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晉聯盟破裂,秦獻公變法圖強

秦國跌落谷底,被中原諸侯相輕,忍氣吞聲縮在渭河平原。秦君心想,搞不過你們我還不能錘鍊一下週圍的幾個小弟?公元前387年,秦軍攻打蜀國,取南鄭。

南鄭是防禦巴蜀的重鎮,也是將來吞併兩國的據點,這次勝利對於秦國來說還是很有意義,可惜沒過多久,南鄭又被蜀國奪回,真是誰都能踩秦國一腳啊!

秦國要徹底泡湯了嗎?

不,這麼關鍵的時刻,發生了兩件大事。

一年後,趙武侯去世,趙敬侯繼位,公子趙朝心中不甘發動兵變,未能成功而逃亡魏國。趙朝希望得到魏武侯的幫助,奪取君位,魏武侯竟然同意了。趙國新立君主,又遷都邯鄲,魏武侯認為這是個好時機,然而並沒有獲得軍事上的勝利,卻把三晉60年的友誼撕成粉碎。

魏武侯和趙敬侯兩個人的腦子多多少少都進了點水,在形勢不錯的情況下,做出了錯誤的判斷。

趙敬侯放棄祖輩打造多年的晉陽,遷都邯鄲。邯鄲是一個無險可守的城市,雖然可以為趙國的經濟發展和向外擴張帶來便利,可是就像後來的宋朝定都在開封一樣,國都的地理位置不恰當,需要大量的軍隊來戍衛,是非常不利的局面。

魏武侯非要佔趙國一點便宜,導致趙魏韓從此不再合作,此後魏國的軍事力量都集中於北部與趙國較勁,而西邊明明即將亡國的秦國就躺在那裡,只剩最後一口氣,他卻不理不睬,這是什麼大局觀?八百里秦川一旦歸為己有,後方有一個穩定安全的糧食基地,統一天下的該是誰?

更糟糕的是,又過了一年,魏武侯把秦國的公子連給放了回去。

本來秦國四代亂政,到了秦出公這一輩,他是個小屁孩啥也不懂,他老孃主政又瞎搞一通,國內已經爆炸了,貴族和平民通通不滿,國家朽敗到了極點,只差壓倒大象的最後一根稻草。結果,魏武侯確實給了秦國一根稻草,不過卻是救命稻草。

公子連在魏國避難30年,終於回到秦國,在庶長的幫助下,登臨君位,即秦獻公。


三晉聯盟破裂,秦獻公變法圖強


公子連肯定學到了魏國很多的成功經驗,回去之後立刻變法,改變頹廢已久的秦國政局。

秦人窩囊太長時間,從上到下都期盼賢君,所以秦獻公生逢其時,他的改革幾乎是沒有阻力的。而且,他很聰明,並不向大貴族開刀,而是重點解決制度問題。

首先,廢除了維持了300多年的活人殉葬制度。單憑這一條,你就能想到秦國有多麼腐朽,別的國家春秋初期就已經是封建制度了,它還是奴隸制度。

然後對戶籍和行政制度進行了改革,開始推行縣制,鼓勵商貿等等。

秦國埋頭15年,不和任何國家爭鬥,一心自強,終於重新躋身於強國之列。

秦獻公的變法並不徹底,卻為即將到來的商鞅打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從秦獻公開始,秦國再也沒有出過一個昏君,代代賢良,終成霸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