師有自己的兒子,可能會有私心,而不會把權力交給司馬昭,但司馬師自始至終沒有自己的親生兒子,所以最終在死之前,把自己的所有權利交給司馬昭,可謂是沒有任何心理壓力。而司馬昭也確實沒有辜負司馬師的期望,把司馬家族帶得進一步壯大,最後成為曹魏的第一家族,甚至取而代之。司馬昭非常感激司馬師把所有東西都交給他,所以經常說自己的天下是哥哥給他的,甚至打算立哥哥法統上的兒子司馬攸為太子。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在權利面前沒有反目成仇,我想有這幾點原因吧

一,對於兄弟兩個來說,那點權利還不至於反目,即便是在位高權重,也只能是曹魏的權臣。而這哥倆,一個廢了曹芳,一個是殺曹髦的主使,他們也只是缺少一個合適的時機篡位,他們的目標始終是整個江山

二,司馬家族很是團結,這點從司馬炎稱帝后就看出來了,晉武帝把自家的親戚都封成了藩王,這是江山一起坐的節奏呀,要不是司馬炎有個痴呆兒子,估計晉朝還能持續幾十年吧。

三,兄弟倆也機會爭權利,司馬師四十八就死了,也沒個子嗣啥的,司馬昭也就無需再爭什麼了


李牧山


因為當時司馬家並未控制全部權力,還有很多人不服,不斷有地方將領反叛,司馬兄弟都是聰明人。不會在這時候爭權讓外人有可乘之機會,加上當時不斷要到處去平息叛亂,也沒有精力爭權,再者司馬師能力要比司馬昭強不少,司馬昭服司馬師的領導也不敢同他爭權,司馬師死後才將權力繼承給了司馬昭


歷史的進程車輪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司馬師和司馬昭在權利面前沒有反目有幾下原因。

第一,司馬懿在病故前就交代好後世,讓司馬師繼承自己的位置,讓小兒子司馬昭統領兵馬,兩個兒子互相扶持,不能相互之間鬥爭,所以兄弟二人牢記父親的告誡。

第二,司馬師座下沒有子嗣,司馬昭和張春華把兒子司馬攸過繼給大哥司馬師,司馬師對這個"兒子"很是疼愛.從繼承權上來說,司馬攸早晚得繼承這司馬師的爵位,爭來爭去,最後還是自個家的,司馬昭心裡想爭它又有什麼意思。所以就沒發生過什麼矛盾。

第三,司馬師是個病秧子,患有嚴重的眼疾,知道命不久矣,縱觀整個司馬氏家族只有司馬昭能撐起來,別無他人,所以,對於司馬師來說,司馬昭是家族未來的希望,他只會更愛護這個弟弟,不會隨意打壓他。

第四,司馬懿在世時,一直壓制曹操的後人和家族,司馬懿一病故,曹氏家族隨時都會對司馬氏兩兄弟進行報復和誅殺,這是司馬師和司馬昭兩兄弟一直擔心的,所以他們兩更不會為權利反目成仇,如果一旦兩人不抱團,不擰成一根麻繩,隨時會被曹氏家族逐個擊破,直至生死人手,這也是他兩兄弟最大的政治考驗。所以面對這些危機二人根本不會因為權利而去爭鬥,讓外面人有機可乘。

向日葵總結,司馬氏兩兄弟從父親起,就具有極大的政治野心和政治目標。司馬懿在世沒有幹成的事情留給兒子幹,這一點和曹操很像,曹操沒當皇帝,留給兒子來當了,司馬懿沒當皇帝,這個皇帝留這給他兒子去幹,所以說司馬懿這現學現用的本事真是爐火純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