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心念,便是一個人的命運!

《了凡四訓》:心念,便是一個人的命運!

《了凡四訓》,被稱為東方第一勵志寶典,它是明代創世之作,百年流傳至今!

《了凡四訓》講的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結合自己親身經歷和畢生學問與修養,為了教育自己的子孫而作的家訓,以自己改造命運的經驗來現身說法。

書中有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部分。

孔先生見到袁黃母親,算中袁黃小時候很多事情。母親便同意凡去趕考,結果真的中了秀才,隨後多次考試都跟孔先生預測的一樣,一家對孔先生非常信任。

《了凡四訓》:心念,便是一個人的命運!

後來算到袁黃的未來:53歲壽終正寢,終身無子。後來經過了幾件事情,讓袁黃也相信了命數,一個人一生的吉凶禍福、貧富貴賤,都是上天安排好了的,不能強求。命裡沒有的,怎麼努力都得不到;命裡有的,不用努力,自然就會有。

直到遇到了一位禪師告訴他:一個人如果誠心竭力,為善不倦,數就拘他不得。反過來,如果肆無忌憚,怙惡不悛,數也保他不住。

定數也可以逃脫,命由己立,福自己求,一個人只要真誠用功,多做善事,沒有不感應的。

於是袁黃先生拜禪師為師,獲得了擺脫命數之法—《功過格》,把自己的號改為了凡,他每天記錄、反省自己的功與過。每個月總結一次,將功抵過。

《了凡四訓》:心念,便是一個人的命運!

在一次科舉考試前,孔先生給他算的是他會考中第三名。

但是袁黃回到家中,立誓要先行三千善事,求登科第,按照禪師說的認真、用心的去做,結果這次他竟然考了第一名!

接下幾次事件孔先生都算的失靈了,了凡先生就更加相信:命運是可以改造的!

再後來他不斷立誓行善,不僅順利得子還考上進士,不斷升官。甚至還活到了73歲,多活了20年。

這都跟袁了凡踏實用心行善有關係,他一生做過無數善事,而且心懷人民,為民做實事,深得百姓們的愛戴。後來他把自己的經歷寫下來,訓誡後人。

《了凡四訓》就這樣影響了一代一代的中國人。因此而被譽為"中國三大善書"之一。

《了凡四訓》:心念,便是一個人的命運!

愚者拼命,智者改命

決定一個人富貴貧賤的關鍵因素,並不是風水、不是星座、不是命數,而是一個人的心。

我們要學會見心,心就是一個人的命,就是人的一生。

見事見人,見人見心,見心見命,見命見一生!

縱觀《了凡四訓》全文,袁了凡為後人留下了快速改命的四大法寶:

一、懺悔,方能趨吉避凶

如果以前做了很多錯事,是不是過去就沒有了,不會的,所有的事情都在我們的潛意識裡,永遠不可能抹去,只能去懺悔,就是自己在心靈上清洗,如果不清洗,堆積的越多生命越痛苦。

袁了凡在《了凡四訓》中言:

1、一息尚存,彌天之惡,猶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惡,臨死悔悟,發一善念,遂得善終者。謂一念猛厲,足以滌百年之惡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燈才照,則千年之暗俱除;故過不論久近,惟以改為貴。

但塵世無常,肉身易殞,一息不屬,欲改無由矣。明則千百年擔負惡名,雖孝子慈孫,不能洗滌;幽則千百劫沉淪獄報,雖聖賢佛菩薩,不能援引。

只要我們留有一口氣,還活著,滔天的罪惡還是可以懺悔改過的。從前有人一生作惡,到了臨死的時候,方才悔悟,發了一念善心,就得到安詳地善終。

這是一念猛厲,足以洗滌百年之惡。譬如千年黑暗的幽谷裡,拿燈來一照。那千年的黑暗,立刻就消除了。所以過錯不論久近,只是以改為貴。

但是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無常的,我們這個身體是容易死亡的,等到一口氣不來,再要想改過,就無從悔改了,將永遠沉淪在惡道裡了。

2、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

如果不反省自己,只是一心向外馳求,那麼也只能是求索有方法,得到全憑命運,道德與富貴都會失去,所以沒有一定益處。

富貴要從心而覓,這就需要反省。能夠反省,這是你改命的第一步。不去反省自己,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那命運就無從改起。

曾國藩為什麼要每日三省?就是怕自己有過錯。所以,反省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大功德,它不單單是改命的開始。

世界上有兩種值得稱讚的人,一種是不犯過失的人,但這種人幾乎沒有,誰能說一輩子不犯錯誤呢?還有一種,就是有了過錯能立刻改掉的人,能夠做到這一步,就是人中丈夫。

3、務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

天下聰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業不加廣者,只為因循二字,耽閣一生。

一定要時時知道自己的不對,天天能改正過錯;如果一天不知道不對,那就一天安於自是的境地,一天沒有改正自己的過錯,那就一天沒有進步。

世間聰明傑出的人不少,之所以品德沒有樹立,功業沒有廣大,就是被"因循"兩個字耽誤了一生啊。

4、善改過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

犯了錯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明白錯在哪裡,這樣才能保證不會犯同樣的錯誤。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有言:"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我們犯錯誤,就像走在迷途上一樣。知錯不改,則在迷途上越走越遠;知錯能改,猛然醒悟,一切歧路都變成了歸家的路。

改過,從心開始。《了凡四訓》及後說:"何謂從心而改?過有千端,唯心所造;吾心不動,過安從生?"

《了凡四訓》:心念,便是一個人的命運!

二、寬恕,是人生最大的福報

寬恕看起來是對別人的大度,細究起來,真正的寬恕其實利人利己的。寬恕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寬恕,是原諒別人的錯,不要把別人的錯放在自己心中,讓自己和別人都活的輕鬆自在。

1、人有不及,情所宜矜;悖理相干,於我何與?本無可怒者。又思天下無自是之豪傑,亦無尤人之學問;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

人們有不到之處,在情理上是應該加以寬怨的。我們不能自以為是而鄙視了所不及的地方,天下沒有自以為是的豪傑,也沒有怨恨別人的學問,凡是我所行不通的,都是自己的德行沒有修,不能感到他人,這是我自己要加以反省的。

2、務要積德,務要包荒,務要和愛,務要惜精神。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此義理再生之身。

一定要積德,一定要寬恕人家原諒人家,一定要和愛,一定要愛惜精神,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這是義理再生之身啊。

世事茫茫,人生匆匆,他人的缺點沒有計較的必要,抓緊時間完善自身才是正道。

寬恕他人,體現了自己的仁厚;白璧微瑕,人無完人。人生懷揣一顆寬容的心利己利人。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明白這個道理,你那顆寬恕的心,會給你帶來更大的福報。

《了凡四訓》:心念,便是一個人的命運!

三、感恩,方能減少煩惱

一個人心中有多少恩,就有多少福;一個人心中有多少怨,就會有多少苦。

聞謗而怒,雖巧心力辯,如春蠶作繭,自取纏綿。

如果聽到別人毀謗我就大發雷霆,那就如同春蠶吐絲成繭一樣,自己把自己束縛了。

對於生氣,網絡上給出的解釋是:拿著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為什麼要拿著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都是因為遷怒他人。

中國有無數的聖賢經典,但從沒有哪一本是教人批評別人的,因為在中國的文化體系裡面沒有自以為是和怨天尤人的學問。

遇到不順利的事情,反求自身,這是中國的傳統教育,是古人的做法。

對於一個反求自身的人來說,外界的毀謗雖然很多,謠言滿天飛,但都變成了他歷練自己的磨刀石,是成就他的東西,他不但不會生氣,不會抱怨,反而會生出感恩心。

因為正是這種毀謗為他提供了歷事練心的地方,他又怎麼會生氣呢?

1、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

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施人恩惠,救人危急最好。

處事先做人,做人貴在心。永遠要記得幫助過自己的人,保持一顆感恩的心,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別人,你的路會越走越寬。

《了凡四訓》:心念,便是一個人的命運!

祈禱,是為了改變我們自己

祈禱最美好的東西,對著老天、聖賢、祖宗父母等,祈禱所有親人平安、喜悅、吉祥!

當知有福沒福,都是由心造的。有智慧的人,曉得這都是自作自受;糊塗的人,就都推到命運頭上去了。

1、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詩書所稱,的為明訓。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

命由我自己造,福由我自己求;我造惡就自然折福;我修善,就自然得福。從前各種詩書中所說,實在是的的確確,明明白白的好教訓。一個人要求富貴就得富貴,要求兒女就得兒女,要求長壽就得長壽。

2、孟子言:求則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義可以力求;功名富貴,如何求得?

雲谷曰:孟子之言不錯,汝自錯解耳。汝不見六祖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外雙得,是求有益於得也。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

孟子說:求而能得到,由於所求的在我內心。道德仁義是內心的東西,可以力求;功名富貴,是由命運決定的,我怎麼能求得呢?

雲谷禪師說:"孟子的話並沒有錯,只是你理解錯了。你不見六祖惠能大師說嗎:一切福田,不離方寸(‘不離自性,即是福田’——《六祖壇經·行由品》),從內心覓求,與外在感無不通。

從內心尋求,不單能求得道德仁義,也能求得功名富貴,那就是內外雙得,求對於得到是有幫助;如果不能返回自身省察內心,而一味地向外馳求,那就如孟子說的:‘求之有道,得之有命’,內外雙失,尋對於得到就沒有意義"。

《了凡四訓》:心念,便是一個人的命運!

世人只知穴在山,不知穴在心田間;

好山好穴世間有,不是其人尋不見。

我看富貴人家墳,往往葬時皆貧賤;

待到富貴力可求,人事盡時天理變。

還是那句話,決定一個人富貴貧賤的主要因素,不是風水、不是星座、不是命數,而是一個人的"心田",即你的思想、你的品德、你的行為。生命是一段程序,你怎麼編寫,它就怎麼運行。

信什麼,行什麼,便是什麼。幹什麼,是什麼,便成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