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藝術注重“寫意”,現在增添了素描,你認為這是弄巧成拙嗎?

影影圈圈


稍微瞭解中國畫的都知道,“寫意”不僅是中國畫的傳統,也是中國畫的靈魂。中國畫正是以“寫意”成為獨立而有影響的繪畫畫種,成為東方最有代表性的繪畫,也是和西方代表性繪畫油畫的根本性區別。而中國畫的寫意完全是由中國筆墨文化生成的。

素描是油畫的基礎,是伴隨著古典主義寫實油畫的產生而形成的油畫創作理論,是油畫的“寫實”所決定的。實際上素描就是油畫的造型,逼真精準的造型靠得就是素描,因此說素描是油畫的基礎。

在引入西方油畫之前,中國畫是沒有素描這一說的。千百年來,中國畫的寫意一直是通過筆法墨法的運用來表現的。所以又有了“書畫同源"之說,意為中國書法中國繪畫同是源於中國傳統的筆法墨法。這成為了中國畫的創作理念和思維定勢。

油畫作為世界影響最大受眾最多的繪畫畫種,引入中國後對中國畫的改革改良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和作用。比如將素描引入中國畫的創作中,還有油畫色彩理論的運用等。

從藝術是相通的這一點來看,我覺得國畫中增添了素描不是“弄巧成拙”,更無可厚非,至少是一種有益的嘗試,我們不必擔心國畫會出現“不倫不類”的情況。而且我們看到很多經過“素描”基礎的中國畫讓人感覺面目一新,別有一番景象。

我以為,傳統中國畫的創作理念和創作技法應該傳承,借鑑其他繪畫的表現手法如油畫的素描也很有意義。這兩點都有利於中國畫的發展進步,是完全可以並存並舉的。







燈影書畫


國畫藝術注重“寫意”,現在增添了素描,這不是弄巧成拙,而是作為鍛鍊繪畫基本功的手斷,有必要進行素描的練習和訓練。此類問題已經不是什麼新鮮話題,這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以前就有人提出相類似的問題,引起有些人的爭論,通過多年的實踐證明,國畫結合素描進行國畫藝術創作很有必要。



一、國畫 以毛筆、墨、國畫原料、宣紙和絹帛為工具材料,是我國特有的傳統畫種。國畫再現客觀對象與表現主觀情感上,講究“寫意”、“境”、“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以簡潔的構圖與形象調動欣賞者情趣的聯想,獲得詩情畫意的審美理想。



二、素描是繪畫的基礎,是繪畫的輪廓結構。主要以單色線條塊面來表現物象的繪畫形式。初學繪畫的人一定要先學素描,素描畫得好,繪畫自然畫得好。素描造型藝術的基本功,以鍛鍊和表達物象的形體、結構、明暗關係為目的。



三、素描雖然是西方油畫創作的基礎,而用在國畫創作上也是行之有效不可缺少的手段。國畫藝術創作應用素描,對於初學國畫的人來說是訓練的基本功之一,可作為習作,或作為創作起稿。素描是中西繪畫相結合成功的創舉,是填補國畫藝術創作的不足之處,是為國畫藝術錦上添花。


黃智637


作為一個國畫創作者,我體會:國畫裡的寫意是中國畫的精髓,國畫引入素描,加強了科學的造型能力,讓形象更有精氣神,是好事,怎麼會弄巧成拙呢?

一說國畫,一說國畫裡的造型素描,社會上有反對的聲音,還不少。我是個從事國畫創作多年的人,以我的感受,國畫增加素描基礎教學,創作中有意識地引用素描的黑白灰空間關係,可以讓物體更堅實,更有立體感。素描的好處,解決了國畫裡的光影效果,人人稱頌李可染先生為國畫大師,卻不知可染大師學有紮實的素描功底,其山水畫裡的一抹光亮來自素描。


藝術當隨時代,國畫在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也是不停地借鑑,不停地吸收新的內容,當代,國畫吸收素描的優點,何嘗不可?


當然,事物總有利弊。素描增加了國畫的體積感、光影感,但一味地在國畫裡畫“素描”,現在這種現象很多,特別是人物畫,一味地在國畫裡畫“素描”,國畫不倫不類,失去了中國畫應有的“寫意”精神,好多畫家現在倡導國畫迴歸寫意,也就是這個道理。

不能否定,素描進入國畫一百年,改變了國畫的面貌,增加了國畫的內容,讓國畫得到較大發展,我支持國畫裡造型素描,反對丟失國畫的寫意。


陳莊水墨畫家


關於素描對國畫藝術的影響,我覺得不是弄巧成拙。

素描對國畫的影響,曾經也引起過爭論,大家知道的應該從陳丹青開始,因為言辭比較激烈,又有一定名氣,自然關注的就多,他的觀點:不要相信“素描是基礎“這句話,這句話是錯的。我算是看了世界各國的藝術,素描絕對不是基礎。

埃及人、印度人幾千年前就可以把人和萬物畫得很像很像,像得一塌糊塗,完全沒有素描這件事。一定要解開這件事情,不然中國畫沒有前途。中國畫的沒落就從素描教學開始。

但同時他也對中國水墨畫非常有信心,比如他說:畢加索過時了,齊白石沒過時!水墨畫是全世界最好的畫!所以說只是表達他的一種觀點,只是更犀利而已。

而現在比較火的超寫實畫家冷軍就不這樣認為,他認為:“畫面有構圖、有造型、有筆墨就構成了‘盡精微、致廣大’的道的特徵,文以載道的追求即完成。”他強調素描根本不會阻礙中國畫發展,相反,書法練習的缺失,卻是目前中國畫的最大短板。而冷軍一開始學的卻是國畫,現在也不斷的在畫國畫。

他們都是名人,說話分量比較大,而且有意思的是,他們與國畫已經西方都很有趣的淵源。而對於我們不是有名的人來說,只能從自己親身經歷來說說,為什麼素描對於國畫並沒有弄巧成拙。


首先,國畫分寫意,工筆,半工半寫,對於中國工筆來說,也比較寫實,但肯定與西方的寫實不同,也是要“寫意”是“境由心生”,素描對此應該是有幫助的,至少素描是練了手,練了抓形等等。

可能爭議最大的還是對國畫寫意的影響,首先說對國畫寫意的影響,是書法,大家都知道,中國寫意發展最主要的因素,是從草書甚至狂草而來,當然也有心,禪學說,文人的影響,所以寫意畫的好壞,應該與創造者的書法水平,以及中國文化的修養更密切。

素描只是一種學習繪畫的技術,學與不學的影響不會有直接的關係,或者說不是根本的關係,就比如徐悲鴻也學了素描,但他的馬也很“寫意”,甚至成了一種中國畫在世界的代表性作品。更談不上弄巧成拙的問題了。

現在學美術的學生,都從素描開始,倒覺得沒有什麼不好,就像現在學音樂的,都要考鋼琴,但以後並不一定都專業是鋼琴,也可能是嗩吶呢。學美術的學了素描,只是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當選定了自己的興趣,最後的專業,完全可以再按照所學藝術形式的規律,進行有效的有目的強化,所以說寫意的學過素描,並不是弄巧成拙,只是寫意的真諦和需要的修養學不學好的問題。


紅梅工筆佛畫


我是一個先專攻油畫並探索出了民族風格的人,但後來隨著年齡丶身體健康丶讀書認知丶與審美思維的轉變而轉入國畫了,也通過學習中國歷史文化藝術就必須從中國畫的表現入手學習了,中國書法對中國畫影響極大,不會書法就不可能畫好中國畫!因為書法入畫而線麵點的中國畫表現形式絕非西方油畫的客觀物像複製性,我正欲寫一篇論中西繪畫的審美思維不同的文章,在這裡非一兩句可以說明白的。僅舉例自己的部分作品略示中國畫與西方繪畫的融合沒有固定概念一下而已。

這個小斗方山畫裡難道沒有素描的因素?關鍵是畫面的美感是中國畫的空靈與幽靜美。

淡彩寫生但似乎水墨淋漓的四尺整張大紙寫生創作,意境追求中國水墨畫的朦朧美。

用中國畫水墨來表現的小幅油畫《學步》我的民族風格油畫代表作之一,先後經過近二十年探索

三十年前的老套西方寫實手法

淡彩寫生創作,以書法入畫也印象派色彩著

以上三幅是我近來的水墨山水畫小品配書法之一

2016年用水墨在清末貢宣上創作的小畫

近來水墨山水畫局部之一

在清末貢宣上利用氧化痕跡色創作的山水畫條幅

用老宣紙淡彩山水畫之一

我的書法之一

2019年山水畫之一

淡彩荷花寫生之一

我吸收中國畫以線代光又借用江南水鄉林風眠的村姑形式,鴨子用中國水墨寫意性畫,背景借用中國畫的空白簡約感。

吸收了宋人山水但似乎有素描的感覺,在黃色元熟練書法紙斗方上畫的。

仿臨八大山人山水畫而用油畫色彩但造型純粹是借錢用八大山人的畫面造型。

好像是素描感但卻中國山水畫水墨意境

用印象派油畫寫生的山村小學

吸收中國畫平面性造型感,用線勾勒造型設計的油畫創作《荷花》但著重表現了詩性之美的純淨。

似乎有黑白灰的因素但以寫生而點線面。


雲祥囚一齋主


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在繪畫藝術領域中,國畫與油畫之間就存在了諸多讓人不解或有爭議的話題,比如,西方油畫引進國內之後,中國畫及中國油畫都開始採用了“中西結合”的藝術理念,或技法,問題來了:國畫藝術注重“寫意”,現在增添了素描,你認為這是弄巧成拙嗎?



國畫藝術注重“寫意”,現在增添了素描,這是弄巧成拙

開篇簡單提到西方油畫,是為了著重說明,素描是屬於油畫藝術的,它是油畫“寫實”基礎的保障,然而,現在國畫藝術也多了“素描”了(原來是沒有素描的),我們通過現象來看本質,100年前的國畫作品與現在的國畫作品相比較,估計大多數人會認為100年以前的國畫作品更具有傳統文化底蘊,


唯有少部分人會認為現在的國畫作品非常好看的,當然了,沒必要和這些人爭執,這是人與人之間審美能力的區別,不過,那大多數人是沒有瞎了眼的,之所以現在的國畫嚴重缺乏文化底蘊,正是因為增添了“素描”的原因,這就是弄巧成拙,具體原因,說來話就長了,

國畫“寫意”指的是在筆墨線條中表現出物象的“氣象”,而不是“形象”,這隻要欣賞國畫的人物畫,就容易理解什麼叫表現物象的“氣象”,而不是“形象”了,國畫是一種再現藝術,描繪的是物象動態時的美感,而不是物象的樣子(線條是動態的,不是靜止的)



雖然國畫有了素描之後,看似塑造了空間立體感,然而,這也束縛了筆墨線條的靈動性,從而畫面沒有了張力,本身筆墨就不如色彩,色彩是天生就可以構造形狀的,筆墨始終都只是充當線條,空間造型對於國畫藝術,就好比一座牢籠,沒有組合形狀能力的筆墨,在素描空間之中,就好比一潭死水,怎能氣韻生動呢?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壯觀,還是瀑布底下的一潭死水好看呢?國畫的“寫意”要的就是不被任何空間束縛的“瀑布效果”。


詩夜城主






秋水詩畫


這是個很大的問題!關鍵詞是“素描”,陳丹青:我寧可一輩子不畫畫,也不想再看到“中國式素描”。

素描最早起源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其最主要的特點是及其重視線條,用線條來勾畫明與暗,白與黑。這種畫法被介紹到了中國以後,對於當時人們的審美有著相當的衝擊,得到人當時社會甚至朝庭的肯定。比如出生在意大利、大半生在中國的畫家郎世寧,其繪畫在借鑑中國風的基本上,探索出了“西畫中用”的新畫風,熔中西畫法為一爐,他擅於採納中國繪畫技巧而又保持西方藝術的基本特點,融中國工筆繪法和西洋畫三維要領為一體,從而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創立了可堪稱郎世寧新體畫的畫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的匯通。

《世說新語.巧藝》“傳神寫照,正在阿睹中”,《魏晉勝流畫贊》曰“以形寫神而空其實對”,中國畫以“傳神”與形似”為目的,而與西畫大相徑庭,但“實對”就是寫生,不是說中國畫不注重形的刻劃,反而比文藝復興更早地提出了繪畫的科學方法論。中國的祖先早就提出了“墨分五色”,你素描千筆萬筆不如中國畫幾筆!

可是現在考中國畫的學生,考的不是書法,而是素描,本末顛倒!全國美展,素描工筆畫大行其道!有人將這樣的繪畫形容為“騾子”,即不是馬也不是驢!

我不是反對學習素描和西方的繪畫方法,洋為中用。但東方的中國人不能忘了根本!


劉健書畫印


科班出生的人能不摻入西洋之法嗎?民間的也上不了桌面(沒文憑),再過幾年或幾十年,中國傳統的東西恐怕都要失傳。


王喜英11


國畫是寫意藝術,只要能更突出“意”,恰到好處的素描是可取的,任何恰到好處的出“意”手法都是可取的。但一切破“意”的畫蛇添足,是拙笨愚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