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宋朝正統還不如大遼,氣的朱元璋直接繼承元朝

說到繼承,這個在歐洲可能比較常見。在中國歷史,由於長期“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思想,對於法統觀念不是很強。很多人甚至簡單的認為後代就是繼承了前一代的法統。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有些人認為宋朝是繼承了唐朝的法統。實際上,並不是如此。我們所說的“唐宋元明清”只是一個簡單的排列而已。正是由於宋朝的法統不足,後來同為漢人王朝的朱元璋無奈竟然繼承了元朝的法統。這是什麼緣由呢?

由於宋朝正統還不如大遼,氣的朱元璋直接繼承元朝

法理繼承的三種理論

我們先來說說法統是怎麼回事。在中國,如果新的王朝取代了舊的王朝,總要找一些天命所歸的理由,這其中有這麼幾套系統。第一,就是禪讓制,這是儒家極力推崇的方式。因為誰都想把江山繼承給兒子,所以禪讓制就更加看起來高風亮節。而這其中,唯一禪讓的流芳百世的就是傳說中的堯舜禹了。而之後,所有的禪讓都帶著萬般無奈以及血腥的殺戮。不過,不管怎麼說,禪讓都是繼承的一種。比如,開創這一系統的“王莽篡漢”,以及後來的曹魏代漢,還有接下來的東晉和南北朝都是這麼個繼承關係。

第二套系統就是五行相剋制。由於很多皇帝不是逼宮來的,而是像周武王、漢高祖這種直接自己打下來的天下。那總要有一套說辭吧?那就是五行相剋說。比如漢高祖就自稱是赤帝之子,滅了秦就是漢的火德克了秦的水德。這套機制運轉的一般不太好的原因就是,自己屬於五行中的哪個都是自己決定的。是在有點自說自話。

由於宋朝正統還不如大遼,氣的朱元璋直接繼承元朝

而最後一個就是算命了。因為實在找不到什麼繼承關係,那就只有算命這麼一條路了。比如孫權,就是比較尷尬的一個。人家曹魏可以通過禪讓,蜀漢人家自稱漢的繼任者。那孫權怎麼辦?當然是弄了一大堆的祥瑞,然後天命所歸,不得不從。還順便罵了曹丕篡漢的不正當性。基本上歷史就是這麼三種。而無論哪種,都比不上,直接繼承了血脈的更加有正統性。比如三國裡面的蜀漢。當然,我們不是說劉備的血緣有多麼純正,而是與魏、吳相比更加有正統性。

宋朝的僭主政治

現在到了宋朝,問題就來了。朱溫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僭主,就是篡奪的唐朝的皇位。按理說,他就是那個禪讓制的那種。其實,回顧歷史就知道了。禪讓制篡位的皇帝,很少有建立統一大帝國的。其實,劉邦與李淵都沒有繼承前朝的大臣,班底全部是自己的。而曹魏、王莽、南朝情況不同,他們的班底從某種意義上還是前朝的大臣。其中,一個緣由就是你可以篡位,那等你兒子勢力不強也可以篡位。所以,魏晉南北朝更替頻繁。這就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這樣,就造成曹魏篡位後,同時有劉備自稱漢朝的延續。而同樣,朱溫篡唐後,也有了李克用的後唐存在。李克用的法理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是要遠遠高於朱溫的。因為李克用的李姓,是大唐皇帝真真正正封給的。而李克用所擁有的山西一帶,那可是李唐王朝的龍興之地。所以,後來李克用突襲後梁成功後,建立的朝代就是後唐。而之後,石敬瑭滅了後唐,問題就又出現了。

由於宋朝正統還不如大遼,氣的朱元璋直接繼承元朝

因為後唐,雖然這個李姓是賜的,但是好歹算是義子一類的情況。在藩鎮割據時代,這種情況是時有發生的。最顯著的一次,柴榮繼承了郭威的後周。雖然,兩個人姓氏不同,但是郭威兒子全都被殺了。所以,給了義子也算是一種繼承。而後晉呢?後晉跟李唐就一點關係沒有了。石敬瑭只是後唐的一員大將,河東藩鎮的節度使而已。雖然他做什麼都挺爽快的,比如割了燕雲十六州。但是,他這次爽快的接受了皇帝位卻把法統徹底給整沒了。而法統就自然而然的存在於南方十國以及北方契丹那裡了。這也讓後來的篡位者更加肆無忌憚的用禪讓就能解決問題了。

後來的後漢和後周,完全沒有任何法理。劉知遠是在中原無主時候,勉為其難的當了皇帝。後周郭威,自己跟後漢一樣,都是獨立存在的。都是通過很勉強的禪讓得來的,說到底還是僭主政治。這也是接下來的宋朝,法理虧欠的地方。

趙匡胤篡奪了柴宗訓的江山後,能夠找到的法理就是禪讓制。而這一套從王莽開始就已經是僭主政治的一套,十分站不住腳。所以,趙匡胤憑藉實力滅掉南方後,心裡能夠安然一點。然而,之後在算是篡位的趙光義滅了北漢面對遼國的時候,發現自己並沒有什麼法理優勢。

由於宋朝正統還不如大遼,氣的朱元璋直接繼承元朝

遼國前身是契丹部落。當年唐太宗時代,設立松漠都督府,並把契丹的部落酋長設為都督,賜李姓。所以,在法統上遼國是跟後唐一樣繼承了唐朝的法統。這也是遼國敢於蔑視北宋的理由。而後來,由於北宋的兩次北伐都因為宋太宗超神的指揮而失敗。北宋在精銳騎兵都被遼國消滅又無法補充的情況下,才突然發現,自己在實力與法理依據上都不太妥當。

我們可以看看,此時在北宋周邊,契丹是為數不多繼承了李唐中藩的國家。而大理、吐蕃就不用說了,朝鮮半島的高麗打的旗號是繼承了高句麗。當然,這裡我們不討論高句麗和高麗兩國有沒有民族關係。就像後來朝鮮自認為繼承明朝一樣,我們只是討論口號法理的問題。按這個邏輯,北宋是從朱溫一路禪讓而來的,而遼國是唐朝的老宗藩。傳了五代的僭主北宋和繼承了唐朝的宗藩老臣遼國,這兩者的正統關係北宋一下子就給比下去了。

在宋真宗與遼國定下了影響百年的“澶淵之盟”後,遼國給北宋的國書比較有玩味性。遼國稱北宋為南朝。很多人可能以為這是地理上的關係,北國遼稱宋為南朝。實際上,情況並不是這麼簡單。當初,後漢滅亡後,有一定繼承關係的北漢就是被遼國稱為南朝。而北宋是篡位後周的政權,這其中意味就很明顯了。中原的亂世,唐朝的正統實際上就是在遼國這一支。所以,遼國一直以自己為唐朝正統自居。

由於宋朝正統還不如大遼,氣的朱元璋直接繼承元朝

而到了金國時候,問題又發生了。女真人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在滅掉遼國並殺了天祚帝洩憤後他的正統性也是很成問題。按理說,金國此時應該是繼承於遼國。可是,實際情況是金國也並沒有這麼大的意識。甚至連《遼史》都修了好幾代,最後也沒有正式成稿。可以這樣說,唐朝的繼承已經從中原到北方遼國,現在已經到了中亞的西遼這裡。不得不說,這塊大唐曾經金戈鐵馬出了無數名將的地域,最後竟成了唯一一塊有唐朝法統的地方。

為了解釋自己的法統地位,北宋就開啟了“刑不上大夫”的時代。對軍權的極度制約以及士大夫得到前所未有的利益而粉飾大宋的社會,顯然就造就了“文弱”宋朝的美名。而金國,也自滿於僭主的地位。通過同樣的方式,粉飾自己的法統。

朱元璋的困擾

到了之後的元代,無論是遼、金、宋全部都被元朝給收拾了。元朝本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不需要任何的法統。當時修史時候,丞相脫脫也將《遼史》《宋史》《金史》作為三個獨立的史書來修訂。也正是民族壓迫,使得蒙元的統治也及其短暫。無論是元朝高層,還是元朝底層,大家都只是覺得互相是客。當不能和平共處的時候,起義自然就爆發了。

而後,到了朱元璋時代問題在法統上就也尷尬了。出身於紅巾軍的朱元璋如果繼承於趙宋的話,那他的政權又是一個僭主政權。而且,當時元朝統治了幾十年,很多士大夫集團已經認可蒙古為自己的法統。如果此時,繼承了僭主宋的法統。對於蒙元的很多遺民以及士大夫的招募就存在問題,而同樣一個新的法統的繼承不是比一個底盤一縮再縮的僭主更有號召力?說不定,還能以這樣的號召力繼承北元的領土。

由於宋朝正統還不如大遼,氣的朱元璋直接繼承元朝

當然,最後的結果北元的黃金家族繼續存在於蒙古高原。朱元璋這個漢人,在法理上還是照元順帝有一定的差距的。為了汙衊北元,給了個不知哪裡來的“達延汗”。後來,隨著滿清崛起於東北,蒙古與明朝的相繼覆滅,法統不法統已經越來越不重要了。


  • 《三國志》
  • 《宋史》
  • 《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