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改革中,下屬的差額事業單位合併到了上級的全額單位成立了新的中心,也能變全額嗎?

給我一縷陽光好嗎


公務員那些事,帶您瞭解公務員這一職業!

您的問題相信很多差額或是自籌自資事業單位人員都很關心,但是我認為現在討論這些有些為時尚早,差額或是自籌自資轉為全額編制在理論上是允許的,但在實際操作上可行性不大!

下面介紹下我所在地區的具體做法,供大家一起討論!

在本輪事業單位改革中,差額事業單位例如:各類設計院、檢測檢驗所等,轉為經營性質的企業,人員提供雙向選擇,可以選擇放棄事業編制進入企業,也可以選擇保留行政編制安置到新成立的中心工作,進入新成立中心這部分人目前保持原有編制性質不變,也就是差額還是差額、自籌還是自籌,列為暫控編制,只出不進,退一消一,自然消化。

有人會問,公益性事業單位沒有收入來源,供養問題如何解決,目前採取的辦法是這部分人員不列入財政預算,每年由單位向政府申請資金用於供養,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後有財政將資金撥付到各單位。

由於改革工作尚未徹底完成,在相當長得一段時間內都會維持這種情況不變,只有個別人員因為單位全額編制出現空編而轉為全額,大規模的轉變不會出現!


公務員那些事


機構改革,下屬差額事業單位整合到上級全額單位,從機關性質上,肯定已經轉為全額。但涉及到個人,就不一定了。

1、如果是全額編,隨機構的劃轉沒什麼問題,過去還是全額編;

2、如果是差額編,從差額改全額屬於逆向流動,按人事管理原則,必須過編委會才能轉編制性質。碰到這種情況,很多單位通用的做法是,轉機構不轉個人,按照“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來處理,即,單位轉全額,個人如無崗位需要原則上保持現狀不變,享受差額待遇直至全部退休核銷編制,消化差額編制後,單位全部變為全額編,按正常的組織程序管理。當然,從差額轉全額單位,部分差額人員也可能轉為全額,這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有沒有編制和崗位出缺;二、單位領導給不給你指標。差額轉全額,肯定僧多粥少,該給誰不給誰,就要看個人造化了。

3、如果是自收自支或者自定、自籌編制。部分差額撥款單位也存在這種性質的編制,碰到這種情況,一般採取兩種方法處理,一是老人老辦法直接劃轉,保持編制性質不變,直至人員消化完畢,還有就是分流到其它單位安置。

總之,單位改革從差額併入全額,機構轉全額沒問題,個人是否轉,要看個人、單位實際、政策及領導意見,不是想轉就能轉的。

我是小公,專注體制問題解答,感興趣或有疑問的可以關注我,私信交流


80後小公


差額事業單位和自收自支事業單位,都是歷史遺留問題,隨著改革逐步推進,事業單位也在逐步理順。

事業單位按經費預算性質分類為全額薄款差額撥款和自收自支的時代很快就要結束。今後,承擔管理職能的要把管理權還給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只有公益服務職能。只要是需要保留的公益性事業單位,就得由財政保障各項經費,單純為了收費養人的單位乾脆轉為企業。

你的單位有機會保存合併,是一個好事。大浪淘沙,只要你的單位這次改革沒轉為企業,就是保留的事業單位,踏踏實實的工作吧!


農夫三拳哦


基本很難!我把概率最大的結果告訴你吧。

首先、下屬機構併入上級機構,單位性質肯定變成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了。這一點沒有問題。

其次、單位的事業編制最大的可能是原來的編制加和,即:全額撥款的名額➕差額撥款的名額。也就是說一個全額撥款單位事業單位裡面是可以保留差額撥款的事業編人員的。 這是最大可能,畢竟老人老辦法嘛!

再次、還有一種可能單位合併後,會核減原來的差額撥款名額。例如下級單位差額5個編制,上級全額20個編,新單位只有20個全額編制。有人問了,那下級單位的5個人怎麼辦呢? 這個人保留原來編制進到新單位來,逐步消化,退休後不增補人員,一直消化到20個編制,就都是全額撥款的編了。

最後要說的是,想直接把原來的差額編制變成全額編制很困難,不大符合事業單位改革發展的方向。


博士君


只要是正式職工,身份合適,不管是使用差額編制,還是自收自支編制,改革後都可以按崗位,使用對應的全額編制,由地方財政全額供給。

1、事業單位改革後,機構設置模式: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從2018年7月底已經基本試點結束的遼寧省來看,整合職能、跨領域綜合設置,將職能相同或者相近的單位整合,組建新的事業機構,是事業單位改革的大趨勢。遼寧省公開報道的精簡比例是92%,也就是說,原來100個事業單位,整合後只剩下了8個,可見其機構精簡之力度。

目前綜合設置的方式,大致有兩個方向,一種是綜合行業領域內的公益服務和行政輔助職能,設立領域內的服務中心;一種是綜合所有職能相同或者相近的機構,跨領域綜合設置。前者例如整合所有畜牧、農機、農技等服務職能,設立農業服務中心,類似還有市場服務中心、衛生服務中心等。後者大多是一些各行業都會設置的公共服務機構,例如整合所有的電子信息、政務信息、網絡信息等機構,設立電子信息中心,類似的還有培訓服務中心、文化活動中心、機關服務中心、行政執法中心等。

2、事業單位改革後,人編崗必須完全對應,不能混編混崗:按職能整合,組建新機構,進行規範管理,是建設優化服務、節能高效、監管有力的事業單位的必由之路。機構改革,繞不開的就是崗位、編制、人員三者相互對應。機構職能確定了,相應的定崗定編工作原則也就確定了,剝離行政類和生產經營類職能後,新組建成立的中心,以公益服務職能為核心,統一由財政全額供給,使用的是全額事業編制。按照人編對應,使用全額事業編制的,必須是正式在崗職工。這些,都是事業機構正常運轉的基本性原則。

可是,由於編制數額限制,尤其是在縣鄉基層,職能相近的事業單位,有使用全額事業編制的,還有使用差額、自收自支、自定自籌類編制的;即使是同一單位,也有全額的,有差額的,還有自收自支的;有正式在編的,有超編人員,有編外人員;有混崗混編的,有身份不對卻使用編制的,有條件符合卻無編可用的。基層編制使用、人員使用形勢複雜,解決起來矛盾和困難重重。

3、基層事業單位改革後,編制類型使用和整改方法:事業單位改革大的原則不能改變,人編崗必須對應。即改革後,除鄉鎮衛生院外,事業單位基本上都是全額供給,使用全額編制。正式職工中,不管以前使用什麼編制類型,調整到新組建成立單位,對應機構性質、崗位性質,統一由財政全額供給,使用全額事業編制。

其中的區別,自收自支類編制,是由地方政府自行核定,報經上級機構編制部門備案的編制。改革後直接撤銷,不再使用,地方政府不允許再自行核定、使用自定編制類型。核銷後所需要的編制缺口,由地方政府自行調劑餘缺解決。

差額事業編制,和全額事業編制一樣,都是省級機構編制部門給各地核定的正規編制類型,主要用於醫療衛生行業。改革後除鄉鎮衛生院可以繼續使用外,其他單位由於剝離生產經營職能改企,不允許收費或者繼續承擔生產經營職能,因而再無可能使用差額事業編制。解決的方式,是由省級機構編制部門根據編制使用實際,使用全額編制置換差額編制,供地方改革後統一使用。

改革過程中,各類事業單位按職能進行整合,由於機構改革造成的混編混崗問題,必須於2020年10月底,改革結束前整改到位。其中違規使用的自行核定的編制類型,必須於2019年6月底前整改結束。


公事吧


改革的總體思路是剝離事業單位的經營性資產。如果這次改革反把差額整合到全額,那又是啥意思?所以樓主假設不成立。


YINANRENSHI


可以


無礙君


這個東西不好說,我們是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我們情況很特殊,我們還是執法單位,我們單位的公務員還有自收自支的,現在機構改革還是承擔行政職能,照理來說我們至少是改全額或者參公了,但現在啥動靜都沒有,等組織的安排吧。你們既然沒有改企業,保留下來了,改不改全額都無所謂,工資不會少一分錢的,體制內雖然工資低的,但是保障是槓槓的。要不那麼多人要考公務員,事業單位,絕對不是公務員,事業人員工資高。


209234034


無論全額或者是差額,無論單位怎樣,站穩位置。請相信天會越來越好,黨的建設越來越好。


用戶6736507860766


簡直是異想天開,差額身份轉到全額單位就能變成全額身份,有點做夢吧。真有這機會還不夠領導們的七大姑八大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