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國民飲料”,市場份額達60.8%,卻連虧7年,近負債115億

麗麗之前有說過,現在的企業不論多大,如果沒有經營好,即使是世界500強都會倒閉甚至破產重整。今天要說的這個公司是一家果汁企業,在它巔峰時期,佔據了國內市場份額的60.8%,連續十年保持市場份額第一,因此這家果汁企業也被稱為“果汁大王”,產品也被稱為“國民飲料”,不過近幾年卻開始走下坡路。


曾經的“國民飲料”,市場份額達60.8%,卻連虧7年,近負債115億

這家企業就是我們熟知的匯源集團,而它旗下的匯源果汁系列產品相信很多網友都喝過。下面就來說下這家被稱為“果汁大王”的飲料巨頭是如何從小做到大,又是如何從輝煌走向落寞的。匯源集團成立於1992年,創始人是位頗為低調又極具傳奇色彩的企業家,名叫朱新禮。

1992年,朱新禮辭掉“鐵飯碗”宣佈下海創業。作為一名常年工作在基層的幹部,朱新禮對農村和果農有著深厚的感情,眼看著成熟的果子因交通、信息及工業的滯後而爛掉,豐產卻不豐收,果農們就註定無法翻身致富,朱新禮痛心之餘,更堅定了自己的想法。在政府的批准之後,朱新禮義無反顧的接手了當時負債高達1000多萬,且已經三年沒有發工資的縣辦罐頭廠。同年6月,朱新禮在縣辦水果罐頭廠的基礎上,成立了現在的匯源,並開啟了波瀾壯闊的創業之路。

曾經的“國民飲料”,市場份額達60.8%,卻連虧7年,近負債115億

創業之初,因為匯源的負債,讓朱新禮一次次被銀行拒之門外。當時的出路也只有貸款,因為貸不到款就意味著買不了製作濃縮汁所需要的進口設備。儘管朱新禮心裡萬分焦急,但最後他另闢蹊徑,以“補償貿易”的方式和境外設備供應商談判成功,才換的一線生機。設備到位之後,第一批果汁很快就生產出來了,但因為當時國人並沒有養成喝果汁的習慣,導致供大於求,沒辦法朱新禮只能轉戰國際市場。

通過萬般努力,終於拿到了瑞士公司價值500萬元的出口訂單,藉著這個契機,匯源順利打開了國際市場,此後匯源果汁陸續出口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然而這並非是匯源的巔峰時刻,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匯源果汁終於打開了北京市場的大門,之後“匯源”這個品牌響徹全國,甚至被稱為“國民飲料”。此時的朱新禮也開始了新一輪的佈局,火速在全國投建工廠。同時朱新禮通過資本運作,引進了達能、美國華平等機構作為匯源的戰略投資者,並籌劃上市。

曾經的“國民飲料”,市場份額達60.8%,卻連虧7年,近負債115億

2007年年初,匯源果汁成功登上港交所,之後成為了也就成為了飲料行業的焦點人物。2008年,國際飲料巨頭突然宣佈以總價179.2億港元收購匯源果汁所有股份,這是當時可口可樂在中國以及其發展史上最大的一筆收購交易,匯源一時風光無限。

然而輝煌過後迎來的卻是一紙噩耗,商務部以反壟斷法為由對這起收購進行了否決。而可口可樂的併購被否決後,匯源又迎來股價持續下跌,更要命的是之前的戰略佈局被全盤推翻,整個生產鏈幾乎是連根拔起,導致匯源元氣大傷。

曾經的“國民飲料”,市場份額達60.8%,卻連虧7年,近負債115億

前面說到匯源響徹全國後,朱新禮開始新佈局,併火速在全國投建工廠。火速擴張那是輝煌時,可輝煌過後火速建廠大規模擴張的後遺症成為了匯源走向衰弱的導火索。匯源當時在全國佈局了48家工廠,由於閒置產能佔用了大量資金,產能膨脹、導致資金鍊吃緊,不得不向銀行大量貸款。

2012年,匯源迎來首次虧損,並且之後一發不可收拾。2013年前後,朱新禮試圖自救,陸續拋售旗下的12家子公司來彌補虧空,無果之後只能大規模裁員。從2014年開始,朱新禮已經裁掉了1.38萬名員工。但朱新禮的這些自救方式並沒有有效的阻止匯源的虧損,從2011年起,匯源果汁連續7年扣非淨利潤均為虧損,而且虧損數字還在不斷增加。到2017年,這個數字飆升到了115億。

曾經的“國民飲料”,市場份額達60.8%,卻連虧7年,近負債115億

匯源能從輝煌時期變成如今這個落魄樣,除了收購失敗之外,其本身還有諸多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匯源產品線“多而亂”,匯源雖然新品迭出不斷,但始終難以培育市場,推出了眾多新品口味並未有讓人眼前一亮的突破,體驗遠達不到預期。第二個原因是內部管理問題,匯源的內部管理問題一直以來為外界所詬病,從農村走出來的朱新禮,有著濃重的家族和鄉土情結,匯源從初創到壯大,朱新禮一直倚重家人和老鄉,以至家族式管理的弊端嚴重影響到了匯源的發展。

曾經的“國民飲料”,市場份額達60.8%,卻連虧7年,近負債115億

不過看上去匯源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回天乏術,其實還為時尚早。想曾經響徹全國的健力寶和北冰洋都紛紛倒下,而匯源卻能存活到今天,並非沒有原因的。匯源作為一個民族品牌,你們會看好它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