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那邊最特色的小吃是什麼?(請標註地區)?

夢歸餘生暖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是晨末記食,我們這邊最特色的小吃多得你數不過來,來到了潮汕,你只能一直吃,各種各樣的都有,分享幾個比較大家比較熟悉的吧!

來到潮汕你一定要吃牛肉火鍋、反砂芋頭、裹肉條、芋頭酥、各種粿、獅頭鵝。還有很多你到潮汕來就知道我們這裡的美食魅力了,保證你來了胖3斤!


晨末記食


保山市,古稱永昌,為雲南歷史上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歷史悠久,是古人類的發祥地之一,是雲南省主要的僑鄉。我是一個真真正正的保山人,在上大學以前,我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市裡的地轄區,當大人們在談論近鄉情怯時,總是一臉困惑。當上了大學之後,離家有了一定距離,過了一定時間,卻也明白了它的情感。

踏著春天的腳步,踏入保山壩子,就讓人感到了撲面而來的盎然春意,在這個讓人舒服的季節裡,保山人總喜歡吃上一頓名為土鍋子的火鍋。土鍋子是一道保山市下地轄縣的名菜,使用的土陶鍋是當地獨有的一種器皿。土鍋子熬製講究慢火燒煮,湯底是土雞和鮮排骨所熬的高湯。底菜青菜為主,配以芋頭、山藥、蘿蔔、油炸臭豆腐、酥肉、泡皮、蛋卷等十幾種原料,在鍋中一層層平鋪,再點綴一圈蛋卷。因為鍋是陶土所制,不會改變鍋中食材的原本香味,保持了食物的原汁原味,味道鮮香馥郁。

蟬鳴是夏天的背景音樂,沒有美食的夏天是不完整的,夏天最美的事莫過於蹭著滿格的WIFI,吃著奶奶做的下村豆粉。“下村豆粉下村醋,甩了一箸又一箸,”在保山城北附近半數以上的農戶,都可以稱之為豆粉世家。正宗的下村豆粉是用豌豆磨成漿,製作出來的豆粉筋道,色澤亮,口感柔韌。劃出的粉絲細可以繞筷,不管是從質地上還是從刀工上來講,都是美食的佳作。正宗的下村豆粉,當然少不了豐富的配料。鮮紅的辣椒油,烏黑的醬油,棕色的米醋,攪拌在一起香氣撲鼻。

記得小時候,每當秋收農忙之後,媽媽一定會用新收穫的糯米給我們釀製甜白酒,一為給我們解饞,二為給辛勤勞作的家人一次甜蜜的犒勞。取滿滿的一大盆糯米洗淨,然後加入木蒸用大火蒸煮,待糯米飯飄出陣陣清香,就可以出鍋放在簸箕裡鋪平散熱,散入涼水和甜酒麴拌均勻。最後放入乾淨無油的盆或是桶裡,再用綠色的芭蕉葉蓋住,靜置2-3天。新鮮的糯米在甜酒麴的催化作用下得到了昇華,香味已撲鼻而來。掀開綠色芭蕉葉,甜白酒表面覆蓋了一層薄薄的灰色菌絲,往下是柔軟甜蜜的米糟,安靜地沉醉在透明的甜酒裡。

每年進入臘月,保山人家開始做好殺年豬的準備了。這是一年中最開心、最幸福、最溫暖的事情。在當地有句俗話說:“好玩不過來打歌,好吃不過年豬飯”。這是一個“蹭飯吃”的季節,也是春節前最為喜氣的時節,經過一整年的忙碌,一整年的積累,保山人積累了大量的食材,從年初開始養的小豬到年末也已成為膘肥體壯,肉質精美的大豬。人們選定一個吉日,就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年豬飯準備。男人們殺豬,女人們做飯,一早上就可以在桌上擺上幾大碗。從小孩愛吃的糯米藕到大人的最愛涼生,在到老少皆宜的酸扒菜,每一道菜都是對這一整年的犒勞與嘉賞,也蘊含著對未來一年的期許。

如果給我一個期限,我會說一個夢就好了;環境不斷變化,時光逼你長大。曾經外婆帶你玩耍,而現在外婆很難跟上你的步伐。曾經玩樂的夥伴,現在各奔東西,曾經玩耍的危樓,現在已變高樓,只有曾經的那份味道,依舊存在。











魯小八美食


合肥肥西縣上派鎮,今年27,,小時候最喜歡吃的早點是三河米餃,炸餈粑,炸春捲,炸獅子頭,記得都是3毛錢一個,到初中漲到5毛,高中7毛,現在早就1塊了。

以前在消防巷的小太陽幼兒園上學,隔壁就是包子店,那時候肉包子,糖心包子,豆沙包子,小菜包子都是5毛錢兩個,奶奶早上在消防巷賣菜,經常路過幼兒園,要是看見我在做早操,就會買兩個肉包子給我吃,記得清清楚楚。

在四小上小學,最喜歡吃的大轉盤旁邊的多多包子店的肉包子,現在還在賣,不過已經十幾年沒吃過了,還有路邊攤的辣條,一毛錢一根,或者一片,五毛錢一袋的根本買不起,還有一毛錢一袋的汽水,夏天凍成大冰塊的那個,一路嗦到家,趁坦罩不住,上小學家裡根本不給錢,零花錢全撿,撿不到就只能偷老媽的錢了→_→,都是一塊一塊的偷,沒偷過兩塊錢以上的。

消防巷和巢湖路交叉口有一個老奶奶再賣烙餅,油煎的,有小菜餡的,韭菜餡的,不過我最最喜歡吃的還是榨菜餡的,酸酸甜甜的,我在四小上初一(那會四中教室不夠,部分初一班級在四小租的教室),晚上放學吃了好多次,一直是5毛錢兩個,後來消防巷拆遷,就不見老奶奶的烙餅了,不吹牛,20年了我還記得老奶奶當初的模樣,後來在老四中上初二,門口有個叔叔推個車賣烤餅,薄薄的,肉餡的,非常好吃,好像是1塊5一個,初二的時候爸爸開始給我和我姐零花錢,一開始一直是一個星期5塊錢,過了好久漲到10塊,最後到20,30塊,那會有零花錢了,每個星期五下午放學回去三中箱子隔壁買兩份鴨血粉絲湯和小炸(炸串)回去跟我姐一起吃,初三搬到新四中,學校門口早上有個阿姨買糯米飯糰,炒的馬鈴薯和酸豆角,大概2塊5的樣子,肉餡和香腸餡另外價錢,站前路交叉口有個叔叔在賣炸雞柳,兩塊錢一份,後來長到三塊。

小學和初中那會還不流行什麼雜糧煎餅,雞蛋灌餅,肉夾饃什麼的,就是炸的點心和包子,還有鍋貼餃,無敵→_→,等上了高中和大學就感覺沒有小時候那種味道了,可能是高中和大學過得沒什麼意思,沒有什麼值得回憶的地方。

老肥西早點










睿智老二哈


我是江西吉安,我們這邊的小吃有很多,就拿豆餅來說哈,豆餅特別的好吃,也叫月亮巴,米粉裹上豌豆炸成的叫做豆巴,裹上花生的叫花生巴,不論那種都非常好吃哦。

記得小時候,每年到了冬天農忙閒下來了,媽媽就會炸一蘿筐的豆餅給我們吃,我們兄弟姐妹就可以吃好幾天,把我們高興的[呲牙]

現在出來打工,每年回去了自己懶得動手做的話,都會去街上買幾斤吃

還有我們這邊的米粉也是特別的好吃,純手工製作,我今年暑假回去了都天天吃,炒著吃,也可以煮著吃,煮的話可以加點羊肉特別好吃,我舅舅家養了很多羊,我們回去了都會跟他買一隻羊弄來吃,羊肉粉真的特別好吃






客家啊香


故鄉美食就是臨沂人的哪一碗糝,真是回味無窮,即使離家多年還是念念不忘,每次回老家的第二天早上,一定要去美美的喝上兩大碗,吃上兩根花生油炸的油條,吃上一個手工的塌煎餅,給我一桌子硬菜俺也不換,眨眼有五六年沒有回老家了[捂臉]



玉緣天山


山東聊城

說起這個,心裡有十分想念老家的美食,小吃,也許每個地方的人口味不同,我現在在蘇州,感覺這裡沒有什麼小吃好吃,好多外地過來的小吃有些根本做的不正宗,也談不上好吃,也許我北方人的口味不同,本地人就覺得他們這裡還是有好多美食的。蘇州大部分小吃都以米為原料,糕點比較多,都是甜的,而且非常甜,我是吃不來。

我們老家山東聊城,以麵食為主那裡最讓我留戀的就是各種各樣的餅,沙鎮的呱噠,高湯的豆腐腦,然後再配上當地特有的吊爐燒餅,那真是覺得太滿足了,還有羊湯,我以前在老家最喜歡的就是,燒餅加油條,再來晚胡辣湯,或者燉的特別嫩的雞蛋糕,很美味,還有高唐的驢肉,來個驢肉火燒,非常夠味,陽穀的特色用木材燒火蒸出來的蒸碗,在別的地方你絕對吃不到,我要求不高,最喜歡的就是地攤小吃,我不覺得它們都是不衛生的,反而覺得那才是最正宗的小吃。非常懷念家鄉的美食小吃。你們哪裡有什麼好吃的呢?





Mr陳小廚


我住在美麗的海邊城市山海關,這裡的美食有很多,最好吃的當然是各種海鮮了,我我推薦的是撈汁小海鮮!

把各種新鮮的海鮮做熟,然後在澆上特製的湯汁,攪拌均勻,一盤麻辣撈汁小海鮮就做好了,麻辣中稍微有點甜,回味無窮∞





安寧餐飲教學


我是湖南人,我覺得我媽做的蕃薯幹好吃,把蕃薯削皮蒸熟壓成泥,然後用刀刮成薄片曬乾。曬乾了可直接吃也可油炸,小時候冬天上學經常會提個小火爐,口袋裡就會裝些蕃薯幹,下課就在那火爐上烤蕃薯幹吃,現在回憶那時真美好。(網上找的圖片)



美食廚房helen


作為一個地道的上海人,阿拉說著上海話,品嚐著本幫菜,品味著她的海納百川。上海人是出了名的小資,精緻懂得生活是我們的標籤。對於一個土生土長的上海小奻來講,有幾樣食物是無論身在何方都無法從骨子裡抹去,一生都會懷念牽掛的。

第一個就是小籠包,上海南翔小籠包,又叫南翔小籠饅頭,源自上海嘉定區南翔鎮。該品素以皮薄、餡多、滷重、味鮮而聞名,100多年的歷史。南翔小籠包的餡心是用夾心腿肉做成肉醬,不加蔥、蒜,僅撒少許薑末和肉皮凍、鹽、醬油、糖和水調製而成。小籠包的皮是用不發酵的精麵粉做成的。蒸熟後的小籠包,小巧玲瓏,形似寶塔,呈半透明狀,晶瑩透黃,一咬一包湯,滿口生津,滋味鮮美。如果吃時佐以薑絲、香醋,配上一碗蛋絲湯,其味更佳。熱氣騰騰的小籠一上來,小心翼翼地用筷子夾起來 輕輕地咬上一小口,嘬上裡面的肉汁,這才是吃小籠的靈魂所在。

第二就是大閘蟹,阿拉上海人很喜歡吃大閘蟹。在上海有著這樣一說 吃大閘蟹月份很講究 一般是夏天的七月吃雌蟹,和秋季的十一月吃雄蟹。雌蟹蟹黃飽滿,雄蟹蟹膏豐滿。讓你垂涎欲滴。上海人鍾愛用啤酒清蒸大閘蟹 ,簡單卻不失蟹原有的鮮美。然後就是我們會有一個專門的蘸蟹的調料,配上它堪稱絕美。把姜切成薑末,生抽加康樂醋 少許鹽 再加一些白糖 倒入適當涼白開 煮沸就可以了 醋香伴著蟹香。這種味道此生難以抗拒。

還有就是上海地區傳統特色早點。也叫粢飯糕或叫餈糕、餈粑,是長江中下游和江淮之間的傳統點心。糯米300克大米300克鹽8克花生油 200克 各適量 將糯米大米淘洗乾淨,糯米浸泡4個小時,大米浸泡半個小時,瀝乾水分備用。將鍋內倒入水,放入精鹽,燒沸後倒入糯米大米燒煮,待沸後,用鐵鏟不斷翻動,燒煮8-10分鐘,至米粒膨脹、水分快乾時,用小火燜煮10多分鐘,全飯熟取出,倒入木框(也可以用飯盒)內(框底墊擰乾的溼沽布,框邊塗少許花生油),加蓋清潔的溼布,雙手用力均勻按壓平整,去掉蓋布,翻扣在潔淨的案板上,拆開框架,自然冷卻,即成餈飯糕坯,用刀均勻地切成小塊。鍋內倒入花生油,燒至八成熱時放入生坯小塊,用小火浸炸,邊炸邊翻動,炸5分鐘左右,至表面發挺,呈金黃色時,即可食用。如果說你做多了,可以先炸半熟,放入冰箱,到想吃時再拿出來再炸。

在我們每一代的記憶裡都有買餈飯糕當早餐的經歷,她雖說是市井美食卻有著濃濃的鄉情。也是她獨有的地方標籤,伴隨著我們一代人生活的情感早餐。





宅總夫人


我是來自桂林的小叔叔,桂林這個城市除了好山好水當然還有很多地方美食。今天我要推薦的就是桂林米粉,來過桂林的朋友應該都會品嚐過這碗香氣撲鼻,入口回味無窮的味道!

如果你問一個桂林人,早上吃什麼?“桂林米粉”晚上吃什麼?“桂林米粉”,聽到這樣的回答請不要詫異,在桂林,這碗米粉即是小吃也能果腹,街頭巷尾處處可見!

桂林米粉的滷菜花樣繁多,常見的就有鍋燒、牛巴、滷肝、滷舌、豬肚、馬肉、臘腸等等 。有一種“七星拱月粉”,其滷菜是由鍋燒、滷牛肉、滷鐮田、滷牛肝、烤灌腸、滷牛肚、滷豬拱嘴等七種滷肉搭配而成,是滷菜粉裡的精品。

正宗的桂林米粉要用鮮粉。鮮粉的製作工藝並不複雜——大米磨成漿,裝袋濾幹,揉成粉團煮熟後壓榨成圓根或片狀,下入開水中冒熱即可,鮮溼米粉成品外表潔白光亮、細滑、柔韌。

桂林米粉傳聞發源於秦朝,秦始皇南下在興安開鑿靈渠之時,大多來自北方的秦軍吃不慣南方的大米,軍中後勤官靈機一動,創造性地將大米磨成漿

加工成像麵條一樣的粉條,同時將當地的中草藥如桂皮、八角等煎製成藥湯,混合到米粉中一起食用

既達到了麵條的口感又起到了助消化、防瘟疫的作用。於是,桂林米粉就這樣誕生了如今,桂林米粉已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成為桂林人們每天必吃的美食!

乾貨分享,喜歡的收藏備用

桂林米粉清香型做法:

一、各香料之間比例及配方:

桂枝,白扣,玉果,甘松,千里香,山黃皮,母丁香,各l兩。砂仁,甘草,花椒,沙姜,白芷,陳皮,檳榔,八角,桂皮,小茴香,各半兩。羅漢果3個,草果5~6個,豆豉2兩。牛骨頭3斤,豬骨3斤,牛腱子肉20斤,醬油5斤,水50斤,精鹽6斤,冰糖3兩,高度酒3兩,味精250克。

二、製作方法:

1.將上述香料(玉果、草果、羅漢果、千里香切成小粒)入大鍋中加入50斤清水,入牛骨頭、筒骨、先用大火燒開,後用小火慢煲,5小時後加入牛腱子肉,滷熟後撈出待用。滷水繼續煲制,一般經過18~24小時香料味基本出來,後撈出香料留下次再用,牛骨頭和筒骨不要。

2.水中加入精鹽,味精,醬油,冰糖,酒,調味即成。

3.要領:香料必須是市場上新料,不要隔年的,必須大火燒開文火長煲這樣才能製出更香的滷水。

4.滷熟的牛腱子肉入5成油鍋中炸制,外皮略脆即可撈出。

5.米粉湯水製法:100斤水入10斤豬筒骨,2兩老薑,大火燒開小火煲12小時即可。

6.每方可煲兩次。

7.滷水制好後可以邊續使用,但要妥善保存,以防變質。

8.滷水在煲制10小時後放入甘松,因為甘松細小易出香味,所以不易過早放入。

酥豆製法:將大豆用溫水泡大(大約經過36小時),撈出瀝乾水份,入7成油鍋中炸酥即可。

濃香型做法:

一、各香料及之間的比例:

花椒、八角、良姜、白扣、香葉、丁香、母丁香、沙姜、小沙仁各25克。碧伯、甘草、山黃皮、桂枝、桂皮、千里香、香果、木香、檳榔片、玉果各35克、羅漢果5個、白芷35克。香草、陳皮、大沙仁、胡椒各30克、甘松、小茴香各50克、草果40克、豆豉500克、牛骨頭、豬筒骨各5斤、姜蔥適量。

二、將上述香料(草果、香果、玉果、千里果、良姜、桂皮、陳皮切成小粒)除甘松、羅漢果、豆豉外,剩下的全部香料入炒鍋加入250克食油用小火慢慢炒至有香味溢出即可離火待用。 將炒好的香料放入裝有80斤的清水鍋中,然後放入牛骨頭、豬筒骨、蔥姜和羅漢果,用大火燒開小火慢煲,然後下入20斤左右的牛腱子肉滷製,然後撈出待用,然後放入甘松。繼續滷製,一般經過24小時香料味出來後,再下入豆豉再煲2小時即可製成。撈出香料浮油,加入10斤精鹽、冰糖1.5斤、老抽適量(根據顏色濃深可自己調製)、味精750克即可。

三、湯水製作方法:以100斤清水為例用10斤豬筒骨,2兩老薑,兩斤黃豆(黃豆能使湯水更加濃白鮮美),用大火燒開小火煲12小時即可。

四、鍋燒脆皮肉製法:用帶皮豬槽頭肉刮洗去毛(大的要切成兩半,大約8釐米長寬的塊),鍋中加入清水放入槽頭肉,水一定要蓋過肉,用中火煮透,用筷子輕輕串就可以串通,但不能爛即可撈起。然後用略細的竹籤在槽頭肉皮上均勻的剌插,注意不能插入太深四分之一即可。插好後入冷油鍋中用中小火炸制,皮朝上,以免皮粘鍋,但油一定要多要蓋過皮上。炸到皮爆脹,硬脆撈出即可製成。

五、酥黃豆和滷牛肉前章有所介紹這裡不一一列舉。

六、注意事項及要領:

1.香料一定要到市場上買,一般都可以買到。如果到中藥店買,那裡的香味不足,因為陳年的太多,一般要當年新出的,那樣的香味實足。

2.滷水煲制時必須大火燒開文火慢煲,10小時後撈出豬肉和牛骨,再放入牛肉滷製,熟後即可撈出(一般l~2小時即熟),然後再放入甘松再用小火煲制,總經過煲24小時後再放入豆豉再煲2小時即可製成。

3.在製作鍋燒肉時肉一定要煮透,如果把肉分為十成熟,那一定要把它煮熟至十三成熟,一定要掌握好,不能讓它溶爛。該製法像炸扣肉一樣,不同的是把肉煮稍爛點罷了。

4.在炸制酥豆時一定要隨時撈動,見微黃響聲清脆時即可撈起。

5.桂林米粉,粉條粗圓。製作時先將米磨成粉漿,煮成半生熟粉,然後搓揉, 壓榨成圓條粉,再煮熟,最後漂水即成。經過這樣的工藝,粉質柔韌而爽口。一般粉都是採用切粉(也有的叫沙河粉或者扁粉)或米粉,看個人口味。榨粉(用開水泡製的乾粉),同時配料有蔥花、蒜茸、酸菜、酸辣椒水等等……可根據地方口味添加,如辣椒粉(油爆過的),酸豆角……

6.用竹漏,開水燙好粉入碗內加入配料及一小匙滷水再加上米粉湯水即可食用(根據滷水的鹹淡可用點精鹽調製米粉湯水)。

7.為使滷水更加香濃,可用,十三香調味品調味,也可用蠔油、麻油等,根據每碗粉的價格而定,也可不用。

8.(清香型)滷水是採用十九種香料,是市場上流行製法,是一般滷粉所採用的。(濃香型)大都市上每碗粉賣買3~5元錢的可採用此配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