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一隻何書桓

殺死一隻何書桓

“明明白白洪世賢,猶猶豫豫何書桓”,已經成為新一代觀眾從老電視劇中大浪淘沙,撈起來曬乾的“渣男”模版。

好像時過多年,大家才終於擦亮了眼睛,看清楚了一系列老電視劇“三觀不正”的真實面目,發現原來在那浪漫情節外衣下,竟然隱藏著如此令人作嘔的“渣”和“婊”。

“我小時候怎麼就沒發現?!”

虎軀一震,如夢初醒,一大群網友自願衛道。他們以戲謔、以抨擊、以B站彈幕,以視頻截圖,以原始道德情感,激發各種現代化手段,機機相傳,眾志成城,行動了起來。

殺死一隻何書桓

網友們開始不留情面地清算過往影視作品中的正面人物。《一簾幽夢》中的紫菱,《情深深雨濛濛》的何書桓、陸如萍,《還珠格格》的令妃娘娘,《武林外傳》中的祝無雙,《家有兒女》裡除劉星之外的一干人等。打擊範圍之廣,從古裝武俠到現代都市,從劇情長片到情景短劇,一時細數不完。

但被清算者,尤以瓊瑤作品中的人物居多,又以2001年版《情深深雨濛濛》中的何書桓、陸如萍為甚。

何書桓在陸家女兒們之間的徘徊轉輾;陸夢萍出事之後,他和如萍的不保密……幾乎每隔幾集就有劇照截圖為證,坐實他們的“三觀不正”。

殺死一隻何書桓

人贓俱獲。曾經代表浪漫與善良的何書桓和陸如萍,如今被按在了“行為不端”“三觀不正”的釘板上。

事已至此,那“何書桓”和“陸如萍”們,以及其他更多類型的老劇“渣男狗女”們,是否就該立正站好,接受來自二十年後的嘲笑和鞭撻?

老劇三觀不正?

大約在近兩年,一些電視劇名場面截圖在網絡流傳。悄無聲息間,何書桓一干人等的名聲就變臭了。

在《情深深雨濛濛》第13集的天台上,陸如萍的眼淚“說來就來”,何書桓因為“平凡男人的弱點”,忍不住擁抱了她,被正牌女友陸依萍撞見時,視頻彈幕中罵聲一片,呼喚“婊子配狗”,杜飛(蘇有朋飾,同時也是《還珠格格》中五阿哥的扮演者)抱走“小燕子”(即陸依萍,由趙薇扮演)。

殺死一隻何書桓

這樣的爭議場面還有很多。

所以,類似的帶著多重激烈情緒的表達,也在《情深深雨濛濛》的彈幕中多次出現。

它最開始是一種反叛。

“啊呀,怎麼會罵何書桓?”但罵聲齊呼,吸引注意之後,日漸就多了起來。把清純的打倒,解讀為心機;把浪漫的打倒,置換成神經;把複雜的人性打倒,揭發他的行為不端。

但反叛逐漸演變為驚奇。

“打倒”,這個動作是刺激的。大家後來索性不再尊重“浪漫”“有禮貌”的20年前的愛情角色、臺詞語言,而給予他們直接、甚至粗俗的標籤,“綠茶”“白蓮花”“渣男”“辣眼睛”。

殺死一隻何書桓

新一代觀眾,和20年前的愛情審美宣戰了。

在這樣一種反叛的“衛道”之下,即使它夾雜一系列辱罵字眼,甚至部分“下流”到引發觀眾不適,也日漸令人麻木了。

人們對語言的“下流”感到麻木是輿論變壞的第二步。

當網友們發揮無限的創造力,開始加入到對何書桓的批評教育活動中,不斷加碼惡搞,甚至散發出一種喜劇感時,事情才真正擴散,變得不可收拾。

因為“打倒”何書桓變得令人喜聞樂見了,它變成了憑藉一張張截圖,而斷章取義的“情緒牌”。

殺死一隻何書桓

快樂總是容易接受。但如果觀眾能夠享受這份快樂,夾雜其間的“辱罵”私貨就也悄無聲息地侵入骨髓。

最後,罵聲也在進化,不一定要下流,但一定要到位。其中最到位的批評,當屬“三觀不正”。所以一些辱罵者們,更習慣於批評何書桓“三觀不正”。

雖然在批評何書桓三觀不正之前,一小部分辱罵者們可能並不知道“三觀”分別是哪三觀,對應何種認知範圍。

但不論黑貓白貓,能用來罵人的就是好貓。

“三觀不正”,還是成為了時下最為流行的影視劇批評話語之一。

對一切令人“忍無可忍”之人,引發“忍無可忍”之事,網友們都果斷而英勇地批評其:“三觀不正!”

“三觀”一詞,也正式走下廟堂,走入大眾。

二十年戀愛審美的變遷

書桓一直在那裡,他沒有變,也沒法變。

若說小時候的我太單純,不能分辨誰是“渣男”,但那時候的大人們,怎麼也不罵他呢?

我有一個猜想:或許不是書桓變壞了,而是我們變聰明瞭。

殺死一隻何書桓

猜想不足掛齒,事實擺在眼前。

我們來仔細觀察當下的影視潮流,包括新電視劇集的受歡迎之處,和對老電視劇的詬病之處,來觀察歷經20年,中國影視作品中的戀愛審美變化。

批判老電視劇“三觀不正”的現象,大多數是在互聯網上發生的。互聯網是一個由年輕人佔據話語權的地方,這也意味著,在網絡上的年輕人之間,一種新的共識在形成。

我們暫且稱這種邊界不明的共識為“新三觀”。

這種新三觀,對互聯網流行文化的演變有些決定性的影響。簡單來說,對於影視作品來說,迎合新三觀,就能有市場。

新三觀有什麼特點呢?

心理上,現在的觀眾厭惡苦情和複雜。

大家的說辭是,“萬生皆苦,給我點甜”,以此為據點,批評一切苦情之人,遠離一切製造複雜之事物,是當代觀眾的聰明自救,也是他們對影視作品拔劍的根本原則。

在《情深深雨濛濛》中,製造苦情的人是陸如萍。她動不動就哭,還哭得那麼令人心碎,想要保護,在苦情之外帶有一絲複雜,是加倍討厭。

而劇中爽利、大方的人,是陸依萍。

電視劇中她的性格颯爽,快刀斬亂麻,甚至有些毀滅的極端感,但她是現在審美意義下的理想人格,因為她哭不是苦情,而是復仇,分別不是複雜,而是利索,所以依萍令人崇拜,令觀眾拍著大腿覺得爽快。

視角轉到何書桓,他懷疑自己同時愛上了兩個女人。

“紅玫瑰與白玫瑰”,本來是男性自我審問的經典題材。尤其在瓊瑤作品風靡大陸的世紀之交,它不僅是人性深處的自我詰問,還是何為真愛的自我審視。

殺死一隻何書桓

但現在的觀眾討厭它。因為它曲折,可惡。

以此推廣到《還珠格格》中的小燕子和紫薇協助香妃逃跑,真愛至上,也被網友們咒罵一片,“多管閒事”。

另外一個反例。

《武林外傳》也是老劇,但它到現在不僅不被諷刺,而是被安穩放置神壇。碰巧,《武林外傳》也是爽利的,明白的,快樂的,有的時候甚至教我們做人的。唯一隻有祝無雙是糾結角色,她想嫁給白展堂不行,想忘掉他又不行,所以在彈幕中成為了網友攻擊的靶子。

殺死一隻何書桓

毫無疑問,過去的那一套苦情、複雜的戲碼,與現代年輕人的審美格格不入。

所以,不難解釋,為什麼翻過千山萬水,中國影視劇終於從過去的甜蜜中夾雜著複雜,走到了喜劇、爽劇,到現在的甜甜甜甜甜甜寵劇。

一句話,20年過去了,現代年輕人有了自己新的價值觀,或說審美取向:簡單點!乾脆點!直接點!

殺死角色立體性

關於影視作品該表現單純還是呈現複雜的爭論向來有之,我不予置評。平淡天真有其美,複雜掙扎也有其美,就像喜劇美其美,不會影響悲劇美其美。

我只害怕一件事情,大家為了保護“平淡天真”,而去扼殺影視作品的“複雜掙扎”。而手中的利劍,便是“三觀不正”。

在弄清楚“三觀”的概念之前,網絡“新三觀”到底是不是衡量一部影視作品的重要標杆,這是我們的問題。

一部作品擁有好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固然是件好事,但觀眾們或許不必過分草木皆兵。

因為無論是20年前的“男金庸,女瓊瑤”,還是今天的於正當道,這些作品都不是陽春白雪,它們可能並不“偉光正”,但不足為慮。

殺死一隻何書桓

我有一個觀點:教壞一代人的艱鉅任務,瓊瑤阿姨沒有完成,估計今天的於正,也不太行。何況是已經在熒幕上定格了18年的何書桓。

況且,三觀何謂好,何謂壞,也值得商討。

真正可貴的是,當一部影視作品表達出來的三觀標準與你不同,你仍能包容,在理性、尊重的基礎上提出批評,才是好的。

誰都有資格批評何書桓,但我們不能殺死他。況且,我們也殺不死他,因為最終總會有人跳出來維護書桓,以寬容人性、以維護影視角色立體性的名義。

作者 | 南風窗記者 何焰

排版 | GINNY

南風窗新媒體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