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隸書寫得漂亮、靈動?

愛跑步的碗


按蘇軾剛健含婀娜的說法,書法即要沈著又要飄逸,確實不容易,尤其是隸書,通常在清代與民國,秦漢竹簡尚未大量出土前,書家多受石碑漢隸的影響,多寫的朴茂蒼勁沈著,往往是沈著有餘而飄逸不足,這類書家主要有何紹基、伊秉綬諸人。今地下大量出土的秦漢三國簡帛書,古隸的墨法與筆意呈現在後昆前面,這樣我們能夠師簡帛書的筆意而不僅僅是漢碑的刀法,即能保持漢碑平正沈著的一面,又能從簡帛中獲取飄逸的筆意與墨法的一面,綜合兩者達到隸書創作〝剛勁含婀娜〞的兼容風格!


雷家林書畫


第一有一個好的範本。

隸書無非這麼幾個種類:

古隸。

漢隸。

漢簡。

唐隸。

清隸。

當然,元代受到趙子昂的復古思想,也有寫隸書的,水平不是太高。



我們一般多選漢代隸書,它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風格:

1,方整端莊。

如張景碑,史晨碑,乙瑛碑等。

2,流麗清勁。

禮器,曹全。

3,質樸雄渾。

張遷,鮮于璜碑等。

那麼,可以選第二個分類。

當然,學漢碑的最終歸宿,要落實到漢簡上來。畢竟碑是比較莊重嚴肅的,而漢簡就較為隨意自然,更顯靈動造意。



不建議選有點樸質敦厚的張遷碑,人家的風格就不是靈動那一路的,如果寫張遷寫出了飛動之感,我。。。。。。!

第二,書寫姿勢的問題。

漢代沒有高桌大椅,書寫的方式當然和現在的五字執筆法不同,這個我在之前的回答裡,寫的很詳細。

書寫姿勢,可以說是寫好隸書最為關鍵的一點了。



第三,注意用筆的勢。

筆勢是什麼,恐怕難以用語言說的清楚。

各種書體,它們都有一個大的法則在那裡,不能違背。

隸書也叫八分書,也就是它的勢,是左右相背的,如八字分散。這個觀點,至少清代的包世臣是這樣認為。

這三點,可以說是比較重要的了,至於死摳點畫形態,前後方整,上下齊平者,謬矣。


遊手於斯


怎麼把隸書寫好,不僅要有一顆清淨的心還要學會一種鍥而不捨的精神。

1、第一步,選擇字帖十分關鍵,因為漢代的隸書風格實在太多了,如果你選擇的字帖本身就不是那種靈動的字體,那當然是很難寫的靈動的、漂亮的。比如漢代隸書裡的《張遷碑》屬於厚重、方整型的隸書,我們也可以把它寫的靈動漂亮,但是這種靈動漂亮相對於《曹全碑》、《禮器碑》、《朝侯小子碑》的飄逸和靈動是不一樣的,肯定是《曹全碑》更容易讓人感覺到靈動和漂亮。

所以說,選擇字帖非常的關鍵,如果你喜歡飄逸靈動一類的書法作品,還是選擇《曹全碑》、《禮器碑》的好。

2、用筆也很關鍵,想要你的字體漂亮且靈動,你必須要有紮實的基本功,用筆的靈活是在紮實的基本功的基礎上的靈活,學習書法不要一開始就去追求靈活,要先寫的穩定,穩紮穩打,等熟練以後再去追求靈活。這是大部分藝術學習的規律,有一句話叫欲速則不達,想要把字寫好也是同樣的。

隸書也叫“隸字”。是在篆書基礎上,為適應書寫便捷的需要產生的字體。因襲小篆並加以簡化,又把小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便於書寫。

隸書分為“秦隸”(簡牘體)和“漢隸”(今隸)。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漢隸)略顯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講究“蠶頭鳳尾”、“一波三磔”。它源於秦小篆和簡牘體,到東漢時達到頂峰,書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衛夫人學其書


要做到把隸書寫得漂亮、靈動,就要充分把握隸書的特徵。

首先,隸書有蠶頭燕尾,蠶頭要圓,雁尾要飽滿飄逸。但是一個字裡只能有一個雁尾,這就是“蠶無二設,雁不雙飛”,就是說一個字裡的主筆只能有一個,不能重複;

其次,字形要扁,隸書的整體風格是扁扁的,這樣主筆突出之後就字就顯得特別靈動;

最後,起收筆要圓,隸書的起收筆以圓為主,方尖的不多。圓潤的筆觸不像尖收筆給人鋒芒畢露的感覺,它給人的是一種溫文爾雅的感受,會給字增加一些靈動之感。


寫字那些事兒


隸書寫出漂亮、靈動,難乎其難。

隸書的風格是古樸典雅,大方端莊,漢隸留存三百碑,可以說沒有一塊碑可以稱得上漂亮和靈動的。乙瑛碑“骨肉勻適,情文流暢”,在於秀逸清俊;史晨碑“古樸渾厚,結體嚴謹”,在於爾雅超逸;張遷碑“筆勢內斂,筆力沉著”,在於古拙奇巧;曹全碑“精氣內含,柔中有剛”,在於流暢而舒張;禮器碑“痩硬如鐵,迭宕多姿”,在於奇絕萬象。題主意思不言而喻,就是說隸書能否寫出新面貌、新格局,寫出新時代的漂亮和靈動的隸書對吧。

再看看隸書的傳承,自漢以後幾千年來,儘管隸書沒有從漢隸中走出來,但各朝各代都有隸書面目出現,魏晉南北朝及隋時代的非隸非楷作品很多,如“二爨”,嵩高靈廟碑等,似乎是在擺脫隸書之束縛,探索一種新書體,但顯然是往法則極致的楷書發展。初唐歐陽詢的隸書,雖有別八分,筆法豐富,自有一格,也似開歐楷書風。唐玄宗隸書妍美豐腴,與唐朝風氣相吻合,可以說與漂亮沾上一點邊,雖然曾一時受到追捧,然終究沒有經受住時間的考驗,後人評價,皇帝的隸書,外妍麗而內質綿軟。宋以後,隸書的高峰是在明末以後以及清代,清隸代表人物有鄭簠、鄧石如、伊秉綬、金農、何紹基、趙之謙等,儘管隸書面目各一,但大多是傳承了漢隸的樸拙和內斂,金農和何紹基別具一格,分別走一放一收兩個極端,也都不具備漂亮靈動之特點。

能否在隸書空前繁榮的當下,隸書出新面貌。隸書兩字承載著數千年的歷史。要創新,必須走通傳承之路,只有把隸書的精髓發揚光大,才能創新出隸書的新風貌。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寄希望於我輩豈是蓬蒿人,從古隸書中走出來,寫出隸書的漂亮靈動之書風。難矣!








如石書藝


時至當今,隸書的社會實用功能還有一些,因為它的識認難度不大,幾同楷書。所以在很多公共場所的文字使用上,還被採用。它的實用價值之外,現在人們多所認同的是它的形體特具的藝術欣賞價值。在正書系列,它的流通佔比僅次楷書,遠超魏碑。

把隸書寫得"漂亮"丶"靈動",這可能是喜愛隸書之人的群體認知。如何才能達到這一追求目標呢?

首先,不能脫離書寫的最基本要素,仍然是個筆法和形體的問題。趙孟俛的"用筆千古不易″丶"結字因時而異″的原則完全適用於此。用筆,並非指某一種固定程式,而是"必須強調″的一個問題。"中鋒″行運,"偏丶側″輔之,是所有書體的用筆規律,其變通運用,是在具體到特定書體丶特定點劃之終極表達效果要求上的靈活。每一種成熟書體,體現的是本體成功的用筆方法。

再者,經典碑帖的臨習丶傳承丶借鑑運用,是繞不過去的程序。曹全碑的秀美,張遷碑的朴茂,等等漢代碑帖的個性特點的吸收浸染,正是藝術趣味的酵母。欣賞眼界的高度,決定著取法的途徑方法。

其次,對隸書字體本身的基本特點把握準確以後,便可參酌後代有成就的名家各種用筆書寫特點,予以揣摩借鑑,用其成功經驗開啟自己的創新路子。例如清代伊炳綬丶當代王遐舉丶劉炳森,諸名家,都是漂亮丶靈動,個性斐然的樣板。

書法貴在自家面貌,所以學古學今,最終是要發揮個人。對於漂亮丶靈動的認識理解也是因人而異的。個人追求的是個人的認知。書法不是工藝,所以不存在預設效果的方法,只有功力火候所體現的具體作品的效果驗證。







真空妙有無量壽


1、第一步,選擇字帖十分關鍵,因為漢代的隸書風格實在太多了,如果你選擇的字帖本身就不是那種靈動的字體,那當然是很難寫的靈動的、漂亮的。比如漢代隸書裡的《張遷碑》屬於厚重、方整型的隸書,我們也可以把它寫的靈動漂亮,但是這種靈動漂亮相對於《曹全碑》、《禮器碑》、《朝侯小子碑》的飄逸和靈動是不一樣的,肯定是《曹全碑》更容易讓人感覺到靈動和漂亮。

所以說,選擇字帖非常的關鍵,如果你喜歡飄逸靈動一類的書法作品,還是選擇《曹全碑》、《禮器碑》的好。

2、用筆也很關鍵,想要你的字體漂亮且靈動,你必須要有紮實的基本功,用筆的靈活是在紮實的基本功的基礎上的靈活,學習書法不要一開始就去追求靈活,要先寫的穩定,穩紮穩打,等熟練以後再去追求靈活。這是大部分藝術學習的規律,有一句話叫欲速則不達,想把字寫漂亮也是一樣的。

總之,道理很通俗也很實用,沒有其它的辦法了。


不二齋


提到隸書,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蠶頭燕尾,一波三折”,確實,在我初學書法時,在那些書法普及圖書上,就是這樣介紹隸書的特點的。


如果我們對隸書的認識僅停留在“蠶頭燕尾,一波三折”,那基本處於隸書入門狀態。

隸書的種類是很多的,靈動、古樸、莊重等等各種風貌都有。

漢代是隸書的第一個高峰,流傳下來的漢隸名碑很多,風格也各不相同。

《華山碑》《史晨碑》《乙瑛碑》法度嚴謹。

《曹全碑》《禮器碑》華貴完美。

《石門頌》《楊淮表記》開朗隨性。

《衡方碑》《西狹頌》《郙閣頌》高古渾厚。

《張遷碑》《褒斜道刻石》張揚飛動。

要想將隸書寫得漂亮、靈動,就取法而言,應該:

以《曹全》《禮器》為主,同時輔習《張遷》《褒斜道》。

學習時,一段時間臨習一種碑帖,從此碑帖中選取有代表性的二、三十字作為自己的日課,通過臨摹,逐步掌握提按、使轉、中側、疾澀等用筆要領,以及奇正、疏密、虛實、長短、粗細、輕重等結字方法。



學習隸書,最忌諱的是以楷書用筆方法來寫隸書,要麼形成“中怯”,要麼圭角外露,要麼左低右高呈斜勢。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隸書現在的書寫雖然不很普遍,但其獨特的美學存在意義,仍令萬千書法愛好者趨之若鶩。

但要將隸書寫好,卻並不那麼簡單。

之前曾有人問,說現在都知道隸書規範多不好寫,為什麼還有那麼多隸書作品參展示眾,對此問題的權威解答並不在我,我也不知從何說起更適合,更恰當,更妥帖。

隸書的要求和楷書有著顯著的區別,講求蠶頭燕尾,一波三折。這種書體始於秦,成於漢,到東漢時期達到鼎盛,世有“漢隸唐楷”之稱。較為著名的碑帖有《曹全碑》《張遷碑》等。

但我個人更鐘愛《天發神讖碑》。

隸書的波磔之美,實在細緻、精巧,多逆鋒回入,藏頭護尾,筆勢飛動,姿態綽約。

以我個人的淺見和觀點,我的書寫體驗是在整體嚴整雄闊中尋求舒展的靈動之感,形偏扁,多曲筆,凸顯其典雅、華美、莊重、整飭之勢。

切不可為了追求波磔延宕,而把力使過了頭,這很容易造成整體字形的扭曲和造作,失去了天然的芬芳。

如果可能,不妨找來當代隸書大家劉炳森的書作,也可以翻覽前朝伊秉綬等人,或可從中覓到真趣,求得真經。



龍吟148119260


福星常在

🌸🌸🌸

如何把隸書寫的靈動,這個不在於怎麼練。


人是什麼樣的,字就是什麼樣的,關鍵是人,不在於字靈動不靈動,字是人寫的,字又沒主見,沒意識,字是你寫出來的,字有靈魂也是你賦予的,它自身不會增長。

你自身沒有那個東西怎麼能給別人,怎麼會靈動?字如其人,一個人呆呆的,見識短,字也高明不到哪去,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要磨練要修行,多讀書,多溝通,多實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萬卷書都沒讀呢怎麼明理,道理不明,怎麼應事?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孔老夫子講的很明白了。要博覽,然後問自己,然後思索,然後分辨,然後篤行,也就是信受奉行,誠於中,形於外。

隸書的帖子多了去了,東漢的碑刻,西漢的簡牘,秦朝的隸書,戰國的楚簡,這些都是好東西,高古博厚,這些字帖夠你讀上幾年幾十年的了。如果因為年代太久遠,可以看一下清朝,清朝年代近,也是一個隸書復興的高峰,鄧完白,趙之謙,金冬心,桂馥,伊秉綬,何子貞這些都在隸書上有很深的造詣,可以去看看,去學學。



觀千劍而後知器,要開拓自己的思想,並充實它,不然只是空想。想再久也到不了手上,所以還要勤學苦練。


學書要先專後博,開始從一個帖先入門,入門之後,能明辨是非了,再博覽,審問,慎思,篤行。

一管之見,多加批評,多加交流。

祝天下愛好書法的同道書藝大進。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