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商鞅的政治对手甘龙?

林县强


在正史里,甘龙的描述不多;《大秦帝国》里面的甘龙,角色很生动,是一个有野心、很顽固、有手段、有韬略的政客。

有野心

甘龙是秦献公上位的重要支持者,收益自然很丰富,在整个秦献公时期,甘龙的官职、爵位一直在上升,秦献公末年,已经位列上卿,实际上行使着相国的职责。期间任劳任怨,为秦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比方说秦献公的一道主要国策,废除人殉制,就是甘龙提出的。

秦孝公上位后,重用商鞅进行变法,甘龙作为太师,被高高挂起。从商鞅主持政务开始,甘龙就开始反对,原因有三:

一是,甘龙信奉儒家学说,与商鞅的法家学说产生了冲突;

二是,甘龙被晾起来了,从以前的国家重臣到现在的佛爷,心态不平衡;

三是,甘龙是老世族的代表,商鞅变法侵害了他们实实在在的利益。

基于以上三个原因,甘龙一直在蛰伏,等待有利时机,置商鞅于死地。

很顽固

甘龙的顽固体现在为了反对变法,明的、暗的各种各样的方法几十年如一日的用出来。

刚开始是口头论战,甘龙输了,秦孝公也摸清了他的底细,从此闲挂起来;

然后第一次变法关键时刻,怂恿太子犯法,意图破坏新法;

最后,秦孝公去世后,依然冒头,用卑鄙的手段整死商鞅。

有手段

甘龙只是太师,虽然身份显赫,但与秦国传统世家孟、西、白三大家族还有不小的距离,毕竟人家从秦穆公时期都开始发家了。

但是自始至终,给我们的印象就是,这三家家主像是木偶一般,被老甘龙摆弄。

说明了什么?老甘龙非常有手腕,如此庞大的家族都甘心被他当枪使,没有几把刷子的人是做不到的。

有韬略

甘龙有一句口头禅出现频率非常高“飓风过岗,伏草惟存”,这句出自《道德经》的语录,包含着极深的生存智慧,用通俗的话就是:敢低头时要低头,要学会装孙子。

甘龙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通过一系列的试探后,甘龙明白了秦孝公的想法,秦国一定要变法,谁要是阻碍变法,谁就要倒霉!

国君的意志,谁也动摇不了,谁也不敢去捋虎须。甘龙闭门不出,谁也不见,以至于太子犯法时,谁都怀疑是他,可就是抓不住把柄,也拿他没办法。倘若像杜挚那样,整天喊打喊杀,估计早就被收拾了。

甘龙一直隐忍到秦孝公去世,联合公子虔整垮了商鞅。

综上所述,甘龙是一个有野心、很顽固、有手腕、懂韬略的人,生活中要是遇到类似的人,建议大家尽量不要招惹,能躲就躲,以免后患无穷。


小杨品史


过去沉腐的历史,还是少纠结了,关注几千年的历史轮回落后节点和事件,然后抓紧放眼未来吧,也许就几十年,世界又大变样了!


自由的鹰28185386


甘龙是一个十分厉害的角色,他是商鞅变法的最大反对者,也是弄死商鞅的最大推手。甘龙这个人有政务能力、有执政理论,有权谋手腕,有政治资本,是一位难得一见的政治奇才。只不过甘龙走上了历史的对立面,代表了过时的王道,所以他注定会失败。

甘龙本来是甘国的一位大儒,后来入秦致仕,一步一步成为老世族的代表。秦国历来崇尚兵争,缺少文化,孔子周游列国都没有入秦,因此甘龙作为一位儒家名士,入秦后受到了礼遇。秦献公从魏国回来夺权时,年轻的甘龙站到了秦献公这一边,是秦献公的坚定支持者,因此秦献公执政后,甘龙实际上就是秦国的丞相。

甘龙虽然以儒家的王道思想治国,但是他也十分懂得变通,并非一个顽固不化的儒家信徒。秦献公在魏国呆了三十多年,与魏武侯、李悝、吴起、西门豹等法家君臣相处的时间极多,亲眼目睹了魏国一步一步的强盛,也学习了不少的法家治国思想。执政后的秦献公与甘龙同样在秦国推行新政,比如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而甘龙就是实际执行者。

甘龙的执政纲领就是先王新政,所谓的先王是特指秦献公,先王新政在秦国推行了24年之旧。秦孝公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认为先王新政力度太小,无法拯救行将灭亡的秦国,只能是在勉为其难的给秦国续命。因此秦孝公要秦国大变大动,不成功则成仁,他选择了商鞅来主持秦国的变法事业,而商鞅的变法比魏国更加彻底,可谓脱胎换骨,浴火重生。

甘龙反对变法主要有三点原因:其一、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冰炭不可同器;其二、商鞅全面主政,甘龙被束之高阁,心中愤恨不平;其三、商鞅变法太过彻底,严重伤害了秦国老世族的利益,而甘龙是老世族的代表。甘龙明里暗里反对变法,手段十分高明,让人无从下手!

在是否变法的大会上,甘龙与商鞅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这场新旧之间的辩论被记录在《商君书.更法第一》篇里。里面尽展儒法两家的治国态度,成为一篇变法的檄文,后来赵国胡服骑射,同样引用了商鞅的话来批判国内的保守派。

《商君书.更法第一》:孝公平画,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 甘龙曰:“不然。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者,不劳而功成;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今若变法,不循秦国之故,更礼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议君,愿孰察之。” 公孙鞅曰:“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此两者,所以居官而守法,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君无疑矣。”

变法议论大会通过后,甘龙深知变法大业不可逆转,谁敢阻碍变法大业,秦孝公就会要了谁的命。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甘龙开始蛰伏待机,他要用悠长的岁月耗死秦孝公,没有秦孝公支持的商鞅,就如砧板上的鱼肉,他甘龙就可以再次复出,恢复先王新政,处死酷吏商鞅。能笑到最后的人才是最终赢家,不能争一时之气而毁百年大业,甘龙的韧性十属难得。

在商鞅轰轰烈烈的变法大业中,甘龙闭门不出,在家里韬光养晦,调养身体,还公开表态支持商鞅变法,获得秦国政府赠给的牌匾“守法之家”!实际上甘龙以太师身份给太子嬴驷上课,传授儒家经典思想,让太子对变法持仇恨态度。又通过暗箱操作,致使太子犯法杀人,给商鞅变法事业添堵。

太子犯法杀人事件是最妙的一招,如果商鞅处罚太子,那么跟太子的仇就结定了,秦孝公死后,商鞅就没有国君的强大支持了。如果商鞅不处罚太子,那么变法追求的王子变法与庶民同罪就形同虚设,变法大业就会毁于一旦。最终商鞅处罚了太子的两位老师,太子左傅公子虔割鼻,太子右傅公孙贾刺面流放,太子闭门思过。此事给商鞅树立了三大劲敌:太子、公子虔、公孙贾!

秦孝公死后,甘龙积极复出,他打出维护新法的旗号要治商鞅的谋逆之罪,并在判刑大会上罗列了商鞅的十大罪状:其一,谋逆作乱。其二,蛊惑民心。其三,玷污王道。其四,暴政虐民。其五,刑及公室贵族,动摇国脉根基。其六,无视先君,欺凌国公。其七,任用私人,结党乱政。其八,军前私刑,蔑视国法。其九,私调大军,威胁咸阳。其十,重婚公主,玷污王室。甘龙的任何一条罪状都可以致商鞅于死地,何况是十条罪状呢!

以商君之法刑治商君是甘龙为了报私仇,让商君体验一回作法自毙的苦果!除掉商君后,再打击变法派大臣;除掉变法派大臣后,他再裹挟新君恢复先王新政,达到他的政治目的,甘龙算计不可谓不精!在如何处死商鞅的时候,甘龙又发挥他博学多能的特长,引出车裂酷刑,也就是后世的五牛分尸之刑。

刑场上甘龙问商鞅:商鞅,遭此极刑,乃天道恢恢,你,还有何话说?

商鞅回答道:甘龙,商鞅虽死犹生,尔等却虽生犹死。青史之上,商鞅千古不朽,尔等却万劫不复。老太师以为然否?

三年后甘龙亦赴渭水刑场,他想有骨气的死,有尊严的死,不想四面百姓都喊“杀”!甘龙体验了一回“国人皆曰可杀”的耻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