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手机圈技术走向盘点

前些日子,The Verge、《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等国外媒体开始盘点和总结过去十年的科技数码产品之最,那时我才突然意识到,这个见证智能手机从兴起到巅峰的 2010 年代马上就落幕了。

随着智能手机发展成为个人的信息处理终端,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大部分人的社交、支付、游戏、影音等方面的活动都转移到了这个只有 5、6 英寸的小盒子里,除了触手可及的便利,也支撑起了一个庞大的移动互联网产业。

当然今天这篇文章不盘点过去十年精彩而纷繁复杂的手机发展史,因为光是刚过去的 2019 年,手机上各方面的技术革新就值得总结一番。

折叠屏:未来与现实之间仍有结界

折叠屏是过去 10 年手机圈当中流传最久、却迟迟未见量产的技术。2019 年,随着三星 Galaxy Fold 和华为 Mate X 的发布,总算是有量产机落地了。

2019 手机圈技术走向盘点
2019 手机圈技术走向盘点

但与折叠屏本身的惊艳和前卫性相比,它推向市场的过程却仍然波折。原本计划于 4 月份正式发售的 Galaxy Fold 由于在前期的体验活动中被发现屏幕存在问题、需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而延期发售,这一延期就延到了 9 月底。另一边的 Mate X 直至 11 月才小批量发售,量少到在第三方渠道被炒至 5 万元一台。

此外,工艺、技术难度带来的高昂售价也使得折叠屏手机与大多数消费者无缘——这与全面屏的普及状况大相径庭。在折叠屏这个话题上,可以认为「未来已来」,但与现实也仍隔着一道结界,或许是售价,或许是那道无法抹去的折痕。

全面屏:在取舍中静候终极方案

手机前面板的全面屏化,大体上起自 2017 年,在 2018 年各种形态的尝试全面爆发,而到了 2019 年,正如我在 8 个月前的文章《手机全面屏战争史》中所提到的,市面上主流的机型已经完成了从非全面屏到全面屏的进化,剩下的无非是根据元器件摆放及成本的需求做出取舍,有的做真·全面屏,有的留个凹口,有的下巴留得宽一些,有的做得窄一些。

曾经一枝独秀的升降摄像头模块 + 真·全面屏的方案这一年得到了广泛应用,从 4、5000 元的高端旗舰(一加 7 Pro、NEX 3、OPPO Reno 10X)到 K20 Pro 这种中端旗舰杀手载到千元机(OPPO K5、realme X、荣耀 9X),如果说真·全面屏在 2018 年还算惊艳,那么到 2019 年已经是让人习以为常的大众脸了。

2019 手机圈技术走向盘点2019 手机圈技术走向盘点
2019 手机圈技术走向盘点

通过升降模块隐藏摄像头乃至其它正面元器件固然能带来完美的视觉观感,不过也使得手机偏厚重,并且压缩了内部元器件的堆叠,因此水滴屏作为对前面板完整性破坏相对较低的非机械结构方案也获得了青睐;三星则在自家旗舰上力推挖孔屏,作为另一种非机械结构方案,看起来这已经将成为接下来一年的一大主流设计。

2019 手机圈技术走向盘点

升降方案视觉完美但偏厚重,水滴、挖孔有利于机身结构优化但视觉完整性被破坏,如果能将前置摄像头做到屏幕下方,那么便能够既照顾到机身结构优化,又保证屏幕完整性,是为一种终极方案。

2019 年年中,OPPO、小米相继宣布了各自的屏下摄像头方案,OPPO 还举办媒体沟通会进行了样机展示,这其中涉及到如何让摄像头区域在平时正常显示、需要调用前置镜头时如何让光线穿透屏幕的难题。既然已经做出了方案,以各大厂商的执行力,2020 年我们应该能够看到搭载屏下摄像头的机型在市面亮相。

高刷新率:超越处理器升级的体验提升

关注手机圈的用户应该知道,搭载 60Hz 以上高刷新率屏幕的机型并非 19 年才出现,夏普 AQUOS R 以及雷蛇的 Razer Phone 早在两年前就用上了 120Hz 刷新率的 2K IGZO 屏幕,但因为厂商影响力的缘故,这两款手机的用户受众面偏窄,高刷新率或许已经被少部分人所注意但并没有进入手机行业的主流。

2019 手机圈技术走向盘点

在旗舰产品上连续两年没有带来太多惊喜的一加凭借与三星显示部门的合作,在 5 月发布的一加 7 Pro 上抛出了 90Hz 2K AMOLED 的重磅炸弹,一下子将高刷新率的概念拉入主流视野中。

2019 手机圈技术走向盘点

此后,高刷新率逐渐成为厂商力争的一个制高点,除了红魔、ROG Phone 这样的游戏手机,下半年发布的 90Hz 三兄弟——OPPO Reno Ace、一加 7T、realme X2 Pro 更让「流体屏」、「电竞屏」的卖点普及到 2000 到 3000 元价位段机型,年末 Redmi K30 系列的发布则预示着高刷新率在 2020 年将在手机上全面普及。

2019 手机圈技术走向盘点

手机硬件发展到 2019 年,整个同质化已经颇为严重,对于日常使用而言性能过剩的现象也挺明显,如果大家都是骁龙 855,如何拉开与竞品的差距呢?通过驱动屏幕每秒钟显示更多帧画面,赋予了滑动、滚动、手势操作以及部分游戏在手机上肉眼可感知更为顺畅的体验,这种提升的可感知性其实远要比手机 SoC 性能的升级大得多。

超广角、高像素、超长焦:手机摄影的军备竞赛

从这两年的 DxOMark 榜单大概可以看到,影像能力已经成为厂商们着力最多的一部分,没有之一。2018 年开始兴起的超广角镜头到 19 年在各档位机型上全面普及,一向高冷、审慎的苹果也不例外,三款 iPhone 11 系列全数配备超广角镜头,更宽阔的视野拓展了手机在风光摄影上的可玩性;当然目前手机超广角镜头画质、解析力普遍有所欠缺,华为在 Mate 30 Pro 上用上的 4000 万像素超广角的双主摄思路或许值得借鉴。

2019 手机圈技术走向盘点

以 4800 万像素 IMX586 为代表,大底高像素的主摄成为主流,尽管在大多数时候它们都是以四合一的形式输出,以更好地照顾进光量和动态范围,而这种既能有相对不错的感光能力、又便于厂商营销宣传的传感器自然广受青睐。三星更是推出了 1.08 亿像素的 ISOCELL Bright HMX,并被小米先行运用在量产机 CC9 Pro 上,并借此一举登顶 DxOMark 榜单。

拥有更长更丰富的焦段一直是人们对手机影像系统的一大期许,早年三星曾推出过卡片机造型的 Galaxy K Zoom,拥有货真价实的 10 倍光学无损变焦能力,不过那种偏门机型实在不太符合手机在厚度控制上的要求。而手机的厚度要求决定了以常规的做法本身不可能塞入焦距太长的镜头模组,直到 19 年潜望式镜头的大规模量产,终于实现了高达 5 倍的光学变焦能力,并通过多个摄像头的接力和算法辅助,达到了接近卡片机的大变焦拍摄体验,其中的代表机型便有华为 P30 Pro、OPPO Reno 10 倍变焦版以及近期发布的 vivo X30 Pro。

2019 手机圈技术走向盘点

大电池 + 高功率快充:「逐渐达成共识」的续航最优解

智能手机高速发展的 10 年来,可以看到几乎每一个部件都有幅度惊人的跨越式进步,唯独保障续航的电池进步不大,因此厂商们只能走直线思维,靠不断堆高电池容量来确保手机的续航达到理想状态,18 年的旗舰机不少还在 3000 多毫安时的容量徘徊,19 年安卓阵营无论是旗舰机还是千元机,4000mAh 的电池已经成为一个基准线;而苹果也罕见地堆起了电池容量,iPhone 11 Pro Max 达到了 3969mAh,成为史上续航最持久的 iPhone。

快充在手机上已运用多年,不过此前功率普遍仍维持在 18 到 20W,19 年开始各大厂商普遍进行了快充方面的军备升级,小米 9 的 27W,一加 7 Pro 的 30W,华为的 40W,iQOO 的 44W,三星 Note 10+ 的 45W 以及 OPPO Reno Ace 的 65W,将手机从零充满的时间从以往的一个半小时直压缩到 50 分钟乃至 30 分钟以下,配合普遍升级的大电池形成了目前手机续航技术上所可能达成的最优解。

2019 手机圈技术走向盘点

除了有线快充,体验上更为无缝的无线快充也在逐渐发力,发力最狠的可能要数小米,目前在量产机小米 9 Pro 5G 上已经能做到 30W 的无线充,此外 40W 的技术也在路上;华为在 Mate 30 系列上则全系具备了 27W 无线快充的能力;一向发力 VOOC 有线快充的 OPPO 也在一次沟通会上展示了自家未来可能用于旗舰机上的 50W 无线充。当速度起来之后,无线充本身的便捷性优势也将被进一步放大。

2019 手机圈技术走向盘点

不过以上令人瞠目结舌的快充技术大多是厂商自研,不少基于私有协议,未来快充技术之间的兼容性互通性可能是一大隐忧。

5G:一个逃不开的话题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与 5G 在大大小小的媒体上被提及的高频次相比,5G 本身被大众感知到的存在并不强。在经历过 2G、3G、4G 时代的跟随之后,中国第一次在 5G 的发展上跻身第一梯队,但国土的广袤及 5G 基站覆盖的高投入使得厂商在开始推广第一波 5G 手机之时,基础设施上的建设还未完全跟上,随之而来以 128 元价格起步的 5G 套餐也使得多数人在习惯了 4G 时代的低资费、已经足够快的网速后对于 5G 兴致寥寥。

2019 手机圈技术走向盘点

年初我在文章《都在热炒的 5G 或许还难以带来质的提升》中提到:

5G 本身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最大的意义仍然是更快的网速,而目前 4G LTE 网络的建设已经十分成熟,其网速、延迟水平也已越过满足消费者移动联网需求的临界点,应付网页浏览、高清在线视频播放等不成问题,更不用说在室内非移动联网状态下还有高速的 Wi-Fi 可用。因此除了宣传中的秒速下载,5G 的高速度在当前的应用环境下仍缺少用武之地,也并非刚需。

2019 手机圈技术走向盘点

事实似乎也是如此,用来测网速的 SpeedTest 在 5G 商用后突然又成为了一个热门 APP,以至于中移动原董事长王建宙调侃说 5G 目前最主要应用就是测速。常见诸媒体文章中的 5G 应用如云游戏、AR/VR 等目前来看似乎更偏向于是镜花水月。

不过这并不能阻碍 5G 终端设备铺开的进度,毕竟投入不菲的 5G 是大势所趋,也确乎代表着更高更强的科技水准,更是因为没有人甘愿在技术和卖点上落于人后。也许在 7、8 月份的发布会上厂商还需刻意强调手机的 5G 特性,但到了 12 月乃至下一年,随着一系列中高端 5G 芯片——如骁龙 765G、Exynos 980、天玑 1000L 的出货,厂商 All in 5G 的步伐比想象中会快得多。

而终端设备在普通消费者越快铺开,那些现在被认为是镜花水月的存在或许就会越早成为现实存在,也越能挖掘出那些原先预料不到的应用形态。

在一年前的《智能手机的 2018:昂扬的创新与失落的市场》中我写到,“2018 年的手机行业发展可以说是 5G 时代到来前新技术、新形态的一次总爆发”,而 19 年的手机圈则是借 5G 前期的过渡阶段,来了一次技术的全面下放,那些你在 18 年感觉惊艳的存在——像是真·全面屏、高刷新率屏幕、超高像素高感光能力的相机模组、高功率快充等等都已“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一年许多用户说得最多的可能是“真香”,但前一个月的真香机到了下一个月往往可能就失去了竞争力,也确乎反映了当前手机圈技术迭代进步之快与厂商竞争之激烈的事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