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抄襲”引熱議,拼多多、淘寶、京東該怎麼玩?

日前,"Allbirds CEO實名舉報亞馬遜抄襲事件"一時間成了大家熱議的話題。

95美元的原版硅谷網紅鞋與45美元的亞馬遜復刻品、硅谷青年標配的Warby Parker眼鏡,亞馬遜上可購買"同款"……這些復刻品依仗亞馬遜平臺自帶的流量優勢,毫無掩飾地暢銷著。這對被複刻的產品而言,構成了毀滅性的威脅,免不了面對"做不好很糟糕,做得好被人抄"的局面。

而這在國內的各大電商巨頭的平臺上,我們似乎也可以看到類似的影子。拼多多、京東京造、淘寶心選這些具有影響力的電商巨頭們,同樣具有自營產品線,而經營的產品很多都是通過平臺大數據洞察用戶的需求、或者根據產品銷量來精準開發,這對於被複刻的產品而言同樣會產生相應的影響。美股研究社通過對國內這三家平臺的相互對比,分析這一經營模式未來的走勢。

“亞馬遜抄襲”引熱議,拼多多、淘寶、京東該怎麼玩?

電商巨頭們的自有品牌路線 為什麼能走通?

近年來,不少傳統互聯網巨頭開始悄悄開啟精品電商模式,打造高性價比的自有品牌。從早前的網易嚴選到淘寶心選,去年京東也上線了自有品牌京造。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優質工廠代工的家居日活為主打來切入,博得了一眾年輕消費者的青睞。如今崛起於下沉市場的拼多多更是仿品多多,這種電商模式會否能分掉傳統電商的蛋糕而成為主流?自有品牌為何會在如今眾多品牌林立的背景下,打出一片天地?

而電商平臺的自有品牌還在不斷的湧向市場。艾美諮詢發佈的2018年新消費報告顯示,除了淘寶心選、京東京造這樣的主流精品電商外,還有當當優品、必要商城、蜜芽兔頭媽媽甄選等。此外,包括順豐、網易考拉海購、洋碼頭、聚美優品等在內跨境進口電商平臺,則也紛紛上線了類似的優選、精選頻道。精品電商模式,儼然成了電商平臺巨頭、垂直電商和跨境進口電商追逐的新藍海。

事實上,不論是拼多多還是京東京造或者淘寶心選,之所以他們能夠誕生,跟市場方面的需求離不開。京東和淘寶是走工廠代工在統一貼上公司品牌的路線,直連工廠和消費者,並由平臺嚴控品質,提供精選、高性價比、有調性的產品。甚至首批主打商品都以旅行箱、毛巾以及一些家居類商品為主。而拼多多還是有點區別,商家眾多,但其最大的優勢是價格便宜,盤活了下沉市場的龐大用戶。

而他們的共同點是,迎合了眾多用戶的需求。如今是消費分級的時代,市場越來越細,新中等收入群體逐漸成為市場主力軍,他們並不盲目品牌崇拜,也不再只單單關注產品價格,喜愛有品質、有品位的商品,擔憂不願被品牌溢價所捆綁,此類電商模式的出現,正好迎合了他們的需求。

三家巨頭的自營模式 究竟是怎樣的?

說到國內電商自營平臺的,我們不得不說到拼多多的拼工廠、淘寶心選、京東京造這些具有影響力的頭部平臺。這三家的自營模式到底是怎樣的?在行業內已經形成了怎樣的效應?

1、拼多多定製化產品劇增 但會否依靠自身流量暢銷?

事實上,拼多多2018年12月提出的"新品牌計劃",雖然定位是為幫助中國中小企業成長,但同時拼多多也瞄準了定製化產品市場的有利可圖和發展潛力,實際上拼多多也通過這樣的定位產品獲得了不少流量和用戶。

其"新品牌計劃"上線之際,靠著平臺的反向定製、流量傾斜、首頁推薦等手段,在數月內扶持起一批囿於品牌知名度不夠的代工廠,通過與大牌同質不同價的打包式賣貨,新品牌計劃的商家很快達到了百萬級銷量。

截止目前,新品牌計劃推出已近一年,拼多多看到了製造業的機遇,不斷加碼這一領域。就在前不久金蟬布藝也加入了拼多多的這一計劃。根據拼多多副總裁井然提供的數據,截至今年9月30日,"新品牌計劃"正式成員達85家,超過800家包括知名品牌在內的企業參與了C2M定製化生產,累積推出超過1800款定製化產品,訂單量超過7000萬單,平臺有望在三年內實現10億級別的定製化產品年訂單量。

基於"以需定產"的模式,拼多多不但瞄準了定製化產品的需求,也有望成為新生代本土品牌的發源地。但想要將定製化產品做到得心應手的發展,拼多多還存在諸多挑戰。

畢竟拼多多產品的品質早已被大眾所吐槽,售賣假貨的新聞屢見不鮮,消費者對拼多多的差評也是如潮水滔滔不斷。就在前不久,又被爆出售賣假洋酒,涉案商家已歸案。而事實上,據相關資料顯示,拼多多大部分的消費用戶集中在三線以下的下沉市場,大多數的白領表示從來不在拼多多購物,他們更傾向於天貓或者送貨速度更快的京東。雖然,拼多多擁有低價的優勢,但太多的負面新聞也是其前進道路上的巨大絆腳石,他們並不願意為了節省這點錢而去冒險一試。

“亞馬遜抄襲”引熱議,拼多多、淘寶、京東該怎麼玩?

儘管,拼多多在開發"五環內"客戶上已經不斷加碼"百億補貼"計劃,但收效似乎並沒有那麼理想。就拿今年的雙十一來說,11月12日凌晨,今年的雙十一落下帷幕,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紛紛年初戰績。數據顯示,天貓成交額達到了2684億,在雙十一當天僅僅96分鐘就突破了100億的成交額,創下歷史記錄。過去一年曆經輿論風波與內部改革的京東也完成2044億的銷售額,同比增長28%,一掃頹勢,穩坐電商次席。

而一向善於營銷的拼多多此時卻失聲了,僅僅公佈了前期iPhone手機超過40萬臺和16分鐘破1000臺的汽車銷售數據,沒有其他信息披露。但據星圖數據顯示,整個雙十一期間,全網銷售額高達5735億元,除去阿里、京東等已經公佈的數據,拼多多成交額大約為407億,只有京東的五分之一。這還是在"百億補貼"的前提下。可見,只要阿里和京東出招,號稱用戶5億的拼多多也得慌。

這樣看來,其定製化產品在本就口碑不好的背景下,想要健康發展仍然存在巨大的挑戰。

2、淘寶心選的巨大新引力 同樣存在難點

淘寶心選於2017年5月進入之這一賽道,它極力於解決讓設計與市場銜接。在上線一年之際,數據便顯示已經有超過2000個SKU和800多個標準產品單元,將近1億人次的訪問量,這其中有三分之二為女性。

擁有阿里超級生態背景的淘寶心選具有的優勢也是顯而易見。此前,淘寶先選在系統數據裡發現,很多用戶想要一款更Q、更mini的拉桿箱,讓孩子可以拉著走,因此,淘寶心選就通過一系列的定性和定量研究,結合創意設師的風格,推出了一款15寸的拉桿箱。數據顯示,這款拉桿箱在如今的整個銷量類目排在了第二位。這也可以被視為是淘寶心選對C2M模式的一次成功嘗試。

而從方向來看,淘寶心選最為注重的是大師設計和大眾消費的結合。目前在淘寶心選上,還有來自法國的頂級調香師Yann Vasnier的4款"Follow Me"城市香氛系列,中國當代藝術代表之一稀奇藝術的IP聯名款"看見幸福"系列,淘寶直播女主播和國潮東來也跨界聯名的財神旅行箱,以及抖音紅人祝曉晗的首家淘寶店專屬定製好貨,顯示出淘寶對原創設計師們的巨大吸引力。

對於未來,淘寶心選早在去年便已經提出了未來三年的計劃。資料顯示,去年底淘寶心選發佈"阿里設計賦能計劃",提出在3年內覆蓋1000個品類,孵化1000個原創品牌,服務1000萬個中國家庭。這也再一次展示了淘寶對這個平臺的關注度,也是淘寶這一平臺的分界點。

但淘寶心選走的路,與京東京造、拼多多又存在相應的區別。京東京造、拼多多注重的是商品的供應鏈,開發商品,然後進行生產和銷售。而淘寶心選在注重設計的同時更為強調技術的應用。這無疑也是一條更為難走的路。

3、京東京造推動力度不容小覷 但也並不是沒有挑戰

京東京造是京東旗下生活家居自有品牌,去年1月份正式上線。通過京東大數據,洞察用戶需求,從而精準的開發產品。簡言之,就是京東自己通過大數據平臺打造出的自有產品。據中國日報網去年12月份的資料顯示,彼時京造官方旗艦店的用戶數已經達114萬。而且京東本身就已經具有十分成熟的網購環境,不管是用戶數還是銷售額,目前已經達到較高的水平,並且還在持續增加。這對其只有品牌京造的協作效應是顯而易見的。

在上個月的進博會上,京東再次表示"降低進口商品成本,同樣的品質,更具吸引力的價格"是它的目標。今年8月21日,"京東京造"正式上線採用C2M模式的個性化服飾定製服務。據京東方面介紹,即日起,用戶登錄京東App在"京東京造"店鋪中即可享受到服飾定製服務,服務分為自主定製和高級定製。這也顯示出,京東對京造品牌的重視。

當然,京造的上線有優勢,但也並不是沒有挑戰。除了上文中我們提到的拼多多,還有網易嚴選、小米有品、淘寶心選等平臺,這一賽道事實上已經是匯聚了多家電商巨頭。而京東京造也是較晚才入局的一家,已經不具備先發優勢。而且不可思議的是,網易嚴選和小米有品也早已入駐京東平臺,尤其是網易嚴選,旗艦店用戶在2018年就已達到164萬。

此外,後發力的京造需要重新打造供應商資源,因為廠家沒有現成的,需要京造團隊一家一家去尋找,先找到合適的工廠,然後再挑選公益,最後才看定製能力,這相比早入局的別家而言,更是需要去做足功課的。

綜上來看,三者在開拓自有品牌的這一賽道有重合的競爭面,但也具有不一樣的發展路徑。未來在消費升級的浪潮下,這一賽道許還會迎來更多的參賽者,競爭同樣難以避免。

在消費升級浪潮的助推之下 C2M"短路經濟"成新風口

對於互聯網電商而言,人口紅利逐漸消失是一個難以逃避的話題,消費互聯網企業的市場天花板逐漸顯現。在消費升級大潮之下,商家對用戶的挖掘正在逐漸進入一個新的瓶頸期。

“亞馬遜抄襲”引熱議,拼多多、淘寶、京東該怎麼玩?

此外,隨著消費的逐漸升級,用戶已經不在侷限於"買得到"、"用得到",而是開始追求"買得好"、"用得好"。如今消費者購物已經變得更加理性,更加追求高性價比,但這個高性價比已經發展到了2.0階段。

在高性價比1.0時代,消費者追求的是"性能夠用、價格夠低",但到了高性價比2.0時代,消費者追求的則變成物超所值,即用合理的價格買到高品質商品,這個品質就包含了設計、性能、顏值、工藝等各個方面。在傳統電商不能滿足需求的前提下,精品電商、定製化需求的出現不再是偶然。

這也是各大互聯網電商為何會紛紛展開自營品牌的重要因素。而事實上,各大電商巨頭也無不是抓住了消費升級的機遇,窺得了用戶對商品品質、設計等方面的一些新需求,同時利用自身的優勢,最大限度的降低用戶成本,滿足用戶對設計等方面的一些需求。

隨著這一消費趨勢的不斷加強,未來各大電商自營平臺間的競爭也會變得愈加激烈。而C2M"短路經濟",也在逐漸成為各大電商平臺的新風口。

本文來源:華爾街那點事/美股研究社(公眾號:meigushe)——旨在幫助中國投資者理解世界,專注報道美國科技股和中概股,對美股感興趣的朋友趕緊關注我們http://www.meigushe.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