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武帝时期赵充国屯田策的真正意义

屯田在汉代史书中多有提及,《爰盎晁错传》中有"

令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汉书·西域传下·渠犁》也有对实行屯田的记载。对于屯田的作用,历史上常常认为是能发展农业,积粮囤谷,能大规模的开垦边疆土地,发展经济。如本文《赵充国传》中也有"民所未垦,可二千顷以上……益积蓄,省大费……至者足支万人一岁食。"但对于赵充国所提屯田的实际效果是否符合历史上的看法存疑

浅析汉武帝时期赵充国屯田策的真正意义

屯田

一、赵充国所提屯田的效果存疑

1、从事屯田的耕种的人少

虽然《赵充国传》中赵充国提出的屯田将"将吏士、马牛食,月用粮谷十九万九千六百三十斛,盐千六百九十斛,茭藁二十五万二百八十六石。"但根据其奏章,这些人不仅仅是从事农业而耕田,还需要"罚木材""浚沟渠,治湟狭以西道桥七十所"为斩垒木樵,校联不断。便兵弩、饬斗具",其因屯田招募的人忙于其他事务的极多

其次,虽然在奏章中,这些事务仅仅是在"冰解漕下"到"田事"这中间的时间里进行,但根据其规模——修缮桥梁、疏通河道、开垦山林——就可以看出这些事务不是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完成的。因此,

被招募的这么庞大的人群中真正在耕田的不多,可以猜测他们大多以及大部分时间是在从事其他事务的。

2、军事目的胜于经济目的

赵充国一开始提出"屯田"就是为了抗羌,他所认为的屯田的第二点优势就是"固排折羌虏,令不得归肥饶之地,贫破其众,以成羌虏相叛之渐。"——他屯田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收归羌人占据、耕种的田地,而是为了迫使羌退兵投降,因此当羌投降后,赵充国就"请罢屯兵"。可见屯兵比起长远的开发发展边疆经济,更偏重于军事目的。那么它对经济上的作用就值得质疑了。

浅析汉武帝时期赵充国屯田策的真正意义

赵充国出兵零羌

3、屯田"成功"的可能性小

如上一点所述,赵充国在羌投降后就请求撤还屯田的兵民,在这短短短时间内屯田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可能性较小

另一处疑点是赵充国的第三封奏章,其中有"畔返者不绝",更是在严冬时向羌投降的人达到两万多人。那么,赵充国之前计划的"二千顷"是否能完成呢?更不要说"计度临羌东至浩门……分屯要害处"能否成功。由此断定,因为种种原因,屯田的效果远远小于原计划

二、屯田的真正成功之处

即使从目的、时间、人数上看,赵充国的屯田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对边疆经济的作用也微乎其微,但历史上对此次屯田的评价却不低,认为这是一次成功。

那么赵充国的屯田到底是在哪发挥了其作用。

1、安抚兵民,稳定原有社会秩序

赵充国在奏章中就有说其屯田的目的有"明德除害","除害"明显指的是驱逐羌兵,而"明德"却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明德指绥怀抚柔恩感并重。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家认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赵充国也认为"帝王之兵,以全取胜,是以贵谋而贱战。"因此说"明主般师罢兵,万人留田,虽未即伏辜,兵决可朞月而望。"这样既可以取胜,即迫使羌降,又可以安抚士兵,不使其叛逃。另一方面,比起发展经济,赵充国更注重的是通过屯田使边疆人民获得工作,从而稳定社会秩序

伊循属楼兰国之地,武帝元封三年前该国受匈奴控制,元封三年归汉不久又游离于汉匈之间,并"

为匈奴反间,数遮杀汉使"。昭帝元凤四年,傅介子"往刺其王","乃立尉屠耆为王,更名其国为鄯善"。尉屠耆为楼兰国在汉之质子,他归国临行前,据《汉书·西域传》记载:"王自请天子曰:'身在汉久,今归…恐为所杀。国中有伊循城,其地肥美,愿汉遣一将屯田积谷'于是汉遣司马一人、吏士四十人,田伊循以镇抚之。"汉对楼兰王的帮助,不仅体现了汉的关怀,更使楼兰统治者与汉的关系紧密。客观言之,这种战略思想在对待匈奴、羌以及西域诸民族与汉之关系上是取得了显著成效的。充国《屯田奏》中言:"臣谨条不出兵留田便宜十二事。.....以示羌虏,扬威武,传世折冲之具,五也.....内不损威武之重,外令虏得乘间之势,九也。"无疑,这正是对上述战略思想的总结和阐扬。屯而不战,防四夷相因而起;以屯田为名义,早日平定因汉使失策而导致的羌乱,以防动摇国家机器、打破安定的社会秩序。这才是屯田的真正目的所在。

浅析汉武帝时期赵充国屯田策的真正意义

西汉少数民族地图

2、退羌复路,控制西域

赵充国"沉勇有大略,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因此,他面对汉羌僵持的局势,果断的认为应该退而屯田——他认为羌作战飘忽不定,且长期奔走,面对严冬,定不持久。而屯田正使汉军避其长而攻其短,以不动应对万变,以屯田积蓄对羌的迅猛却短暂的进攻。最终,成功逼迫羌降。

并且,为使屯田发挥更大的作用,赵充国在屯田区域还修建了许多有关的工程。主要有缮乡亭、凿井挖渠、修建桥梁等。这些工程的修建,无疑也凸显了屯田的兵略意义

首先是乡亭。乡亭作为一种防御工事,是监视外敌、警戒边防的重要军事设施。著名的《故轮台以东屯田奏》中记录轮台土地肥沃,水源丰盛,适合耕种的土地达千里,因此.提出"遣屯田卒诣故轮台以东.....就蓄积为本业,益垦溉田,稍筑列亭,连城而西,以威西国,辅乌孙,为便

。"此条材料可证亭确为屯田得以实施的重要军事辅助设施,其功用正如赵充国所言,"部曲相保,为斩垒木樵,校联不绝,便兵弩饬斗具,速火幸通,势及并力,以逸待劳"。其次是桥梁。张骞通西域以后,汉王朝为了加强与西域的联系,开拓边境,北击匈奴,西逐零羌,渡过了黄河、湟水,修筑边塞,以此开发黄河以西的地区,设置四郡,开通玉门关。从而隔绝了羌人与匈奴,使南北不能勾结。匈奴为断绝汉使的通道,除加强对车师、楼兰等国的控制外,还在羌地积极活动,破坏由此通向西域的道路和桥梁。这些桥梁是随西汉前期的军事行动而修建的,赵充国在屯田之时修复或建造了沿途桥梁七十余处,"沿隍陋中道桥,令可至鲜水,以制西域,信威千里,从枕席上过师"。

浅析汉武帝时期赵充国屯田策的真正意义

玉门关

浅析汉武帝时期赵充国屯田策的真正意义

轮台沃野

结语:赵充国的屯田并不是在经济上起巨大作用,其影响也不仅仅是在汉对羌的胜利上。它的作用涉及政治、社会多方面,甚至对汉及以后的历史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它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汉书·赵充国传》

2、《汉书·武帝本纪》

3、翦伯赞《中国通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