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行》中,石破天最終練成眾多高手幾十年都沒學會的武功,這門武功究竟會是誰留下來的?

浪子與俠客


俠客島的武功著實讓中原武林各種武功都黯然失色,因為《太玄經》太過神通廣大,包涵內容更是無比深奧。自從龍木島主發現這個神奇的石壁以後,數十年沒有人破解,直到最後遇到一個傻小子石破天,才一舉破解石壁上武學的秘密。

既然《太玄經》如此深奧,那麼留下這部神通廣大的武功秘籍之人定然是非同小可的人物,有人說是張無忌,虛竹等人,其實個人認為能夠留下這套秘籍之人,在武學上的造詣絕對不輸於張三丰這位大宗師。老三認為此人極有可能就是成就楊過風清揚令狐沖三大高手的一代劍術宗師,劍魔獨孤求敗。

從俠客島的石壁內容可以看出,這首詩留下有一定的時間,而且龍木二島主得知消息後在島上找了十八天才找到秘籍,可見是有人來到島上後留下秘籍就自己離開,而且沒有留下自己的任何印記。此人行事肯定是神秘莫測,不願意處處留名。

石壁上刻下的是李白的一首詩《俠客行》,這首詩將俠客一擲千金恣意灑脫的性格展現的淋漓盡致,什麼“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什麼“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將俠客行俠仗義,重義輕財的豪爽表現出來。當然,李白本身也是一代俠客,他總是佩戴三尺長劍行走江湖,又號稱酒中仙,這種豪邁的天性也讓他結識諸多江湖朋友。

能夠刻下李白的這首《俠客行》,說明此人對於李白筆下的俠客品質是非常欣賞的,甚至都極有可能按照這種方式來行事。當然,這位頂級高手能夠明白俠客的真正內涵,願意用俠客之道行走江湖。另一方面,此人對於武學的造詣極高,他能夠將自己武學的一招一式融入這首詩的字裡行間,如果只是被字面意思所欺騙,肯定了解不清楚武功的秘密。另外,此人對於各類武功融合極為到位,畢竟最終石破天修煉成功後已然達到天人之境,將各種武功都徹底融會貫通,所以這套武功包容性極強,也是融合了天下各種武功而來。



俠客島武功主要是兩部分,第一部分就是石壁上刻的《俠客行》詩句,詩句旁邊還有諸多的註解以及圖像;第二部分就是蝌蚪文《太玄經》。

俠客島武功之所以難以修煉也是主要在於所有修煉者都太過重視詩句的意義以及註解的干擾因素太多,導致很多高手都一心沉迷其中而不可自拔。各路高手的鑽研當然並非不可取,只是都是鑽研錯了,他們都是認為需要鑽研註解,導致他們的思路都被註解帶偏了,最終他們未能真正將武功研究透徹,反而出現極大的分歧。

這也說明創作者是刻意在引導他們走向歧途,而藉此掩飾這套武功絕學以及自己的身份。那麼,所創之人為何要掩飾自己的身份呢?因為此時的他早已名震江湖,早已淡泊名利,留下這套神功完全是想考驗一下後世人,如果有人解開自然實力非凡,若是後人解不開那也更讓他顯得神秘。如此看來,此人是有一顆好勝之心,不僅僅是挑戰當世高手,還想著與後世人一較高下,如果這套神功沒人解開,那麼他的實力就完勝後世人。

另一方面,俠客島的蝌蚪文也是至高的內功心法,石破天也是看到一個個蝌蚪的遊動從而引起他內息的變化,藉助這種方式,他又再修煉成一身高深的內功。可見,這套內功心法不按常理出牌,完全就是藉助蝌蚪的遊動來引發功力的快速提升,可謂效率極高。

那麼在俠客島留下絕學之人修煉內功肯定有自己的獨特方式,而且他這套內功極為高深,已然觸及武學巔峰。

當然,能夠將武功隱藏的如此神秘,又有自己獨特修煉內功的方式,武學境界極為高深,此人是獨孤求敗的可能性極大。



獨孤求敗是最神秘的頂級宗師,他留下的一點點就足以成就頂級高手,如留下一柄玄鐵劍就成就神鵰俠楊過,留下一套“獨孤九劍”就讓風清揚和令狐沖成為當世頂級劍客。

如果獨孤求敗能夠將自己所學全部傳下來,那威力之強絕對是驚世駭俗。而獨孤求敗一生欲求一敗而不可得,他一生都在尋找對手,敗盡天下高手,他的求勝慾望極強,也在不斷突破自己,從未止步。

本來,能夠創作出“獨孤九劍”的他就已然劍術無敵,破盡天下武功絕學,這套劍法就包涵了他對各類兵器以及武功的瞭解程度,正因為他熟知各類兵器,所以他才能夠系統性破解各種武學,獨孤求敗的武學天賦以及鑽研精神可見一斑。

可是他並不滿足於劍法的境界,於是他不斷突破自我,達到重劍境界,然後木劍境界,最終達到“無招勝有招”“無劍勝有劍”的無劍境界。可以說,獨孤求敗能夠將天下武功融會貫通,無論是任何武功,無論是哪種形式的輸出,獨孤求敗都能一一破解。最後他也達到“獨孤九劍”最高深境界“破氣式”,即便對手是無形無狀的真氣般遠程攻擊,他也完全可以破解。所以說,獨孤求敗的武功絕對是的張三丰這般深不可測的存在。

在他達到無劍境界以後,獨孤求敗就帶著神鵰在江湖上游蕩,他此時已經知道天下再也沒有人能夠勝過他,於是就帶著神鵰遠赴海外島嶼,只為在尋找一下海外的高人,看能不能再痛快的大戰一場。最終,獨孤求敗還是失望了,他非但沒有找到海外高人,甚至在很多島上連個人都沒有見到。

最後他到達的就是俠客島,他一時興起就突發奇想,既然世上再也無人是自己的對手,那麼自己就將武功留在海外,說不定能夠成就一位海外頂級高手,於是他就將自己的武功招式融入《俠客行》這首詩中,因為他闖蕩江湖就像詩中的俠客,“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但是獨孤求敗又給後人開了一個玩笑,也是為了考驗一下後人,於是設置了諸多的干擾,看後人能否真正避開干擾尋找到武功秘籍。

隨後,他又畫一隻只小蝌蚪,將自己的內功心法藏於其中,看能否有人真正將其修煉到位。獨孤求敗給後人出了這麼大的一個難題,然後得意洋洋的離開俠客島回到中原,他認定百年之內肯定沒人能夠破解他的秘籍。。

隨後獨孤求敗就將劍埋於劍冢,從此了無遺憾,消失於江湖之中,只是不曾想,他留下的武功秘籍會在幾百年後影起江湖如此大的紛爭。




忠肝義膽嶽老三


說到《俠客行》中最負盛名,也最神秘的武功太玄經,就不得不提與書名同名的李太白那首著名的詩篇——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瘋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金老此書中靈感,不用說,很明顯就是來自此詩。其次,再看書中原文:

只聽第一個老者道:“這一首‘俠客行’乃大詩人李白所作。但李白是詩仙,卻不是劍仙,何以短短一首二十四句的詩中,卻含有武學至理?”第二人道:“創制這套武功的才是一位震古爍今、不可企及的武學大宗師。他老人家只是借用了李白這首詩,來抒寫他的神奇武功。咱們不可太鑽牛角尖,拘泥於李白這首‘俠客行’的詩意。”第三人道:“紀兄之言雖極有理,但這句‘銀鞍照白馬’,若是離開了李白的詩意,便不可索解。”第一個老者道:“是啊。不但如此,我以為還得和第四室中那句‘颯沓如流星’連在一起,方為正解。

不妨腦洞大開一下,李白本就會使劍,在小說中石壁上的圖案也是一個青年書生,如果李太白本就是劍仙呢?一切就都說的通了!





周文幾


石破天能夠練成《太玄經》完全是眾多意外加在一起的產物,太玄經...太玄經,太玄啦,金庸在起名字的時候就告訴我們太玄幻了,只是小說家憑空想象出來的,大家不要當真就好。

不光是《太玄經》本身足夠玄幻,就連石破天練功的過程都玄之又玄。

金庸以往的小說主角奇遇再多也不外乎是郭靖、楊過、張無忌等人,他們的成功看似容易,卻離不開自身的加倍勤奮努力。

石破天就不一樣了,雖然他的身世是主角標配,從小無父無母,但是他的一身武功並不是自己努力練成的,完全是誤打誤撞得來的。

石破天流落江湖成為一個小乞丐是由於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因為飢寒交迫撿了一個燒餅吃,沒料到又撿了一個大名鼎鼎的玄鐵令。

之後跟隨謝煙客練陰陽炎炎功、大悲老人羅漢伏魔功,喝丁不三的玄冰碧火酒、賞善罰惡二使的陰陽藥酒增長功力,無一不是被迫的。最後到了俠客島,練成石壁上的太玄經蝌蚪文,都是機緣巧合。

所以石破天能夠一掌擊沉俠客島,在一躍幾十丈救下阿繡和史婆婆(電視害死人啊),還能在打死人後裝13:我這一雙手老是會闖禍,動不動便打死人。

既然《太玄經》這麼玄了,那麼回到題目本身,這樣的武功是誰留下來的呢?

俠客島是龍木兩位高人偶然雲遊至此發現的一座島嶼,石壁上的武功是早就刻在那裡不知多少歲月了。那麼什麼樣的高人能夠創造出這麼神奇的武功,江湖中為什麼從來沒有他的傳說呢?

我來猜測一下,八仙大家都知道,純陽子呂洞賓胖友們也都熟悉,那麼有沒有可能是呂洞賓留下來的呢?呂洞賓是劍祖,又是全真師祖,對了!全真教師祖不是王重陽而是呂洞賓,很意外吧。

王重陽的全真源於呂洞賓,屬於全真北派,呂洞賓才是真正的全真總教祖師爺。就好像張無忌雖然是明教教主,但是上面依然有一個波斯總教的關係。

呂洞賓是八仙之首,又是劍仙之祖,武藝當然天下無雙,他隨隨便便留下一些武功圖譜,足以在凡間稱霸,不是一個層面的嘛。而且神仙當然不會直接傳授了,變成蝌蚪文不讓凡人輕易看懂才顯得高深莫測也是很正常的啦。

所以我的答案就是《太玄經》不是凡人能夠創造出來的,俠客島是呂洞賓曾經開闢的一個神仙洞府,蝌蚪文是他留下來的武功秘籍。


流浪歌手黃老邪


你好,對於這個問題,國風認為需要了解一段秘人公案。俠客行的作者是李白。李白雖是才高八斗的詩仙,但一生官路坎坷。關於他的死因更是眾說紛紜。

第一種說法是病死。李白晚年常在江夏、金陵、宣城等地往返,和好友泛舟賦詩。公元761年左右,李白病重返回金陵。第二年,他留下《臨終歌》便與世長辭了。第二種說法來自《舊唐書》中記載的“醉死”。書中說李白在宣城與友人飲酒過度,導致醉酒死亡。第三種溺死說多出於民間,極富浪漫色彩。說李白在當塗的江上飲酒,因喝醉了便跳入水中捉月溺死。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李白厭倦世事,最終隱遁江湖,不知去向與生死。

金庸的俠客行故事應該是借薦了最後一種假設續寫的傳奇!

李白最後泛舟江湖,出了東海。然後在海上發現了一個無名的小島。就在那裡落腳度過了人生最後一段時光,這期間把他的武林絕學《俠客神功》以梵文的形式。(李白是西域人,所以精通梵文)刻在了島上洞中的石壁上!但是他又怕這絕世武學被一些心思叵測的武林敗類學到。所以費盡心思以字隱形。而且起了大量導人誤入歧途的註釋。其目的就是僅僅只讓心思單純的人能真正領悟這部武學的秘訣!任何居心叵測的人都只能誤入歧途!

所以最後石破天領悟了這部武學的秘籍,而那些心思縝密的武學大家既使研究了幾十年也未能領悟哪怕一點點的秘密!

雖然作者在作品中並沒有交代這一節,所以也不敢100%肯定就是李白留下的!但是國風認為作者的本意應該離此相去不遠!俠客神功是李白留下的!


國風1974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還有一部越女劍。便是金庸武俠史”

《俠客行》便是金老武俠世界的存在感不是很強的一部著作。也是翻拍次數最少的著作之一!俠客行的主線主要是少年石破天意外得到玄天令,跟隨摩天居士謝煙客在摩天崖上,機緣巧合練成金剛伏魔神功與一門陰陽顛倒的神功。成為中原武林內功最強者。後出海外,俠客島上習得神功《太玄經》的過程

當然,對於這樣一門神功究竟是誰留下的,金老確沒有明確指出。不知道各位看官認為會是誰留下來的呢?

俠客行

其實以清韻的見解來時,這部武功的出處已經明確指出。首先看原文有這樣的一段記載:

只聽第一個老者道:“這一首‘俠客行’乃大詩人李白所作。但李白是詩仙,卻不是劍仙,何以短短一首二十四句的詩中,卻含有武學至理?”第二人道:“創制這套武功的才是一位震古爍今、不可企及的武學大宗師。他老人家只是借用了李白這首詩,來抒寫他的神奇武功。咱們不可太鑽牛角尖,拘泥於李白這首‘俠客行’的詩意。”第三人道:“紀兄之言雖極有理,但這句‘銀鞍照白馬’,若是離開了李白的詩意,便不可索解。”第一個老者道:“是啊。不但如此,我以為還得和第四室中那句‘颯沓如流星’連在一起,方為正解。

文中指出,詩詞是李白的《俠客行》,神功的名字叫做《太玄經》

不管是文字,還是武功,都是出自李白之手。在言,整套武功除開內功就是武器的運用與劍法的指導。

天下人皆知李白是詩仙。但是卻又很多人忘卻了,李白應該是三仙才對。一酒二劍三文采。

以正史而言,李白的劍法已經當世第二,單劍法而言,李白已經是劍仙了。在武俠小說中略微誇張又有何不可呢?

超脫凡俗、已入真理

<strong>一般而言,我們看金老的書,其中有三人號稱修仙之人。

1.一隻竹劍挑了三千越甲的阿青

2.活了三朝的張三丰

3.一掌打沉一座島的石破天

看過俠客行的小夥伴都知道,石破天練成太玄經之後,就完全不屬於人的範圍了,一掌打沉一座島不說,還能從海外飛回大陸。在看學習過程,那一個個蝌蚪文如同活了過來一般,不斷進入石破天的腦海之中。有沒有一種玄幻傳承的感覺。

李白是是詩仙是劍仙先切不論。好像大家除了忘記了李白是劍仙這個問題以外,還忘記了李白是一個道士。找仙人、尋仙山、挖仙草是李白的最愛。

如果在這個基礎上面略微誇張一點,李白已經修道有成,加上他那當世罕見的劍法,創下一門修真劍法,難嗎?

結語:不管清韻君怎麼看,這門武功都像是李白這個BUG一般的大唐三仙留下的。當然也可能是清韻太愛李白的浪漫緣故。

歡迎各路武俠迷前來打臉


清韻先生


金庸先生的《俠客行》當中的主角石破天是腎哥最喜歡的一個,相比其他作品的主角,石破天顯得更加單純善良,也許正因為心中無垢,所以才能真正的成為高手,那麼問題來了,石破天的武功究竟有多高呢?

之前腎哥講過,金庸先生的作品武學境界有兩點,內功陰陽並濟,劍法招式則是無招勝有招,可以說,石破天是所有主角當中最早達到這兩點境界的。

首先是內功,石破天首先練習的是少林正宗內功,不過練法有些不一樣,在謝煙客的指導下經歷了正練倒練,練就了純陽和純陰內力,後又練習小泥人打碎後內藏的羅漢伏魔神功,此時,石破天的內力開始龍虎交泰,陰陽相濟,一身內力既是至剛,又是至柔,是內功的極高境界。

而後,石破天不僅服用了賞善罰惡的冰火奇毒,還連著喝了俠客島的臘八粥,內力更是大增,當石破天煉成了俠客島的太玄經之後內力已然陰陽相結合,到了真正至高的境界。

最後再說說石破天的招式,石破天先後練習了丁家拳、雪山劍法以及上清劍法,哦還有金烏刀法,這些其實都是比較粗淺的功夫了,但是俠客行的二十四句詩當中卻包含了掌法劍法輕功身法等等,這些都是極高的武學,經歷了蝌蚪文之後,石破天的武功真正入了化境。

什麼是化境?將自己所學融為一體,不僅是無劍無招,而且一出手就既是劍法也是掌法,既有內功,也有身法,隨心所欲,這才是真正的高手,相比之下,石破天年紀輕輕就達到了這樣的境界,獨孤求敗這樣的一代奇人也有所不如吧。







昔兒說電影


這門武功是誰留下來的,這應該是個迷。但可以確定的是《俠客行》這首詩,肯定是李白留下來的。



安然一笑224836240


各位大俠好!在金庸小說俠客行裡面,有一個非常神秘的地方,那就是讓中原江湖聞風喪膽的俠客島!其中武功更是一絕,至於武功來源,目前網上流傳一共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李白,因為太玄經的詩句就是出自李白的俠客行,俠客行中的二十四句詩句包含各種武功,劍法、輕功什麼的都有。而李白本人就是一位用劍高手,李白認為自己的劍法第一、喝酒第二、作詩第三,有記載李白曾經手刃數十人,而且李白輕功也不弱,攀登過高聳的太白山。金庸先生在書中也寫過不少歷史人物,所以以俠客行暗示李白是太玄經作者也不是沒可能。

第二種說法是張無忌,俠客島是個神秘的島嶼,有讀者分析俠客島就是靈蛇島。張無忌去靈蛇島,先從東南行駛,後向南,石破天去俠客島,先向南行駛,再向東南行駛。從方向來看,俠客島確實像靈蛇島,而且還有一種暗示,靈蛇島的島主是金花銀葉,紫衫龍王是“龍”,銀葉先生是“木”,正好對應俠客島的龍木二島主。而太玄經的武功和張無忌的武功很相似,太玄經的滋生內力和九陽相似,太玄經的借力和張無忌的乾坤大挪移相似。所以很有可能就是張無忌和趙敏歸隱後,曾去過靈蛇島,然後留下了太玄經,靈蛇島也就是後來的俠客島。

第三種說法是黃藥師,神鵰書末,老頑童、一燈大師、瑛姑三人隱居百花谷,黃藥師去向不明,但是肯定沒回桃花島。黃藥師一生幾乎是居住在島嶼的,他的航海能力非常強,也住慣了清淨的島嶼,所以俠客島可能就是黃藥師隱居之地。而且太玄經博大精深,無所不包,也只有黃藥師這麼博學的人才能創出。當然這個說法比較牽強,小編認為不如上面兩種說法可信。

以上關於太玄經作者的猜測,小編更傾向於是張無忌,不知各位大俠如何看待呢?





liao劇狗


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金庸武俠,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在金庸小說中有個神秘的俠客島,俠客島的洞穴之中刻著一套高超的武功:《太玄經》。《太玄經》乃是一首李白的詩《俠客行》,以及種種註釋文字,再加上一篇古奧難解的蝌蚪文。幾十年來,龍、木二島主,以及諸多武林高手窮思苦想,皆悟不出這些文字之中的關竅所在。

直到不識字的狗雜種石破天被請上島喝臘八粥,石破天因為不識字,所以沒有被那些文字誤導,發現真正的武學秘笈竟藏在那些圖畫以及文字的筆畫之中。這一部《太玄經》包括種種神奇高明的武學:

那第五句“十步殺一人”,第十句“脫劍膝前橫”,第十七句“救趙揮金錘”,每一句都是一套劍法。第六句“千里不留行”,第七句“事了拂衣去”,第八句“深藏身與名”,每一句都是一套輕身功夫;第九句“閒過信陵飲”,第十四句“五嶽倒為輕”,第十六句“縱死俠骨香”,則各是一套拳掌之法。第十三句“三杯吐言諾”,第十八句“意氣素霓生”,第二十句“喧赫大梁城”,則是吐納呼吸的內功。(《俠客行》三聯版第二十章)

石破天練成了《太玄經》的武功,將謝煙客所傳的炎炎功、自木偶體上所學的內功、從雪山派群弟子練劍時所見到的雪山劍法、丁璫所授的擒拿法、石清夫婦所授的上清觀劍法、丁不四所授的諸般拳法掌法、史婆婆所授的金烏刀法等熔於一爐,信手使來,威力無窮。此時石破天的武學境界已是天下第一。

《太玄經》的武功如此神妙,究竟是何人所留呢?下面夢露居士就為大家仔細分析這件事情。

《俠客行》的故事發生於什麼年代?

在《俠客行》中,白自在的妻子史婆婆曾提到了張三丰:

張三丰祖師是數百年來武林中震爍古今的大宗師,那是絕無疑義之事。(《俠客行》三聯版第十七章)

也就是說從張三丰出道以來,已過去數百年的時間。張三丰第一次出場是第三次華山論劍之時,也就是南宋末年。在元末,張三丰成為當世第一的武學宗師。所以《俠客行》的故事發生在明朝(清朝人的服飾、髮型與眾不同,書中卻並未提及,而且也沒有天地會、紅花會等反政府武裝出場)。

那麼俠客島上的《太玄經》又刻於什麼時代呢?

《太玄經》的年代不好推測,不過《俠客行》詩注中引用了一部書中的文字——《新唐書》:

新唐書承乾傳雲:數百人習音聲學胡人,椎髻剪綵為舞衣……(《俠客行》三聯版第二十章)

《新唐書》是北宋時期宋祁、歐陽修、範鎮、呂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記載唐朝歷史的紀傳體史書,前後修史歷經17年,於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完成。

因此,《太玄經》刻於公元1060年之後。公元1060年到明朝,共經歷了《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這幾部書。

要找《太玄經》的真正作者,就要從以上這幾部小說中尋找線索,很可能是這幾部小說中提到的人。

《天龍八部》中,最強之人是掃地僧,他在少林寺掃了一輩子地,不會跑到海外刻什麼太玄經。逍遙三老陷於恩怨情仇,糾纏了一輩子,也沒有閒心去海外。段譽做了大理皇帝,最終出家,虛竹住在天山縹緲峰靈鷲宮,和俠客島遠隔萬里。

《射鵰英雄傳》中提到了前代絕頂高手黃裳,黃裳留下了一部《九陰真經》,不可能再寫《太玄經》。王重陽死的早,他還達不到《九陰真經》的境界,同樣不可能寫《太玄經》。

《神鵰俠侶》恰逢蒙古攻宋,郭靖等高手忙著抗擊蒙古,最終留下了倚天劍、屠龍刀,內藏秘笈、兵書,他們也不可能是《太玄經》的作者。《神鵰俠侶》一書還提到了前輩高人獨孤求敗,此人留下三柄劍、一隻雕,其武功風格與《太玄經》截然不同。

只有《倚天屠龍記》中的絕頂高手張無忌,最終與趙敏歸隱,不知所蹤。他最有可能在海島上刻下太玄經。

說張無忌是《太玄經》的作者,有很多證據。

張無忌為何要選擇《俠客行》這首詩呢?因為《俠客行》首句:“趙客縵胡纓”,張無忌用“趙客”來指代趙敏,趙敏乃是蒙古郡主,又暗合“胡”字。

石壁上對此句詩的配圖卻不是燕趙悲歌慷慨的豪傑之士,而是一個讀書人:

白自在轉頭看壁上繪的果是個青年書生,左手執扇,右手飛掌,神態甚是優雅瀟灑。(《俠客行》三聯版第二十章)

張無忌初次遇見趙敏時,她正是以一個手持摺扇的翩翩公子形象出場的:

另一人卻是個年輕公子,身穿寶藍綢衫,輕搖摺扇,掩不住一副雍容華貴之氣。張無忌翻身下馬,向那年輕公子瞥了一眼,只見他相貌俊美異常,雙目黑白分明,炯炯有神,手中摺扇白玉為柄,握著扇柄的手,白得和扇柄竟無分別。(《倚天屠龍記》三聯版第二十三章)

《太玄經》中武功,正是張無忌生平所學。比如石破天練成《太玄經》武功後,龍、木二島主為試他武學境界,聯手攻擊他。結果二位島主的掌力全被石破天反彈到了石壁上,讓石壁上的文字片片剝裂。這種效果,與張無忌的乾坤大挪移有異曲同工之妙。

史婆婆跳海之時,石破天曾借力轉力,讓史婆婆由下墜變為平移,飛到了船中:

石破天雙腿向海中直沉下去,眼見史婆婆又在左側跌落,當下右掌急探,在她背上一託一帶,借力轉力,使出石壁上“銀鞍照白馬”中的功夫,史婆婆的身子便穩穩向海船中飛去。(《俠客行》三聯版第二十一章)

石破天這一手功夫,與張無忌在萬安寺中救六大門派時所使的乾坤大挪移如出一轍:

張無忌看得分明,待他身子離地約有五尺之時,一掌輕輕拍出,擊在他的腰裡。這一掌中所運,正是“乾坤大挪移”的絕頂武功,吞吐控縱之間,已將他自上向下的一股巨力撥為自左至右。俞蓮舟的身子向橫裡直飛出去,一摔數丈。(《倚天屠龍記》三聯版第二十七章)

《太玄經》中所有武功,無不是張無忌擅長的武學:內功自然是九陽神功,輕功是武當梯雲縱,劍法是太極劍,拳掌功夫是乾坤大挪移與太極拳。

而且張無忌是金庸欽定的武功最高的主角。在一次飯局上,有人問金庸:“金庸先生,你認為在你的小說中,哪一位主角的武功最高強?”金庸回答道:“很大可能是張無忌。”原因是:張無忌集各家之長,應該比較全面。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金庸武俠。


夢露居士


《俠客行》中,石破天最終練就眾多高手幾十年都沒學會的:個人覺得是金庸。因為俠客行裡面所以的人物,武功都是由金庸塑造的。

謝謝,歡迎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