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美國垂涎的歐洲能源市場

通過提供簡單的統計,以非常直觀的形式來呈現統計信息(文字和圖表等),不需要特別專業的能源相關知識就可以看懂歐洲能源現狀。也可以理解俄羅斯和美國為什麼都非常重視歐洲能源市場。

歐洲的能源結構

歐盟現有的能源來自歐盟自產的能源和從第三國進口的能源。2017年,歐盟生產了大約45%的本國能源,而55%的能源是進口的。為了更好地瞭解歐盟需要的能源總量,能源生產始終與進口聯繫在一起。

利用2017年的統計數據,歐盟的能源主要由五種不同的能源構成:

  • 石油產品(包括原油)佔比為36%
  • 天然氣,佔比為23%
  • 固體化石燃料,佔比為15%
  • 可再生能源,佔比為14%
  • 核能,佔比為12%

不同品種在能源總量中所佔的份額在歐盟會員國之間有很大的差別。

石油產品在塞浦路斯佔比最大,高達93%,馬耳他的石油產品佔比為88%,盧森堡的石油產品佔比為64%,在這三個國家中,石油產品佔能源總量的很大一部分。

而天然氣僅佔意大利、荷蘭和英國這三個國家的能源總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固體化石燃料在愛沙尼亞的能源總量中佔71%,佔波蘭的能源總量的48%。

而法國和瑞典的核能所佔比例分別為40%和31%。在拉脫維亞和瑞典,可再生能源佔40%。

現在展示一下歐盟核心國家的能源結構

備受美國垂涎的歐洲能源市場

備受美國垂涎的歐洲能源市場

備受美國垂涎的歐洲能源市場

備受美國垂涎的歐洲能源市場

歐盟能源生產

歐盟的能源生產涉及一系列不同的能源種類:

  • 固體化石燃料
  • 天然氣
  • 原油
  • 核能
  • 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風能和太陽能)。

可再生能源佔歐盟能源總產量的30%,是歐盟2017年最大的能源產出。佔比為28%的核能是第二大能源產出種類,其次是固體燃料(佔比為19%)、天然氣(佔比為14%)和原油(佔比為10%),由此可見歐洲是缺少天然氣和原油的產出。

能源的產出在不同的成員國之間也是千差萬別的。核能在法國佔全國能源總產量的79%、在比利時佔能源總產量的74%,在斯洛伐克佔能源總產量的63%,在歐盟國家中尤其突出。

可再生能源是許多成員國的主要能源產出,馬耳他、拉脫維亞、塞浦路斯、葡萄牙和立陶宛的再生能源產出佔國內能源總產量的90%以上。固體化石燃料在波蘭佔比為79%,在愛沙尼亞佔比為73%,在希臘佔比為61%,在捷克佔比為57%,在這些國家中固體化石燃料的重要性最高,而天然氣是荷蘭(佔比為80%)主要的能源產出。原油是丹麥(佔比為44%)和英國(佔比為41%)主要的能源產出。

從歐盟能源產出的總體數據來看,核能和再生能源產出最多,天然氣產出非常少,石油產出最少。歐盟的能源架構嚴重失衡,重要的能源需求(石油和天然氣)只能靠進口來滿足。

備受美國垂涎的歐洲能源市場

歐洲從哪裡進口能源?能源進口依存度有多高?

歐盟的能源消費需要從第三國進口。按照2017年的統計數據,歐盟主要進口能源產品為石油產品(包括原油),佔歐盟能源進口的近三分之二,其次是天然氣(佔進口能源總量的26%)和固體化石燃料(佔進口能源總量的8%)。

  • 俄羅斯是歐盟主要的原油、天然氣和固體化石燃料供應國

如果大量進口集中在相對較少的外部貿易伙伴的話,歐盟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可能會受到威脅。2017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幾乎三分之二的歐盟原油進口來自俄羅斯(30%)、挪威(11%)、伊拉克(8%)、哈薩克斯坦和沙特阿拉伯(均為7%。一項分析顯示,歐盟超過四分之三的天然氣進口來自俄羅斯(40%)、挪威(26%)和阿爾及利亞(11%),而幾乎四分之三的固體燃料(主要是煤炭)進口來自俄羅斯(39%)、哥倫比亞和美國(各17%)。

備受美國垂涎的歐洲能源市場

備受美國垂涎的歐洲能源市場

備受美國垂涎的歐洲能源市場

  • 歐盟成員國之間的模式不同

塞浦路斯、馬耳他、希臘、瑞典和羅馬尼亞超過80%的能源進口是石油產品,匈牙利、奧地利、意大利和德國超過三分之一的能源進口是天然氣。在斯洛伐克,超過15%的能源進口是固體化石燃料。

  • 歐盟高度依賴能源進口

能源對外依存度顯示了一個歐盟經濟體為了滿足其能源需求而依賴進口的程度。它是通過淨進口(進口-出口)在本國總能源消耗(能源產出和淨進口之和)中所佔的份額來衡量的。2017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歐盟的能源對外依存度為55%,這意味著歐盟能源需求的一半以上是通過淨進口來滿足的。這一比率從馬耳他、盧森堡和塞浦路斯的95%以上到愛沙尼亞和丹麥的15%以下不等。

總體上看,歐盟主要從俄羅斯進口原油、天然氣和固體化石燃料,其次是挪威進口原油和天然氣。

備受美國垂涎的歐洲能源市場

歐盟能源消耗效率

歐盟能源戰略的重點之一是提高能源效率,爭取到2030年將能源消耗降低32.5%。

能源強度是衡量一個國家的能源效率的指標,它顯示了生產一單位的GDP所消耗的能源量。例如,如果一個經濟體在能源使用方面變得更有效率,GDP保持不變,那麼這個指標的比率應該下降。它的單位是每1000歐元GDP的千克石油當量(能源使用量)。

2017年數據顯示,歐盟內能源強度最低的國家是愛爾蘭、丹麥、英國和羅馬尼亞,也就是相對於其整體經濟規模,這些國家消耗的能源最少。能源消耗最嚴重的歐盟成員國是馬耳他和愛沙尼亞。

應該注意的是,決定能源強度的是一個國家的經濟結構,服務型經濟的能源強度相對較低,而重工業(如鋼鐵生產)佔比較大的經濟結構會導致更高的能源強度。

備受美國垂涎的歐洲能源市場

總結

歐洲能源對外依賴較強,歐洲的能源市場規模也是非常大的,歐盟內部原油、天然氣和固體化石燃料產出不能滿足內部能源需求,不得不以核能和再生能源作為替代。但是作為發達經濟體居多的歐盟,對石油產品和天然氣的需求是十分巨大的,能源進口夥伴遍佈全球,從地理位置和價格優惠程度上看,俄羅斯是歐盟最重要的能源進口夥伴。歐盟的市場現在被美國盯上了,歐盟會更多地購買美國的原油和天然氣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