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服務器是如何實現每臺服務器都是公網IP的呢?

貴陽論壇


阿里雲服務器是如何實現每臺服務器都是公網IP的呢?服務器那麼多,不應該每臺服務器都去運營商購買公網IP吧。難道是使用NAT轉換的嗎?

阿里雲的ip就是買的,是一大段一大段ip範圍買下的。

那些說類似專線獨立ip的人,都是瞎掰,專線實質上是電信買下的ip範圍裡租一個給你用,電信那端通過調整路由表把對應的ip報文轉發到你那根物理線路上。

阿里雲的技術方式完全不一樣。

首先阿里和電信一樣,都是購買巨大的一段ip地址範圍,它的地址範圍不比電信小多少。ipv4的地址範圍就是這些大佬買光的,國外aws,google,微軟的ip範圍更大。

其次,阿里雲內部,不是簡單的改路由器,而是當有bgp能力的核心路由把全網絡裡屬於阿里雲的ip報文導入數據中心後,通過服務器進行報文數據軟交換,也就是常說的sdn(軟件定義的網絡)技術把ip分配給具體的虛擬機。這樣確保虛擬機綁ip可輕鬆的自動綁定。當你在界面上點一下申請彈性ip的時候,阿里雲就從它的ip池裡空餘的ip中,分一個給你,注意,這個ip池比阿里的機器數量,甚至虛擬機數量要大很多。當你分配了彈性ip後,如果要綁定彈性ip到具體某個虛擬機時候,背地裡,阿里雲就簡單的把這個ip和虛擬機的路由關係告訴它的軟交換服務器集群,然後所有進入阿里雲中的報文裡,屬於這個ip的報文被投遞給這臺虛擬機。

阿里雲有很多服務器,但是並不是所有服務器都需要公網IP,比如數據庫服務器,負載均衡服務器等,只需要內網IP就夠了。實際需要使用公網IP的服務器就是直接面對用戶的那幾臺而已。

藉助內網IP和彈性公網IP,以及IP回收等,實際需要使用的公網IP數量是可控的。


信通老宋


<strong>沒啥特別的實現方法,就是大批量買IP地址,通過廣域網路由協議發佈。


原來IPV4地址還不值錢,阿里早就大段大段地買,囤積了非常多的IPV4地址資源。

國內的BAT,從IPV4資源來看,阿里比騰訊多一個數量級,騰訊比百度多一個數量級,百度比其他廠商多一個數量級。


查了下阿里的AS信息,大概有十來個B段地址。


現在的IPV4地址,基本上已經分配完了,現在要拿到新的IP網段,基本上只能找ISP買,或者收購其他有IPV4資源的公司。


凝視深空


瞎回答的很多。實質上,並沒有魔術。阿里雲的ip就是買的,是一大段一大段ip範圍買下的。

那些說類似專線獨立ip的人,都是瞎掰,專線實質上是電信買下的ip範圍裡租一個給你用,電信那端通過調整路由表把對應的ip報文轉發到你那根物理線路上。

阿里雲的技術方式完全不一樣。

首先阿里和電信一樣,都是購買巨大的一段ip地址範圍,它的地址範圍不比電信小多少。ipv4的地址範圍就是這些大佬買光的,國外aws,google,微軟的ip範圍更大。

其次,阿里雲內部,不是簡單的改路由器,而是當有bgp能力的核心路由把全網絡裡屬於阿里雲的ip報文導入數據中心後,通過服務器進行報文數據軟交換,也就是常說的sdn(軟件定義的網絡)技術把ip分配給具體的虛擬機。這樣確保虛擬機綁ip可輕鬆的自動綁定。當你在界面上點一下申請彈性ip的時候,阿里雲就從它的ip池裡空餘的ip中,分一個給你,注意,這個ip池比阿里的機器數量,甚至虛擬機數量要大很多。當你分配了彈性ip後,如果要綁定彈性ip到具體某個虛擬機時候,背地裡,阿里雲就簡單的把這個ip和虛擬機的路由關係告訴它的軟交換服務器集群,然後所有進入阿里雲中的報文裡,屬於這個ip的報文被投遞給這臺虛擬機。


supermilg


阿里雲服務器是如何實現每臺服務器都是公網IP的呢?

服務器那麼多,不應該每臺服務器都去運營商購買公網IP吧。難道是使用NAT轉換的嗎?


下面有很多瞎回答的,NAT是可以減少公網IP地址的使用,但還是需要公網IP。

公網IP只可能是雲服務商自己向電信或移動等運營商買的。

阿里雲有很多服務器,但是並不是所有服務器都需要公網IP,比如數據庫服務器,負載均衡服務器等,只需要內網IP就夠了。實際需要使用公網IP的服務器就是直接面對用戶的那幾臺而已。



藉助內網IP和彈性公網IP,以及IP回收等,實際需要使用的公網IP數量是可控的。


那麼,阿里雲到底有多少公網IP呢?可以看下這裡的不精確統計


大概是 860萬個公網IP。

這裡麵包含了阿里在國內、美國、新加坡的IP地址統計,應該還不完整。


由小半大學提供的答案:

根據我所知道的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利用公有云(比如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等)部署了應用之後,為了訪問申請的雲服務器,需要使用公網IP,公有云服務商不僅提供了固定的公網IP,更多采用的是彈性公網IP。


彈性公網IP的基礎是:NAT

NAT即網絡地址轉換技術,是實現彈性公網IP的基礎。


NAT地址轉換將私網的地址映射到一個公網的地址,形成一對多的關係。內網與外網通信時,NAT路由器(大部分的路由器支持該功能,包括家庭使用的無線路由器和光貓)將本地的IP轉換成公網的IP地址。

NAT網絡地址轉換的核心是一張表(源IP地址,源端口號,NAT IP地址,NAT IP 端口號)。


彈性公網IP

彈性公網IP是一種NAT IP,設置在雲服務提供商的公網網關上,通過NAT的方式映射到雲主機的私網網卡上。這樣綁定了彈性公網IP的雲主機就可以直接使用這個IP進行公網通信,但是在雲服務器實例上是看不到的。


彈性公網IP與用戶賬號關聯,並不是與雲主機關聯,用戶獨佔互聯網的公共IP。用戶申請的彈性公網IP並不與雲主機綁定,用戶購買了某彈性公網IP地址後,可以將其綁定到指定的雲主機,也可以選擇解綁。


彈性公網IP綁定在需要的資源上,不需要時解綁並釋放,可以解決公網IP資源,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收費。

申請了彈性公網IP之後,可以將期綁定到雲服務器實例,用於通過公網訪問自己申請的雲主機。

總結

騰訊雲、阿里雲、華為雲均支持彈性公網IP。隨著公有云業務的不斷髮展,雲服務提供商的公網資源是遠遠不夠的,目前通過運營商上網也採用了運營商級別的NAT。將來有可能所有的雲主機均得采用彈性公網IP。


對於公有云服務商提供的雲服務器的公網IP,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實質上,並沒有魔術。阿里雲的ip就是買的,是一大段一大段ip範圍買下的。

那些說類似專線獨立ip的人,都是瞎掰,專線實質上是電信買下的ip範圍裡租一個給你用,電信那端通過調整路由表把對應的ip報文轉發到你那根物理線路上。


阿里雲的技術方式完全不一樣。


首先阿里和電信一樣,都是購買巨大的一段ip地址範圍,它的地址範圍不比電信小多少。ipv4的地址範圍就是這些大佬買光的,國外aws,google,微軟的ip範圍更大。

其次,阿里雲內部,不是簡單的改路由器,而是當有bgp能力的核心路由把全網絡裡屬於阿里雲的ip報文導入數據中心後,通過服務器進行報文數據軟交換,也就是常說的sdn(軟件定義的網絡)技術把ip分配給具體的虛擬機。這樣確保虛擬機綁ip可輕鬆的自動綁定。當你在界面上點一下申請彈性ip的時候,阿里雲就從它的ip池裡空餘的ip中,分一個給你,注意,這個ip池比阿里的機器數量,甚至虛擬機數量要大很多。當你分配了彈性ip後,如果要綁定彈性ip到具體某個虛擬機時候,背地裡,阿里雲就簡單的把這個ip和虛擬機的路由關係告訴它的軟交換服務器集群,然後所有進入阿里雲中的報文裡,屬於這個ip的報文被投遞給這臺虛擬機。


所有的公有云都是基於NAT技術,為什麼?

首先,先分配內網IP給你,這樣你訪問內網IP的時候,不用使用外網資源,不用去IP尋址,方便服務器集群部署,在做內部負載均衡更節約資源。


然後,IP是獨立管理的資源,即可以在註冊的時候分配,也可以單獨購買,不需要服務器內部操作綁定IP。國外買服務器是需要的。


ipv4目前屬於稀缺資源,很多地區的電信,甚至都開始使用內網IP了,IP去哪了,給你們做雲計算了,手機上網也要IP(內網可分配IP也是有限的)

當然是向運營商買ip了,不可能是NAT,至於為什麼不是,你需要了解NAT的工作原理,NAT其中一個必要條件是NAT轉換必須有一方是公網地址。


小半


根據我所知道的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利用公有云(比如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等)部署了應用之後,為了訪問申請的雲服務器,需要使用公網IP,公有云服務商不僅提供了固定的公網IP,更多采用的是彈性公網IP。


彈性公網IP的基礎是:NAT

  • NAT即網絡地址轉換技術,是實現彈性公網IP的基礎。

  • NAT地址轉換將私網的地址映射到一個公網的地址,形成一對多的關係。內網與外網通信時,NAT路由器(大部分的路由器支持該功能,包括家庭使用的無線路由器和光貓)將本地的IP轉換成公網的IP地址。

  • NAT網絡地址轉換的核心是一張表(源IP地址,源端口號,NAT IP地址,NAT IP 端口號)。

彈性公網IP

  • 彈性公網IP是一種NAT IP,設置在雲服務提供商的公網網關上,通過NAT的方式映射到雲主機的私網網卡上。這樣綁定了彈性公網IP的雲主機就可以直接使用這個IP進行公網通信,但是在雲服務器實例上是看不到的。

  • 彈性公網IP與用戶賬號關聯,並不是與雲主機關聯,用戶獨佔互聯網的公共IP。用戶申請的彈性公網IP並不與雲主機綁定,用戶購買了某彈性公網IP地址後,可以將其綁定到指定的雲主機,也可以選擇解綁。

  • 彈性公網IP綁定在需要的資源上,不需要時解綁並釋放,可以解決公網IP資源,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收費。


申請了彈性公網IP之後,可以將期綁定到雲服務器實例,用於通過公網訪問自己申請的雲主機。

總結

騰訊雲、阿里雲、華為雲均支持彈性公網IP。隨著公有云業務的不斷髮展,雲服務提供商的公網資源是遠遠不夠的,目前通過運營商上網也採用了運營商級別的NAT。將來有可能所有的雲主機均得采用彈性公網IP。


對於公有云服務商提供的雲服務器的公網IP,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如需更多幫助,請私信關注。謝謝


Geek視界


關於IPV6,除了華為,像小米、tp-link、水星、騰達、360、H3C等大部分國產路由器不支持ipv6到了發展的瓶頸期,這些企業在升級ipv6協議方面總是拖拖拉拉,大大阻礙ipv6升級提速。工信部應該督促這類企業在時間段內強制升級ipv6協議,否則禁止設備入網。

現有的ipv4是多終端共用一個ipv4公網地址,有很多技術上的發展局限性。ipv4像是集體戶口,對於有歲數的人群回憶一下是不是像幾十年前全體國人沒有身份證的年代,大大小小的事都要到生產隊、大隊部、人民公社、企事業單位、街辦居委會、政府部門、革委會開各種繁瑣的一沓子證明、介紹信等亂七八糟的材料,煩人那是肯定的啦。現在的ipv4互聯網形式就像改革開放之前的吃大鍋飯的集體大包大攬的形式,已經走進了ipv4效率低下的死衚衕。

有了ipv6,電腦、手機各終端就有了自己獨立的公網IP地址,減少原來ipv4集體共用一條IP地址中間繁雜低效率的轉換轉發環節,ipv6大大降低了通訊時間的延遲,ipv6是未來萬物互聯端到端超高速互聯網通訊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


正直筆尖


下面有很多瞎回答的,NAT是可以減少公網IP地址的使用,但還是需要公網IP。

公網IP只可能是雲服務商自己向電信或移動等運營商買的。

阿里雲有很多服務器,但是並不是所有服務器都需要公網IP,比如數據庫服務器,負載均衡服務器等,只需要內網IP就夠了。實際需要使用公網IP的服務器就是直接面對用戶的那幾臺而已。

藉助內網IP和彈性公網IP,以及IP回收等,實際需要使用的公網IP數量是可控的。

那麼,阿里雲到底有多少公網IP呢?可以看下這裡的不精確統計

http://as.chacuo.net/companyview/s_alibaba

大概是 860萬個公網IP。

這裡麵包含了阿里在國內、美國、新加坡的IP地址統計,應該還不完整。


互聯網活化石


所有的公有云都是基於NAT技術,為什麼

首先,先分配內網IP給你,這樣你訪問內網IP的時候,不用使用外網資源,不用去IP尋址,方便服務器集群部署,在做內部負載均衡更節約資源。

然後,IP是獨立管理的資源,即可以在註冊的時候分配,也可以單獨購買,不需要服務器內部操作綁定IP。國外買服務器是需要的。

ipv4目前屬於稀缺資源,很多地區的電信,甚至都開始使用內網IP了,IP去哪了,給你們做雲計算了,手機上網也要IP(內網可分配IP也是有限的)


別把自己當人


雲計算裡有一個服務叫彈性IP,可以根據需要把外網IP綁定到某個機器,不用的時候解綁。實現上是通過nat等方式


jet雲計算


肯定不是每一臺主機都有公網ip啊,哪有那麼多ip給阿里用,後臺是用kubernetes的service組建分配的,每個pod都是一個應用實例。應用實例都是內部虛擬ip。手機打字不打算寫太多。反正不是就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