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山乳業的終局,散戶的Total Loss


12月18日,聯交所宣佈,自12月23日上午9時起,將取消輝山乳業(6863.HK)的上市地位。

自2017年3月24日起停牌2年多,輝山一直以來多次尋求重祖方案,據悉光明、蒙牛、新希望等一眾乳業巨頭先後去過遼寧做調研,意欲接盤其80多個牧場和乳品加工廠。

今年8月,有報導稱伊利擬以15億元入主輝山,成為新的接盤者,但最後事情卻不了了知,相信與其他巨頭一樣被輝山的鉅額債務所嚇退。

現今,輝山不但沒能重生,更被聯交所直接賜死,令一眾股東永久陪葬,直教人心酸。

事實上,如果沒有2年前的風波,輝山可能仍是全國擁有牧場數量最多的乳業巨頭,能與伊利、蒙牛在同一層次上一較高下,而其大股東楊凱更能避免成為老賴,繼續穩坐遼寧首富之位。

輝山乳業的終局,散戶的Total Loss

不過,一切都沒有如果。

根據官網顯示,輝山的歷史只從1951年介紹到2014年,相信楊凱早已預計到,輝山的發展歷史早已於當時停止。

輝山乳業的終局,散戶的Total Loss

輝山乳業的終局,散戶的Total Loss

輝山和楊凱的輝煌

輝山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51年,其前身輝山畜牧場是當年蘇聯援建的中蘇友好牧場,後來隸屬於瀋陽農墾總公司。

於1990年代,瀋陽市政府開始對當地乳品行業進行整合,將多個畜牧場、牛奶公司、乳品加工企業整合在一起,組建了「瀋陽輝山乳業集團」。

整合為帶來了明顯成效,於1999年至2001年間,瀋陽乳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從1億元增長到接近3億。截至2002年,瀋陽乳業為東北最大的液態奶企業,液態奶產量僅次於光明、三元和伊利,排全國第四。

其後於2002年起,瀋陽乳業開始分階段轉型為民營企業,引入外部資金進行合資,而楊凱則獲邀請出任瀋陽乳業總經理。

2004年12月,楊凱獲轉讓瀋陽乳業的50%權益。

根據招股書所解釋,這是外資「基於楊先生對瀋陽乳業及所有其他合營公司所作貢獻」所做出的激勵........

輝山乳業的終局,散戶的Total Loss

隨後又經過了股權轉讓和經營實體變更,公司由中外合資變為外資獨有,而楊凱最終成為了輝山的大股東和董事長。

2013年9月,輝山實現了港股上市,籌集最多達100億港元,躋身有史以來全球消費品公司首次發行前十名,上市首日市值近400億港元。

根據當時預測,輝山2014年的預期市盈率為15至17倍,而背後更有中糧、伊利、挪威銀行、鄭裕彤家庭等明星股東站臺。

輝山乳業的終局,散戶的Total Loss

由於楊凱持有98億股輝山,持股比例達72.8%,因此也一登龍門成為財富榜上的常客,於2016年以260億身家排在胡潤百富榜第66位,更是當年的遼寧首富。

楊凱當年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將自己成功歸因於「得奶源者得天下」的眼光。

的確,輝山的發展恰逢其時,尤其是命運地碰上了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更成為了真正崛起的關鍵。

當時,國內各大品牌包括伊利、蒙牛、光明、聖元及雅士利的乳製品均檢出問題,直接導致國產品牌銷量低迷,令國外奶粉品牌的市估率從30%左右迅速增長至70%。

由於東北三省並未捲入事件當中,其奶源質量未受到質疑,輝山便以自營牧場以及自家奶源的優勢加速發展,不斷擴建牧場和乳品加工廠。

輝山乳業的終局,散戶的Total Loss

根據當年招股書介紹,輝山擁有國內最大的上游資源及第二大的奶牛群,而以零售額計算,輝山的液態奶產品佔中國東北最大市場份額,市佔率為13.7%。

輝山乳業的終局,散戶的Total Loss

於2013年上市募資後,輝山的規模迅速擴大,業績也一路向上。

根據2016年財報顯示,公司經營82座標準化奶牛養殖場,數量為中國最多,牛群規模達到20萬頭,年產原料奶74.3萬噸。

這一系列數字,較2013上市前快速增長。截至2013年3月31日,輝山經營的標準化奶牛養殖場為50座,養殖牛群11.2萬頭,年產原料奶36.5萬噸。

從2011年至2016年間,輝山的營收增長11倍至45.3億,而經營溢利增長270%至14.2億。

輝山乳業的終局,散戶的Total Loss

然而,楊凱的極速擴張計劃,雖然令輝山業績快速增長兼具被市場看做白馬股、也將自己送上遼寧首富的寶座,但卻同時也是一條一去不返的路。

輝山乳業的終局,散戶的Total Loss

輝山的崩塌

2016年12月16日,著名沽空機構渾水發出第一份做空報告,直指輝山財務造假,其價值為零。

沽空報告表示,輝山至少從2014年開始發佈虛假財務報表、誇大其資產價值,並且負債累累。最重要的是,大股東楊凱挪用公司資產,數字或超過1.5億港元。

面對突如其來的做空,輝山當日緊急停牌,並以公告形式回應稱,所有交易均符合港交所證券上市規則的規定。

輝山乳業的終局,散戶的Total Loss

2016年12月19日,渾水發佈了第二份報告,以國家稅務總局增值稅數據為佐證,除了重申輝山存在大量欺詐性收入外,更用照片證明公司的農產品建設條件惡劣,對應的維護開支根本不足以保證奶牛的健康以及牛奶產出,並認為公司資金鍊出現危機。

根據報告內容,渾水共訪問了35個牧場,5個生產設施基地和2個完全沒有建設跡象的生產基地。下圖為渾水使用無人機拍的輝山養牛場的照片,環境條件惡劣,甚至屋頂都破了。

輝山乳業的終局,散戶的Total Loss

儘管如此,兩份報告並未帶來大幅影,輝山的股價反而因為大股東楊凱的增持而上漲。對於當時的渾水,沒有賺到太多錢事少,丟臉才事大,這不得不求其心理陰影面積。

事實上,近年沽空機構頻頻失手,今年渾水發佈了一份針對安踏的沽空報告,也不能阻止其股價創新高。

然而,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事情並沒有就此終結。

2017年3月20日,有報道指債權行突然接到輝山通知,稱因故無法還本付息,欠息約3億元。

3月23日下午2點,遼寧省金融辦召開輝山乳業債權工作會議,出手金融維穩。據財新記者從債權行人士處獲悉,參會的債權機構實際多達70餘家。

會上,輝山乳業實際控制人、董事長楊凱承認,公司資金鍊斷裂。但他宣稱,公司將出讓部分股權引入戰略投資者,通過重組在一個月之內籌資150億元,解決資金問題。

輝山乳業的終局,散戶的Total Loss

3月24日,問題終於引發資本市場股價的塌方,輝山股價半小時內暴跌了90%,三十分鐘裡抹去了300多億市值,收盤僅剩56.6億港元,亦自此停牌至今。

當日,有媒體第一時間致電楊凱,但這位輝山大股東也似乎處於無措的狀況,僅表示「我也是一點準備都沒有。

事情又是否如此?

港交所披露易顯示,楊凱以及執董兼高級副總裁葛坤在2017年3月16日至17日共減持了6,800萬股,價格在每股2.92港元水元,套現近2億元。

於最後一天的逃生門,兩者持倉進一步減少2.5億股,涉資近1億元。

輝山乳業的終局,散戶的Total Loss

而葛坤更在股價大跌前三日,僅以書信通知公司,指自己工作壓力大,令健康造成傷害,其後便與公司失聯。

後來於2018年6月,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發佈對葛坤的限制出境令,申請執行人為平安銀行,涉及金額為9.98億元。

葛坤至今仍處於失聯狀態。

輝山乳業的終局,散戶的Total Loss

來源:網絡,葛坤與當時輝山的代言人華少

對於楊凱,於2017年12月7日被遼寧省盤山縣人民法院列入全國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正式從為遼寧省首富淪為老賴。

2017年11月16日,輝山對外發布公告稱,綜合淨負債可能達105億元人民幣,鑑於此,公司進入臨時清盤,將盡可能考慮所有可供選擇的方案,以保全集團資產。

在此之後,輝山便陷入了漫長的停牌期,其間重組消息不斷,不少巨頭乳企接盤消息屢見不鮮,但都均無下文。

其實不難理解,面對一間財務造假、淨負債又達到100億元以上的公司,又必要做這個接盤俠嗎?

輝山乳業的終局,散戶的Total Loss

輝山帶來的啟示

一間公司被取消上市地位,股票就只可以在場外交易,基本成為廢紙一張,對散戶來說已等於total loss,一文不值。

對於輝山這個騙案,雖然有點馬後炮,但其實還是有避免的方法。被沽空機構盯上的公司,散戶要特別留意。

上市3年以來,輝山的投資活動所用現金淨流出達151億元,遠遠超過上市時78億元的募資額,其內新增的銀行貸款更達到93億,而淨利潤不到30億。

這樣的激進擴張,本身已經很容易出現資金鍊斷裂的危險。

最值得留意的是,截至2016年9月31日,上市公司總借款為160億元,淨負債率達到60%,但手上持有現金達到80億,利息收入卻僅為4,900萬,相等於年化利率為1.2%,同期利息支出達到4億。

這根本就是大股東擅自挪用公司資金的典型特徵,實際與今年來以A股爆雷的案件也差不多。

輝山乳業的終局,散戶的Total Loss

值得一提的是,伊利為輝山上市時的投資者,投資金額為5000萬美元(約3.1億元人民幣)。當時,伊利表示能加強與輝山之間的戰略合作關係,穩定東北地區原料奶供應。

但到了2016年,伊利突然清倉輝山的股票,感覺像是嗅到端倪。其實,很多時候總會有蛛絲馬跡可尋,只是我們選擇視若無睹。

不論是A股或是港股,類似的騙術不會被消滅,永遠都會有心存歹念的大股東,輝山退市了還將會有千千萬萬個輝山在等待出現。

只能祝願你我不會被他們所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