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俠客行》結尾將石破天的身世表述的這麼清楚,為何金庸卻不給石破天的身世一個定論?

海倫兒朱


直面問題,拒絕閒扯。

我的回答是,之所以沒有給一個明確的定論,有以下三個原因:

1、雖然從種種跡象上都指向答案,可是並沒有確鑿的證據證實這一點。

看過書的朋友都知道,梅芳姑至死是處子之身,石破天又和石中玉長得極像,所有的一切,我們都能推斷出,石破天的父母應該就是石清閔柔夫婦。可是,再怎麼說,畢竟並沒有一個直接的證據出來,比如梅芳姑沒有說明石破天就是搶走的那個孩子,比如也沒有dna鑑定。所以,一切都是推論,而不是結論,當證據並不足以說明時,結尾也不能說出來結論。否則,則會感覺不嚴謹。而金庸,可是一個嚴謹之人。

2、以這種開放性的結局,能給讀者留下更多思考的空間。

小說有多種結局方式,多樣化的存在才能有更多彩的小說世界。以這種開放式的結局,能留下更寬的想像空間,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答案,可以去引申,去研究,去爭論,探討的本身就是一種更好的結果。人們在探討過程中,就會增加對作品的理解,對思維的開發,對感情的認知。所以,當石破天的身世作為一條脈絡貫穿整書時,在最後答案呼之欲出時,卻偏偏不直接點明,而留下一個不是懸念的懸念,不是更好嗎?

3、沒有給出一個定論,也是在暗示“教育無定論”的思想。

從來沒有說哪一種教育方式更好,你真的很難統一。石清閔柔夫婦對孩子不可謂不好,教育不可謂不用心,可是石中玉偏成了油嘴滑舌不務正業之徒。梅芳姑對孩子不可謂不壞,甚至談不上用心教育,動不動就打罵,連個正經名字都沒有,放在今世,這樣的母親會被吃瓜群眾罵死的,可偏偏她教出的石破天純樸善良。那,我們做個假想,是不是石破天跟著任何人都會成為俠義之士呢?是不是石中玉換個人家也會是不務正業呢?恐怕沒有確切的答案。或者,石清閔柔的教育,是不是教所有孩子都會變成石中玉那般呢?梅芳姑那般的教育,是不是教其他孩子也會成為石破天的的性格呢?恐怕也未必吧。

這本身也是一個無定論的事情,呼應著結局的無定論,是不是更好一些呢。

綜上所述,這也許就是《俠客行》的結尾,是一個開放式的結尾的原因吧。

我是專寫金庸的戚七奇,歡迎關注並閱讀我的其它文章。


戚七奇讀金庸


其實一切都有答案,給明眼人一眼就能看穿的答案。

第一,石中玉和石破天兩人極度相似,單說外貌也可以確定兩人屬於同一個娘生。如果不一樣的話,那麼不管是雪山派或者長樂幫,不可能分不清哪個是徒弟哪個是幫主。

第二,梅芳姑擄走了石青閔柔的孩子,石青閔柔慣性的認為孩子已經被梅芳姑殺害,因為該輩的仇恨可以用無不可為來形容。偏偏梅芳姑不僅沒有殺孩子,還把他養大成人,因為這孩子身上有石青的骨血。叫他狗雜種,這絕大部分的原因是閔柔生出來的,閔柔奪走了她的青哥,奪去了他的愛,還奪走了該有自己和石青的孩子的權利。

第三,金庸先生為了讓讀者看到兩種不同環境下所成長的孩子情況是什麼樣的。在黑白雙劍夫婦關愛下成長的孩子油嘴滑舌欺男霸女信口雌黃的日過日子,而梅芳姑棍棒底下出來的孩子卻正直善良單純感激樂於助人樂善好施。兩種極端的環境下所造成的性格相差卻如此之大,金庸先生在是在告訴別人什麼吧。

第四,或許從石青的角度考慮,他的孩子被梅芳姑擄走,自己沒能保護,並始終惡意敵視梅芳姑。最後他想到了石破天就是他被梅芳姑擄走的孩子,他也會愧疚,對自己從來沒有扶養過孩子的愧疚,對梅芳姑幾十年錯誤理解的愧疚。他也對自己教育下的孩子如此拙略不堪與梅芳姑教育下的孩子善良正直的相比較,或許他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合格的爹,所以不去說出口。

讀者都明白了什麼,最後都留在讀者心裡吧,不用去一定把答案寫出來,也不一定非得是全家歡聚的尷尬大結局,要不然你讓石青說什麼,讓石破天說什麼?






小眾影視端


這是一個開放性的結尾,其實讀者心裡基本都已經明白實際上石破天就是石清閔柔夫婦的雙胞胎兒子中的另外一個,但是隨著梅芳姑自殺,這一切謎團就沒有人能說得清,但是讀者心裡都明白啊。

很多經典的文學作品都不會把故事寫透,寫的朦朧一些,讓讀者們充分發揮想象力才是一位真正好作者優秀的作者所想要得,開放性結尾留給讀者們無限想象,回味無窮,就像品一壺美酒一般。

所以看這類小說不要太過於計較結尾明瞭與否,你只要知道自己心裡清楚就好了,就像欣賞美女一樣,全身赤裸站在你面前的美女,永遠沒有半遮半露欲絕還迎的美女能更加吸引你。


小島知風


我是海倫兒朱,讀金庸武俠原著,和你一起品評新修版點滴。


同樣的問題,《雪山飛狐》結尾,將胡斐和苗人鳳的恩仇交代得這麼清楚,那胡斐向著苗人鳳這一刀到底是劈還是不劈?


《俠客行》的真義

《俠客行》,新修版後記中也提到,石破天的相貌和身世,其實不是重心。

金庸先生真正想寫的,是“情”,是石清夫婦愛憐兒子的感情,以及梅芳姑因愛生恨的妒情。

由於兩個人相貌相似,因而引起種種誤用會,這種古老的傳奇故事,決不能成為小說的堅實結構。雖然莎士比亞也曾一再使用孿生兄弟、孿生姊妹的題材,但那些作品都不是他最好的戲劇。在《俠客行》這部小說中,我所想寫的,主要是石清夫婦愛憐兒子的感情,以及梅芳姑因愛生恨的妒情。因此石破天和石中玉相貌相似,並不是重心之所在。

《雪山飛狐》肯定的結局

關於結尾沒有定論,在新修版《雪山飛狐》的後記,金庸先生有比較明確的交代。

《雪山飛狐》的結束是一個懸疑,沒有肯定的結局。到底胡斐這一刀劈下去呢還是不劈,讓讀者自行構想。這部小說於一九五九年發表,十多年來,曾有好幾位朋友和許多不相識的讀者希望我寫個肯定的結尾。仔細想過之後,覺得還是保留原狀的好,讓讀者們多一些想像的餘地。有餘不盡和適當的含蓄,也是一種趣味。在我自己心中,曾想過七八種不同的結局,有時想想各種不同結局,那也是一項享受。胡斐這一刀劈或是不劈,在胡斐是一種抉擇,而每一位讀者,都可以憑著自己的個性,憑著各人對人性和這個世界的看法,作出不同的抉擇。

如果非要上升到理論層面,文學理論中有個“意境”的概念。所謂意境,包括情與境兩大因素和審美想象的空間。對,就是審美想象。

王昌齡在《詩格》中提到,詩有三境。所謂意境,張之於意而思之於心,則得其真矣。


海倫兒朱


因為寫實。在金庸的時代,亂世剛結束,這種避亂離散的事情在老爺子工作的城市數不勝數,想必老人家移居之後聽了不少。只能模糊了,老人開心,兒子滿意,何必非要較個真呢?

俠客行可能是金庸自己最得意的作品之一。金庸嘗試寫過不同的立意層次的小說。原因是,雖然金庸小說基本定義了後世武俠的基調,男主屌絲逆襲,女主大家閨秀看上臭小子。但是金庸對自己的小說是有著很高的追求的,或者說對自己在現代華語世界二百年內的地位是有追求的。在金庸的小說中,俠客行可能是為了自己拓展自己文藝水平的作品。

射鵰三部曲講的是俠之大者,書劍和鹿鼎記講的是江湖和朝堂的和解。笑傲江湖懂得都懂。但我們也知道老爺子政治水平不高,比如說原子彈和褲子的問題。所以老爺子一直在改,但是總改得不好。而俠客行這類作品到時不怎麼改,水平就有了。因為金庸自己大戶人家出身,兩岸三地都吃的很開。對人情世故可說是吃得極開,更不用說富家公子的習性,以及圍繞富家公子周邊的各色人等,他都寫得非常好。生活經歷嘛~

而俠客行則寫的是一個小地方的世家子弟家長裡短的問題,金庸老爺子想寫寫社會,寫寫人性。所以他倒是模糊了大時代,突出了俠客行裡大部分人都有家庭問題,人情世故也偏向普通人處理。像是老來得子愛如性命,像是失去孩子心態失衡,像是鄰避效應。大家不熟悉嗎?打幾個比方,白自在寵幸兒子,自高自大。石清閔柔溺愛。這和現在不少名人和後代一模一樣吧。叮叮噹噹也是某一類型的富家女形象。不三不四則是一些小開一直沒有成熟就會發展出來的特殊風格。長樂幫就是一個地頭蛇。謝煙客猶如省級武術冠軍。當然小說嘛,不能對號入座。老爺子在小島上看多了這類人。

面對俠客島的降維打擊,限於格局,井底之蛙的各色人等,有的人沉迷,有的人躲進樹洞。有的事不關己,石清閔柔夫婦雖然格局不高,但是天性則是第一位的。這反而是裡面最高尚的。沒有任何束縛的石破天,不受眼界格侷限制的人,則最終脫穎而出。在最後,作為商業小說,必然要給石破天個交代,但是作為金庸在書中打破格局的寄託,說的太明白,不如留個白。也是語言的一種技巧。也是金庸故意不說的,如果石清夫婦對這個狗雜種的關愛最終落到了自己孩子身上,是不是落入俗套了,太淺薄了呢?只因為這個人心地純良,所以超越血緣的關愛不好嗎,而這種關愛又恰巧地,隱隱約約地落入自己失散多年的孩子身上,這種巧合不正是小說的醍醐味?




和你一起看影視片


儘管石破天的身世已呼之欲出,但金庸先生還是給出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

故事一般有三種結局:完美式、遺憾式和開放式。

以開放式結局收尾的,通常寄託了創作者勸喻讀者(觀眾)不要過分執著於最終結果的願望,而是把精神更多放在故事的進程中,體會其中的世情冷暖和喜怒哀樂。

石清閔柔夫婦將石中玉視若珍寶,但這個兒子狡黠輕薄、作惡多端,完全走向他們期待的反面;石破天身世坎坷,自幼孤苦,卻誠懇敦厚、行俠仗義,如果石清夫婦有這樣一個兒子,簡直做夢也會笑醒。

我們不禁要聯想,假如當初梅芳姑擄走的是石中玉,而由石清和閔柔來養育石破天,那麼情況是不是要掉一個個兒?

所以這個開放式的結局實在妙極,他讓讀者從大團圓的結局中走出,去想一想是什麼毀滅了石中玉,是什麼成就了石破天。這大概就是金庸先生的苦心了。


小牛在雲端


定論已出,顯而易見。

人的思維就是這樣,明明已經告訴你了,你卻還不相信,非要對方很直接地告訴你,就是那樣才能相信。

就想談戀愛,女孩子為你做了很多事,任何人都能看出來愛你,你自己也知道她喜歡你,可是你就是在等她說出來那幾個字。你覺得只有她說出來,才是真的喜歡你,不然的話,就不真切。

她不說,你一直期待,並且有一種美好的感覺,一旦她說了,你會突然發現,唉,還是朦朧一點好。


紅雲文化社


金庸先生雖然沒給石破天身世定論,但是經過前期劇情的推測,觀眾也基本已經猜測到石破天的親生父母是誰,而且結局也把他們跟石破天放在一起了,結局開放了,這樣觀眾可以臆想石破天下一步為了尋找身世做什麼故事了,更有餘音繞樑三日不絕之感。


嘰嘰歪歪的小王


其實已經是很明白的揭示了石破天的身世,只不過運用了一些文學的手法,但從故事情節上來講已經足夠明顯的告訴了讀者石破天的身世到底如何。


一個叫布歐的胖子


也許孤兒才適合俠客的身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